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近年来养猪业频繁暴发传染病,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率、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繁殖母猪受免疫抑制性疾病威胁时,不但影响自身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而且会引起仔猪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影响生猪养殖效益。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由于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细胞受到损害或者部分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不全的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既可削弱或解除机体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养猪业的发展,猪只的频繁流动及传染病防控缺失,造成养猪业频繁暴发传染病,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高感染率、高发病率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猪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气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养猪业的发展,猪只的频繁流动及传染病防控缺失,造成养猪业频繁暴发传染病,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高感染率、高发病率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猪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气喘病、猪瘟、伪狂犬病、附红体等病。其中蓝耳病、圆环病毒对养猪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养猪业的发展,猪的频繁流动及传染病防控缺失,造成养猪业频繁暴发传染病,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高感染率、高发病率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猪的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是在长期进化中与各种致病因子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不仅能抵御外来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还能清除体内衰老、突变、恶化或死亡的细胞,保卫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猪业快速发展,养殖集约化程度随之提高,各种疾病入侵的概率提高,传染病频繁暴发并出现几种类型的病原体混合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受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猪的免疫系统紊乱,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疫苗免疫力下降,对病原体攻击的敏感性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对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猪健康和免疫...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文成县养猪业发展迅速。目前,常年饲养能繁母猪8.5万头,年出栏生猪约20多万头,是浙南闽北地区主要的生猪养殖基地。但是,随着猪病原体变异加快、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多,加上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增强等诸多原因,猪病难防、猪病难治成为了促进养猪业发展的难题和共识之一。本文作者分析了当前猪病防治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并对今后做好猪病防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猪免疫抑制是当前困扰养猪业发展的一类重要疾病,也是目前普遍流行的"猪高热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免疫抑制状态的存在,常常造成疫荫免疫效果差或免疫失败,极易发生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多养殖场户在生猪发病后,不能够正确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对症治疗.以致于遭受沉重打击.笔者通过几年来对养殖场户生猪疫病的诊断、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出了猪免疫抑制的成因及防治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近年对生猪规模养殖业危害性较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一类常见病。被免疫抑制的猪群属于亚健康猪群,其机体免疫屏障受到不同程度的攻击和损伤,整个机体处于高度应激(过敏)状态,并由此导致不能正常产生疫苗免疫应答、整体抗病力(免疫力)下降、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等不良后果。本文就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致病原因、临床特点、预防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猪传染病一直是困扰养猪业发展的棘手问题,一直以来免疫注射是生猪防疫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手段,而猪瘟和猪口蹄疫的免疫注射更是预防这两大重要传染病的有效措施。1影响因素1.1免疫抑制性因素主要有⑴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V)、猪园环病毒病  相似文献   

10.
<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高达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猪蓝耳病可造成猪的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病菌、病毒趁虚而入,引发多重感染,继而导致猪的免疫抑制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大量猪死亡,给中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的品种改良速度加快,生猪和种猪跨地域运输越来越频繁,使得猪群传染病的发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猪群存在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使其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强,易诱发猪伪狂犬病、衣原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更增加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度,损失极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各种隐性或温和型猪瘟导致规模猪场母猪流产、死胎及仔猪死亡率增加,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免疫失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是各规模猪场温和型和繁殖障碍型猪瘟流行蔓延的主要因素。完善和强化猪瘟免疫及定期的抗体水平监测是目前各规模猪场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但猪伪狂犬病、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使猪瘟免疫失败报道较多。通过人工被动免疫给母猪直接注射猪瘟抗体液是繁殖障碍型猪瘟感染较严重猪场防控该病最直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养猪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造成多种疾病混合感染,烈性传染病时有发生,而且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有些疾病虽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往往造成母猪不发情、配  相似文献   

14.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首次传入我国,以波及范围广、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传染源和污染源多样化为特征,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继续在国内扩散,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数量显著下降,养猪业发展遇到种源不足、防疫压力增大等问题.2020年,生猪产业面临复养、复产和扩大产能的实际需求,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5.
按照湖南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洞口县畜牧水产局在辖区内全面推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并进行养殖情况调查、技术培训、血样采样监测、生猪疫情报告、疫病防控等工作。项目实施以来,共采集猪血样11443份,经省、市、县三级检测,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78.75%。项目实施后,洞口县生猪规模养殖场疫病防控及饲养管理水平提升,养殖环境改善,能繁母猪数量增加,受胎率、产仔率、保育成活数、饲料报酬提高,母猪淘汰率降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率、死亡率降低,大幅降低饲养成本和治疗费用,提高了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生猪养殖是我国居民动物性食品的重要来源,而非洲猪瘟是2018年8月传入我国的新传染病,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而成为对我国养猪业影响最大的疫病之一。由于目前对该病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用于预防的疫苗,所以养殖场户承担的养殖风险极大,为了保证消费市场的肉类供应,本文分析了生猪养殖中非洲猪瘟的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传染性水疱病也称为猪水疱病(SVD),是由于感染猪水疱病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热性传染病,通常只有猪发生,且任何品种、各个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发病,而牛、羊较少发生。在生猪频繁调运区、饲养密集区,更容易流行该病,尤其是集约化程度高、饲养密度大的猪场,发病率非常高。该病发病率较高,并以较快速度传播,只要猪感染就会引起体重减轻、发育缓慢以及引起妊娠母猪流产等,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8.
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引起免疫失败及对病原易感性增加的危害生猪健康的疾病。本文研究了引起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原因,探索有效防治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生的方法,即对生猪饲养者进行科技培训、根据法律法规治疗疫病、及时有效提高生猪免疫力、完善疫病死亡补偿制度等,以期为生猪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简称蓝耳病,是由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PRRS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和呼吸发生障碍的病毒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及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再发情推迟,仔猪呼吸道症状、多器官功能衰竭和高死亡率等。同时该病还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造成免疫失败的现象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养猪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各养殖场的养殖环境、养殖技术的不同,致使各养殖场的母猪产仔率差异较大,本文阐述了如何提高母猪产仔率、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几点措施,以期为养殖场(户)提供参考,减少因母猪产仔率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