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1981年起,我们把我国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结合起来,进行了稻、萍、鱼共生的立体模式研究。在这一系统中,利用稻田水面养萍,以萍喂鱼,鱼粪肥田养稻,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合理,实现了稻鱼双丰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几年来稻萍鱼模式的一些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红萍是一种天然饵料资源稻田养鱼,饵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放养和繁殖红萍,为草鱼、尼罗罗非鱼等草食性、杂食性鱼类提供  相似文献   

2.
《广西水产科技》1988,(1):45-45
稻田实行垄上种稻,沟内养鱼,水央养萍的多层次立体生产结构,是为了充分利用温、光、水、气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产值。红萍,不仅为鱼提供饵料,还为水稻提供肥料,增加稻、鱼产量。  相似文献   

3.
5月22日下午,一辆“皇冠”的小骄车驶进闽西北山区建宁县招待所。一位衣着朴实、身体健壮的外国女专家,走进招待所三号楼。她是应农牧渔业部邀请来我国第一次访问的巴西联帮共和国红萍生物固氮专家阿·蒲·卢舍尔博士。她专程从北京到建宁县考察稻、萍、鱼立体农业结构。建宁县是我省著名的“稻田养鱼之乡”。近三年来,省农科院和县农业部门配合,进行稻萍鱼、  相似文献   

4.
1986年,慈利县畜牧水产局承担国家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稻萍鱼”立体农业栽培模式试验及其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目的和作法稻田实行垄上种稻,沟内养鱼,水面养萍的多层次立体生产结构。是为了充分利用温、光、水、气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产值。红萍,它不仅为鱼提供饵料,还为水稻  相似文献   

5.
稻萍鱼是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农业结构。它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光、热、水、气资源,提高稻田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这是从事稻田生产的人们所期望的。但是,稻萍鱼立体生产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立体农业体系。因此,要科学地将种稻、养鱼、养萍三方面的技术紧密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粮鱼双丰收。从现阶段的生产情况来看,最基本的技术要点必须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好稻田,创造良好条件选好稻田,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这是实现稻萍鱼高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农科院红萍研究中心与建宁县农委,共同签订稻,萍,鱼体系中试2万亩合同,用科学技术引导农民走致富之路。到8月上旬止,全县已在中试田新挖鱼坑,鱼沟9千7百多亩,部份稻田开始放养鱼苗。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水田立体结构模式的研究中,实行宽窄行双龙出海种稻养萍的方式,可年亩产萍万斤以上。1983年,我们养萍后,套养尼罗罗非鱼或鲤鱼,有的混养草鱼,或尼罗罗非鱼和鲤鱼混养,在晚季稻田仅38天的试验中,养萍区比对照区放养鱼总量少11尾,却增重3%,而且尾重1.5两以上的鱼增加7%。  相似文献   

8.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6,31(11):31-32
稻田养鱼。是广大农村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日。在种植稻田的田块内养鱼,能除掉稻出中的害虫和杂草,可节省稻田除虫、除草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另外,山于鱼在田间活动.还能疏松土壤,鱼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素,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肥料.阕而能使稻谷增产5%~15%,每667m。可产鱼50妇~100k岛可新增产值600元~1000元。利润300元~600元。现将稻田养鱼应注意的事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建宁县农业、水产部门,从行政型变为服务型,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养鱼中的困难,热情支持农民发展稻田(稻萍、莲萍)养鱼,从过去“单-放养”发展到“立体种养”,使全县稻田养鱼有了新的发展。据县水产站5月中旬统计,全县“稻、萍、鱼”、“莲、萍、鱼”和稻田养鱼面积共达13万1千多亩,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殖彩虹鲷,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人的种养结合项目。在种植稻的田块内放养彩虹鲷,能除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可节省稻田除虫、除草所花费的人、物力。另外,由于鱼在田问活动,还能疏松土壤.鱼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素,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肥料,因而能使稻谷增产5%~15%,  相似文献   

11.
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是采用垄栽水稻的方式把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垄面种稻——水西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结构,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稻萍鱼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趋协调。这是稻田多层次、多用途、高效益的知识密集型的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种优化结构模式,是近几年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中一项富有成效的改革。从1984年起,该研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经省协柞组的4年协同攻关,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产量指标接近或超过原定亩产“百斤鱼、千斤稻、万斤萍”的设计要求,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984—1987年,全省累计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63207.5亩,1988年推广10万亩以上。据1987年  相似文献   

12.
(三)养鱼与管理1.养殖品种:根据稻田饵料资源情况,稻田养鱼一般以放养草食性的草鱼、鲂鱼和杂食性的鲤鱼、尼罗罗非鱼为主,占放养量的90%左右,搭配少量的鲫鱼、鲢鱼、鳙鱼等。若放养红萍的稻田,则以放养草鱼和尼罗罗非鱼  相似文献   

13.
稻萍螺蟹综合放养是立体开发稻田,获得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也是劳动力密集地区农民快速致富的途径,稻萍螺蟹综合养殖的稻田工程设施,以垄稻沟蟹式最为适宜,即在水田中开沟起垄,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螺、养蟹,这种体系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实现稻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互惠互利,增产增收,其主要高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4.
绿萍,又叫红萍、满江红、三角萍、红浮萍和红瓢,是一种适应范围很广,应用价值很大的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广东等省都在大力推广放养,北方一些地区也已试养成功。绿萍是一种很好的水生青饲料。据分析,萍体中含粗蛋白质16.8%,粗脂肪2.8%,比许多青饲料含量都高;而含粗纤维只有0.7%,比其他青饲料的含量都少。绿萍营养丰富,萍体幼嫩松软,不仅猪爱吃,鸡、鸭、鹅都喜欢吃,也可以做塘鱼的饲料。  相似文献   

15.
稻、鱼、萍养种技术是把养鱼、养萍、种稻在同一稻田里同时进行生产。是立体农业生产的一种新结构。  相似文献   

16.
“稻萍鱼”立体综合开发技术“稻萍鱼”立体综合开发,就是稻田实行垄上种稻,沟内养鱼,水面养萍的多层次立体化生产结构,它充分利用稻田的温、光、水、气资源,促进粮鱼增产增收,达到千斤稻谷原斤鱼的目标。其措施是:一、扩大养鱼水体。水稻采用高垄低沟栽培,插秧前...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建宁县今年大面积推广稻(莲)、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引起了国内外注目。7月6—8日,省农科院在建宁县召开了稻萍鱼研究现场会,国家农牧渔业部和浙江、湖北等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30人会集在这里,实地考察,开展现场研究。建宁县有2千多年稻田养鱼的历史,曾以稻田养鱼发达而著名。但是,长期以来每亩稻田鱼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 1 稻田养鱼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1.1 可以降低化肥施用量 全国稻田养鱼会议指出:每公顷产750kg成鱼,所排粪便相当于增加105kg纯氮,相当于400kg稻谷所需的氮素,连续3年以后,就可以不再用化肥,而且有机肥的施用量也可减少。松花江地区的实践证明,稻田养了鱼以后,可以少施一次化肥,水稻还可增产10%左右。稻田没有养鱼的地方,不少农民的化肥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正一、稻田改造工程建设(一)稻田要求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不易受洪水淹没;田埂、田底保水性能好,不漏水;尽量集中连片。(二)工程建设1.规模化稻田养殖模式适合于地势比较平坦、单块稻田面积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以来,在农田的生态系中,以稻,萍、鱼多层次结构的立体农业研究,在我国南方的福建、浙江、湖南等省开展起来了。这一研究旨在:利用稻田水面养萍,以萍喂鱼,鱼粪肥稻,促使合理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达到充分利用稻田的光、热、水、气资源,实现稻鱼双丰收,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