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 2 0 0 1- 2 0 0 3年对引进的玉米品种高油 115进行的品比与生产示范结果表明 ,该品种在甘肃中部和陇东地区表现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笔者从适时早播、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化学促空、适时晚收 5个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垄面全地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是一项保墒、抑蒸、增温、抗旱、增产的先进适用技术。在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作物不能适时播种的甘肃中部地区,该技术的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其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甘肃中部地区角额壁蜂生活特性,并从壁蜂释放前的果园喷药时期、巢管的选择制作、蜂箱的制作安置、采泥坑的挖制,壁蜂的释放、回收与保存等方面介绍了甘肃中部地区苹果园角额壁蜂授粉关键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架大棚育苗移栽是我国北方甜瓜早熟栽培的主要模式,笔者通过大棚规格的筛选、育苗方式的改进、定植时间的调整,以栽植密度、合理施肥、整枝技术、适时灌水、温度湿度调控、适时采收为要素,完成了厚皮甜瓜新品种银冠二号配套技术研究,总结制定了甘肃中部地区高架大棚优质高效农艺技术规范,为充分发挥新优品种的增产增收作用提供了支撑,商品瓜于5月20日陆续上市,亩收入达到12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在甘肃中部地区,缺水的大多是位于渭河上游的地区。而同样是发源于甘肃的洮河,从碌曲县西南部西倾山东麓的勒尔当倾泻而出,经岷县至永靖县刘家峡注入黄河。洮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49.2亿立方米,水量丰富。把洮河水引入渭河流域,就可以解决甘肃中部多个地区的缺水之痛,引洮,为极度缺水的甘肃中部人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但是,这个梦从一开始就注定磨难重重。  相似文献   

6.
从甜菜的种植条件,整地施肥,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双膜覆盖,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预期产量及产品要求等方面总结了甘肃河西地区甜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陇中地区马铃薯主粮化品种引进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陇中地区对10个马铃薯品种(系)鲜薯品质及产量等性状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在甘肃中部地区,陇薯9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3个品种适应性好,产量较高,适宜作为甘肃省中部地区马铃薯主粮化专用薯种植。  相似文献   

8.
结合栽培试验,总结出适宜甘肃中部地区发展的美国杂交杏李品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区进行了龙桑引种观察和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龙桑在甘肃中部地区能够正常越冬,受晚霜危害较轻,在常规灌溉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可大规模嫁接育苗和栽培应用;龙桑嫁接后用ABT 3号和IBA浸苗根部,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藜麦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规范了藜麦在甘肃地区气候类型条件下的栽培技术流程及操作方法,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及贮存等。  相似文献   

11.
秦王川地处甘肃中部冷温带亚干旱地区,为典型的干旱大陆性气候。自从引大入秦工程实施以来,秦王川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彻底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历史,农业后劲增强。工程的实施对改变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面貌和促进兰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栾树又名灯笼树、灯笼花、摇钱树、黑色叶树,为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产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北自东北南部,南到长江流域及福建,西到甘肃东南及四川中部均有分布.栾树属有5个种,我国产4种.北方常见的一种栾树称北方栾树,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和甘肃等广大地区,尤以华北分布居多.  相似文献   

13.
油用紫斑牡丹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甘肃地区油用紫斑牡丹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对油用紫斑牡丹从选园、整地、采种、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山杏是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首选树种,经试验,总结了甘肃中部地区地膜覆盖快速育苗的时间和技术细则,用于指导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曾写道,"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汉唐时代的甘肃中部地区物产丰富,是各个朝代巩固其对全国统治的大后方,农牧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发达,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是全国十分富庶的地方。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甘肃中部地区逐渐变得贫穷落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大军平定新疆叛乱,途经甘肃时,曾向好友胡雪岩致函称:"陇省苦瘠甲于天下"。1982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官员考察甘肃  相似文献   

16.
11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定西市进行的燕麦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皮燕麦定燕2号、白燕14号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经济性状优,抗病性强、抗旱、挤倒伏,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适合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子和饲草生产的品种;裸燕麦坝莜13号、坝莜14号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经济性状优,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适合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子生产品种;定燕2号和远杂2号蛋白质含量较高(19.55%),白燕15号脂肪含量较高(8.55%),是适合粗饲料加工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无花果喜温不耐寒,在甘肃定西寒旱地区以日光温室设施栽培来弥补寒旱地区自然条件的不足,使无花果树不但可以正常生长,还可以使其果实提前成熟,延长果实采收期。本文从选地建棚、选栽耐寒品种、定植前土壤消毒和改良、苗木选购、适时定植、整形修剪、大棚内温湿度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与贮藏等方面阐述了甘肃定西寒旱地区无花果设施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肃紫斑牡丹因其花瓣基部有墨紫色、紫红色和棕红色大斑块而得名。野生种分布在海拔1300~2800m的甘肃中南部地区。在-30℃的低温环境中生长正常,是中国牡丹栽培品种的重要发祥地。经过一千多年的人工引种驯化,目前,甘肃中部地区广泛种植着300多个花形丰富多姿、色彩艳丽、植株高大、香气醉人的紫斑牡丹栽培品种,使原来色彩单调、花形单瓣的野生花演变成驰名中外的甘肃牡丹栽培品种群,不但在国内外别具一格,深受牡丹爱好者的喜爱,而且使美国、日本、西欧同行赞叹不已,并大批引种栽培。遍及甘肃农村的农家牡丹园也成为观赏甘肃紫斑牡丹的一个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19.
介绍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梨树整形修剪技术,包括嫁接后第1年冬剪、第2年修剪、第3年至结果初期修剪、初果期修剪、盛果期修剪、衰老期修剪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梨树整形修剪技术,包括嫁接后第1年冬剪、第2年修剪、第3年至结果初期修剪、初果期修剪、盛果期修剪、衰老期修剪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