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一防治水稻螟虫的技术措施采用农业技术及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积极开展消灭越冬螟虫工作,大力推广药剂防治,适当推行栽培技术治螟。1.消灭越冬螟虫: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分别对待,大力消灭稻根、稻草、茭白和杂草内的越冬螟虫。  相似文献   

2.
我省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四种。其中以三化螟近年来持续大发生,为害最严重。二化螟也有上升趋势。根据去冬今春气候温暖,越冬幼虫死亡很少,存活数量很多的情况,今年这两种螟虫都可能是个大发生年。为了彻底消灭它们的危害,保证水稻稳产高产,作者根据我省水稻螟虫发生为害的规律,以及多年生产实践和群众性的治螟斗争经验,将二、三化螟虫调查方法及药剂防治指标,整理写成本文,仅供我省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水稻螟虫(钻心虫)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以一、二代危害较重,第三代危害再生稻。我区常年防治时间一般是:一代螟虫5月上旬,二代螟虫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三代在8月初。防治适期要依据当年气候情况等综合因素而定,具体防治时间以植保部门预报为准。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螟虫,压低发生基数;  相似文献   

4.
水稻病虫害防治必须遵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按照生态平衡原理,综合运用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系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1.农业防治 ①处理稻桩.冬前或第2年3月底前翻耕,可压死部分螟虫越冬虫源.②灌水灭蛹.在越冬代螟虫盛蛹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灌水淹没稻桩,淹死大部分蛹.③打捞浪渣.浪渣中有纹枯病和菌核病的菌核,打捞后晒干烧毁,可减轻上述病害60%左右.  相似文献   

5.
水稻螟虫是沿江地区水稻上常发性害虫,是水稻生产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必须认真对待,重点加以防治. 1 重发原因及分析 1.1 越冬死亡率低,冬后基数高 1.1.1 冬、春季高温少雨天气有利于螟虫越冬与羽化.冬季气温偏高,春季雨水偏少,有利螟虫越冬和羽化.特别是 3~5月上旬是螟虫化蛹羽化的生理转换时期,代谢旺盛,呼吸消耗量大,此时如降雨量过多或长期浸水,极易导致幼虫及蛹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我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水稻害虫,主要为稻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只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稻飞虱、稻浮尘子、稻苞虫、稻椿象、稻纵卷叶虫、稻象鼻虫等七种。水稻病害,主要为稻瘟、稻胡麻斑病、稻恶苗病、稻白叶枯病等四种。 消灭病虫害,应根据各地水稻栽培制度和病虫发生为害特点,抓住关键,采用农业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卓根 《农家顾问》2006,(10):39-39
近年来,我国螟虫危害特别严重,尤其是晚稻,因二化螟和三化螟危害损失惨重,有些晚稻因螟害引起的白穗率达10%以上。由于螟虫发生世代重叠,尽管农药没少打,可还是难以控制。可见,单靠农药防治难达目的,还须在冬季就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冬耕冻垡二化螟主要在稻蔸中越冬,也有在稻草、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分析二化螟发生原因,推广应用螟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消灭虫源、采取栽培措施控制螟害、药剂防治等策略,达到降低螟虫危害的目的,实现螟虫的无害化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艺栽培方式改变,三化螟在我区的为害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水稻穗期的主要害虫.2001年三化螟在我区突发,是近年来螟害损失最重的一年.三代三化螟最高田块亩卵量达38万粒.白穗率3%以上发生的田块占单季晚稻种植面积的27.8%;白穗率20%以上占11.5%;个别田块几乎绝收.本地区以往三化螟防治均采用杀虫双或杀虫单在水稻破口期进行药剂防治,但大发生年不能有效控制螟虫为害.2002年我们开始探索采用越冬早翻耕、早上水等农业措施,有效减少越冬代虫源基数;同时采取推迟水稻播种时间,避开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并在蚁螟易入侵阶段,应用三唑磷及其为主的复配农药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治螟的办法很多,但针对某一地区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办法的还不多,往往是一般性的布置。兹将我在邵阳地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解决邵阳螟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希望能得到各地从事治螟工作同志们的批评和指正。一、消灭越冬螟虫:肯定消灭越冬螟虫是根治螟害的基本措施之一。但在具体作法上,不能把消灭越  相似文献   

11.
及时春耕沤田是消灭越冬螟虫最有效的一项措施;但二化螟在浸水后大部分会逃出禾蔸外。一般推测被天敌消灭了不少,到底天敌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漏网的幼虫又究竟有多少?逃出后躲在什么地方?是否能继续羽化?因此,对春季耕沤防治二化螟的作用存在着不同的疑问,主张在二化螟占优势的地区似乎祇有拔毁禾蔸才能解决问题。为了摸清这一情况,笔者在宜春农业试验站曾作了大田耕沤观察,茲将观察的初期结果摘要叙述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化螟是湖北省水稻生产最大的害虫之一,近几年来,为害相当严重,特别是双季稻区的双季晚稻受害更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所以,消灭三化螟的为害成为当前水稻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我省防治水稻螟虫目前主要依靠药剂防治。各地实践证明,药剂治螟,虽能在短期内压低螟害,对保护水稻增产具有很大作用,但不能全靠这个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螟和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了解其发生规律,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笔者于2014-2017年调查了贵州省中部地区贵阳市花溪区、安顺市平坝县和贵阳市息烽县稻区两种螟虫的灯下发生动态,并对该地区水稻蛀杆螟虫的田间发生和越冬虫量进行调查。灯诱结果显示,大螟和二化螟在该地区每年发生2代,其中二化螟越冬代螟蛾在4月上旬初见,5月盛发,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终见;大螟越冬代螟蛾在4月上旬初见,4月下旬至5月中旬盛发,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终见。另外,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主要以二化螟危害为主,大螟次之,且二化螟和大螟的发生近年呈减轻趋势,2014年危害最为严重,3个调查点的螟害株率分别为2. 75%,3. 88%和3. 52%; 2017年达到最低,分别为0. 07%、0. 81%和0. 27%。另外,对不同类型田中越冬螟虫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农事操作能够显著降低螟虫的越冬基数,从而减少冬后螟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丝瓜瘿蚊在赣中地区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 ,1年发生 6~ 7代。以第 1代为害最重 ,以为害幼茎为主。虫瘿密度 (x)与产量损失率 (y)的关系符合y=-1 .1 0 42 +1 .3 997x。丝瓜瘿蚊的防治指标为每代虫瘿 4~ 5束 蔸。消灭越冬虫源、人工摘除虫瘿、在成虫始盛期至卵孵高峰期施药 ,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水稻负泥虫的防治以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兼,重点消灭越冬成虫,在幼虫期配以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水叶甲(Donacia tuberfrons Goecke)是凉山地区水稻的主要地下害虫。在海拔1700—2200m,冬春干旱达半年以上的高寒稻区发生更为普遍。越冬后的幼虫为害水稻根部,一般减产3—4成,严重的可达7—8成,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云南水叶甲在凉山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在冬炕田10—30cm 土层内越冬,严重为害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水稻移栽后。发生区内的植被组成、产卵及土壤质地是影响幼虫数量变动的主导因素。雌雄性比为1:0.9。各虫态历期平均为:成虫6.6—9.5天,卵15.3—19.5天,幼虫291—323.8天,蛹7.7—8.1天。彻底清除田间杂草(特别是眼子菜 Potamogeton distinctus A Benn.),减少产卵场所,是控制该虫发生的有效途径;用毒土(50%甲胺磷乳油1:150倍土)于水稻移栽前撒施耙匀,对控制和消灭幼虫为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30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500万t。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是中国水稻生产上为害严重的几种重要的病虫害,2001—200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8500khm2次,其中2003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2.5%。近年来水稻病虫在全国的发生特点表现为:一、大部地区病虫害发生较重,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二、次要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明显上升,已经或正逐渐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发生面积较大,波及面广。200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厄尔尼诺事件将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近年来,随着粮食种植效益的提高,早稻面积将继续回升,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有利;部分地区部分高产、优质但易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种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9.
安庆专区是个水稻产区,全区耕地面积六百三十八万亩,水田就占68.9%,稻谷产量約占粮食总产的70%以上。但因螟虫为害,历年損失稻谷約占水稻总产2—7%。近年来螟害又有加重趋势,以本所为例,1960年平均总螟害率为0.65%,1961年为4.87%,1962年在药剂防治情况下仍达4.73%。因此,消灭螟害对保証粮食增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現将我所1960—1962年三年来对安庆地区稻螟发生規律及防治研究初步成果整理如  相似文献   

20.
三化螟主害代转变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明新余市蒙山山麓稻区水稻栽培制度不合理,虫源田、过渡桥梁田大量存在,是造成三化螟种群上升的重要原因。水稻生育期提前,二代过渡桥梁田由迟熟早稻改为一季晚稻和二季晚稻秧田为主,幼虫滞育时间较长,以及螟虫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主害代由四代转变为三代的直接原因。三代转化率低使四代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为害减轻。同时,针对该地区三化螟发生规律,阐明了调整栽培制度,消灭越冬虫源,提高栽培技术,减轻螟害的措施,以及“兼治一代,挑治二代,狠治三代”的药剂防治策略。提出了第四代三化螟预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