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玉米倒伏可分为茎倒伏、根倒伏和茎倒折三种,都会对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将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一、倒伏原因1.种植密度过大。群体内部通风透光不良,植株茎秆发育纤细、脆弱,株高增加,穗位升高,植株重心上移,使抗倒能力下降。一旦出现大风天气,就会造成倒伏或倒折。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倒伏对产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玉米倒伏的种类玉米倒伏分为3种类型:根倒伏、茎倒伏和茎倒折。二、玉米倒伏的症状(一)拔节后倒伏植株自身有恢复能力,对产量影响不大,不需人工扶直。(二)抽穗后倒伏此时植株相互挤压,很难自然恢复直立状态,对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关于防治玉米倒伏病因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的倒伏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根倒,即玉米植株自地表处连同根系一起倾斜不正倒。二是茎折,即玉米植株未发生根倒,而是从基部某节位折断,茎秆折断的部位有的是幼嫩的节、有的是节间。三是弯倒,植株上部弯曲、匍匐。由于倒伏发生的时期和轻重程度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40%。因此,防止玉米倒伏是玉米栽培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夏玉米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进行倒伏试验,在根倒伏、茎折2种倒伏方式倒伏后3和7 d进行人工扶植,比较不同倒伏方式的产量损失和不同扶植方式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灌浆前期,玉米根倒后扶起的比不扶的产量高,倒伏后3 d扶植减产率为18.90%,7 d扶植减产率为11.71%,而不扶植的减产率为24.80%;茎折倒伏,3 d后扶植减产率达40.41%,7 d后扶植减产率达42.87%,而茎折后不扶植的减产率为21.80%。在灌浆后期,根倒扶起的和不扶的产量差别不大;茎折后,不扶的产量和百粒重均比扶起的高很多;茎折后不扶的减产率仅有3.79%,而3和7 d扶起的减产率分别为18.54%和13.36%。因此,在灌浆前期,根倒后要及时扶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量损失。灌浆后期根倒可以不扶,任何时期的茎折倒伏都不要扶植。在该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夏玉米倒伏灾害灾损评估模型,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1 倒伏类型 依据水稻倒伏状态可分为挫折型、弯曲型和扭转型.挫折型倒伏是地上部茎秆折断引起,当穗及茎叶的重量超过茎秆抗折强度时发生;弯曲型倒伏是茎秆弯曲状态的倒伏,作用于茎秆的负荷尚未达到使茎秆折断的强度,但在穗重及风雨作用下弯曲并持续这种状态;扭转型倒伏是根从土壤中拔出后从茎秆基部发生的倒伏,多发生在直播稻中.3种类型中,以挫折型倒伏减产最大,其次是弯曲型倒伏.此外,也有人按倒伏发生的部位,将其分为根倒和茎倒2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倒伏的危害玉米倒伏是指玉米在连续降雨或灌水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玉米植株吸水量大,重量增加,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倾斜、茎折或根倒的现象。分为根倒、弯倒、茎倒。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的地块减产10%~20%,中度倒伏的地块减产30%~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倒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它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农作物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原因是植物生长时处于风雨等自然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与植株垂直的扭力,导致植株弯曲,甚至折断。玉米倒伏给生产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外界环境、品种特性、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玉米倒伏的成因,并总结了常用的抗倒伏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一定参考。玉米倒伏是由外力引发的根或茎秆倒折的现象,可分为根倒、根茎倒和茎折3种类型。玉米倒伏后,叶片的正常分布格  相似文献   

8.
玉米倒伏是指玉米在生长阶段受人为或外界因素影响,植株倾斜或倒地的现象。玉米倒伏有:茎倒伏、茎倒折和根倒伏。茎倒伏是种植密度过高,玉米茎秆过细,遇到暴风雨发生的倒伏,由于品种茎秆韧性较好,只是中上部分产生弯曲。茎倒折是由于病虫害或人为因素导致玉米茎秆脆弱,遇到大风容易折断的现象。根  相似文献   

9.
<正>一、玉米倒伏的危害及特点玉米倒伏是指玉米在连续降雨或灌水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玉米植株吸水量大,重量增加,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倾斜、茎折或根倒的现象,分为茎倒、茎折、根倒。玉米倒伏不仅大大增加了玉米的收获难度而且对产量影响也很大,据查轻度倒伏的地块减产5%—20%,中度倒伏的地块减产25%—40%,严重倒伏的减产达50%以上,甚至绝收。从时间上看,玉米倒伏多发生在雨热同季的7—8月,6月以前,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玉米的经济效益高,玉米的种植面积猛增,形成大量的玉米海。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加,造成玉米生理性病害不断增加。1.玉米倒伏玉米的倒伏可分为茎倒伏、根倒伏与茎倒折3种类型,由于倒伏的类型不同,其损失程度也有所不同。1.1玉米倒伏的原因茎倒伏是因为茎秆基部的组织强度承担不了地上部整个植株的重量而发生了倾斜或弯曲。这种倒伏,根茎部组织损伤较轻,以产量影响较小。茎根倒折是由于根系发育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不同生育时期倒伏造成的夏玉米产量损失,本试验以农华101为材料,于田间人工控制倒伏,设置大喇叭口期根倒(V_(12)RL)、抽雄期根倒(TRL)、花后15 d根倒(S_(+15)RL)、花后15 d根倒+穗上茎折(S_(+15)RSL)、花后30 d根倒(S_(+30)RL)和花后30 d根倒+穗上茎折(S_(+30)RSL)共7个处理,研究倒伏对夏玉米穗部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大喇叭口期倒伏(V_(12)RL)会显著降低玉米株高,抽雄和花后倒伏对株高无显著影响;抽雄期倒伏(TRL)使玉米行粒数减少、穗长变短幅度最大,禿尖最长,其次是大喇叭口期倒伏,花后倒伏对夏玉米穗部性状影响逐渐减小。倒伏导致的玉米产量降低主要是由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降低而引起,抽雄期倒伏导致穗粒数减少最多,相比对照减少12.31%;花后15 d倒伏(S_(+15)RL)和花后15 d倒伏+穗上折茎(S_(+15)RSL)对千粒重和产量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前者分别降低8.46%和14.55%,后者分别降低12.08%和18.52%。  相似文献   

12.
倒伏对冬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发育中后期倒伏后病害发生情况和进行减产量化评估,采用木棍将小麦小心压倒人工模拟大风造成小麦倒伏的方法进行不同倒伏时间和不同倒伏程度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病害、早衰、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开花期至灌浆期间发生倒伏,主要加重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病情均为3级,倒伏时间越早,小麦越易早衰和成熟期提前,病情指数与对照的差异也越显著。平铺和倾斜倒伏都使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质量明显降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对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都是开花期灌浆始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平铺倒伏处理依次减产25.9%、21.1%、10.1%、4.0%,倾斜倒伏处理依次减产9.1%、7.6%、5.0%、1.9%。从倒伏程度对小麦病害、早熟、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看,都是平铺倒伏的影响大于倾斜倒伏。故在小麦中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时,宜将倒伏时间作为重要依据,其次还应结合倒伏程度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玉米倒伏的危害及特点 玉米倒伏是指玉米在连续降雨或灌水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玉米植株吸水量大,重量增加,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倾斜、茎折或根倒的现象.分为根倒、弯倒、茎倒.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的地块减产10%~20%,中度倒伏的地块减产30% ~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玉米倒伏的时期多发生在7-8月.6月以前,玉米植株较矮,一般在1.0~1.5 m,暴风雨发生的几率比较小,很少发生倒伏.7-8月,玉米进入旺盛生长期,生长迅速,植株高大,茎秆脆弱,木质化程度低,而且暴风雨、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增多,是玉米倒伏的多发期.从立地条件看,高产地块较中低产地块容易发生倒伏、高水肥地块较一般水肥地块容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14.
大喇叭口及灌浆期倒伏对夏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和倒伏类型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定量评估倒伏对夏玉米造成的产量损失。【方法】以浚单20为试验材料,开展2个生长季夏玉米倒伏田间控制试验,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进行不同类型人工倒伏模拟。大喇叭口期倒伏处理为:轻度根倒伏(BR1)、重度根倒伏(BR2)、低节位茎倒伏(BSL)和高节位茎倒伏(BSH);灌浆期倒伏处理分别为:轻度根倒伏(FR1)、重度根倒伏(FR2)、低节位茎倒伏(FSL)和高节位茎倒伏(FSH)。研究倒伏后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粗、秃尖率、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变化,计算表征玉米受害程度的相对损失率。【结果】倒伏会显著降低叶面积指数,其中灌浆期茎倒伏损失率最大,成熟期叶面积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38.9%(FSL)和50.7%(FSH)。倒伏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减少,除灌浆期轻度根倒伏(FR1)外,其他时期及类型倒伏总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降低 (P<0.05),其中灌浆期茎倒伏处理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最显著,乳熟后期总干物质积累量不增反降,分别较对照降低34.9%(FSL)和46.8%(FSH)。同时,倒伏影响干物质在茎、叶和穗中的分配,茎、叶干物质量所占比例增加,穗干物质量比例降低,其中灌浆期茎倒伏茎秆干物质量比例显著增高,较对照提高9.2%(FSL)和3.7%(FSH),穗干物质量显著降低,较对照减少9.9% (FSL)和7.0%(FSH)(P<0.05)。倒伏使穗变短、变细,秃尖增加。灌浆期倒伏穗长显著缩短,比对照短3-4 cm,穗粗显著降低(P<0.05),2年试验中除FSL(2012年)处理外,灌浆期倒伏的秃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大喇叭口期倒伏秃尖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其中FSH(2011年)处理秃尖率最高,达27.4%。倒伏灾害同时影响穗粒数和百粒重,倒伏后均表现出减少趋势,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和0.842(P<0.01)。受2年试验条件差异影响,2011年各倒伏处理的穗粒数显著低于对照,2012年仅灌浆期茎倒伏与对照差异显著。倒伏影响百粒重,其中灌浆期处理最显著(P<0.05)。穗粒数和百粒重与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和0.842(P<0.01)。倒伏显著降低产量,除大喇叭口期轻度根倒伏BR1外,其他倒伏处理的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大喇叭口期倒伏BR2、BSL和BSH产量损失率2年平均分别为13.9%、27.9%和27.1%;灌浆期倒伏FR1、FR2、FSL和FSH产量损失率,2 年平均分别为29.0%、38.4%、45.0%和48.3%。【结论】相同倒伏类型,灌浆期倒伏较大喇叭口期倒伏影响更大;在同一生育时期,茎倒伏比根倒伏影响更明显,但茎倒伏高、低节位处理之间产量损失差异不显著。各倒伏处理的产量损失表现为灌浆期茎倒伏最高,大喇叭口期根倒伏最低。  相似文献   

15.
1水稻倒伏类型(1)根倒。由于根系发育不良,扎根浅而不稳,缺乏支持力,稍受风雨侵蚀,就发生平地倒伏。(2)茎倒。由于茎秆不壮,负担不起上部的重量,因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2倒伏原因(1)品种不抗倒。凡植株矮、节间短、茎秆粗壮、叶片直立、剑叶短以及根系发达的品种均不易倒伏。  相似文献   

16.
倒伏在玉米生产田中常有发生.玉米倒伏有三种情况,即茎倒状、根倒状、茎倒折.因此,要加强防治,减轻倒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夏玉米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倒折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四川省夏玉米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倒折规律,选用四川省大面积推广的夏玉米品种,在田间生理成熟后至收获前调查穗下茎秆倒折的具体位置,分析玉米植株性状与倒折发生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理成熟后玉米穗下茎秆倒折各节位占比随节位的上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主要发生在基部第3、4和5节,所占比例分别为33.86%、34.66%和16.33%。生理成熟后穗下茎秆倒折主要发生在各茎节下部2.0cm至茎节上部3.5cm区域。参试品种生理成熟后茎秆倒折高度及倒折节位与株高、穗位高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倒伏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因气象灾害或管理不当使玉米植株倾斜或着地的一种生产灾害。一、倒伏类型1.根倒伏。玉米植株不弯不折,植株的根系在土壤中固定的位置发生改变。根倒伏多发生在玉米生长拔节以后,因恶风暴雨或灌水后遇大风而引起。2.茎倒伏。即玉米植株根系在土壤中固定的位置不变,而植株的中上部分发生弯曲的现象。茎倒伏多发生在密度过大的地块或茎秆韧性好的品种上。3.茎倒折。即玉米植株根系在土壤中固定的位置不变,茎秆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倒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危害。水稻倒伏后不仅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还易导致病虫害多发,稻谷品质变差,而且收割困难,增加劳力成本。一、水稻倒伏的类型根据倒伏的形态,水稻倒伏可分为茎弯倒、茎折倒和浅根倒3种类型。茎弯倒:抽穗后随着籽粒灌浆,穗重增加,当穗重超过茎秆承受能力时,水稻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倾斜,直至匍匐在地面上。茎秆弯曲倾斜程度越大,损失越大。当水稻进入灌浆成熟后期,  相似文献   

20.
“布拉万”台风造成黑龙江省多地玉米大面积倒伏现象。倒伏呈现根倒伏、茎倒伏和茎折倒伏,伴有上部叶片纵向撕裂现象。农艺栽培调查表明:玉米植株高、结穗部位高、种植密度大、小垄栽培的玉米易受风灾影响,出现倒伏;而植株较矮、结穗部位低、种植密度小、大垄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的玉米抗风雨能力强,不易发生倒伏现象。倒伏玉米平均减产20%左右,收割费用亩增加约50元,造成亩直接经济损失约4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