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柑橘贮藏期主要病害及症状表现 柑橘果实贮藏期间常发生的病害有两大类:一类是侵染性病害,由真菌引起,常见的有青霉病、绿霉病、蒂腐病、黑腐病、炭疽病、疫菌腐褐病等;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14个主要产区9个不同种类柑橘果实采后病害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和病害鉴定,结果发现:采后病害种类主要为青绿霉病、酸腐病、蒂腐病、炭疽病和黑腐病,尤其以青绿霉病为主;不同种类柑橘的主要病害类型不同,青绿霉病在宽皮类柑橘中发生频率较高,而酸腐病为脐橙的主要病害;贮藏2个月的病害发生率与采前1周雨日密切相关,因此认为晴天采收有利于降低采后病害的发生。同时,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柑橘品种依据其主要病害类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采后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真菌病害在木豆上的发生情况,采用实地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并结合访问调查方法对贵州花江峡谷地区木豆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豆白粉病(Oidium sp.)、木豆褐斑病(Alternaria sp.)、木豆灰霉病(Botrytissp.)、木豆斑点病(Phyllosticta sp.)和木豆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是木豆上发生的主要真菌病害,并对5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和病原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柑橘赤衣病是柑橘的一个次要病害,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在我国仅江西、浙江、台湾、四川、广西、贵州、广东和云南省有发生的记载。我市是柑橘赤衣病的发生新区,据近两年调查,柑橘赤衣病已在局部乡(镇)、村发生蔓延,成为影响柑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发生严重的橘园株发病率达100%,全国枝叶枯死,为此,必须积极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大蒜病害调查病原鉴定及其防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对我省大蒜主要产区的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共发现大蒜病害14种,其中真菌性病害9种,细菌性病害1种,另有4种病害病原不明。调查结果表明:白腐病、白斑病在天水、陇南两地分布广泛且严重,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其中白斑病为国内首次报道。紫斑病、花叶病在各产区均有分布,民乐县发生相对较重。黑头病、叶霉病、青霉病、煤斑病、锈病、软腐病等在各地均有分布,但不严重。根据调查及鉴定结果,从无公害生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陆续有果农反映,柑橘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烂果现象十分普遍,轻者腐烂率为10%—20%,重者达30%—40%,有的甚至高达60%—70%(如2007年顺昌县仁寿镇金水农场柑橘腐烂率达68%),这给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柑橘在贮藏保鲜期间主要发生的病害有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蒂腐病、酸腐病和黑腐病等6种,烂果主要是由这些病害引起的。如何提高柑橘贮藏保鲜效果,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2015—2017年浙江省苍南地区设施栽培大棚内番茄病害进行的调查表明,在苍南地区的冬春季番茄上共发现15种病害,其中真菌病害8种,分别为猝倒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菌核病、枯萎病、灰霉病和灰斑病;细菌病害1种,为青枯病;病毒病害1种,为番茄花叶病毒病;生理性病害5种,分别为萼片黄化病、筋腐病、缺镁症、肥害和冻害。  相似文献   

8.
兰州及周边地区草莓真菌病害调查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兰州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草莓真菌病害调查,并对主要发生的真菌病害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及芽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生特点进行了描述,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2017—2019年连续2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思州柚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病害有16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有11种、细菌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1种和寄生性病害3种,危害较重的有炭疽病、灰霉病、绿霉病、青霉病和裂果病等5种;主要虫害有9目35科63种,危害较重的有橘蚜、黑蚱蝉、柑橘潜叶蛾、短脚外斑腿蝗、铜绿金龟、麻皮蝽、茶翅蝽和橘实蕾瘿蚊等8种;在思州柚种植中,注意冬季清园期及时修剪清园、对土壤深翻消毒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春梢至花前期主防炭疽病、柑橘潜叶蛾和橘蚜等,始花至谢花期主防灰霉病、橘蚜、柑橘蓟马和花潜金龟等,谢花至幼果期主防炭疽病、铜绿金龟、麻皮蝽和茶翅蝽等,果实膨大期主防炭疽病、裂果病、橘实蕾瘿蚊、黑腹果蝇和柑橘小实蝇等,果实贮藏期主防绿霉病、青霉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贡柑生产是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年来,其种植面积逐渐扩大;2019年仁化县柑橘产业园入选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但关于该地区贡柑上主要病害的调查和研究还未见详细报道。【方法】通过QPCR(probe)和RT-PCR的方法分别对采集的150个样品进行贡柑黄龙病和病毒病(衰退病、碎叶病、裂皮病、黄脉病)的检测;除此之外,在田间调查时有些果园的真菌病害发病较重,因此采用常规的真菌分离方法并利用真菌的通用引物转录间隔区ITS对采集自该地区的病样进行主要病原菌的分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2019年4月抽检样品的黄龙病平均阳性率为13.2%;10月除黄坑镇黄坑村的失管园外,抽检阳性率均在17%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黄坑镇黄坑村的失管果园,柑橘黄龙病的阳性检出率从2019年4月的18.2%上升到10月的87.5%;丹霞街葛布村果园的阳性检出率则从6.7%上升到14.3%。同时,衰退病毒病的平均抽检阳性率4月为41.2%,10月为100%,其他病毒病均未检测到;柑橘溃疡病、柑橘炭疽病和柑橘褐斑病也有发生,个别果园发生较严重。【结论】仁化县贡柑黄龙病有一定程度的发生,可通过加强以田间管理为重点的优质高产可持续发展的分类防控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控,尽量减轻黄龙病对柑橘产业的危害,延长柑橘园的丰产年限和生产寿命。但柑橘衰退病毒病的发病率较高,建议在种苗生产或种植前加强对贡柑衰退病毒病的检测;同时加强对该地区柑橘炭疽病和柑橘褐斑病等病害的科学防治,合理用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