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在海拔高度200~1 000 m 地区栽培的单季茭的生长和孕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栽培的茭白萌芽期、出叶和株高增速峰值均比低海拔处明显延迟。高海拔处茭白萌芽较低海拔处需要更多5 ℃以上的有效积温;各海拔处茭白出叶速率和株高增速与有效积温间呈正相关。各海拔高度孕茭先后顺序为:410 m > 650 m > 1 008 m > 815 m。各海拔处茭白的孕茭期均发生在气温适宜孕茭的时间段内。因此,海拔高度对茭白生长和孕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不同海拔高度的温度差异来实现的,高温抑制茭白黑粉菌的正常生长及代谢可能是茭白夏季高温条件下难以孕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山台地茭白的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德良 《蔬菜》1999,(10):11-11
高山台地由十夏季气温低、水源充裕,发展单季茭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高山台地的优势,加上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提早单季茭上市季节,填补7、8月份茭白市场空档,667m~2产值在6000元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选用良种进行高效栽培的茭白以早熟单季茭品种为宜。生产上可选用常熟“寒头茭”、宜兴“稻茭”、广州“软尾茭”、“美人茭”(浙江缙云地方品种,又名吴岭茭白)等品种。二、种株选择茭白都采用营养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茭白生产的效益、种株年年都要进行严格挑选。剔除“雄茭”、“灰茭”和易…  相似文献   

3.
<正>茭白剪叶栽培是指在茭白植株分蘖期,于叶鞘部位留一定高度剪去上部所有叶,经过一段时间恢复生长后的植株仍可正常孕茭的栽培方式,剪叶栽培方式在丽水市低海拔单季茭、高山单季茭上应用较广,在控制茭白病虫害发生、提高茭白品质、调节结茭期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推广面积逐步扩大,现将该技术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茭白(zizania atifo lia)为禾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具分蘖习性,行分株繁殖。一般栽植当年的新茭分蘖消长是“少—多—少”,而越年的夏茭是从“多到少”。因此,在夏茭栽培管理上,只有通过删墩、压墩删苗的技术,才能使苗株茁壮成长,达到适期孕茭。本文主要根据我们在夏茭覆膜催苗早熟栽培中,通过定苗密度试验所得的资料,作些分析研究,供制定夏茭定苗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凤兰 《蔬菜》1989,(6):13-15
茭白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在我国很多省市都有栽培。南方各地种植的茭白主要是两熟茭类,即在春季种植后,当年秋季收秋茭,翌年夏季收夏茭。尽管茭白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茭白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以两熟茭白“苏州小蜡台”为试材,研究了两熟茭白的产量形成特性及部分产量影响因素,为指导茭白栽培,制定合理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岩双季茭白大棚栽培面积14000 hm^2以上,传统的种苗繁殖是在夏茭采收期选留种株不采收茭白,保留茭肉,让其基部两侧萌发分蘖苗,采用带茭肉定植,俗称“带娘茭”。一般每667 m^2定植1600~2000墩,需要选留优质茭白种株1000株左右,按平均单株壳茭125 g计,种茭质量125 kg/667 m^2以上,以平均壳茭7元/kg计,种苗成本高达800元/667 m^2以上。为了提高种苗繁殖系数、降低种苗成本,作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双季茭白“带娘茭”种苗二段扩繁技术,每个“带娘茭株”可繁殖茭苗100株以上,每667 m^2只需选留优质茭白种株20株,大幅降低了种苗成本,且植株更整齐、品种纯度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原产于我国及东南亚。茭白生长和孕茭适宜温度为15~25℃,低于10℃或高于25℃孕茭不正常、品质下降。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境内高山林立,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栽培茭白可  相似文献   

8.
双季茭是我区已形成产业化的蔬菜作物。 1999年全区夏茭棚栽面积达到 110 0hm2 ( 1.6 5万亩 ) ,总产量 3.71万t,实现产值5 70 0多万元。但近几年由于暖冬天气频繁 ,棚栽夏茭“怪茭”现象尤为突出。 1999年部分茭田的“怪茭”率高达 30 %以上。因孕茭株叶龄小的只有 4叶 1心 ,比正常孕茭提早近 3个叶龄 ,叶片同化面积少 ,其形成的茭又细又短 ,商品性差 ,成为“怪茭” ,严重影响茭白的产量和产值。现就棚栽夏茭“怪茭”的成因及防止措施分述如下。1 引发“怪茭”的因素①暖冬天气我区种植的“黄岩双季茭白”品种 (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镉、铅胁迫对不同品种茭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茭白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在苇末基质和土壤2种栽培方式下添加不同浓度的Cd2+,Pb2+胁迫处理,测定了茭白生长过程中株高、叶面积、分蘖等形态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Cd2+,Pb2+胁迫能促进两茭白品种株高、叶面积的增加,但均随Cd2+,Pb2+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下降;茭白的分蘖数表现为随Cd2+,Pb2+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呈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栽培介质间以苇末基质栽培处理时茭白的株高、叶面积、分蘖数同比高于土壤栽培.品种间以葑红早的株高、叶面积同比高于蒋墅茭,而分蘖数则低于蒋墅茭.  相似文献   

10.
符长焕 《中国蔬菜》2018,1(1):54-57
以茭白品种余姚八月茭为试材,研究单季茭二茬模式不同栽种期对茭白第1茬孕茭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种期的提前,茭白孕茭率、产量与经济效益均极显著提高。其中9月15日栽种的茭白翌年春季生长旺盛,早期分蘖增多,提前15 d进入分蘖高峰;植株增高4~7 cm,壳茭质量增加9~21 g;茭白采茭时间提前3~7 d,采茭盛期提前4~8 d,采茭末期提前1~4 d;每墩孕茭苗9.7个,孕茭率90.7%;每667 m~2产量为1 425 kg,产值8 265元,经济效益增幅达35.5%~113.8%。  相似文献   

11.
茭白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茭白又叫茭笋、茭白笋、茭荀、茭瓜等,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其主产区为浙江、安徽、江苏等。我国茭白栽培形式多样,有常规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高山栽培、冷水栽培及北移栽培等。但是,由于茭白常年连作栽培,植株病害加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邢湘臣 《蔬菜》2001,(12):29-30
茭白,是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人们喜爱的一种水生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抽生花茎而不生茭白的植株,人们称它为“雄茭”或“强茭”。 一、发生原因 茭白是在感染黑粉病菌后,失去抽薹开花、结实的能力,花茎膨大而形成茭白的。黑粉病菌是以菌丝体状态,由地下茎进入花茎生长点的,一般菌丝分布在茎生长点的50μm以下,当茭白开始孕茭时,侵入薄壁组织细胞内,最后细胞内形成大空腔。由于茭白的茎组织为菌丝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使菌丝体生长旺盛,分泌的代谢产物中含有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促进薄壁组织膨大,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目前栽培的8个单季茭白品种(系)进行适应性、熟性、丰产性、商品性、抗逆性和抗病性等特性鉴定和比较,以筛选出适合浙南山区的优良品种(系)。试验结果表明,丽茭1号、8820适合浙南山区栽培。  相似文献   

14.
怎样防除雄茭和灰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茭白田内 ,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些株形高大 ,在孕茭期不能结茭白的植株 ,通常称为雄茭 ;同时也会发现虽然结茭 ,但肉质茎较小、包叶不开裂的茭白 ,肉质茎剖开后 ,其中充满灰黑色粉末状物 ,这类茭白不堪食用 ,称为灰茭。雄茭、灰茭是如何产生的呢 ?茭白之所以能够形成肥大的肉质茎 ,是因为茭白植株被一种称为菰黑粉菌的真菌寄生后 ,其茎端不正常膨大而成。若茭白植株未被黑粉菌侵染寄生 ,则不能形成茭白的产品器官即可食用的肉质茎 ,有些植株可以抽穗开花。这些茭白植株即为通常称的雄茭。而另一些植株被毒力强的菌种侵染 ,膨大的肉质茎内形成…  相似文献   

15.
金茭2号茭白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茭2号2种栽培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金茭2号植株形态、生育特性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般单季茭白的栽培模式,金茭2号夏茭在7月上中旬上市,不仅采收期正处于茭白供应淡季,而且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青浦县年栽培茭白面积达4万亩次,每年有2.5万亩左右茭白要越冬,从11月至翌年2月初约90天时间,为茭白越冬期.茭白冬管质量的优劣对明年上半年两熟茭的早熟丰产乃至茭白产量、产值影响极大,这已被生产实践所证实.茭白冬管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地下根基安全越冬和健壮生长.通过多年实践和积累,我们认为茭白冬管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挖除雄茭、灰茭秋茭采收结束后,在11月底—12月底,要挖尽田中的雄茭、灰茭,同时,挖去的空穴要及时用优良的种墩补上,这是茭白冬管中一条主要措施.二、割尽茭白老叶割除越冬夏茭老叶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进行.割除老叶有利于春季新芽的萌发,割叶部位的高低,可控制老墩茭新芽萌发数量.割下的枯叶应集中处理,以降低病虫基数.四月茭的割叶一般在2月上旬萌芽前进行.三、精选秋茭良种,育好茭苗选择4月份定植的新茭种苗,是冬管中另一项主要工作.选种方法:将9月份初选的种茭,通过复选、定选确定下来.选种的标准是:秋茭结茭早,采收集中,产量高,分蘖中等,茭肉形状标准,不易发青.取种时间一般在12月中旬.秋茭大田一般需种量为每亩350—400个小头.排种的秧田要干整,并施足基肥,种墩排列应保持水平.墩间应留有5cm的间隙,排好后即灌蘖水.  相似文献   

17.
<正>安徽省岳西县近年来推广应用一套绿色高效的高山茭白栽培技术,填补了夏秋季茭白淡季市场的空缺,每年可带动当地近5万人从事茭白种植,人均增收2800元。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在南方地区广泛栽培。安徽省岳西县是我国传统的高山茭白产区,夏季气候冷凉,可促进茭白孕茭、结茭,提高商品品质,有效解决在低海拔地区高温条件下不孕茭的难题,填补夏秋季茭白淡季市场的空缺。岳西茭白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相似文献   

18.
茭白常规露地栽培季节与茬口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又叫蒿芭、茭笋、蒿笋、茭白笋、蒿芭笋、茭荀、茭瓜等,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其主产区在浙江、安徽、上海、湖北、江苏、福建等地。我国茭白栽培形式多样,有常规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高山栽培、冷水栽培及北移栽培等,主要为常规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9.
茭白属禾本科菰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分布广泛,南至广东、北至北京、东至台湾、西至四川均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1]。浙江省栽培面积约3万hm2,占全国栽培面积的40%,是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2]。茭白按感光性和采收时间可分为单季茭、双季茭两大类,单季茭一年一熟,双季茭一年两熟[3]。双季茭一般7月定植,10~11月采收秋茭,翌年5~6月采收夏茭[4]。余姚市常年茭白种植面积2000 hm2左右,双季茭种植面积占茭白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大量双季茭集中上市导致茭白滞销和价格下降,农民种茭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5]。  相似文献   

20.
单季茭白种苗繁育新技术——薹管寄秧育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美华 《长江蔬菜》2011,(23):21-23
为解决单季茭白传统育苗方法存在的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问题,浙江缙云茭农摸索出了一套新技术——薹管寄秧育苗法,它利用茭白薹管腋芽的分蘖特性,选用上年孕茭率高的茭白薹管扦插育秧种植,待寄秧成活后及时定植,不仅提高了繁种效率,实现了一年双收,提高了产量,而且降低了孕茭节位,提高了茭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