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18-220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不断凸显,社会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利民乡清江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展开调查,调查发现,清江村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健康状况差、经济可支配收入低、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以此来增进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关心,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家庭养老功能随之大大削弱。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就不完善,这无疑将使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雪上加霜。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就成为一个很现实很迫切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问题,而且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应当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社会照料和社会福利服务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农村的老年人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农村老年人(〉60)人口占有较大比例。在老人人口增长的同时,丧偶老人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作为一个新的、不断增长的弱势群体,农村丧偶老人面一临着空巢、丧偶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流动老年人是一类特殊群体,更是一类需要关爱的群体,其社会保障问题亟待政府及社会重视。通过对安徽省X县的6位典型农村流动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对目前农村流动老年人到城市后的社会保障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心理上缺乏归属感、无法享受城市老年人优待政策、异地就医难等问题造成了农村流动老年人在城市生活不便。解决农村流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以期他们能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重和农村养老问题凸显,农村老年人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增加速度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心化等特点,通过对诸暨市店口镇D村的实地调查,分析当地农村老年人养老面临的主要困境并以此为出发点,将善治理论运用到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中去,探索由政府、社会以及公众共同参与、共管共治的养老机制,构建由政府扶持、社会参与、主体自治的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华  薛隽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3,29
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因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成为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趋势。该文以江苏省苏南苏北农村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重点考察了农村老年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影响参加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工作性质、子女数、养老观念以及地区特征等,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党和政府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日益成为老年人口所面临的核心问题。然而我国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老年人分布于农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成为政府及相关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从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涵义、指标体系、对策建议等方面对目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的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渠道分析法,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人际交往,对社会适应具有明显的改善效应,在对内生偏误进行有效处理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改善效用具有性别、年龄和居住方式差异;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是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重要路径。因此,应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并建立稳定持续的增长模式、强化社会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精准施策、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并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社会支持问题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出发,对老年人社会支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支持的概念、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尤其是农村特殊老年人群体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等方面。本文试对上述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协会设立的初衷是基于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弥补国家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正是这样一个在转型时期的社会中极易被边缘化、孤立化的农村民间组织,如今已成为农村社区自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些变化大大影响了农村社区权力结构的变迁。通过对历史、实践、文化、法律的四个维度分析,探讨农村社区老年人协会何以存在;厘清老年人协会在当前农村社区治理中起到的权威重构、强化村庄预期、提高村庄社会关联等作用;提出老年人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农村传统孝道观念逐渐弱化、照料者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福利覆盖面窄和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落后等现状使得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该研究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五泉镇周边农村的驻村走访,运用问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调查了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生活现状,分析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剖析影响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主要因素,尝试探索更适合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的根本,它已成为河北省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河北省城乡教育仍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失衡3个方面。为改变这一现状,河北省加快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变教学环境;招聘特岗教师,增强农村师资力量。然而,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严峻的课题,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81-7382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高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导致水资源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分析了农村水利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屈勇  王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43-5945
以河南省周口市董欢村为例,通过对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现状的调查,发现农村子代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的物质供养水平较低、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功能弱化,且精神慰藉支持普遍缺乏等。探讨了子代家庭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支持减弱的原因,包括子代家庭自身经济状况较差、主要成员身体健康状况不良,子代家庭主要成员为了生存外出务工,子女间的相互攀比以及老人自身被动的养老心态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解决已经迫在眉睫,而我国六成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所以农民养老问题尤显艰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根本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虽然北京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为发达,但仅依靠政府财政也难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需要商业人身保险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扩大覆盖面,提供多层次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特别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即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模式与现实要求相距甚远。构建符合国情和深得人心的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新模式,是目前社会保障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提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保证其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可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国家"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直接原因,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为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构建和谐农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浅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威胁到农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势必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初步分析了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的立法,切实做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规划工作,实现城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