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竹类是一类具特殊生长习性与生长型的植物,其分布范围广泛、有性生殖脆弱而无性繁殖发达,易于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沦为小种群或濒危物种。本文从小种群近交危害与集合种群上分析了竹类种质保护的适度思想,即适宜的局域种群与集合种群结构度是优化竹类野生种质保护的重要依据;并从区域相对封闭生态系统结构度与竹类种质稳定性上分析了野生种质适度保护的策略;最后从加强竹类种质种群生态学特征的编目清查、自然野生栖息地就地保护、竹类种质保存圃建立与完善,以及竹类原料林的定向培育4方面阐述了竹类种质的适度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里生茶秆竹立竹度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野生茶秆竹立竹度与生产力的数学模型,发现不同立地的茶秆竹立竹度与新竹数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关系,为不同立地的茶秆竹林经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野生竹类种质资源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良的竹类种质资源对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竹类种质资源蕴含着多种具有潜在育种价值的基因资源,是培育优良竹子新品种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对河南省境内的野生竹类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发现,河南野生竹类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和洛阳等地区的山地及丘陵地区,海拔在20~2 000 m;共计4属20种,其中刚竹属植物占13种(含种下等级4个),箬竹属植物4种,箭竹属植物2种,茶竿竹属植物1种。本研究对于河南野生竹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引种栽培、育种及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主食竹是指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自由采食和在圈养条件下人工喂食的竹类植物。大熊猫主食竹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大熊猫与竹类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文章收集整理了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分析了其重要价值。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可归为大熊猫主食竹的竹类植物有16属、106种、1变种、18栽培品种,计125种及种下分类群。其中,有13属、79种、1变种、3栽培品种,计83种及种下分类群,是作为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的野生大熊猫主食竹加以利用;有11属、53种、1变种、15栽培品种,计68种及种下分类群被中外数十家大熊猫养殖基地或动物园用于饲喂圈养的大熊猫;二者部分种类有所重复。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多样性状态,不仅对于满足现有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的采食需求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其可持续利用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中国竹类物种资源现状及其自然地理区划,并探讨了竹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有竹类植物47属770种55变种251栽培品种;天然竹林根据自然地理分布可以区划为4个区:丛生竹区、混合竹区、散生竹区和亚高山竹区;其中,丛生竹区又可分为东南季风丛生竹亚区和西南季风丛生竹亚区2个亚区,散生竹区又可分为降水性散生竹亚区和灌溉性散生竹亚区2个亚区。中国竹资源发展将呈现如下变化趋势:1)野生竹种的数量增长不大;2)竹品种数量将较快增加;3)野生竹林将受到严格保护;4)人工竹林将有序增加;5)竹资源管理与利用将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皖西大别山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本区有野生木本观赏植物715种(含种下单位)。按其观赏部位及用途分为:庭院和行道观赏树种213种、花灌木园林树种280种、树桩盆景类园林树种97种、垂直绿化树种93种、竹类植物32种。作者对本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进行了总体评价,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粱平县是重庆市竹资源大县和全市100万亩笋竹产业化工程试点县,现有天然成片竹林面积22万多亩,是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野生竹林区。今年,该县将竹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决定用5年时间,新造寿竹、楠竹、慈竹、撑绿竹、白夹竹30万亩,使竹材年产量达到50万吨,竹笋年产量5万吨,竹产业产值达25亿元。但由于现存竹林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加工档次、产品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安徽野生竹类一个新记录属--矢竹属Pseudosasa,并描述了该属一个新种短箨茶秆竹P.brevivaginata。该种产于皖西大别山区,与鸡公山茶杆竹P.maculifera和庐山茶秆竹P.hirta在地理分布上比较靠近。这些竹种可能为该属植物在向北扩展的过程中以适应较寒冷的气候而长期演化所形成。  相似文献   

9.
笋干竹是指笋期相近,形体差异较小,培育目的和产品加工程序相同的竹种组成的一个种群,大多为刚竹属的中小型竹种。宁国笋干明清时就闻名于世,明嘉庆二十八年《宁国县志》记载:“青笋,产两乡二十四都”。宁国笋干是由石竹、天目早竹、石绿竹、水竹等竹笋加工烘制而成,因其味鲜色美、营养丰富、烹制便宜、利于人体健康、耐贮藏等特点,一直畅销沪、杭等大中城市,远销港、澳、日本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宁国市现有笋干竹面积l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沿天目山脉到黄山山脉的边远地区,一般生长在海拔300—1200m的山坡地和沟谷地。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信息、投入以及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宁国笋干竹一直是粗放经营,60%以上的笋干竹林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的状态,竹林衰败,产量很低,平均每公顷笋干产量不足135kg,每公顷产出不到2700元,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有竹类植物39个属509种,属数和种数分别占世界总数的36%和39%。中国的竹林面积约500万hm^2,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4%,占全球竹林面积的25%。竹类植物具有作为建筑材料、工艺品原料、造纸原料、竹炭原料、竹笋食品及制药原料等直接使用价值,并具有作为园林观赏对象的间接使用价值,还具有水土保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及维护竹林野生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中国已经在竹类植物迁地保护——建立竹类专题植物园和竹类植物就地保护——建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实践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今后应该重点加紧对濒危、渐危竹类植物的识别并研究其致危机制,加强低温种子保存、超干燥种子保存及组织培养等技术在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尤溪县境内的主要竹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尤溪县境内人工栽培的主要竹种有5种:毛竹、绿竹、石竹、台湾桂竹、黄甜竹;野生自然分布面积最大的竹种为肿节少穗竹、苦竹。文章认为,应加大对乡土竹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发利用市场前景好的竹种,尽早发挥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笋用竹种评选和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省10个主要的散生竹笋用良种集中成片种植在一起,按笋产量、笋期、笋价、笋个体大小、造林成本、投产年限、综合利用诸因子进行观察、评选,结果看出,最优类为早竹_1,优良类为早竹_2、白哺鸡、红竹、高节竹,角竹次之,石竹、刚竹、五月季、安吉金竹则不属优良范围。目前可以推广的笋用竹林,早熟的有早竹_1,中熟的有白哺鸡和红竹,晚熟的可选高节竹和角竹。考虑经营效益和市场需求,在城市附近及交通方便处,宜发展以鲜食为主的笋用林,竹种搭配以早竹_1为主,辅以中熟品种白哺鸡和红竹,晚熟品种面积不宜过大,在边远山区以生产加工笋罐头为目的笋用竹林,宜以晚熟高产的角竹、高节竹为主及中熟的红竹。  相似文献   

13.
对雷竹秋季覆盖、冬季覆盖和普通栽培以及毛竹林大量施肥和基本不施肥等不同栽培方式的竹笋亚硝酸盐残留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竹笋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从高到低排列为冬季覆盖笋 > 普通栽培笋 > 秋季覆盖笋;毛竹林中低产林的鞭笋和冬笋的亚硝酸盐残留量都比高产林要多;土壤中的氮含量和土壤温度可能影响竹笋亚硝酸盐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4.
毛竹利用的龄级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用育竹的观点来生产优质竹材,优化毛竹林结构,改善流通环节中毛竹利用的龄级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散生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来对云南主要散生竹(斑竹、水竹、灰金竹、桂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系统研究,总结出各竹种经济实用的育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正确选择苗圃地及竹鞭,选用适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竹鞭,适时育苗,采用塑料小拱棚覆盖苗床,两段式长鞭分株育苗,进行科学抚育管理,可使育苗成活率由传统育苗方法的10%~30%提高到80%~95%,竹苗质量明显改善。经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已培育竹苗3601万株,规模化造林68591hm2,节约投资9259万元,前期营造竹林已开始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16.
顺昌县次生竹木混交林采用各地培育高产笋用毛竹林的经验,实行伐木留竹、深翻改土、适时施肥、留笋养竹、合理择伐、改善林分结构等技术措施提高笋、竹产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八个竹种海涂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壤含盐量着手对八个竹种在引种成活率、新竹抽发数及其质量、角竹笋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影响竹子的生长发育,此影响一般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竹种对土壤盐分的适应能力不同;角竹笋能获得高产,单产达20800kg/ha。参照产地母竹和引种地新竹的生长情况,我们建议:海涂地区发展竹子时可选用角竹、桂竹和红竹。  相似文献   

18.
竹材酸含量及其对脲醛胶固化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8种竹材及毛竹与意大利杨混合物的可溶酸量和结合酸量,对各种竹材及毛竹与意大利杨混合物的酸性与脲醛树脂胶固化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竹材结合酸量范围为0.207~1.8meq/100g竹粉,可溶酸含量范围为0.211~2.28meq/100g竹粉;意大利杨与毛竹混合物的酸含量与毛竹所占比例呈正比关系;竹材—脲醛树脂胶的固化时间与竹材结合酸量、总酸量相关,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方程y=ax~b来描述。  相似文献   

19.
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覆盖栽培年限的增加,平均单株笋重下降,当年留养新竹平均胸径变小,竹林地下竹鞭在土层中明显上浮,雷笋产量明显下降;加强肥水管理、提前留养母竹、埋鞭和培土相结合的措施可使雷笋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雷竹不同年龄分株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素克隆整合的响应机制,探讨雷竹林施肥的适宜立竹年龄,为雷竹林精准化、减量化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和2年生雷竹分株组成的克隆整合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不同年龄分株竹腔注射15NH415NO3的方法,设置3个氮素添加水平(低浓度N,4.07 mol·L^-1;中浓度N,8.13 mol·L^-1;高浓度N,12.20 mol·L^-1),测定各处理1年生、2年生立竹叶片在时间梯度上的C、N、P含量,分析雷竹不同年龄分株间氮素整合方向及传输效率等差异。[结果]雷竹克隆分株间存在强烈的氮素传导功能,1年生立竹会部分传输氮素至2年生立竹,而2年生立竹会将氮素大量传输至1年生立竹,即2年生立竹的氮素传导能力显著强于1年生立竹,同时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氮素浓度效应,氮素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减弱分株间氮素传输能力,试验的中浓度N是整合功能显著变化的"拐点"。1年生、2年生立竹氮素处理均能提高相连分株叶片N、P养分利用效率,且随氮素处理浓度增大及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弱,但都能维持相对稳定的N/P,并使立竹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关系产生适应性调节作用。[结论]雷竹氮素克隆整合存在明显的分株年龄效应,宜选择2年生立竹进行株穴法施肥,可以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显著减少肥料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