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农机与农艺的配合 玉米收获机是对行收获,玉米种植的行距必须与机械行距对应,机组才能正常作业。我国玉米种植区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行距相差很大(400~700mm),有些地区还采用大、小行距的种植方法,造成玉米收获机行距无法确定。玉米收获机的设计应该依据农艺理论来分析各地区合理的行距,使农机设计有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玉米收获机的适应性由于我国玉米的种植范围广,各地气候条件和作物品种不同,导致种植模式、农艺要求各不相同,因而对玉米收获机的选购要求也各不相同。根据种植模式(行距、株距)而设计制造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就需要在选购玉米联合收获机时,选择能与当地  相似文献   

3.
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机具问题;二是机械使用问题;三是农艺与农机结合问题。1.1机具问题机具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应性较差。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宜行距为600~700mm,而有的地方行距350~400mm。由于收获机的行距是不可调的,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造成玉米收获后,地里成片地撒落着玉米粒。二是损失率过大。主要表现在:(1)割台的升降方式和升降尺寸不合适。前两年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多为不可调,现在很多厂家进行了改进,改为手…  相似文献   

4.
1.农艺、农机不适应玉米收获机与小麦收获机最大的区别是玉米收获必须对行收获。虽然目前,所有的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都称可全幅不对行收获,但是,一旦玉米收获机两组摘穗辊中心距与玉米实际种植行距差距过大,必然造成收获效率大大降低和收获损失的提高。而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行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选配及行株距搭配影响,文章以广西百色地区田间试验为例,选定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大豆品种“皖黄506”和玉米品种“青青700”,设置了对照组(大豆行距50cm,大豆株距20cm;玉米行距80cm,玉米株距30cm)、紧密种植组(大豆行距40cm,大豆株距15cm;玉米行距70cm,玉米株距25cm)、宽松种植组(大豆行距60cm,大豆株距25cm;玉米行距90cm,玉米株距35cm)等三个不同行株距组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紧密种植配置在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参数、资源利用效率和病虫害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紧密种植配置可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益,降低资源浪费,减少病虫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经济发达国家的玉米机械化收获已经实现,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与生产技术已经成熟。法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玉米的收获(包括籽粒和秸秆青贮)已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由于其种植地块大、且多为一年一季种植,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很低,一般是在谷物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采用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对于大部分国家,玉米的种植行距是统一的,例如,美国玉米的种植行距为760mm,玉米割台设计基本不用考虑不对行收获问题。统一的行距不仅有利于收获机性能的充分发挥,更有利于收获机的定型和通用化,…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全国种植面积近25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方式区域差异性较大,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而目前所使用的玉米收割机主流机型都要求对行收割,对玉米种植行距的要求比较高,机械与农艺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严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在我国的推广使用。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仅为2%~3%,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植模式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山东省第二大粮食作物,长期以来玉米种植制度因地域差异和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干差万别,种植行距多样,对定行距、等行距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造成了障碍。自2009年起,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玉米生产技术集成与全程机械化试验与示范课题,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玉米收获机的通用效能不佳、农户难以承担较高的生产成本、收割机推广难的多重阻碍。对此提出了提高玉米收获机的农艺适用价值、减少农户的生产成本、实现收割机的有效推广的相应对策,促进玉米产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国玉米收获使用的多行玉米收获机,不论是对行多行还是全幅多行,割幅均在50cm以上。而我国华北北部和东北西南部的高寒冷凉地区,玉米种植却普遍采用行距39~49cm的窄行距种植,使得现阶段国内外生产的多行玉米收获机无法在该地区普遍推广使用。当地近两年来普遍出现了农户大量需用机械收获玉米却无处购买需用机器的窘状。这种玉米种植行距农艺与农机严重不相适应的客观实际已成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玉米收获使用的多行玉米收获机,不论是对行多行还是全幅多行,割幅均在50cm以上。而我国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南部的高寒冷凉地区,玉米种植却湾遍采用行距39~49cm的窄行距种植,使得现阶段国内外生产的多行玉米收获机无法在该地区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植行距、株距、结穗高度、茎秆粗细、果穗大小、含水率等差异较大,直接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性能的发挥。机手的技术水平、操作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效率。对玉米联合  相似文献   

13.
在淮河以北地区,玉米面积占秋季种植面积的60%~70%。多年来,玉米收获一直推广以摘穗式为主的玉米收获机。由于品种、土壤、种植习惯等原因,农机农艺不能很好地结合,不同的行距致使玉米收获机推广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把比较普及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改装成玉米籽粒联合收割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考虑区域适用性我国目前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部分都是要求对行收获,而我国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又千差万别,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区域适应性都受限制。因此,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应是用户的首选机型。不对行玉米收获机适应各种不同的行距,不需要人工开辅助割道,可以从田间不同位置进入作  相似文献   

15.
一、如何选购玉米联合收割机l、要考虑区域适用性。我国目前生产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大部分都要求对行收获,而我国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又千差万别,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区域适应性都受到限制。因此,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就是用户的首选机型。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右适应不同的行距,适合驾驶员进行跨区机收作业。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玉米收获机械目前有两种形式.一是摘穗收获,二是摘穗、脱粒联合收获.以上两种方法目前在玉米收获中机械化程度仅为30%—40%.1.摘穗收获机械目前推广使用的玉米摘穗收获机械有两种.一是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2卧式收获机,型号为4YW—2或4YW—2D,该机可与东方红54、75、80或铁牛55等拖拉机配套,属收割两行牵引式收获机.一次可完成摘穗、剥除包叶、茎秆切碎、果穗装车等项工作.适应种植700毫米等行距玉米的收获.理论小时生产率为8—12亩.二是原苏联生产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型号为KCKy—6.该机为卧辊摘穗式工作装置,工作幅宽42米,每割幅收6行,适应行距为700毫米等行距.也可一次完成摘穗、剥除包叶、茎秆粉碎和果穗装车等作业.理论小时生产率为15—20亩.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的玉米品种以及种植工艺有所不同,因此我国的玉米种植行距在300mm~700mm之间,而且现有的收获玉米机型多为对行收获,导致的结果就是工作效率极为低下。玉米收获机的割台是机械的核心部分,主要有分禾器、圆盘刀,拨禾链,拉茎辊。本设计主要研发探讨割台切碎刀具以及摘穗设备的设计。目的在于开发不对行收获机,消除玉米的种植工艺对机械收获玉米的不利影响,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一、割台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8.
1 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机具问题;二是机械使用问题;三是农艺与农机结合问题.1.1机具问题机具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应性较差.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宜行距为600~700 mm,而有的地方行距350~400 mm.  相似文献   

19.
临猗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为山西省粮棉主产区。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水平对全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临猗县农机局深入全县的玉米主产区猗氏镇、楚侯乡、牛杜镇等乡镇调查发现,玉米种植行距与玉米机械化收获行距要求具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作业质量和效率。因此,应进行玉米规范种植行距的试验推广工作,与农艺技术相结合,制定出“规范行距、缩小株距的玉米栽培模式”,并大面积推广,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玉米机收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农机化》2004,(9):33-33
本刊讯我省玉米收获机械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首次实现不对行收获。在8月27日召开的全省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上,这种全幅玉米收获机亮出了自己的绝活儿:不用人工开道,不受任何行距限制,直接进地收获,适应性大大提高。既可以横着收地头,又可以斜着收地边;既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摘穗、集装、秸秆还田,也可以同时完成穗茎兼收青贮等多项作业。据专家介绍说,与全国一样,我省前些年推广的玉米收获机都是对行收割,玉米收获时机械割幅只局限于50~70cm之间,而各地玉米种植都是点播套种,种植规格一地一个样,有的宽有的窄,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