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明 《农家参谋》2011,(2):18-18
冬季养鸡人们往往很重视防寒保暖而忽视通风,使舍内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的浓度升高。鸡舍温热潮湿、通风不良以及饲养密度过高、垫料反复使用等都会使氨浓度升高。因此,冬季要减少鸡舍内的氨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畜禽养殖氨排放特征及减排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畜禽生产-污染防治大协同、污水-废气-固废处理小协同目标,开展各畜禽养殖模式氨排放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相同清粪方式下,机械通风封闭化圈舍氨排放速率要小于自然通风开放式圈舍,相同通风方式下,圈舍氨排放速率表现为水冲粪 < 干清粪 < 垫草垫料 < 水泡粪,各畜种肥水储存模式氨排放最大;通过养殖模式与减排技术的政策、规范协调性分析,发现圈舍封闭化+机械通风、堆肥发酵、厌氧发酵等养殖模式,低蛋白日粮、排风口处理、覆盖、密闭堆肥+废气处理、粪肥机械深施等控氨技术可作为畜牧业氨减排的方向。明确了氨减排模式与技术的对应关系,构建了模式替代和技术减排相耦合的畜禽氨减排体系,提出了制定大气氨环境质量标准、畜禽养殖氨排放标准及配套的氨监测技术规范、畜禽养殖场氨减排核算技术规范及配套的氨减排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等配套落地政策建议,为顺利推动畜禽氨减排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农户冬季养鸡只注意鸡舍的防寒保暖,往往忽视了通风换气,使舍内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的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4.
杜玉兰 《北京农业》2012,(16):31-32
正1坚持"一通"即通风换气。排除猪舍内有害气体(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为猪只提供新鲜空气;排除猪舍内多余的水汽,使舍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自然通风换气在建造猪舍时,应把猪舍建在地势开阔、无风障、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猪舍之间的距离一  相似文献   

5.
怎样消除鸡舍内氨气□邹秀华农户冬季养鸡只注意鸡舍的防寒保暖,往往忽视了通风换气,使舍内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的浓度升高。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当鸡舍内处于温热、潮湿环境,高密度...  相似文献   

6.
浅析肉鸡舍三种负压通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其他污染物,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这些有害气体会对鸡群产生严重危害,诱发鸡群角膜炎和结膜炎,使鸡群角膜浑浊并出现眼部溃疡和失明,严重到的会导致"氨中毒"现象,直接影响鸡群的生长和产蛋率。所以肉鸡舍通风尤其重要。通风主要目的是排出鸡舍内的有害气体、改善鸡舍的空气质量;排出鸡舍内多余的热量和降低鸡舍内湿度,减少粉尘,并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7.
薛金武 《新农业》2011,(6):28-29
一、发病原因 1.非传染性致病因子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造成粘膜受损;夜间供温相对集中,为保温而不敢通风,忽视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雏鸡3~5周龄期间,免疫接种频繁,  相似文献   

8.
<正>1.清便换垫料。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特别是实行平养时更应加强粪便、垫料的清除工作,并及时换上新垫料。2.排污除湿。在做好舍内保温的同时要重视排污除湿,定期换气。若人进入鸡舍感到浓重的氨气味,此时的氨气浓度大致为25毫克/千克,远远超出了规定标准,应马上通风换气,以人感到不闷、不刺鼻刺眼为宜。3.撒过磷酸钙。在鸡舍内撒过磷酸钙,使其与氨结合生成磷酸铵盐。每周撒一次,每10平方米撒0.5  相似文献   

9.
就10年间对北京市9座大、中型鸡场密闭式鸡舍环境测定材料进行了环境分析。舍内平均温度春、秋、冬三季比较适宜,夏季未超过鸡的临界温度高限,相对湿度通常在50~70%;夏季有些鸡舍风速偏低与通风量不足有关;冬季如间断通风,有时氨的浓度可能超过20ppm;光照强度普遍可以满足产蛋需要。文中介绍了密闭式鸡舍的优越性,并提出了一些有关环境管理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薛金武 《新农业》2013,(5):28-29
一、发病原因1.非传染性致病因子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造成黏膜受损;夜间供温相对集中,为保温而不敢通风,忽视空气和垫料湿度;雏鸡3~5周龄期间,免疫接种频繁,应激因素增多;不正确的免疫接种,尤其是传支和新城疫的免疫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双孢菇生产中,由于菇房环境条件和培养料的不适以及管理措施不当,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 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并出现萎缩现象。这是由于菇房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温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若培养料表面偏干,可及时喷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如排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当菇房内气温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当菇房内有氨臭味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量,在培养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墙体上强制通风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增强日光温室的环境调控能力,在日光温室后墙墙体上(1.5 m高度)设置风机(550 W)进行强制通风,测定不同通风方式(顶部通风、底部通风、顶部通风+底部通风、全封闭状态)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夏季后墙设置风机强制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改善相对湿度和CO_2供给,与自然通风(温室顶部+底部通风)相配合,可以使温室内温度降低7~8℃,且不同部位效果不同,即前部和后部的温度从40℃降低到31℃,中部位置的温度从40℃降到35℃,相对湿度从29%提高到36%;在全封闭状态下,强制通风使温室内前部、中部温度降低4~5℃,相对湿度从80%降低到70%;秋季在底部通风状态下,强制通风能使温室内的温度降低3℃左右,相对湿度变化较小;在顶部通风状态下,强制通风不仅没有降低室内温度,反而使温室内温度略有升高,前部位置温度从31℃提高到37℃,中部和后部位置温度从31℃分别提高到35,32℃,相对湿度从44%提高到51%,这是由于顶部通风面积偏小,难以将热量散出。  相似文献   

13.
塑料大棚和温室中的蔬菜,冬季经常在密闭的条件下生长。因为棚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处在生长期的蔬菜很容易遭受有害气体的危害,使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枯萎死亡,故应特别注意大棚和温室内有害气体的发生及预防。 一、气害的几种常见类型 1.氨气中毒 大棚内施入未腐熟的畜粪、饼肥或过多的尿素、碳铵等肥料,在发酵分解中会产生大量氨气。当氨的浓度大于5×10-6时,氨气会从叶片气孔侵入细胞,破坏叶绿素,使受害叶端产生水渍状斑,叶缘变黄变褐,进而叶片干枯。氨害多发生在植株外侧的叶片上,新…  相似文献   

14.
<正> 1.防寒保暖 鸡舍温度应保持在8~13℃之间。入冬前,要维修鸡舍,堵塞风洞,关闭门窗,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提高舍温。在舍内最好垫一层10厘米厚的干草,天气转暖时要注意更换垫草,保持干燥。 2.通风换气 在强化防寒保暖措施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氨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积聚危害,保持鸡舍空气新鲜,维持相对湿度60%~70%,可在鸡舍背风墙面设置通风装置,以免鸡群直接接受风  相似文献   

15.
典型季节规模化猪场氨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求典型季节规模化猪场主要污染环节的氨排放特征,通过高分辨率在线监测设备对上海典型某规模化猪场的肉猪养殖棚舍与堆粪棚的氨浓度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主要环节典型季节的氨排放通量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肉猪养殖棚舍夏秋两季平均氨浓度水平分别为3.31±0.31 mg·m~(-3)和4.91±0.56 mg·m~(-3),而堆粪棚夏秋两季氨浓度水平分别为6.26±1.57 mg·m~(-3)和3.19±0.61 mg·m~(-3)。肉猪棚舍夏秋两季氨浓度日小时范围分别为2.9~3.7 mg·m~(-3)和3.8~5.5 mg·m~(-3),即夏季肉猪棚舍氨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要受温度、畜禽活动强度的影响;秋季肉猪棚舍氨浓度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主要受9:00—15:00机械通风运行模式的影响。肉猪养殖棚舍夏秋两季的氨排放通量分别为10.12±0.96 g·d~(-1)·头~(-1)和7.07±1.58 g·d~(-1)·头~(-1),堆粪棚夏秋两季氨排放通量分别为2.99±0.69 g·d~(-1)·头~(-1)和0.89±0.31 g·d~(-1)·头~(-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夏季,通风量是影响肉猪养殖棚舍氨排放通量的主导因素,而在秋季,氨排放通量则更多地受到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卷烟材料及其不同设计参数对卷烟焦油及危害性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规律,共对6种卷烟材料及各5个水平参数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卷烟纸透气度对降焦减害具有较大作用,与焦油、H、CO、NNK、B[a]P、氨、苯酚、HCN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卷烟纸克重对降焦减害显著不明显,与B[a]P、苯酚具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卷烟纸助燃剂含量对降焦减害具有一定效果,与焦油、H呈线性负相关;卷烟纸含麻比例含量增大,卷烟焦油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整体呈递增趋势,卷烟纸含麻比例与焦油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呈线性正相关;滤嘴通风率对降焦减害具有较大作用,滤嘴通风率与焦油、H、CO、B[a]P、氨、苯酚、HCN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NNK、巴豆醛释放量之间有一定负相关关系;滤嘴长度对于降焦减害具有较大作用,滤嘴长度与焦油、H、NNK、B[a]P、氨、苯酚、HCN呈显著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秋季天气逐渐变凉,昼夜温度变化大,为保证给鸡群舒适的生存环境,使鸡群的生产性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在管理上应以稳定环境为重点。一、合理通风,稳定环境早秋季节,天气依然比较闷热,再加上雨水比较多,鸡舍内比较潮湿,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此必须加强通风换气。1.秋季通风管理的总体目标。鸡舍的房屋结构、风机设计模式、进风口的位置决定了通风所采取的方式,不论是横向通风还是纵向通风,通风管理最终要  相似文献   

18.
<正>近些年来,各地蔬菜生产由传统种植逐步转变为现代设施种植,祁县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发展面积快速增加,但种植模式比较单一,习惯于黄瓜越冬一茬、西红柿\西葫芦倒茬种植等等,很容易遭受有害气体的危害,影响实用价值,或因施肥方法不当,忽视通风换气,使棚内有毒气体过量,危害蔬菜,而又常被误诊为病害,导致欠收甚至绝收。所以应注意温室大棚有害气体的发生及预防。1常见气害类型设施的有害气体有氨、二氧化氮、乙烯、氟化氢、臭氧、  相似文献   

19.
通风方式和气温对猪粪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机械强制通风、人工翻堆以及低温对猪粪堆肥的影响.试验物料以猪粪和稻草为主,每组物料量1170kg,试验在冬末春初进行,共持续60d.结果表明,堆至第4d,两组堆温均可升至60℃;整个过程出现堆肥的升温、高温维持和降温3阶段.两种通风方式最大的差异是氨态氮与硝态氮的变化规律不同,堆制初期,人工翻堆组氨态氮增加幅度比机械通风组大,两组氨态氮均于20d后开始下降,并于30d后稳定在20mg/kg的水平;而硝态氮含量在堆肥0—20d差异不大,20—60d,机械通风组的硝态氮含量增加明显比人工翻堆组多.堆制结束两组物料C/N、水溶性碳、磷、钾、腐殖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研究还表明,华南地区冬春季猪粪堆肥可以有效进行,采用何种通气方式,在我国需兼顾成本和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1.做好鸡舍通风工作由于北方冬季气温低,饲养人员为了保持鸡舍内的温度,通常不注意通风,这就可能使鸡舍内氧气不足、细菌病毒滋生,不利于肉鸡的健康饲养,所以,这就要求饲养人员要定期进行通风,保障鸡舍内的空气质量。鸡舍通风后肉鸡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并且肉鸡排除体外的废气,如二氧化碳、氨气等等,可以快速的排出鸡舍,避免细菌病毒的滋生,减少肉鸡患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的几率;及时通风还可以使鸡舍内的灰尘减少;还可以避免鸡舍内湿度过大,从而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