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浅丘区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生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浅丘区稻田分布、地貌特征、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进行了适宜四川浅丘区机械化插秧的杂交稻品种筛选和机插育秧方式研究,在多年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优化集成了适宜于四川浅丘区的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生产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四川浅丘区杂交水稻机插秧生产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早熟晚粳机插秧700kg/667m~2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早熟晚粳稻品种武运粳19号及武2645新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示范,将"机插育壮秧、控行缩株适苗、麦草全量还田、精确定量施肥"等技术进行集成,制订了早熟晚粳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大面积机插秧实现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17机械化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7,(3):25-26
通过集成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17机械插秧、机械割叶、机械辅助授粉等农机技术与亲本播差期安排、适宜机插秧行比、花期预测及调整、田间去杂等农艺技术配套,制定了机械化制种技术,并进行了规模化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杂交水稻机插技术,加快推进以水稻机插为重点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根据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的联合发文制汀的"单季杂交晚稻机插试验方案",特进行单晚粳杂"嘉优1号"机插播种量试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播种密度对播种质量、秧曲素质及取秧量控制的影响,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机械插秧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5.
籼型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结果显示,高密度盘育条件下,籼型杂交稻比粳稻秧苗生长速度快,秧苗素质的下降导致分蘖节位提高。根据试验结果,对籼型杂交稻应用盘育高密度毯状苗机插技术提出了改进措施:⑴要保证底膜或秧盘打孔均匀,孔距以20mm×20 mm为宜;⑵杂交中稻每丛插秧苗数以2~3苗为宜,每丛插5苗以上不利于高产栽培;⑶在秧盘打孔均匀的前提下,可以在苗床上施用多效唑后铺盘播种,有利于培育高度适宜的整齐秧苗。另外从育秧、育种和机器改良等几个方面对改进杂交籼稻的机械化插秧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25个常规粳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品种(系)为试材,开展钵苗机插综合生产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钵盘育苗秧苗素质杂交籼稻类好于杂交粳稻类,杂交粳稻类好于常规粳稻类;最终成穗数以常规粳稻类最高,杂交籼稻类其次,杂交粳稻类最低,分蘖成穗率以杂交粳稻类最高,常规粳稻类次之,杂交籼稻类最低;经济产量以杂交粳稻类平均产量最高,分别较常规粳稻类和杂交籼稻类平均增产8.43%和9.00%,常规粳稻类和杂交籼稻类平均产量差异较小,常规粳稻类较杂交籼稻类平均增产0.53%,从产量结构来看,钵苗机插更有利于大穗型水稻品种产量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用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三种不同类类型水稻品种,分别设置钵苗机插株距12、14、16、18 cm四种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粳稻以株距12 cm产量最高,为671.9 kg/667 m~2;杂交粳稻以株距18 cm产量最高,为737.0 kg/667 m~2;杂交籼稻以株距14 cm产量最高,为681.4 kg/667 m~2。目前钵苗机插方式十分有利于中、大穗型杂交粳稻或杂交籼稻高产或超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8.
培育适于机插秧要求的秧苗是机械插秧成功的关键。综述国外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发展趋势及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势,并指出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机插杂交粳稻在麦秸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机插杂交粳稻的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杂粳机插的每667 m2施纯氮量在18~20 kg之间较为适宜,肥料运筹方法应该是掌握前重、中控、后足。在水浆管理上要应注意以水调气。  相似文献   

10.
《北方水稻》2021,51(2)
依据多年杂交粳稻机械化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和大面积制种实践,优化了制种方案,集成了操作简单、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粳型杂交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提出了粳型杂交水稻机械制种的高产结构和指标,明确了适宜机械高产制种的环境条件,总结了机插壮秧育苗、精整田地、合理栽插、制种田间管理、机械割叶、喷施赤霉素、机械辅助授粉、机械收获、纯度及发芽率检测等关键操作技术,为大面积杂交粳稻制种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