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 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的重要免疫器官 -法氏囊为主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每年对养鸡业都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更好的防治本病 ,黑龙江化血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日本国引进了新的法氏囊 K株活疫苗种毒 ,在该公司 GMP车间生产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张志强 《中国家禽》2001,23(16):18-18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鸡群 从汤阴县肉种鸡场购进AA肉仔鸡1 200只。1.2 供试疫苗 黑龙江化血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98065,每瓶1 000羽份,含IBD病毒每羽份TCID50104.0以上。1.3 试验药品 IBD琼扩抗原及标准阳性血清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4 试验方法 随机把鸡群平均分成A、B、C三组,A、B为试验组,饲养在2号舍,C组为对照组,饲养在5号舍,每组各400只。试验鸡在2、7、14、19、21日龄随机取样10~20只鸡采血分离血清,用琼脂扩散试验测定母源抗体。A组试验鸡于14日龄和21日龄分别用一个剂…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株(野毒株)基因组为模板,用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基因组核酸dsRNA,在cDNA克隆的5'端上游引入了T7启动子序列,采用Long-accurateRT-PCR(LA-PCR)一步法扩增并克隆了病毒基因组A节段与B节段全长c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基因组A节段全长共3267个核苷酸,包括5'及3'端的非编码区和两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基因组B节段全长共2843个核苷酸,包括5'及3'端的非编码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将IBDV-Gx株的A节段全长基因组及B节段全长基因组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构建成pMD-A、pMD-B两个带有T7启动子的重组质粒。两个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进行体外转录,然后共电转染于鸡胚成纤维细胞37℃培养72h并传代。收获的细胞传代培养物分别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蚀斑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用RT-PCR扩增出了VP3及VP5基因片段,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了特异性的荧光抗体,蚀斑试验结果表明蚀斑形成单位为3×103PFU/mL。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株的致弱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研究成功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Gx株通过SPF鸡胚的快速培育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传代致弱,揭示了vvIBDV从超强毒力向弱毒力转化过程中,其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规律。对不同代次细胞毒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细胞毒在第7代以前,VP2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与欧洲标准超强毒氨基酸同源性达100%;细胞毒第8代,有个别核苷酸发生了改变。但没有影响氨基酸序列;细胞毒第9代是变化复杂的过渡代;10代毒VP2基因与欧洲标准弱毒Cu-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7%;以后的细胞适应毒至20代。其VP2基因序列不再改变。致病性实验表明原代毒对4周龄SPF鸡致死率为64%。细胞毒第5代的致死率为60%,而20代毒对鸡无致病性。在鸡体内连续传代6代不返强。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防制本病 ,我们从日本国引进了新的法氏囊炎K株活疫苗种毒 ,在GMP车间生产条件下 ,应用SPF种蛋 ,生产出 2 - 8℃保存的活疫苗 ,并对其进行了现地蛋鸡免疫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及疫苗试验鸡 :天津市靳连登养鸡场饲养的海塞克斯商品蛋鸡1 6 0 0 0羽 ,试验组 (A组 ) 80 0 0羽 ;对照组 (B组 ) 80 0 0羽。使用疫苗 :A组用黑龙江化血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IBDK株活疫苗 ;对照组使用国内某厂生产的IBDB87株活疫苗。…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引起3~12周龄雏鸡和青年鸡的高度接触性病毒传染病,疫苗免疫接种仍是防制该病的最主要手段,但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血清亚型或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使常规的I型疫苗常常造成免疫失败[2,3,4],针对这种情况,我...  相似文献   

7.
三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免疫效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3种不同亚型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毒株制备单价、双价及三价活疫苗。将3种苗分别免疫10-14日龄的SPF鸡,于免疫后1-4周内用法氏囊标准强毒株攻击;攻毒后第3d、14d观察法氏囊病理变化并测定法氏囊重/体重比值;同时检测免疫鸡血清中和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双价及三价活疫苗有明显高的攻毒保护率;血清中和抗体产生早,抗体水平高。  相似文献   

8.
用市售的 3种中等毒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活疫苗分别免疫SPF鸡,9日龄首免,22日龄二免,并于二免后第2、9、21天,每组随机抽取5只,抽血测定IBD抗体,同时检查法氏囊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3种中等毒力的IBD活疫苗对鸡法氏囊均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损伤程度有差异,且这种损伤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恢复。3种中等毒力IBD活疫苗刺激鸡产生抗体的水平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3~12周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传染病,会造成鸡的主要免疫器官——法氏囊损伤,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对其它疫苗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鸡法氏囊病病毒血清亚型或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使该病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传统的标准Ⅰ型弱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了药物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疫苗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母源抗体雏鸡IBD活疫苗初次免疫前应用10-100毫克/千克甲硝唑和10毫克/千克左旋咪唑,在免疫鸡血清抗IBDV抗体水平明显下降,甲硝唑用药鸡疫苗二次免疫后,血清抗IBDV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10毫克/千克左旋咪唑给药组疫苗二次免疫后鸡血清抗IBDV抗体滴度与未用药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