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不同品种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RuBP羧化酶活性、PEP羧化酶活性和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不同品种的表现不尽相同,东甜4号和东农早粘以N100处理最为适宜,东农248和四单19则以N200处理较好。氮肥用量与RuBP羧化酶活性、PEP羧化酶活性呈现阶段性相关,不同品种相关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30%己乙水剂对玉米叶片光合酶活性与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玉米拔节前叶面喷施玉米专用调节剂30%己乙水剂,能够提高穗位叶叶绿素含量、PEP羧化酶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ATP含量,特别是显著地提高了子粒灌浆初期的穗位叶光合活性。与对照相比,喷施玉米专用调节剂能加速14C同化物的输出速度,在拔节期提高同化物向根系分配的比例,减少向茎秆分配的比例;在子粒灌浆期提高同化物向根系和产量器官的输出比例,降低向茎叶分配的比例。以上结果表明,玉米专用调节剂能够提高叶片光合速度、加快同化物输出速度、促进同化物向根系和产量器官输出,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钾素营养水平对春玉米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与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钾素营养水平与春玉米产量及碳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施钾量可使春玉米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以及较强的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各处理在春玉米主要生育时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PEP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为K2>K3>K1>K0,这一规律与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4.
孙扬  吴春胜  谷岩 《玉米科学》2017,25(1):133-138,146
针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的生态特点,研究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条件玉米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性能,随着氮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也逐渐升高;当氮肥超过300 kg/hm2时,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在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中,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种植模式的改变比较敏感,膜下滴灌下各处理平均Fv/Fm均显著高于同期普通生产田对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Fv/Fm增加;高氮处理穗位叶Fv/Fm无显著差异。施用氮肥均增加了玉米穗位叶PEP和Ru BP羧化酶活性。在膜下滴灌模式下,玉米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00 kg/hm2,与300 kg/hm2时的产量无显著差异;非膜下滴灌玉米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84份省审水稻材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相关性状偏相关分析表明,第一、三积温带品种穗数和结实率在产量中发挥作用较大,第二积温带品种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对协调,而第四积温带品种穗数和千粒重在产量构成中占比较大。依据产量相关性状聚类分析将试材划分为三大类,其中第Ⅰ大类又划分为4个小类,四个积温带的大部分香稻、糯稻、软米品种聚为(1)、(4)小类;(2)类主要包括龙稻品种、松粳品种;(3)类主要包括部分龙粳、龙庆和东富系列品种。Ⅱ类主要包括4个香稻和部分龙粳系列品种。Ⅲ类主要包括松粳系列、龙稻系列和绥稻系列品种等。总之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比较容易聚为类。Ⅰ类品种属于穗重型品种,Ⅱ类品种属于中间型品种,Ⅲ类品种属于穗数型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空白对照组(CK)及C1(50 mg/kg)、C2(100 mg/kg)、C3(150 mg/kg)3种不同浓度的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处理玉米幼苗,对幼苗的生长情况、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多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DEHP浓度的升高,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升高,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光合性能指数(PIABS)均呈下降趋势,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 BP羧化酶)活性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DEHP浓度为50 mg/kg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S-诱抗素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作用和生理生化影响,综合评价后筛选出缓解玉米干旱胁迫的最佳S-诱抗素拌种浓度。系统聚状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诱抗素拌种能提高玉米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种子抗旱能力。S-诱抗素拌种能显著提高玉米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缓叶绿素的降解,同时通过提高PEP羧化酶和RuBP羧化酶活性,进而提高玉米光合能力,提高玉米抗旱性。S-诱抗素拌种对玉米有低促高抑效应,其中,0.01 g a.i./100 kg种子的S-诱抗素拌种能有效提高玉米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干旱对玉米幼苗PE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土壤干旱过程中及复水后玉米幼苗PE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由21.0%降至6.1%时,PEP羧化酶活性由0.352μmolCO2/mg·pro.min降至0.063μmolCO2/mg·pro·min,复水后其活性恢复很慢,即使叶水势恢复到干旱前水平(-0.3MPa),此酶活性才恢复到0.17μmolCO2/mg·pro·min,仅为干旱前的47.4%。光合速率先升后降,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水势的变化与PEP羧化酶相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光抑制条件下两个水稻品种叶片的PSⅡ电子传递活性、D1蛋白量、叶绿素荧光Fv/Fm、净光合(PN)和光呼吸(PR)速率、碳酸酐酶(CA)、PEPC和RuBP羧化/加氧酶活性的变化,并对RuBP羧化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经光抑制处理后,耐光抑制品种02428较对光抑制敏感品种3037中D1蛋白净降解少、PSⅡ活性和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高,光抑制较轻;RuBP羧化/加氧酶活性和RuBP羧化酶的Km(CO2)和Vmax(CO2)值没有变化,且在品种间无差异。CA和PEPC活性出现诱导增高,尤以品种02428中活性诱导的幅度更高。CO2交换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在PN降低的同时,Pa/PN比值明显增加,品种3037的PR/PN比值比02428的更大。在水稻耐光抑制特性上,D1蛋白、CA和PEPC可能分别对PSⅡ光化学效率和CO2交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小麦进化过程中C_4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以二倍体小麦种(野生一粒小麦、栽培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四倍体小麦种(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阿拉拉特、提莫菲维小麦)及六倍体小麦种(斯卑尔脱小麦、普通小麦)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染色体倍数小麦种不同绿色器官光合碳同化酶(PEPC、RuBPC、NADP-MDH、NADP-ME、NAD-ME)活性及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种内,非叶器官(叶鞘、穗下节间、芒、护颖、外颖)RuBPC活性显著低于旗叶,除六倍体小麦品种外,其余小麦材料的PEPC及其他C_4途径酶活性均高于叶片。在小麦进化过程中,随着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旗叶片的C_3和C_4同化酶活性均上升,且PEPC/RuBPC活性比值显著增加;非叶器官的RuBPC活性增加,但PEP羧化酶及其他C_4途径酶活性下降,PEPC/RuBPC活性比值显著降低。旗叶和穗器官的δ~(13)C值均在C_3途径范围内,穗器官的δ~(13)C值高于叶片;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旗叶δ~(13)C值增高,而穗器官的δ~(13)C值下降。综合来看,小麦非叶器官具有较强的C_4光合酶活性,在进化过程中,其C_4酶活性趋向减弱,而旗叶的C_4酶活性则趋向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区不同裸燕麦品种淀粉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生长环境对燕麦淀粉品质的影响,分别选取同时在我国两大燕麦主产区内蒙古和河北省种植的10个裸燕麦品种,测定其抗性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淀粉水解率,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品种的变异性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地区内参试样品间的抗性淀粉、总淀粉、峰值黏度、破损值和回生值的差异均较大;两地区之间,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淀粉水解率以及大部分糊化特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内蒙古地区种植的燕麦样品淀粉水解率、糊化温度极显著(P<0.01)高于河北地区种植的燕麦样品,而峰值黏度、破损值、回生值极显著(P<0.01)低于河北地区的样品。  相似文献   

12.
实验对叶龄诊断技术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的不同施肥量的产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叶龄诊断法施用氮肥比常规施肥法增产3.7%,叶龄诊断施肥方法能够较科学合理的根据水稻叶龄需肥量施肥,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李刚  马骏  王金艳  闫广艳 《杂粮作物》2007,27(3):199-201
试验采用6个玉米品种:哲单39、晋单42、农大108、中单9409、农大86和郑单19作为试材,在抗旱棚内,盆栽方法。试验从经济产量角度对6个玉米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做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不同品种水分经济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郑单19最高,农大108最低。该性状可作为评价玉米水分利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甜菜品种不同密度大区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连续两年不同品种和3种种植密度条件的大区对比试验,认为在海伦甜菜产区较适宜种植的有:阿西罗、中单0701、中单0702、HI0466和巴士森等甜菜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棉花不同种质材料的棉铃在不同发育时期重量和长宽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棉铃在重量和长宽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棉铃重量第5天和第10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长宽比存在差异;两者的关系是长宽比越大,其铃重越轻;不同类型品种棉铃的长宽比是海岛棉〉圆锥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形铃陆地棉,而重量恰好相反,为圆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锥形铃陆地棉〉海岛棉;杂交棉相对于其亲本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棉花品种类型不同,棉铃形状的差异都是影响棉铃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禾谷孢囊线虫对不同类型杀线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地区禾谷孢囊线虫对不同类型杀线剂的敏感性,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灭线磷、噻唑膦、涕灭威、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及甲维盐六种药剂对河南清丰、河北保定、安徽颍上、山东泰安和青岛五个地区的禾谷孢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六种杀线剂对五个地区线虫的毒力表现为:甲维盐>阿维菌素>灭线磷>涕灭威>噻唑膦>丁硫克百威。灭线磷、噻唑膦、涕灭威和丁硫克百威对各地区线虫的LC50值都在582.7mg.L-1以上,不同地区线虫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但相对毒力指数均在1.31以下;阿维菌素对各地区线虫的LC50值为26.0~66.3mg.L-1,甲维盐对各地区线虫的LC50值为20.1~35.3mg.L-1,不同地区线虫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相对毒力指数最高达2.55。  相似文献   

17.
不同含水率大豆秸秆与不同材料间滑动摩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斜面仪测定分析细碎化处理后大豆秸秆的滑动摩擦角,为大豆秸秆纤维制取机供料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揉搓粉碎处理后大豆秸秆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分别建立了不同含水率对揉搓粉碎处理后大豆秸秆与不同材料间滑动摩擦特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对滑动摩擦角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大豆秸秆与钢板的滑动摩擦角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输送带的滑动摩擦角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棉花黄萎病枯斑型菌系BP2、落叶型菌系V991人工病圃为鉴定场所,以鄂荆1号为感病对照,对8个不同来源的抗(耐)黄萎病棉花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同一棉花抗源种质对不同黄萎病菌系的抗性表现不同,不同棉花抗源种质对同一黄萎病菌系的抗性也存在差异;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枯斑型黄萎病菌系;苏远6071、苏远6072和苏远6077与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海7124达到同一抗病水平,可作为棉花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9.
刘国良  梁国生 《杂粮作物》2009,29(3):192-193
为加快杂交玉米品种更新步伐、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针对建平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土壤条件,进行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稳产杂交玉米新品种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不同降雨条件对不同耐旱型大豆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耐旱型大豆根构型的特异性,田间条件下,以不同耐旱型大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降雨条件对大豆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各时期大豆植株的根和地上部生物量;同一地点,R2和R4期取样,辽豆14的根和地上部生物量高于辽豆21。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冠比值逐渐增大;一般而言,V4~R4期,干旱胁迫提高了植株的根冠比。苗期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大豆根长,但结荚期和鼓粒期干旱胁迫均降低了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大豆根长占比以细根为主,平均根直径≤2.5 mm的根长比例均在90%以上。根表面积占比也主要以细根为主,但大豆根体积分配比例较高的却主要是根系直径2.5 mm的粗根。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耐旱基因型大豆根器官应答干旱胁迫的理论知识,对大豆抗旱生产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