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A菌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菌根是植物的根受特殊土壤真菌侵染而形成的共生联合体。VA菌根是内生菌根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它因菌丝穿入根的皮层后多数可在细胞间或细胞内形成泡囊和丛状枝而得名。 50年代以前,关于菌根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涉及外生菌根,到30年代有关VA菌根的研究报告只有26篇。1950——1960年这10年中关于内生菌根,尤其是VA菌根在土壤中的广泛分布及植物因菌根而得益的情况更清楚了,但发表的论文不到100篇。60年代后期这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泡囊——丛枝菌根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是广泛分布的一类内生菌根,能够促进寄主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调节寄主体内的代谢活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利于植物生长。综合有关研究资料,论述了近年来关于泡囊--丛枝菌根真菌的有效性,寄主特性及土壤环境条件等生态因子对泡囊--丛枝菌根效应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就,泡囊--丛枝菌根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自然及农业大生态和微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内生菌根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是真菌与植物的共生结合体,广泛生存于植物界,尤其内生菌根在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中分布更为普遍,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作物和真菌自身生存的一种生态适应性,这一适应性有利于两者生长发育;作物可由共根部形成之菌根真菌吸收部分营养和水分,菌根真菌又依靠作物茎叶制造的碳水化合物生存。然而我们有可能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扩大它们  相似文献   

4.
西部矿区接菌对风化煤与黄土配比的土壤改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矿区土壤贫瘠、有效养分缺乏和作物难以生长的现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风化煤与黄土按不同配比混合为供试基质,玉米为供试植物,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对不同混合基质的改良效应,寻求风化煤与黄土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在风化煤与黄土质量比(1∶1)时菌根生态效应达到最大,玉米干质量、叶色值、地上部分氮磷钾累积量分别达到4.61 g·株~(-1),41.17,53.01 mg·株~(-1),7.15 mg·株~(-1),79.42 mg·株~(-1);风化煤与黄土(1∶1)处理菌丝密度达到4.91 m·g~(~(-1)),且玉米根系侵染率达到最大。随着风化煤比例的增加,根际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递增。丛枝菌根与风化煤的协同作用促进了作物的生长,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实现了对沟壑区土壤的改良和培肥。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荒漠地区丛枝菌根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内蒙古荒漠建群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16科76种植物中,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61(占79. 8% )种;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占94. 46%;而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的比例仅65%。须根系植物中菌根植物约占91. 3%,高于直根系(75. 5% )。古地中海孑遗种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棉刺(Potaninia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Helianthemumsoongoricum)有一定的菌根侵染。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形态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占83. 6%;而Paris类型少,只占3. 3%。丛枝菌根结构类型与植物的生活型、根系类型和侵染率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新疆常见的 2 种建群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状况、群落的种类和分布,在塔里木河中游和昌吉老龙河下游的胡杨林分别采集了 13 个土壤和根系样,在骆驼刺根周围分别采集了 8 个土壤和根系样,对土样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根系菌根的侵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杨根周围 AM 真菌的优势种为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大果球囊霉(G.macrocarpum)、沙荒球囊霉(G.deserticola)、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和象牙白球囊霉(G.eburneum).骆驼刺根周围 AM 真菌的优势种为沾屑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um)、摩西球囊霉(G.mosseae)和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胡杨根系侵染频度和侵染强度分别可达80%和100%,骆驼剌根系侵染频度和侵染强度分别达65%和90%.说明胡杨和骆驼刺是丛枝菌根依赖性很强的植物,且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也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放牧因子与VA菌根的相互作用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L.)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菌根效应表现在不施磷肥条件下的鸭茅地上部生育与地上、地下部的磷素营养上,但对地上部生育的效应因刈割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对地上、地下部磷素营养的效应因土壤镇压而降低。菌根对鸭茅钙素营养的效应只见于不施磷肥条件下的土壤镇压处理,而在相同条件下菌根却降低了鸭茅的镁含量。说明VA菌根对鸭茅磷素营养和生长发育的效应与土壤磷营养有关,而且因地上部的过度采食和土壤镇压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内生菌根菌(VAM)诱导植物抗病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菌根(Mycorrhizae)即土壤中的一类真菌与植物根系所建立的互惠共生体,而参与形式菌根的真菌则称为菌根菌。以往,根据菌根的形态及解剖特征,通常将其分成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内生菌根(Endomycorrhizae、)和内外菌根(Ectoendomycorrhizae)3大类。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植物抗旱、养分吸收等有重要作用,但在特定环境胁迫下不同生活型植物对AMF的响应存在差异.本文以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的优势灌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常见半灌木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8月和10月在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定点采集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根围土样,系统研究了AM真菌的时空异质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花棒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菌根类型为Ⅰ-型;AM真菌孢子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最大孢子密度出现在10月份的0~10cm 土层,最大定殖率出现在10月份10~20cm土层;孢子密度与泡囊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脲酶活性均与孢予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菌丝定殖率、泡囊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pH值与丛枝定殖事、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酶活性与丛枝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与土壤因子的高相关性,说明丛枝菌根不同结构定殖程度和孢子密度可作为沙生土壤环境状况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天津滨海盐碱土中VA茵根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科23种盐生植物中,有19种盐生植物被菌根真菌侵染。所调查植物的VA菌根结构类型与宿主植物类型有关,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P型菌根,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柽柳科(Tamaricaceae)等其它科植物均为A型菌根;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和植物本身的特性有关;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显著不相关(P=0.9740,r=0.1841,n=23)。  相似文献   

12.
大田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瓜生长和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对西瓜(Citrullus lanatus)生长和枯萎病的影响。接种AM真菌能显著降低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根内和根围土壤中镰刀菌繁殖体的数量,促进植株对N、P、B和Zn等矿物质的吸收,提高西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植株生长,增加西瓜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菌丝桥传递作用对烟草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供体与受体植株间菌丝桥传递抗病信号对受体植株生长以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在供体与受体烟苗植株间建立菌根菌丝桥,对供体植株接种青枯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体烟苗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条件下,再接种青枯菌,比只有菌丝连接的受体烟苗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PAL)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1%、29%和14%,地上部干重和植株磷含量也有相同的趋势;而在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条件下,供体烟苗接种青枯菌与否对酶的活性、植株干重及氮、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表明供体烟苗产生的抗病信号可以通过菌丝桥传递给受体烟苗,增强受体烟苗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4.
施肥、刈割和土壤镇压对鸭茅丛枝菌根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磷肥、强度刈割和土壤镇压都能显著降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的菌根形成。磷肥增加土壤有效磷浓度,而刈割减少根系生长和光合产物向根部的分配,土壤镇压则减少土壤空气、孔隙和根系生长,这些都不利于菌根形成。施肥、刈割和土壤镇压的交互作用对菌根形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AM)真菌能诱导植物合成一些信号物质,如茉莉酸(JA)、水杨酸(SA)、一氧化氮(NO)、H2O2等,这些信号在AM真菌与植物识别、共生体建立和激活植物防御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16.
球毛壳ND35菌株在宿主植物上的侵染定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 ND35菌株在宿主植物上的侵染定殖方式和途径,以毛白杨组培苗为宿主植物,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结合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研究了球毛壳ND35菌株子囊孢子萌发后在毛白杨上的侵染行为及其菌丝在组培苗根部的定殖。结果显示,子囊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能从杨树苗根、茎部表面细胞间的缝隙侵入或在根表面形成附着胞,进而形成侵染钉直接从表皮细胞侵入,在叶部主要从气孔侵入叶片内部。侵入根部的菌丝主要定殖于表皮细胞、外皮层细胞和细胞间隙,未进入内皮层和维管束组织。  相似文献   

17.
印度梨形孢的多种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度梨形孢是一种可进行纯培养的类菌根真菌,该菌以菌丝体、菌丝卷、分枝或者圆形体的方式定殖于寄主植物根的胞间和胞内。已有研究表明:该菌能促进12科24种植物的生长,并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和提高对逆境胁迫的忍耐性,加快插枝侧根的形成和促进微繁殖植物的硬化。该菌在根分化区定殖的量高于根尖片断的量,在该菌与植物根部早期的识别过程中,涉及多种蛋白,但这些蛋白与真菌的作用方式并不清楚。另外,该菌在寄主植物上的成功生长涉及到了寄主细胞的死亡,但并未引起植物的逆境,而是在根的生长与真菌的繁殖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菌根与植被恢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菌根不仅可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抗病、抗逆,而且在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控制水土流失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在我国西北许多地区,菌根菌与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已被中断,要恢复该地区的植被,治本的方法应是重建植物与菌根菌的共生关系,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文中还提出了菌根技术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河北中部药用植物AM真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8月和10月,对河北省安国市境内种植的9种药用植物AM真菌侵染状况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种药用植物都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不同药用植物形成菌根的能力不同.形成的菌根包括重楼型(Paris-type)和疆南星型(Arum-type)2种类型.土壤碱解N与丹参和麻山药的孢子密度、北沙参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紫苑丛枝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P与丹参丛技定殖率、麻山药泡囊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桔梗孢子密度、白术泡囊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北柴胡孢子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北沙参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北柴胡孢子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北沙参孢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根腐病是紫花苜蓿生产中的主要限制因素,可抑制植物生长,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广泛存在于农业系统中,可与植物根系形成内生菌根,提高宿主植物对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增加植物产量和抗逆性。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探究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烟色织孢霉Microdochium tabacinum的影响。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可抑制烟色织孢霉的侵染,植株发病率降低了20.78%;病原菌的侵染显著抑制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植物地下生物量降低12.87%,根长降低20.52%,根系P含量降低了18.29%,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12.78%;AM真菌可以缓解病原菌的危害,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与不接种AM真菌的处理相比,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长分别提高了47.77%,38.67%和20.67%;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42.25%、26.05%和33.62%;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P含量分别提高了58.63%和75.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