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1)采伐带、保留带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明显高于对照样地(P<0.05)。10m、8 m、6 m、4m采伐带、保留带的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分别是对照的10.63倍、9.38倍、7.92倍、7.50倍和3.33倍、3.75倍、4.38倍、6.04倍。(2)采伐带、保留带、对照样地内的更新幼树幼苗的树高均显现为左偏单峰结构,且均以树高≤0.1m的幼苗数量最多。不同带宽采伐带和保留带内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高度分级占比不尽相同。(3)所有处理下的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均呈聚集状分布的状态,且聚集强度较大。(4)除柏木外,天然更新的树种种类多以香樟、香椿、乌桕等喜阳或半喜阳的为主。  相似文献   

2.
云冷杉林的采伐强度及其恢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确定云冷杉林的采伐强度是关系到原始云冷杉林资源保存的重要因素。采伐强度不合理,保留下来树也生存不了。根据大海林林业局多年生产实践按公顷蓄积确定采伐强度。公顷蓄积171m~3以上按30%设计采伐强度;140—170m~3按20%设计强度;121—140m~3按15%设计强度;101—120m~3按10%设计强度;100m~3以下暂不进行择伐作业。采伐作业时合理控制伐倒木方向便于集材。拖拉机绞集不下道单株抽集保护幼树。高坡上段串坡下段机畜接集。最大限度保护幼苗幼树和保留树。及时进行迹地更新补植防止生草化,亦可利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多种有效措施,防止森林退化,尽快恢复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采伐理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论述森林生态采伐的概念、原则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内涵.森林生态采伐是在森林生态理论指导下进行森林采伐作业,使采伐和更新达到既高效利用森林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达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森林生态采伐的内涵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要考虑原生植被和顶级群落,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模仿自然干扰就是模仿自然选择采伐木、培养木和其他保留木;同时,在采伐作业过程中保留一定的枯立木、倒木和枯枝落叶等,以满足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需要.文章指出,森林生态采伐是对近代森林经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森林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必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最后,提出了今后森林生态采伐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归纳总结潮湿立地上的采伐作业对林地土壤、水质以及保留树木影响的基础上,评述了目前用于潮湿地的采伐设备与系统。提出在潮湿立地上减少环境破坏的采伐工艺类型主要是原条、长原木以及这2种工艺类型的一些改进;潮湿立地环境友好的森林采伐作业技术通常包括良好的伐区规划设计、机械设备的合理选用以及加强作业检查监督3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森林采伐抚育过程中,由于对假色槭、青楷械、花楷槭等非目的树种的大量采伐和清理,致使这些树种大量萌芽丛生,严重影响林地幼苗幼树的生长,不利于森林更新。为合理经营假色槭等非目的树种,提高森林采伐、抚育更新效果,对假色槭、青楷槭、花楷槭(以下简称“三槭”)萌生规律及经营措施研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在森林抚育、林分改选、主伐更新、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及副产利用等森林经营活动中,一系列新颖的构思巧妙、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实用技术获得开发。 —伐前修枝。非皆伐作业的保留木周围常出现搭挂木,采伐木倒向难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将伐后修枝改变为伐前修枝。不仅减轻了搭挂现象的发生,且有可能减少对复层林和择伐林施业保留木及幼树的  相似文献   

7.
森林采伐作业环境保护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采伐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共识。本文对采伐作业引起林地土壤的干扰与压实、土壤养分变化、保留木的损伤以及采伐作业后溪流水质的变化、林木更新和生长的影响进行归纳和评述 ,介绍了可减少立地破坏的采伐作业技术和采集机械应用的新进展 ,指出我国开展森林采伐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幼龄林抚育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育采伐或间伐是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适时伐除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的一种营林措施。抚育采伐是从幼林郁闭开始到成熟林采伐(主伐)前一个龄级的这一段时间内,在森林中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森林采伐工艺、设备方面的技术发展状况和现在的水平。还着重阐述了山地采伐技术的发展和规划设计方面的进展。之后,纵观世界森林采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我国采伐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育兼顾伐经过生产实践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发展成为现在的采育择伐,它是一种加快恢复森林的采伐方式。这种采伐方式在幼树较多,天然更新条件下好的复层异龄林中应用,并能切实控制好三项技术指标,其效果较为明显。通过一次采伐作业,完成两种任务,既把成过熟木、病腐木和没有生长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塞罕坝林场森林经营的实际情况,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观点,对塞罕坝林场今后的森林经营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进次改迹地和次生林的抚育经营管理,实行采伐迹地更新项目责任承诺制,对偏远难地段的人工林间伐加大采伐强度,人工林间伐适当保留林下灌木与人工林经营采伐避免集中连片等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分布为聚集分布(P0.01);(3)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数量和频度,可达到森林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亦符合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成林的验收标准;(4)种子天然更新幼树树高的分布近似正偏山状的weibull密度函数;(5)在米老排人工林皆伐作业后1.5年左右,对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进行间苗定株较为适宜;(6)对米老排人工林适时适地的采用小面积皆伐、非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剩余物、保护和利用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方式,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森林企业对有人指责其在西海岸雨林和北方森林进行破坏性的采伐进行反驳。据加拿大林产品协会报道,在经历100多年的大规模采伐之后,加拿大仍然保留了91%的原始林区,这比其他任何国家要多。  相似文献   

14.
集材是木材生产的基本工序之一,约占伐区生产工作量的70%。其作业在工业化采伐所造成表土流失的影响中占有主导地位。因之,合理的选择集材方式和确定相应的集材工艺,不仅对降低木材生产成本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森林集约经营、发挥森林宏观生态效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既往在集材方式与集材工艺的选择上,只着重于集材生产率和集材作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对于集材作业造成的地表破坏所带来的表土流失,以及幼荫、幼树的损伤,所带来的森林恢复时间的  相似文献   

15.
森林采伐是森林经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采伐对树木天然更新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森林的结构、组成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择伐5 年后不同作业迹地(集材道、楞场和采伐后林窗)的幼苗更新及灌木、草本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并以没有进行采伐干扰的林地作为对照。共设计样地23 块,在各个小样地内调查幼树的种类、树木、高度;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类、树木、高度和盖度,应用SPSS 软件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择伐作业影响幼苗的更新,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在作业迹地增加,尤其在林隙处的多样性最高。适当采伐能促进幼苗的更新,特别是阔叶树种的更新。集材道对幼苗密度的影响比对幼苗高度的影响大,幼苗密度在集材道上密度最高;采伐作业对针叶树种有严重的影响,在三种作业迹地上针叶树种的密度都比对照低。为了维持森林的结构和组成,在森林收获和楞场的建立时,必须采取科学措施保护针叶树种。此外,采伐林窗和楞场的面积都应该减小。为了确保采伐迹地建群树种的更新,经营中应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适当控制过于旺盛的灌木和草本层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将为采伐后作业迹地的恢复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的依据。图1 表4 参14。  相似文献   

16.
森林抚育间伐又称抚育采伐,简称间伐。抚育采伐是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的重复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通过抚育间伐还能获得部分木材。由于这个原因,也称中间利用采伐。森林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多种作用,因此,林种不同,抚育间伐的目的也不同。总的来说是:1.促进保留木生长。通过抚育间伐,增强保留木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改变林下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促进保留木的快速生长,缩短培育期限。如乔山林业局腰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森林采伐中如何通过采伐方式和工艺类型的合理选择、采伐量的合理确定,来满足林业经济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塔河林业局1987.5.6森林火烧区的标准地林木调查和集材试验,对该局火烧木清理的伐区工艺和机械类型提出如下研究结论:在轻度火烧区选用一次采育伐,中度火烧区选用采育择伐;均选用小型绞盘机小集中,集材-50型拖拉机倒钩原条集材,集材效率可提高20%。在重度火烧区选用皆伐,集材-50型拖拉机伐倒木集材。在轻度和中度火烧区的采伐带宽(或集材道间距)由33.3m 增宽到75m,对林地破坏率由10%可降到5.5%;采集作业对幼树破坏率由13.4%可降到10.8%;幼树保留株数由2922株/ha 可增加到3010株/ha。建议尽快开采重度火烧区,及早开采中度火烧区。  相似文献   

19.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在绥阳林业局双子林场23林班的1~4小班、5、6小班以及18林班的1小班。1~4小班林木组成为6柞、3桦、1椴,林内天然幼树有水曲柳、杨树、椴树,伐区清理时都均匀地予以保留。小班土壤为暗棕壤,上层厚度30cm,坡向东北,坡度为12°。采伐作业时上层林木均匀的保留0.4郁闭度,采伐后于当年秋天进行了暗穴整地,于1985年春造林。5、6小班未采伐,上层林分原始郁闭度为0.6,18林班1小班采伐后保留部闲度为0.2。2结果与分析2.1不同保留郁闭度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23林班1~4小班上层林木保留郁闭度为0.4,当年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国外森林采伐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开始实现全盘机械化。文章阐述了国外森林采伐工艺和设备的发展状况,概括地介绍了自行式采伐机械,并对工业发达国家森林采伐全盘机械化的起因做了初步探讨。最后,作者针对当前我国的情况,提出了不应该机械地照搬外国先进技术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