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93年的5月和1995年的9月,两个极为相似的L编号相继被德国的Aqua-Log水族杂志介绍。首先被介绍的是编号为L128的紫钻,这是一种带着亮白色小圆点,体色为在异型鱼之中非常少见的紫蓝色。  相似文献   

2.
1983年在辽宁省营口县建一虹鳟鱼场发现一种虹鳟稚鱼肠道真菌病,每年五月发病,主要危害3 cm左右的稚鱼,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给苗种生产带来损失。病鱼腹部膨胀,於前腹部及肛门前形成两处白色突出部。解剖可见胃肠外包有一条白色脂肪状组织,后肠变粗,色白,內部充满真菌菌丝及孢子,致使肛门堵塞不能排便,不久便死亡。肠内菌丝宽10—13μ,长约200—400μ,有分枝及隔膜,但大部分不明  相似文献   

3.
<正>禽念珠菌病俗称鹅口疮,其特征是在上消化道黏膜发生白色假膜和溃疡。液病的病原是一种类酵母状的真菌,称为白色念珠菌。在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金属光泽。菌体小而椭圆,能够长芽,伸长而形成假菌丝。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甚均匀。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多量病菌,在病鸡的嗉囊、腺胃、肌胃、胆囊以及肠内都能分离出病菌。白色念珠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在健康畜禽及人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等处寄居。各地不同禽类分离的菌株其生化特性有较大差别。该菌对外界环境及消毒有很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河鲈(Perca fluvitatilis Linnaeus)属鲈科鱼类,原产于欧洲及亚洲北部冷温带,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河鲈生长适温范围0~30℃,水温在18~24℃之间生长最快。头部、体侧、背鳍、胸鳍呈淡黄色,腹部白色,臀鳍、腹鳍及尾鳍桔黄色,体侧有7~9条黑色条斑,因此地方名也称五道黑、五彩斑鱼。河鲈肉质细嫩,爽滑少刺,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一种名贵的冷温带淡水鱼类,在市场上非常走俏,  相似文献   

5.
仔猪在哺乳期间,极易受到传染病的影响。仔猪黄白痢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肠道疾病,在仔猪中分为黄色痢疾和白色痢疾2种,统称为仔猪黄白痢疾。一旦仔猪感染这种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不易治疗。因此,无论是饲养员还是研究机构,都需加强广泛关注如何治疗和预防该疾病。探讨如何治疗仔猪黄白痢在养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色霞水母的形态与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年在辽东湾水域首次爆发了一种大型灾害性水母,据笔者鉴定为白色霞水母;本文描述了白色霞水母的形态和结构。  相似文献   

7.
大田县放生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6月8日,大田县梅山乡一村民在均溪沧洲河段捕捉了一只体重达16公斤的水生野生动物,6月9日以近2000元价格卖给龙山宾馆。这只形似大鳖的野生动物体长65cm,体宽47cm,甲长41cm,甲宽39cm,体呈暗绿色,背甲近园形,吻很短,长不及眼径的一半,腹面白色,前肢外缘和蹼均呈白色,经鉴定,属于国家一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蒙脱石对小鼠胃肠道的影响。方法将36只22 g左右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白色蒙脱石组、紫色蒙脱石组、对照组。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0.3 mL/(只.d);白色蒙脱石组小鼠灌胃白色非钠化800目蒙脱石悬浮液0.3 mL/(只·d);紫色蒙脱石组小鼠灌胃紫色800目蒙脱石悬浮液0.3 mL/(只·d)。蒙脱石剂量均为日采食量的5‰。连续灌胃7 d。测定料重比、血清D-木糖含量、肠胃pH以及内脏指数。结果料重比,白色蒙脱石组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白色蒙脱石组低于紫色蒙脱石组(p0.05)。D-木糖含量,3组两两比较均为差异不显著(p0.05)。盲肠pH,紫色蒙脱石组高于其他2组,3组两两比较均为差异不显著(p0.05);胃pH,紫色蒙脱石组高于其他2组,3组两两比较均为差异不显著(p0.05)。心脏指数,白色蒙脱石组高于对照组(p0.05),紫色蒙脱石组低于与对照组(p0.05),白色蒙脱石组与紫色蒙脱石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肝脏指数,紫色蒙脱石组高与白色蒙脱石组(p0.05),紫色蒙脱石组高于与对照组(p0.01),白色蒙脱石组高与对照组(p0.05)。脾脏指数,白色蒙脱石组低于紫色蒙脱石组(p0.05);对照组低于白色蒙脱石组(p0.05),对照组低于紫色蒙脱石组(p0.05)。肾脏指数,紫色蒙脱石组明显高于白色蒙脱石组、对照组(p0.01),对照组高于与白色蒙脱石组(p0.05)。结论 2种蒙脱石均有增重效果,白色蒙脱石优于紫色蒙脱石;两种蒙脱石对小肠上皮吸收功能及胃肠pH均无明显影响。对内脏指数的影响,紫色蒙脱石效果好于白色蒙脱石。  相似文献   

9.
正│病原或病因│本病是由微山尾孢虫寄生在鳜鱼、乌鳢等鳃部引起的寄生性疾病,可见病鱼鳃部有明显的白色孢囊。│临床症状│虫体寄生在鳃、皮肤等处,在寄生部位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包囊。打开鱼的腹腔,可见白色、椭圆形孢囊,镜检可确诊。│流行病学│主要危害鳜鱼、乌鳢的鱼种及成鱼,流行于4~7月。│诊断│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别对青色、紫色和白色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脂肪、粗多糖、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微量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青色刺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紫色和白色刺参(P<0.05),脂肪含量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青色刺参和紫色刺参的粗多糖含量高于白色刺参(P<0.05)。3种体色刺参检测出17种氨基酸,白色和紫色刺参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为48%左右,而青色刺参体壁氨基酸含量为44%左右。紫色和白色刺参的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青色刺参(P<0.05)。亚油酸(LA)、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3种刺参占较高比重,其中,LA作为重要必需脂肪酸在紫色和白色刺参中均显著高于青色刺参(P<0.05),为青色刺参的4.6倍左右;紫色和白色刺参的AA含量也显著高于青色刺参(P<0.05);而青色刺参中的EPA和DHA均显著高于紫色和白色刺参(P<0.05)。在检测的矿物质中,Fe在3种刺参中含量最高,紫色刺参Fe的含量显著低于青色和白色刺参(P<0.05);青色刺参Mn的含量显著高于紫色和白色刺参(P<0.05);白色刺参Cr的含量显著高于青色和紫色刺参(P<0.05)。研究表明,3种体色刺参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均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一种霉菌性传染病。该菌属真菌界,是半知菌纲中的一种酵母样真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可引起人口腔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阴道炎和心内膜炎。兽医临床上鸽与鸡的念珠  相似文献   

12.
monster 《海鲜世界》2005,(3):40-42
OCC鳉在体色上以红棕色为底色.配上一些红斑.并且在尾鳍上有细致的红色条纹,看上去非常艳丽,公鱼白色的臀鳍上具有较亮眼的绿边,但背鳍上的绿边却不十分明显:背部呈暗橘红色,下嘴唇和下脸颊呈蓝色而母鱼则没有上述特点.仅体色呈红棕色而已.但在繁殖季节,其喉头上具有暗色的图案OCC鳉是一种十分活泼且比较具有攻击性和残暴性的鱼类.因此.饲养非常困难,仅适合于有鳉鱼饲养经验或一个专业的鳉鱼玩家饲养不过,对于任何鳉鱼.只要了解了它的习性、原产地环境及水质(水温、pH值和硬度)指标.饲养起来并不是十分困难,OCC鳉的饲养也不例外下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经验,让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白鳍豚     
科别:腞豚科Platanistidae 英文名:Chinese river dolphin 形态描述 白鳍豚为水生哺动物,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发。有长吻,上下颌左右侧各有30~34颗同型犬齿。背鳍呈低三角形,鳍肢和尾鳍均向水平方向平展。体色背部为青灰色,腹部白色;头颈部两侧、耳孔后及鳍肢上方的区域内,有一半圆形的白色宽纹。在肛门上方的尾侧,有两道半月形白色宽纹。新生幼儿的体色比成体深。上颌背面有左右不对称的白色短须各5根,1龄以上的个体短须脱落。雌性个体在腹部生殖裂两侧各有1个乳裂,雄性缺,但在肛门前方有一盲状小孔。白鳍豚出生时的体长为80厘米,雌性一般大于同龄雄性个体。到目前为止,收到的最大雌性个体体长为253厘米,体重237公斤,最大雄性个体体长为216厘米,体重125公斤。  相似文献   

14.
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RAPD技术对两种壳色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研究。用筛选出的22个随机引物对白色贝和褐色贝各40个个体进行RAPD扩增,进行群体内及群体间的遗传学分析。白色贝共检测出12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9.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24;褐色贝共检测出127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8.9%,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23。白色贝和褐色贝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为0.961和0.039,二者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52,遗传分化的程度较低。结果表明,白色贝和褐色贝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位点的比例和遗传多样性等的差别不明显,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S285—1在褐色贝大部分个体中都能获得扩增片段,但在白色贝所有个体中均未见这个位点的扩增片段,推断S285—1为白色贝的特异阴性片段。  相似文献   

15.
海水观赏鱼易受到刺激隐核虫(即海水小瓜虫)的侵袭,发病后往往会重复感染,导致较高的死亡率。作者经几例诊治试验,对该病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出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养鱼者参考。一、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初期,鱼体的头部、尾部及各鳍上出现少量白色小点,鱼体因受刺激而与水族箱中装饰物磨擦或在水中跳跃;随后鱼体体表、鳃、鳍等感染部位出现许多小于1mm的乳白色小点;鳃及体表粘液增多,感染处表皮点状充血、出血,随着虫体的迅速传染,严重时鱼体表皮覆盖一层白色粘膜。体表的小白点是虫体在侵入鱼体表皮后,受刺激的表皮细胞增…  相似文献   

16.
正一、简介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是由锦鲤疱疹病毒(KHV)引起的一种非常严重的、法定的传染病。它通过锦鲤、鲤鱼的贸易传播。该病死亡率高达80%~100%。被感染的鱼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有白色斑,眼凹陷,脾脏和肾脏肿大,鳃部坏死。Cy HV-3在温度15~25℃易感染,可从死鱼的肾、鳃、脾、小肠、肝脏和大脑中分离,其基因组包含约29.5万个碱基对(kb),编码156个开放性阅读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可以抑制锦鲤疱疹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4,(2)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的一种传染病。以2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雏鸡拉白色稀便及糊肛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着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本病是鸡的一种卵传性疾病,种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口胭脂鱼(Ictiobus Cyprinellus Valenciennes),英文名 BigMouth Buffalo,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该鱼头部橄榄色,侧线上部褐绿色,后下部青绿色,腹部白色。幼鱼及成鱼阶段背鳍基部左右各有一列反光鳞片,腹部白色。成熟的雌雄鱼色泽艳丽,在阳光下呈五彩斑澜,异常美丽,故名胭脂鱼。 1993年首次将该鱼引入我国,并被国家外国专家局、农业部,列为“九·五”重点科研、推广项目,1996年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催产育苗,获得了数十万尾子一代。 一、该鱼具有如下优良性状: (一)肉味美,该鱼的蛋白质含量为17.99-18.03%,高于青  相似文献   

19.
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及良好的药材,不同等级珍珠之间的经济价值相差很大,为有效降低珍珠的次品率,提高优质珠的比例,现将次品珠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分述如下。 1、盐珠 珍珠的表面附有一层不透明的白色物质,珠身表面无光泽。这类珍珠多是从病弱蚌体或死蚌中采收的珍珠;珍珠采收期不当或采收后久置未经加工处理,也易形成盐珠。主要是由于珍珠表面被有机酸腐蚀或外被不透明白色珍珠基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浙江省三门县围塘青蟹养殖发展很快,2003年,全县围塘青蟹养殖面积达8.5万亩,产量13300t,产值达5.2亿元,产值占该县大农业比重的1/3。但随着青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病害的影响也相应复杂,下面就该地区围塘青蟹养殖经常发生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黄水病症状为患病蟹体消瘦,体色灰暗,关节膜处呈黄色或浊白色,或关节边缘发红(健康者关节部为蓝色),折断关节可挤出浊白色的脓液,打开蟹盖有浊白色组织液沉积,病蟹往往爬到塘堤或涂面上死亡。此病以5月下旬~6月初及9月~10月为高发期,养殖青蟹的死亡率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