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雏鹅是指出壳后给温期的养育阶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这个阶段的雏鹅绒毛稀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抵抗力都较弱,特别怕冷、怕热又怕湿,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造成死亡。北方大都饲养4月至6月上旬孵出的雏鹅。这时气候适宜,有利于雏鹅成活和生长发育,到了中雏阶段,能利用夏季生长茂盛的青草和秋季收获后的茬地放牧,既可节省大量精饲料、降低成本,又可培育出健壮的鹅只。刚出壳的雏鹅,本身调节体温能力差,为了防止他们之间打堆压伤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必须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外界温度,这样的温度约在26~…  相似文献   

2.
1雏鹅的养育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内的小鹅。雏鹅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表现怕冷、怕热、怕潮湿;消化机能较弱,对饲料消化能力较差;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雏鹅的养育,要以保证营养需要,提高成活率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杨静  程晓辉 《吉林畜牧兽医》2010,31(12):25-27,29
<正>1雏鹅的饲养管理方法雏鹅是指出壳至28日龄需要适温阶段的小鹅,此时雏鹅的特点是:因刚出壳,神经尚不健全,消化力很差、个体小、绒毛稀,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雏鹅怕冷、怕热、怕湿、怕压,因此雏鹅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而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从我们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鸡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  相似文献   

5.
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笔者在近几年的饲养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应激、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5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很差,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等,而本地区气候多变,干旱多风(如春季几乎每日下半夜必刮4~5级风),昼夜温差大,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引起雏鹅阶段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6.
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规模养鹅场0~21日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应激、管理当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5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差,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易患病等,而我地气候多变,干旱多风(如春季几乎每日下半夜必刮4~5级风)。  相似文献   

7.
刚出壳的雏鹅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很弱,怕冷、怕热、怕湿.如饲养管理不当,常可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刚出壳的雏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低,怕冷、怕热、怕湿.在冬春季若饲养管理跟不上,容易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只有按雏鹅的消化生理特点精心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相似文献   

9.
雏鹅是指出壳后给温期的养育阶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这个阶段的雏鹅绒毛稀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抵抗力都较弱,特别怕冷、怕热又怕湿,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造成死亡。北方大都饲养4月至6月上旬孵出的雏鹅。这时气候适宜,有利于雏鹅成活和生长发育,到了中雏阶段,能利用夏季生长茂盛的青草和秋季收获后的茬地放牧,既可节省大量精饲料、降低成本,又可培育出健壮的鹅只。刚出壳的雏鹅,本身调节体温能力差,为了防止他们之间打堆压伤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必须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外界温度。这样的温度约在26~28℃之间,大约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养鹅生产中,在育雏期间,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管理不到位、环境条件恶劣和应激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55%以上,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雏鹅体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全,身上的绒毛稀薄,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雏鹅生长发育快,而雏鹅的胃肠容量小,  相似文献   

11.
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苗鹅。初生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抵抗力较弱,且其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就必须过好育雏关。  相似文献   

12.
刘玉弟 《中国家禽》2004,26(7):14-14
1 雏鹅放牧的管理要点。雏鹅一般指0—30日龄的鹅,雏鹅身上仅长有绒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不强,雏鹅从舍饲转为放牧,是生活条件的一个重大的改变,必须循序渐进。初次放牧时间最好是在外界与育雏室的温度接近时进行。热天在出壳后3—7天,冷天在15—20天进行初次放牧,任其  相似文献   

13.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的鹅。雏鹅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表现怕冷、怕热、怕潮湿,消化机能较弱,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雏鹅的饲养,要以保证营养需要,提高成活率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出壳后,便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由于雏鹅个体小,体质娇嫩,各生理机能尚不完善,抗寒、抗病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这时期雏鹅生长速度快,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因此,雏鹅阶段的饲养与管理,不仅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将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应抓好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15.
雏鹅是指出壳后30日龄以内的苗鹅。其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弱,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易感染各种疾病。雏鹅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育  相似文献   

16.
刚出壳的雏鹅个体小,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较弱,特别是怕冷、怕湿、怕热,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容易引起疾病,造成死亡,因此,特别需要精心饲养。  相似文献   

17.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其中以温度、湿度管理不当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使其正常生长发育。1温度因素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伤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  相似文献   

18.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影响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一)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  相似文献   

19.
雏鹅的成活率,是直接关系到养鹅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笔者对辽西地区5个较大的养鹅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引起雏鹅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约占雏鹅死亡率的46.5%;饲养管理不当,约占雏鹅死亡率的53.5%。1引起雏鹅发生死亡的因素1.1环境因素⑴温度低温是引起雏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为刚出生的雏鹅个体小、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特别怕冷。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就会相互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容易因过热、挤压发生窒息而死亡。在拥挤扎堆的情况下,人工将拥挤成堆的雏鹅拨散,雏鹅又…  相似文献   

20.
鹅是草食水禽类动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特征。雏鹅是指21日龄内的小鹅,该阶段鹅绒毛稀少,身体较小,体温调节能力不足,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普遍较弱,一旦饲养管理不当,没有进行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易造成病原的传播流行,引发死亡。在雏鹅阶段,应充分掌握引发死亡的具体原因,并从养殖管理等诸多环节入手,为雏鹅营造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提高群体的身体抵抗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确保养殖安全。该文主要结合一个鹅场的养殖案例,论述引起雏鹅死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