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化学物登记管理及混合物使用等导致联合毒性效应评价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重点针对复合化学物联合毒性效应评估需求,分析基于有害结局路径分析相关定义、方法框架以及该策略实际应用于混合化学物联合毒性效应评估的程序、关键点和案例,为开展复合化学物风险评估提供思路方法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药分组技术开展联合暴露评估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共识。本文对美国环境保护署、欧盟食品安全局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3个机构的化学物分组技术进行系统分析整理,总结分析不同分组技术的特点,并综合其优势,结合我国农药残留现状,提出我国农药多残留分组建议,为我国开展农药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MicroRNAs(miRNAs)作为一类21碱基左右的非编码小RNAs,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并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据miRNA高度保守特点,利用已公布的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甜杨(Populus suaveolens)基因组中克隆获得了12个miRNA基因座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这些miRNA基因均为毛果杨低温响应miRNA基因的同源序列。同时,以低温(0℃)处理0~48h的甜杨幼苗为试材,通过半定量RT-PCR法对miRNA基因的成熟体序列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miRNA成熟体序列在甜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与其在毛果杨中的表达极为相似,由此可推测这些保守性miRNAs可能在甜杨和毛果杨两物种对低温胁迫的应答反应中发挥相似的功能,而miR168a、miR168b和miR475a在两物种间表达现象的差异,表明它们可能通过调控多种靶基因而发挥不同作用。本文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甜杨基因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计7种不同灌溉水质对苜蓿(Medicago sativaL.cv‘.Algonquin')进行灌溉处理,包括:清水灌溉(F)、再生水灌溉(R)、等营养水灌溉(E)、清水和再生水交替灌溉(T)、再生水和清水1∶1混合灌溉(FR)、再生水和清水1∶2混合灌溉(F2R)、再生水和清水2∶1混合灌溉(2FR)。研究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F)相比,再生水灌溉(R)可以明显提高苜蓿的株高和侧枝数水平;交替灌溉(T)和混合灌溉(2FR)对提高苜蓿干草产量作用明显;各灌溉水质对苜蓿叶茎比、根冠比和根系活力的影响都是暂时性的,长期进行灌溉影响不显著;混合灌溉(FR、F2R、2FR)和再生水灌溉(R)会提高苜蓿体内氮、钙和镁的含量,而对钾的含量没有影响,苜蓿体内磷的含量随各灌溉水质中磷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首先把急流河道的一维河床演变计算(Ⅰ)中砂砾模式扩展到“混合砂砾模式”。再把缓、急流同在的混合流水流以守恒形式描述,以非恒定流方程式为基础,进行数值解析。1混合砂砾模式11基础公式相同砂砾模式的基础公式是由水流的连续式和运动式、以及由河床...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土壤溶液进行水培试验,研究了锌(Zn)对大麦(Hordeum Vulgate)镉(Cd)、铜(Cu)毒性的影响,以及Zn-Cd和Zn-Cu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Zn、Cd和Cu单独作用于大麦时,EC。分别为78.01、2.98、0.64μmol·L^-1,Zn的毒性远远小于Cd和Cu。在Zn-Cd混合体系中,当Zn浓度低于5μmol·L^-1时,随着溶液中Zn浓度的增加,EC50(Cd)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表明低浓度Zn对大麦Cd毒性具有抑制作用;利用毒性单位(TU)模型计算了Zn-Cd混合体系的TUmix值,结果显示TUtax≥1TU,且Tu。随Z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Zn、Cd联合作用于大麦时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且这种作用和混合体系中Zn的比例有关。在Zn-Cu混合体系中,随着Zn浓度的增加,大麦相对根长(RE)明显减小,EC50(Cu)逐渐降低,表明Zn增强了大麦Cu的毒性;Zn-Cu的Tumix。均小于1TU,Zn、Cu联合作用于大麦时表现为协同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是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使发生的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相似穿孔线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地理分布达到59个国家和地区,寄主达到360多种,且具有一定的检验难度,其入侵会造成农业生产上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寄主植物分布和种植情况,确定了其在中国具有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PRAS),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对各指标进行赋值运算,获得总指标值R为2.6,符合高风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标准。因此将相似穿孔线虫列入香蕉、花卉等经济植物的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实施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质联用方法,测定分析了3种养殖模式水体中氯酚化合物(CPs)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9种CPs类化合物在一般四大家鱼养殖水体(A)、猪-鱼综合养殖模式水体(B)以及鸭-鱼综合养殖模式水体(C)表层水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总CPs及10种CPs化合物在不同养殖方式水体中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B〉C。表层水中残留浓度比较高的一氯酚、二氯酚、三氯酚和四氯酚分别是3-CP和4-CP、2,4-DCP、2,4,6-TCP、2,3,4,6-TCP。回归分析表明,铁、锰总含量与总CPs和PCP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韦巍 《计算机与农业》2008,(12):111-112
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本文主要介绍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模式(C/S模式,B/S模式,混合模式),详细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列举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二层交换机各种端口模式的介绍,以实例讨论了利用其中Hybrid(混合)模式实现各端口之间隔离与互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猪场废水灌溉对地下水中钾、钙、钠、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猪场废水处理工程中产出的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和3个处理阶段出水与地下水按体积比1∶5混合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进行3年的小区灌溉试验,监测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及钾、钙、钠、镁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地下水中钾含量在厌氧水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呈现高量厌氧水(Ha)〉中量厌氧水(Ma)〉低量厌氧水(La)的变化趋势,在混水灌溉处理地下水中钾含量均呈厌氧水与地下水1∶5混合(Tag)〉原水与地下水1∶5混合(Tog)〉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合(Teg)的变化趋势;(2)地下水中钠、钙、镁含量大致呈现低量厌氧水(La)〉中量厌氧水(Ma)〉高量厌氧水(Ha),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合(Teg)〉原水与地下水1∶5混合(Tog)〉厌氧水与地下水1∶5混合(Tag)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UNMIX模型的安徽大矾山废弃矿区土壤重金属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摸清安徽庐江废弃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来源情况,通过区域网格布点划分,以大矾山为中心向周围扩散,最终确定50个典型特征点位,分析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砷(As)、镉(Cd)、铜(Cu)、锰(Mn)、镍(Ni)含量,应用UNMIX模型进行土壤重金属源解析,并结合ArcGIS地统计模块中的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进一步验证源解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0~10 cm和10~20 cm土壤中As、Cd、Cu、Mn和Ni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7.38、2.03、30.89、77.76、4.08 mg/kg和50.62、2.24、30.82、71.39、3.62 mg/kg。除Mn和Ni 外,As、Cd和Cu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当地背景值,10~20 cm 土层中As、Cd含量的中位值是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1.28、7.17倍。2)研究区0~10 cm土层重金属的3大污染源,源1对Cu的贡献占主导作用,为铜矿业活动污染源,贡献率为5.75%;源2对Mn、Ni贡献率较高,为燃煤污染源,贡献率为49.86%;源3对As、Cd的贡献高于其他重金属,为岩石风化作用,贡献率分别为44.39%。3)研究区10~20 cm土层重金属2大污染源分别为土壤母质和垃圾堆放造成的混合源(源1)、淋滤作用和矿石开采及运输所导致的混合源(源2),其贡献率分别为47.46%、52.54%,其中土壤母质和垃圾堆放的混合源主要影响Mn和Ni,淋滤作用和矿石开采及运输的混合源对As、Cd和Cu的贡献率较高。4)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及人类活动形式,发现UNMIX受体模型和空间分析相结合能够全面地解析土壤重金属来源。该研究可为大矾山废弃矿区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巴经济走廊地区气象水文灾害事件频繁发生,气象水文灾害风险评估对该地区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巴经济走廊1961—2015年气象水文数据(最高、最低气温、降水)、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地形数据(高程、坡度)等计算了暴雨、高温、低温、干旱、洪水五大灾种致灾因子危险性,结合人口密度、人口结构、耕地面积占比、农作物种植面积、道路密度以及GDP等承灾体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指标权重,利用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开展中巴经济走廊气象水文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并划分不同等级的风险区。研究表明:1)多灾种高危险性地区主要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Sindh)和旁遮普省(Punjab),约占中巴经济走廊总面积的9%。2)承灾体综合脆弱性计算结果表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Balochistan)、信德省(Sindh)、旁遮普省(Punjab)以及开伯尔-普什省(Khyber Pakhtunkhwa)脆弱性等级相对较高,而中国喀什地区脆弱性等级相对较低。3)中巴经济走廊综合风险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高风险地区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信德省、旁遮普省、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省的部分地区以及俾路支省的西部地区。中巴经济走廊低、中低、中、高风险等级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14.09%、17.27%、37.70%、30.94%。在区县尺度上巴基斯坦伊斯兰堡(Islamabad)和拉合尔(Lahore)的综合风险等级最高,而中国乌恰县和巴基斯坦的加拉特县(Ziarat)的综合风险最低。评估结果可为中巴经济走廊气象水文灾害监测与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牧结合生态工程及其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牧结合生态工程是个复杂的农业生态、经济和技术系统工程,它由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和微生物(连接种养业)3个子系统组成,其关键是建设以“四三二一”畜牧业生产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节粮型畜牧生态工程。农牧结合种植结构主要模式有“一粮一饲”、“一粮一经”、“两饲一粮”、和“一粮一经一饲”等多种模式。农牧结合型种植模式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建立以粮食生产为基础,饲料生产为重点,经济作物生产为动力 ,并有  相似文献   

15.
高光谱图像中的混合像元问题广泛存在,混合像元的分解效率一直是遥感应用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目前成熟的端元提取算法有纯像元指数(pure pixel index, PPI)、内部最大体积法(N-FINDR)、顶点成分分析(vertex component analysis, VCA)、顺序最大角凸锥(sequential maximum angle convex cone, SMACC)、交替最大体积法(alternating volume maximization, AVMAX)、最小体积封闭单形体(minimum volume enclosing simplex, MVES)等,这些算法从图像所有像元中提取纯光谱,具有提取速度慢、精度不高的缺点。为此,该文引入了一种融合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 SLIC)超像元分割的高光谱混合像元分解算法。超像元分割技术能够将具有相似特征的相邻像元组成图像块,并保留进一步进行图像处理的有效信息,从而大幅减少参与端元提取的像元数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试验对比了降维方式(主成分分析和最大噪声分数)、RGB对应关系(6种)、色彩空间RGB(red, green, blue)和LAB(lightness-A-B)、数据格式(JPG, BIN)和算法参数K对高光谱图像超像元分割结果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SLIC 超像元分割结果对2 种典型端元提取算法(AVMAX、MVES)产生的不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K值的增大,混合像元分解的时间逐渐增加,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持平或减少,而JPG(有损压缩)数据格式的时间始终比BIN(无损压缩)数据格式的要短。SLIC+MVES的RMSE略高于MVES的RMSE,低于AVMAX的RMSE,但时间远小于MVES。当K足够大的时候,SLIC+MVES的效果就近似MVES的效果了。在大部分情况下,最大噪声分数的降维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以最大噪声分数作为降维方法、以JPG作为数据格式、以LAB作为色彩空间对混合像元分解结果较为有利。另外,SLIC的参数K的取值在5~10之间较为合适。该研究中的SLIC超像元分割算法简单易行,并且提高了混合像元分解的效率,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7)固定作用。象矿化作用一样,固定作用模式也是调整帕普兰(PAPRAN)模式得来的。由于固定作用决定残茬分解速率,而残茬分解作用对土壤侵蚀有重要作用,所以固定作用是EPIC模式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日固定量是从作物残茬氮量减去微生物同化量而得到的。 WIM=(DCR)(FR)(0.016—CNFR) ……………………………………… (17) 式中:WIM—氮固定速率(公斤/公顷·天);CNFR—作物残茬中含N量(克/克),FR—水平作物残茬(公斤/公顷),假如C=0.4FR,微生物量和它们不稳定产物的C:N比等于10,  相似文献   

17.
PAHs生物降解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筛选驯化PAHs降解菌,研究混合菌对土壤中菲、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的生物降解性能,并考察污染时间对土壤中PAHs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的混合菌具有很强的PAHs降解能力,缩短了PAHs生物降解的半衰期,且PAHs起始降解速率较快,之后趋于平缓。27d内土壤中的菲、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98.14%、89.97%、88.47%、63.55%、65.24%、60.49%,其中菲在5d之内的降解率高于93%。污染210d的土壤中各PAHs的起始降解速率高于污染50d的土壤,因此污染时间越长,PAHs生物降解的停滞期越短。  相似文献   

18.
黄河故道砀山酥梨花期低温冷害风险的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温冷害为砀山酥梨花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1983-2006年砀山酥梨物候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从酥梨始花期和整个花期的日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入手,建立了酥梨花期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1)砀山酥梨花期内遭受某一级别的低温冷害的风险,可由始花期出现的概率与花期内逐日出现某一级别低温冷害的概率之和的乘积来表示,一般是酥梨始花期越早、花期历时越长,遇到某一级别低温冷害的风险越大。所得风险评估方程,可用于风险评估。(2)砀山酥梨开花始期具有正态分布特征,即始花期早和迟的出现频率较小,处于历年始花期均值附近的频率较大。(3)砀山酥梨花期遭受低温冷害的指标可分为花期内出现日最低气温≤7℃、≤5℃、≤3℃三个级别。(4)酥梨始花后到某一日遭受某一级别低温冷害的累积概率,除始花日出现≤3℃低温冷害的概率与始花期早晚呈线性关系外,其他日期的累计概率均与始花期的早晚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讨猪肠道寡肽转运载体(PepT1)mRNA表达的肠段特异性和发育模式,为寡肽营养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分别选取遗传背景相同的1、7、26、30、60、90和150 d蓝塘和长白公猪各5头,测体重后屠宰,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样品;以18S rRNA为内标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SYBR Green Ⅰ试剂盒)检测PepT1 mRNA在60 d长白猪表达的肠段特异性及其在蓝塘和长白猪肠道的发育模式。结果显示:长白猪肠道PepT1 mRNA的表达丰度十二指肠显著高于空肠和回肠(P <0.05),结肠无PepT1 mRNA的表达;PepT1 mRNA的表达丰度在十二指肠为蓝塘猪7、90 d和长白猪60 d,而在空肠和回肠为蓝塘猪60 d和长白猪90 d时达最高水平(P <0.05);蓝塘和长白猪肠道PepT1 mRNA的表达在断奶前(28 d断奶)具有不同的发育模式,而在断奶后则具有相似的发育性变化;同一猪种不同肠段PepT1 mRNA的表达模式不同,但空肠和回肠在断奶后具有相似的发育性变化;不同猪种同一肠段PepT1 mRNA的表达蓝塘猪十二指肠在7和90 d、空肠在7和60 d及回肠在30 d时分别显著高于长白猪(P <0.05)。结果说明猪肠道PepT1 mRNA的表达受到发育阶段、品种和肠段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茉莉酸(JA)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防御等多种重要生物过程,其中JAZ蛋白作为抑制子,在茉莉酸介导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研究SlJAZ11的功能,本研究分析了水杨酸(SA)、茉莉酸等激素以及病原菌侵染处理后SlJAZ11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lJAZ11能够响应水杨酸、茉莉酸及丁香假单胞菌(Pst DC3000)的诱导。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番茄cDNA文库,获得了14个SlJAZ11潜在的互作蛋白。进一步采用酵母双杂交点对点验证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对候选的SlENT、SlOOLG与SlJAZ11间的互作关系进行验证,发现SlENT和SlJAZ11存在互作。对SlENT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表达被SA和Pst DC3000显著抑制,而MeJA能显著诱导其表达,表明SlJAZ11可能通过与SlENT互作来调控JA介导的番茄抗病性。本研究可为阐明SlJAZ11功能与作用机制奠定良好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