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识大猩猩     
不久前偶读南朝诗人陶弘景的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中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对诗人十分风趣却故意“卖关子”的做法颇不以为然。当我钻山越岭在乌干达的布温迪国家森林公园观看大猩猩后,深感山中的“白云”除“自怡悦”外,还可讲与更多的读者听。  相似文献   

2.
林木与健康     
刘欣  淑华 《内蒙古林业》2008,(11):37-37
唐代诗人王维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山中一夜雨,树林百重泉”。说的是林木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促成粮棉丰收,人类得以丰衣足食。的确,林木是人类的知心朋友。栽种各种树木,可以得到多种收益:营养丰富的水果,可以滋补身体;多种贵重的药材,供人类防病治病;大量的木材,供人们修房盖屋;生长的林木可以净化空气,供给人们氧气,促进人类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赵正兴 《中国林业》2011,(22):40-40
古有王维之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钱起的“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沈周的《辛夷墨菜图》,周之冕的《杏花锦鸡图》不一而足。辛夷之美自古有之,片片辛夷之花,虽然无意却表露了诗人的自然之思,清明而纯净地倒映着诗人心中的自然之光。  相似文献   

4.
蟒河山萸肉     
唐朝诗人王维,有首流传千古,脍灸人口的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是这样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诗中的茱萸指的就是山茱萸。山茱萸属山茱萸科,是一种落叶小灌木,其果实去籽后学名为萸肉或山萸肉,是我国...  相似文献   

5.
合欢     
合欢合欢,又名夜合树、马缨花、绒花树,古有“青裳”的雅号。为豆科落叶乔木。它树冠开阔,绿荫如伞,叶纤细如羽,红花成簇,秀丽别致。元代诗人袁桷就有诗《题玉堂合欢花初开》咏赞合欢。1形态特征合欢枝长开展,树冠常呈广伞形。树皮褐灰色或淡灰色,平滑。枝疏生,...  相似文献   

6.
唐朝的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最杰出的伟大诗人。他一生中不但勤于作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而且素爱竹木,为我们树立了爱植树的楷模。他在《寄题江外草堂》一诗中自述道:“我生性放诞,雅欲幽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杜甫一生在政治上不得意,生活贫困,长期携带妻小,漂泊于各地。他在偃师县的陆浑,长安的杜曲,成都的浣花溪畔居住时都栽植过很多的树木和竹子。“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远游长儿子,几地别林庐。”(《将别巫峡,赠南卿兄湘西果园四十  相似文献   

7.
谈到黄精,五代时徐铉的《精神录》里讲了个故事:“临川有士唐遇,虑街婢女,婢逃入深山中,饥饿难忍,拔一草根,食之颇甘美,久食不饥,一夜宿树下,听见风声,疑有虎来,急腾身而上树梢,从此夜宿树上,日行山中常吃小草,亦无所苦,后为其家人采樵所见……向其如何充饥,指山中一草,拔数茎而归,识者辩认,乃黄精也”。这与近代医药学家葛洪讲“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代粮,谓之米脯”的说法是一致的。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唐代两位大诗人都赞扬过黄精,杜甫说:“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白居…  相似文献   

8.
颂菊的诗文很多:“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正绿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处,犹向陶翁觅宠光。”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野菊》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诗。清代诗人丘逢甲还有一首《野菊》诗云:“入眼惊看秋气新,孤芳难掩出丛榛。英华岂复关培植,烂熳依然见本真。淡极名心宜在野,生成傲骨不依人。陶潜死后无知己,沦落天涯为怆神。”  相似文献   

9.
二、幽谷飞瀑流水清音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在茫茫林海里,千谷万壑间,镶嵌着无数的溪涧,从这里发源的主要河流有33条。千姿百态的泉、瀑、潭、湖给明山锦绣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孔子在其《论语·雍也》篇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将山水之美喻为君子之德。古人又云:“山水清音”。水景是游人来大明山觅秀、赏秀的亮点景观。山中的  相似文献   

10.
植树诗史寻     
植树造林,源远流长,历代诗人不仅喜爱植树,而且留下了许多植树诗,千古传诵,唤起后人植树爱树,绿化家园的情愫。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他中年弃官归田后,亲自在田园水边栽柳,以柳为友,怡然自得,自称“五柳先生”。他在《归园田居》诗中写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道出了对柳树花木的深情。  相似文献   

11.
自古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农业兴旺发达,林业生产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和有识之士为绿化巴山蜀水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远在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大同志》就有“蜀中山川神祠皆种松柏”的记载,说明古人十分重视寺庙林和风景林的培植,历代相传沿袭成风.寺庙禅林宁静幽雅,祠宇树木苍翠浓荫,古迹胜地郁郁葱葱,至今更是人们乐于旅游休憩的场所.唐朝诗人杜甫《蜀相》诗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名句,可知成都的武侯祠很早就栽种了不少柏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十分爱树,并且喜欢种树。他曾写过一首《栽松诗》,诗的开头写道:“小松未盈(不满)尺,心爱手自移。”反映出诗人亲自种松树的情景。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地)任剌史时,在城内栽植了很多花末果树,并诗咏其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为保证树木成活,他每天都带领书童,荷锄修整水渠,给树木培土,引泉水灌溉。  相似文献   

13.
合欢,又名夜合树、马缨花、绒花树,古有“青裳”的雅号。属豆科落叶乔木。其树冠开阔,绿荫如伞,叶纤细如羽,红花成簇,别致。元代诗人袁确在《题玉堂合欢花初开》诗中赞曰:“一树高花冠玉堂,知时舒卷欲云翔;马嘶不动游缨耸,难尾初开翠扇张。旧渴未须餐玉屑,嘉名端合纪青裳;云窗雾冷文书静,留取余清散远香”。可见合欢的美姿芳容早已为人们所赏爱。一、形态特征:合欢枝条开展,树冠疗伞形,树皮淡灰色或褐灰色,平滑,技流生,幼技带棱,偶数二回羽状复叶,羽片4-12对各具镰刀形小叶IO-3O对,一对对小叶昼开夜合,似对对情…  相似文献   

14.
杨柳诗情     
早春,万木久睡乍醒之时,柳树已将那点点嫩芽抽成万缕绿丝,在春风中翩翩起舞了。若再添上几声嘀嘀莺语和几剪娇倩燕影,无疑直如诗情画意,令人驻足品赏,迷恋陶醉。依依曲曲柳,诱人无限情。柳,以它那独特的魅力,自古以来,得到千万人的喜爱。历代诗人墨客,以柳入题,吟咏出了不少富有诗情画意的名篇佳作。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二月二日》诗中云:“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诗句情景交融,把春风吹拂下的柳芽描写得栩栩如生。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咏柳》诗中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  相似文献   

15.
谢浩 《中国林业》2019,(9):30-37
有人说,杜鹃花在古代文学中不受重视,跟梅花、梨花、桃花没法比,属于边缘物种。我将信将疑地查了一下,发现这个说法不正确,杜鹃花在古代诗词中出现次数并不少。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里写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其中的“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让一句诗里有了两个“杜鹃”。  相似文献   

16.
果中名品——荔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水果中的荔枝,那可是有历史了。唐朝诗人杜牧在绝句《过华清宫》里,就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句子,描述杨贵妃之喜食荔枝。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更是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来赞美荔枝。能在文人笔下流转百世,多少可见荔枝的美味诱人。荔枝是我国南方著名特产水果,其色、香、味俱佳,被誉为中华之珍品,又名离支、麻荔枝、火山荔、荔支、丽支、勒荔、丹荔等。荔枝不仅具有美味,也具有相当好的滋补价值。祖国医学认为,荔枝味甘、酸,性温,有补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泻等功效,《本草纲目》说:“常食荔枝,补…  相似文献   

17.
一剪春韭鲜     
正一直不大喜欢杜甫,太忧国忧民,没有李白洒脱,他的诗像沉郁顿挫的呐喊,太沉重。唯有一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无比清新明丽,让人觉得他整个人一下子落到了凡间,有了烟火气。"夜雨剪春韭",春天的味道呼之欲出。韭菜入了诗文,便也风雅了几分。《诗经》中有"献羔祭韭"一说。《山家清供》中记载,六朝的周终年常蔬食,文惠太子问其蔬食何味最胜?周赞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本草纲目》也有"正  相似文献   

18.
<正>唐朝诗人虞世南在《蝉》一诗中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在借蝉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而文人眼中,夏蝉性情高洁,入土重生,蜕变新生,这些都符合文人追求的洁身自好、寻找新生的朴素愿望。蝉在文人的笔下,总被赋予了丰富的意味。蝉喜欢栖息在柳树上。古人常画"高柳鸣蝉",非常有道理。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夏天  相似文献   

19.
秀美别致的合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磊 《新疆林业》2001,(1):21-21
目前在城市园林绿化、庭院布置中盛行草木花卉 ,而对木本花卉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一个城市 ,一个整体建筑群的整体绿化 ,木本花比草本花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宏观立体感强、花期长、栽培繁殖管理简便、绿化美化香化周期长等。合欢就是一种色香兼备的园林观赏树种。其绒花满树之秀美 ,是城市难得的一道风景 ,我们不妨对它作进一步了解。合欢 ,豆科合欢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又名夜合树、马樱花、绒花树 ,古有“青裳”的雅号。它树冠开阔 ,绿荫如伞 ,叶纤细如羽 ,知时舒卷 ,红花成簇 ,秀丽别致。元代诗人袁桷就有诗《题玉堂合欢花初开》咏…  相似文献   

20.
“爱小树如小孩,爱老树如老父”,这是30年前谢觉哉同志写《大兴植树之风》诗中的两句。诗中还写道“百年之计树人,十年之计树木。树木何止十年,计划应该百世。”谢老认为树亦如人,应该百世。把植树作为千秋万代的事业,一代代的传下去,造福子孙。这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爱树如人的珍贵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