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正>1发病情况2007年9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养牛户郑某饲养的20头奶牛,其中有5头奶牛出现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运动时呈明显的跛态,两蹄或多蹄发病,因站立行走困难而卧地。有4头奶牛病情严重:一头奶牛在运动时患部不断遭受刺激,蔓延至蹄冠部;另一头奶牛蔓延至蹄间蹄球,引起蹄冠蜂窝组织炎,蹄温增高。另外2头奶牛体温升高,趾间蹄球皮肤化脓坏死,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产奶量下降,逐渐消瘦。最后1头奶牛病情较轻,无全身症状,只在叩诊蹄壁时,疼痛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2.
1发病情况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某养殖小区杨场长饲养的100头奶牛,有5头奶牛出现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的现象、奶牛运动时呈明显的支跛,因站行困难而卧地;其中有4头奶牛病情严重。一头奶牛在运动时患部不断遭受刺激,蔓延至蹄冠部;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也得到促进,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养殖发展更快。奶牛的增多必然带来很多疾病,那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就成了农村养殖户面临的一大难题。某些疾病往往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恶化,甚至导致奶牛的死亡,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该文介绍奶牛腐蹄病的疗法,以供养殖户参考。1 发病情况2006年9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养牛户郑某饲养的20头奶牛中,有5头出现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运动时呈明显的肢跛,两蹄乃至多蹄发病,因站行困难而卧地。有4头奶牛病情严重。一头奶牛在运动时患部不断遭受刺激,蔓延至蹄冠部;另一头奶牛蔓延蹄间蹄球,引起蹄冠蜂窝组织炎,蹄温增高。另外2头奶牛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4.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该病在本地区历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后奶牛的泌乳能力下降。自1992年以来,笔者应用KMnO4外敷治疗奶牛腐蹄病,收到了显著疗效,而且本法成本低疗效高,操作简便,很适合兽医临床应用。经我们治疗的41头病牛,共60只病蹄,用药后治愈率达100%。1临床症状 病初奶牛蹄间裂从后部腐烂,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运步时呈支跛,多蹄发病时,因站立和行走困难而卧地不起,长时间可引起褥疮。 患蹄从蹄冠、蹄球至整个蹄底部腐烂分解,引起…  相似文献   

5.
奶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成母牛发病率高达5%~10%。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消炎粉和补蹄膏合用,结合在病灶上方人字形注射普鲁卡因和抗菌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1临床症状病初奶牛蹄间裂,从后部腐烂,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运动时呈支跛。多蹄发病时,因站立和行走困难而卧地不起,长时间可引起褥疮。患蹄从蹄冠、蹄球至整个蹄底部腐烂分解,引起蹄冠蜂窝组织炎,病变进一步可侵害至系部、球部、腱、腱鞘、韧带、骨和关节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化脓性炎症。重者可引起蹄匣角质分…  相似文献   

6.
1病例 文安县某养牛场有4头奶牛走路跛行,站立时患肢不愿着地,触之有痛感,喜卧地。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用蹄刀修蹄后,用10%硫酸铜溶液浸蹄,病情稍有好转。但随后又相继有6头奶牛患病。  相似文献   

7.
2003-2005年,息县引进奶牛14头,其中有5头发生腐蹄病,经多次灌药、包扎、外科处理,收效甚微。后经用中西结合疗法痊愈。1病因奶牛腐蹄病多发生在炎热季节,其特异病原菌为厌氧丝杆菌和节状梭形菌,直接诱因是地面结构和卫生条件差,造成蹄球损伤,蹄角质过长,蹄冠周围有污染物附着。此外,粪尿、泥泞等均可诱发本病。2临床症状奶牛腐蹄病最初发生于蹄间裂的后部,逐渐向前扩展至蹄冠部,向后扩延至蹄球,以致整个蹄部间隙腐烂。病初患肢跛行,随即病变加剧并侵害深部组织,出现严重跛行。蹄间皮肤局部红肿,充满黄液及坏死组织,表面溃疡并有恶臭味。初…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长清区某牛场养殖户,养殖奶牛56头,在近两个月间相继有7头奶牛出现跛行,其中有3头牛蹄间皮肤潮红、肿胀、运步困难、有1头体温升高、并发有关节炎,2头后肢出现蹄间及前端增生,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调查了2013年9月~2015年10月石河子地区26家规模奶牛场饲喂的1.24万头奶牛的蹄趾间皮炎发病情况,共确诊蹄趾间皮炎患牛382头,结果发现:石河子地区奶牛蹄趾间皮炎的平均发病率为6.24%,前蹄发病率低于后蹄;奶牛蹄趾间皮炎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却是石河子地区奶牛蹄病的常见多发病,其原因与年龄、季节及环境条件因素、妊娠状况、圈舍卫生环境和日粮结构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临床防治发现,做好奶牛蹄趾间皮炎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向其他高害蹄病的转化,有较大的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0月,保定市某奶牛场存栏700多头奶牛,其中泌乳牛320头,搬到新牛舍2个月后,发现80头泌乳牛蹄部患病,其中21头奶牛两后蹄都发病,59头奶牛一侧后蹄发病。通过对患病奶牛的临床症状、蹄部病理变化观察,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奶牛疣性皮炎。1临床症状病症较轻的奶牛,运步不自然,蹄部稍变形,趾间皮肤肿胀,站立时蹄尖负重。发病较重的奶牛,趾间隙背侧皮肤长出菜花样的增生物,增生物破  相似文献   

11.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的一种常见蹄部疾病,以蹄间皮肤和软组织腐烂、发出恶臭气味为特征。1病因蹄球损伤、蹄间溃疡、皮炎、角质延长等均能引发该病,促使化脓性棒状杆菌及其他化脓菌的二重感染。在阴雨潮湿季节,畜舍、运动场积有粪尿、场地泥泞、蹄冠周围或蹄间有污泥沾附形成缺氧状态,也是促成该病的另一主要原因。奶牛长期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没有及时修蹄、厩舍清理不及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奶牛腐蹄病的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多。2症状患牛因疼痛,站立时不愿完全着地,喜躺卧。驱赶呈明显的肢跛症状,当叩击或用手按压患部时有痛感,用刀切削扩创…  相似文献   

12.
蹄是牛担负巨大体重的基础,蹄的状态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牛的肢势,而且对牛的生产性能也有重大影响,因此保护牛蹄,重视护蹄工作乃是当今养牛业中不可忽视的—个重要的问题。2004年先后调查了7个奶牛饲养大户的1070头奶牛,发现成年奶牛中发生蹄变形的有589头,占55.05%。其中某牛场的285头成年奶牛中有186头发生蹄变形,占65.5%,由蹄病引起淘汰的奶牛占4%。因此加强蹄的卫生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奶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沂市兰山区某奶牛场2003年8、9月份暴发了腐蹄病,全场113头成年奶牛,有明显腐蹄病症状的占29头,发病率25.66%。其中初产母牛64头,发病17头(26.56%),经产母牛49头,发病12头(24.49%)。有3头初产母牛病情严重,腕关节磨破化脓,蹄底穿孔,蹄骨有一部分腐烂,卧地不起,发生褥疮,在无治愈希望的情况下淘汰。其余病牛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甚至不产奶,逐渐消瘦,黏膜苍白,皮肤黄染,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按照奶牛蹄卫生保健的要求,当蹄变形严重,蹄病发生率达15%以上时,应视为群发性问题,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肢烯病是指动物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或蹄腐烂)、蹄叶炎等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笔者走访了徐州贾汪地区6家奶牛养殖户,成年母牛共计137头,其中有肢蹄疾患的29头,占21.17%。奶牛患肢蹄病,轻者行走困难,运动跛行,重者卧地不起,产奶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一个 1 2 0头存栏的奶牛场 ,每年因疾病原因淘汰牛 1 7头 ,其中腐蹄病 5头 ,占 2 9.4%。奶牛繁殖及泌乳对自身体况依赖程度很高 ,一些疾病所导致的死亡率虽低 ,但病程延长 ,最终导致受胎率、泌乳力下降甚至丧失。奶牛肢蹄养护直接关系到牛的饲养价值。现对北方地区奶牛腐蹄病作一简单分析 :1 症状   1奶牛腐蹄病是指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 ,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 ,病牛疼痛、跛行。所统计的发病牛均为成年泌乳牛的右后蹄 ,初期病后蹄不负重 ,站立时患蹄球关节以下屈曲、频频换蹄、打地或踢…  相似文献   

16.
奶牛无蹄则无奶。可见蹄在奶牛器官中的重要地位,蹄病防治在奶牛饲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1蹄病的诊断1.1重要观察。当奶牛发生蹄病时,首先要确定哪个牛蹄患病。奶牛运动时“点头行、前肢痛、抬在患、低在健”。当奶牛在运动时有点头动作则表明前肢有患处,有病的一侧着地时奶牛则抬头,健侧肢着地时则低头。“伸头行、后肢痛、伸在患、屈在健”。当奶牛在运动时有伸头动作,则表明后肢有患处,有病的一侧着地时则伸颈,健侧肢着地时则屈颈。1.2局部观察。当发现某肢体有病变时,让牛静站,把牛蹄周围的牛粪洗刷干净。首先观察蹄冠有无外伤、肿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深入探讨奶牛变形蹄的发病机理及对奶牛变形蹄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长沙地区20头中国荷斯坦牛,系统检测了变形蹄和正常蹄奶牛在夏季(6月份)和冬季(12月份)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夏季时,1S-1、3S-1、5S-1、10S-1、30S-1、60S-1切变率下,变形蹄奶牛全血粘度高于正常蹄奶牛,有显著差异(P〈0.05)。变形蹄奶牛低切全血还原粘度极显著高于正常蹄奶牛(P〈0.01)。变形蹄奶牛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蹄奶牛,差异显著(P〈0.05)。冬季时,5S^-1、10S^-1、30S^-1、200S^-1切变率下,变形蹄奶牛全血粘度高于正常蹄奶牛(P〈0.05)。变形蹄奶牛血浆粘度高于正常蹄奶牛,有显著差异(P〈0.05)。变形蹄奶牛红细胞沉降率较快,也有显著差异(P〈0.05)。变形蹄奶牛与全血粘度增高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刘东军 《中国奶牛》2008,(11):35-36
奶牛蹄部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奶牛蹄部健康是发挥高产等生产性能的保证。由于营养代谢障碍,肢体的姿势不正,不能定期合理修蹄,蹄角质生长异常导致蹄部变形,造成奶牛运动障碍。修蹄可以矫正变形蹄,防止蹄变形程度加重,防止出现姿势异常,可以对发生的蹄病起到治疗作用。奶牛出现腐蹄病、趾间腐烂后通过修蹄和适当的治疗,能促进蹄病痊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程度的提高,奶牛蹄病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据调查,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新密市2800头奶牛中,发生过蹄病的奶牛有167头,8个奶牛小区发病率均在5%~10%之间,其中主要以奶牛蹄叶炎、腐蹄病居多。在奶牛群中各年龄的牛均易患蹄病,且多为散发,其中高产奶牛,尤其是分娩后的奶牛易发。蹄病是奶牛跛行的主要原因,使病牛运动不便,影响泌乳量,给奶牛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王光文 《中国奶牛》2008,(10):63-66
根据日本北海道奶牛诊疗年报资料统计,2004年度奶牛运动器官疾病(包括蹄病、脱臼和关节炎等)约5.6万头,比2000年度的4.4万头增加了1万头以上。其中约60%为蹄病,其经济损失平均每头约5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约3000元)。所以,降低肢蹄疾病的发生对改善乳牛业经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首先就乳牛肢蹄健康管理要点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