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林蛙是东北林区栖息的重要野生经济动物,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项目。根据延边地区的森林环境和野生中国林蛙资源状况,将该区域适宜林蛙养殖的林地划分为6类,对人工放养量提出了参考数据,并应用电脑技术制作了分布图。  相似文献   

2.
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力林蛙养殖户在人工养殖林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林蛙研究所的直接参与试验研究下,人工养蛙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为使人工养殖林蛙技术逐步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由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起草的《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经伊春市技术监督局批准,已在铁力区域范围内试行。《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对种蛙选择、蛙场建设、饲养管理、林蛙越冬、病害预防等诸方面均做了具体阐述和要求,对林蛙养殖业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发展现状,结合铁力全人工养蛙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全人工养殖林蛙过程中的幼蛙育成管理、廉价饵料繁育、林蛙越冬技术、生殖休眠期管理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旨在通过“分析”和“阐述”,能为我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及其产品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野生食品,由于其野生资源已受到极大破坏,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只有加强保护,积极开展人工养殖,拓宽饲养领域,才能满足人们对林蛙及其产品的需求,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该文阐述了东北三省中国林蛙养殖、产品开发利用概况、养殖的效益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蛙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它的昂贵价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引发了养殖的热潮。本文将全人工养殖林蛙技术引用到半人工养殖场,改变常规养殖模式,取长补短,兴利去弊,将两种养殖方式进行有效结合,期望大大提高林蛙产出数量,增加养殖收入,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冬眠是中国林蛙的生活习性之一.入蛰、深眠、出蛰是越冬管理的3个重要阶段,入蛰管理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管理的好坏是全人工养殖林蛙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一直制约着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对中国林蛙越冬技术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完成,只是没被认识和推广.养殖实践表明,我们采用的全人工养殖林蛙越冬技术是科学的,符合两栖爬行动物生存规律的要求,确切的说是成熟的.其不仅适用于林蛙越冬,也可以应用其他养殖业.几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越冬技术,使林蛙越冬成活率达到98%以上.现对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越冬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即中国林蛙入蛰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林蛙的人工养殖越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林蛙养殖生产实践中,蝌蚪极易出现多种疾病,一旦发生,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其不利,轻则影响蝌蚪的生长,重则致使蝌蚪全部死亡,给林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通过多年养殖与试验,针对林蛙蝌蚪期的常见疾病,结合铁力区域林蛙人工养殖的防病实践,对林蛙人工养殖过程中蝌蚪疾病种类、诱因、防治原则、预防措施及常见疾病治疗措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广大林蛙养殖业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区林蛙半人工养殖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林蛙的养殖的基本条件和养殖主要技术方法,可供林区从事林蛙养殖的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林蛙及林蛙油以其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价格始终居高不下,林蛙养殖也随之在东北三省部分地区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养殖业,在发展养殖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商榷和解决,本文就养殖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林蛙的品种与选择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知有 8种林蛙,东北地区分布两种类群的林蛙,即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三点。其一,中国林蛙的雄性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黑龙江林蛙则无声囊;其二,黑龙江林蛙皮肤粗糙,有疣突,而中国林蛙皮肤光滑,肩背…  相似文献   

10.
石东新  赵峰  杜平 《吉林林业科技》2011,(5):52+60-52,60
中国林蛙是长白山区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为重要的珍稀食药两用动物种.越冬技术是中国林蛙养殖的三大技术关键之一,本文介绍了4种中国林蛙人工辅助越冬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