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苗期赤枯病,是由真菌中半知菌类的尾孢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菌以鞭状的分生孢子,借助于风雨进行传布,又以菌丝体危害杉苗的枝叶,使罹病苗木片状的火烧般地枯萎死亡。一九七四年以来,我县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3.
杉木苗期赤枯病,是由真菌中半知菌类的尾孢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菌以鞭状的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传播,以菌丝危害苗木的枝叶,使苗木枯萎死亡。1974年以来,我县部分社队苗圃和国营林场的杉木苗圃,都发现杉苗受赤枯病  相似文献   

4.
核桃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枝枯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枝干,造成枯枝和枯干,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枝条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病害先从幼嫩短枝开始发生,然后向下蔓延直至主干。受害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色,后变浅红褐色,最后变成深灰色,并形成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枝上的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枝条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大量黑色短柱状物(即分生孢子)。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  相似文献   

5.
梅花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2年,作者对梅花炭疽病(Colletotrichum mume Hori)进行了病菌分离、接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病规律观察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此病菌不论进行有伤接种或无伤接种均能致病,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最适pH值为6.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5℃,高于35℃或低于10℃时不能萌发。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状态在叶片和嫩梢的病斑内越冬,病菌和初次侵染为4月中旬,病害发生期为4~9月,每年有2~3个发病高峰期;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雨日有关,雨量大、雨日长发病重;受害程度与品种有关,一般花梅比果梅严重。药剂试验表明,百菌清、代森锰锌、三唑酮各1000倍液,对该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王佳荣 《云南林业》2003,24(3):20-20
苗木白粉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也是我省各地常见的林木病害。此病害主要发生在板栗、麻栎、锥栗的苗木和幼树上,桑、枫杨、漆树及三角枫、朴树、臭椿、白栎上也有发生。苗木或幼树被害时叶子发黄,枯焦早落,影响其生长。此病菌主要危害叶子,有时也危害嫩芽、新梢。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下两面均出现黄斑,随后黄斑上出现白粉,黄斑不断扩大,白粉也越来越多,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秋季,在白粉层上出现许多针状黄色小颗粒,后转变成黑色,这是病菌的有性繁殖体,叫做闭囊壳,内藏子囊和子囊孢子。病菌也以此种方式越冬,来年继续危害苗木。有时嫩叶感病的地…  相似文献   

7.
胡雪文 《湖南林业》2006,(11):24-24
1.症状。危害油茶果、叶、梢和花蕾等部位。果实初期在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大成黑色圆形病斑。或联合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出现轮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或经露水湿润,产生粘性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病害有时深达种仁内部,病果易落。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半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白色,内轮生小黑点。新梢病斑多发生在基部,椭圆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斑褐色,有黑色小点及纵向裂纹。病斑环梢一周,梢部即枯死。  相似文献   

8.
梨黑星病,俗称黑霉病、疮痂病等,是颍上县梨树的主要病害,能侵害梨树所有的绿色幼嫩组织,如叶、叶柄、果、果柄、芽、新梢及花。主要特征是染病部位层生黑霉(分生孢子堆)。一、发病规律梨黑星病是真菌病害,病原是一种子囊菌,以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为主要繁殖方式。病斑上的黑色霉层便是病菌繁殖传播的分生孢子。菌丝在5~28℃下均可生长,但以22~23℃为最适宜。分生孢子在5~30℃均可萌发,以20℃最适宜;分生孢子萌发所需的相对湿度为70%以上,低于50%则不萌发。在自然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在残叶上存活3个月,在温度为15~20℃,pH值5.6~6.6和有水滴存在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借水滴的滴溅而扩散。在雨水充足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大约3h即可完成一次侵染过程。分生孢子侵入梨叶、梨果,潜育期为12~20d。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发病重。根据1998~2004年颍上县梨园中观察记载,梨黑星病在酥梨树上,一般3月初侵害芽,4月上旬侵害叶,5月上旬侵害果。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第一次发病高峰;如果7月雨水多、湿度大,可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入秋多雨气温下降,又值秋梢抽生,病菌侵害又成高峰。以后病菌反复侵染可延至10月下旬。1997年冬季,...  相似文献   

9.
红栀子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栀子褐斑病Phyllosticta spp.主要危害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形成褐斑,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或病叶上越冬,每年3—11月病害都可发生。气温在25℃以上,病害发生严重。50%多菌灵WP1000倍,30%利德隆悬浮剂2500倍对红栀子褐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连续施药3次后防治效果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痛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1.
1 病原菌 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此病菌的寄生性很弱,只能在死亡或垂死的组织上生长繁殖。病菌先对活细胞或组织分泌毒素使其致死,然后菌丝扩展进去。病菌对树体健康的苹果树不易造成危害。2 病状及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危害结果树,结果盛期更易发病。枝干各部位均能发病,但以主干、大枝、枝杈部位发病较多。初期病部树皮上出现淡褐色病斑,病部组织柔软,水浸状,皮层呈湿腐状,有酒糟味,病皮极易剥离。以后病部干缩下陷,变成黑褐色,表面有许多突起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12.
<正> 葡萄穗轴褐枯病病菌为 Alter-nariaViticola,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春季开花前后病菌孢子传播侵染为害幼嫩的穗轴组织,发病开始先产生浅褐色湿润状病斑,并迅速向四周扩展,使整个分枝穗轴或主穗轴变成深褐色,  相似文献   

13.
谷子死码现象是一种病害叫做谷瘟病。这种病害是由一种真菌寄生引起的。最初在叶上生椭圆形病斑,以后发展为梭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青灰色,与稻瘟病的病斑极相似。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密生鼠灰色的霉状物,严重时病斑密集,有的汇合成条斑,叶片局部枯死。病菌的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14.
白桦枯枝病是白桦的一种主要枝干病害,能引起白桦苗木及幼树的死亡,并影响其成年树的生长及材质。通过对该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病原菌的分离、接种、再分离,鉴定出白桦枯枝病的病原菌为一种拟茎点霉菌(Phom opsissp.)。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暗色,埋生,后突起,有孔,近球形;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有两个类型,卵圆形到纺锤形(α分生孢子)和线状或针状、笔直或弯曲或折曲柄(β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5.
肉桂粉实病病原菌的无性阶段是病菌生命的基础,通过室内外的调查研究发现,肉桂粉实病的病原菌是花生油盘孢菌[ElaeodemafloricolaKeis],该病菌的无性阶段,除有隔菌丝外,有两型孢子。孢子适宜温度24℃左右,相对湿度98%以上,节孢子形成先于分生孢子。所有孢子都能致病,引起病害多次而集中,造成肉桂生产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多种杀菌剂及抗生细菌制剂对杉木枯梢病病原菌Bipolarissacchari(EButher)Shoem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402乳油、菌毒清和凡乳铜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402和菌毒清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并对杉苗针叶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田间防治采用菌毒清叶部喷洒,结合土壤福尔马林消毒或覆盖一层黄心土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一、柿树角斑病危害叶片及果蒂.初期在叶面出现黄绿色不规则病斑.随病斑扩展颜色加深,呈浅褐色.后期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中间黑褐色,边缘黑色,其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病斑往往连接在一起,形成大型枯斑.果蒂上的病斑近圆形,深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点粒.叶片早落,造成枝条发育不充分,容易遭受冻害而枯死,或引起其他病害.  相似文献   

18.
糖槭叶枯病 Phyllosticta negundinis病菌孢子放散开始期和高峰期与每年的温、湿度变化有关。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关系密切 ,降雨早且量大时病害严重。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通过气流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喷洒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 0 0倍液和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 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山核桃枝枯病(Melanconium oblongum Berk.)始发于8月中下旬,盛发于10~11月。病菌侵染1年生枝梢和2年生侧枝,并向下蔓延引起大枝条枯死。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后期枝梢顶芽干缩,枝条内部变褐坏死,死皮上产生小黑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25℃下发芽率最高,低于10℃不能发芽。在pH3~11范围内都能发芽。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枯枝上过冬。  相似文献   

20.
黄实根  王江  董明 《吉林林业科技》2003,32(1):57-57,64
黄实根1,王 江2,董 明2(1 永吉县林业局,吉林吉林 132200;2 永吉县西阳苗圃,吉林吉林 132200)  杨树插条苗期病害较为严重的主要有黑斑病、叶锈病、灰斑病等。1杨苗黑斑病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由下向上传播蔓延。先由下部叶片背面产生针尖大的亮点,当病斑扩大后有灰白色小点。病斑连片时为多角形斑或大园斑。病重时全叶变黑枯死,提早落叶1个月左右。在茎上,病斑呈梭形,黑褐色,中央稍凹陷,后期也有灰色孢子堆生。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落地病叶上过冬,成为来年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靠降水和浇水时飞溅的力量传播,由气孔侵入。我省西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