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某猪场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确诊的48头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药敏实验,确定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结果48头病猪治疗后,痊愈42头,痊愈率为87.5%,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经临床症状诊断、病理变化与实验室诊断,可确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氨苯砜是一种砜类抑菌剂,在动物养殖中可利用其抑菌作用治疗皮肤病等,但氨苯砜可经食物链传递而危及人类健康,因此需对其残留量进行检测.本文主要概述了氨苯砜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危害和法规标准,系统地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氨苯砜及其主要代谢产物N-乙酰氨苯砜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同时对其分析方法进行展望,旨在为动物源性食品...  相似文献   

3.
青花椒作为广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针对当前影响广安青花椒生长及产量的主要病害花椒锈病,通过对其预防和治疗药剂的筛选,发现广安青花椒锈病的预防可选用15%粉锈宁600~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1 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600~1 000倍液;治疗可选用600~1 000倍的25%粉锈宁和43%戊唑醇;生产实践中,可交替使用这几种药剂。  相似文献   

4.
大叶速生槐是从国外引进,经杂交选育而成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速生高产的优质饲料槐,兼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多采用根茎无性繁殖,可育苗栽植,也可直接将根茎埋在定植区域.饲料槐定植密度株行距40cm×50 cm,生态林定植密度2 m×3 m.栽植种根时宜深不宜浅,上覆塑膜可促苗早发,多次摘心可促进分枝,提高饲草产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亚热带地区土壤可蚀性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土壤可蚀性K值季节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精确预报土壤侵蚀及深入了解土壤可蚀性K值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4个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田间小区实测数据.研究了中国亚热带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K值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对其季节性变化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小区土壤可蚀性K值在不同季节间都存在动态变化,总体变化趋势是春、夏季高.而秋、冬季低,并且不同小区土壤其可蚀性K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不同,同一土壤可蚀性K值不同季节间最高和最低值之间相差最高达6倍.  相似文献   

6.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羊脑和脊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不仅容易引起羊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症状,严重时还会直接引起羊只死亡,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寄生虫病。羊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食欲下降、反应迟钝、沉郁不动等临床症状,确诊后通过手术治疗大部分可治愈。临床经验表明,93%的感染羊只经过手术治疗可逐渐恢复健康,但术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且避免损伤血管。  相似文献   

7.
水蚀过程的土壤可蚀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郑粉莉  R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277-286
土壤可蚀性是建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重要参数,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基于土壤内在性质和侵蚀动力对土壤可蚀性评价指标与体系、土壤可蚀性的测定与计算方法以及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可蚀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土壤可蚀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尚需加强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壤可蚀性评价指标体系、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规律和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仁英  杨浩  王丽  彭丹 《土壤》2008,40(2):264-268
本文利用BCR三步提取法对滇池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Cr、Cu、Pb和Zn)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存在,其中,Cd在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的含量分别为35.0%、49.7%和12.9%;Zn在三者中的含量也分别达到了17.6%、16.6%和21.4%.而Cr、Cu和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含量分别为88.5%、59.2%和81.8%.表层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草海含量最高,其次为外海北部和南部,开阔湖中心区域含量最低.除Cr和Cu外,其他可提取态重金属的总含量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观赏竹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竹可按竹秆秆型、高矮分类,或按秆形、秆色分类;或按竹叶叶型、色彩分类.观赏竹在园林主景中可用来营造竹林、竹径、竹篱,在园林配景中可用以与建筑搭配组景,与山石、水体组景,与其他植物组景;观赏竹还可用于制作竹子盆景,建立竹子专类园等.  相似文献   

10.
GPS/MET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产品具有近实时、全天候等优点,可为全国水土保持领域的组网监测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GPS/MET的数据质量对降水预报分析尤为重要.本研究将GPS大气可降水量与探空、微波辐射计进行对比,分析GPS/MET的数据质量;同时,分析GPS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降水的关系,探索GPS/MET在邻近降水预报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2015年GPS大气可降水量与探空、微波辐射计的演变趋势总体一致,波峰和波谷有很好的对应性,全年看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月际变化,随时间呈单峰曲线分布;因此GPS/MET能较好的反映大气中可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2)虽然GPS/MET与微波辐射计、探空2种探测手段的平均偏差较大,但是离散程度不大,说明GPS/MET与其余2种探测方法之间存在稳定的系统误差.3)大气可降水量在地面降水发生前十几个小时开始增大,随后维持在一个高值的水平上,说明在降水前大气中有一个明显的水汽积累的过程.地面降水发生时大气可降水量达到最大值,降雨强度的极大值与可降水量的极大值有很好的对应.地面降水过程结束后,可降水量量迅速下降.4)大气可降水量的极大值是降水产生的必要条件.综合考虑降水次数和降水概率后,选取大气可降水量连续4h增加6 mm以上为判断降水发生的依据之一;因此,GPS/MET数据质量较可靠且在降水预报中具有指示性作用,作为气象和水土保持学科交叉的纽带,可为水土保持业务和决策部门决策分析和制定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上黄试区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特性的分析比较,研究其自然特点和生产性能.以求有效地利用和进一步合理地培育草地,为在本区畜牧业发展和综合治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天然草地可划分为2类(干草原、灌丛草原),6组,36型.主要植物167种,分属41科,85属.其中饲用植物132种,占植物总数的79.0%,有毒有害植物35种,占21.0%.现有天然草地年可提供鲜草32.22×104kg,人工草地可提供8.95×104kg,秸秆可提供78.52×104kg,乔灌木树叶可提供9.3×104kg,全年本区可提供鲜草、秸秆、树叶共128.99×104kg,载畜1842.6个饲养量,就目前1858个饲养量,略有超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改良天然草地和发展人工草地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花岗岩崩岗区土壤可蚀性因子估算及其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可蚀性K值是土壤侵蚀模型的必要参数,研究花岗岩崩岗区土壤可蚀性K值有助于宏观判断和定量分析崩岗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特征.采集湖北通城花岗岩典型崩岗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土壤,运用5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分析各层土壤可蚀性差异,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实验验证花岗岩风化土可蚀性K值的有效性及5种估算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花岗岩风化土的各层土壤可蚀性差异显著,母质层平均K值最大,是淋溶层的1.20倍,淀积层的1.03倍,且各层土壤的稳定含沙率和各粒径流失量差异显著;诺莫法估算的各层土壤的可蚀性K值与40 min每层土的稳定含沙率之比最接近,诺莫法估算各层土壤可蚀性K值的灵敏度最高,为修正诺莫的1.5倍,EPIC模型法的6倍.因此,针对南方花岗岩风化土可采用诺莫法准确评价土壤可蚀性K值.通过估算崩岗不同层次土壤的可蚀性K值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对针对性地研究崩岗形成机制及其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60Co γ射线辐照诱发创造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籼品种浙9248干种子经300 Gy 60Co-γ射线辐照后,M1代植株的育性大幅下降,并出现了完全不育株.选用浙9248M1高不育株再经人工去雄后与G93-89杂交,所得杂种M2F1仍分离出雄性不育株.继续用浙9248回交,M3BC1-M6BC4群体中仍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比为1:1.用早籼新品系浙辐504、H416,中籼新品系长丝软占、玉占,三系杂交籼稻保持系辐南B、351B及恢复系IR36、20964与BC2群体中的不育株杂交,所有杂交一代群体都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比例接近1:1.此外,回交、杂交群体中分离出的可育株与不育株进行姐妹杂交,后代也按1:1分离出不育株与可育株.然而,所有可育株的后代,不管来自杂交、回交或是姐妹交,均未出现育性分离,表现正常可育.本实验所得的不育突变株及其衍生不育株的花药瘦小,花粉呈典败或圆败,自然结实率与套袋结实率很低.上述结果表明,诱发产生的不育系属显性雄性不育,由细胞核内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地下滴灌田间管网室内试验测试系统(简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针对地下滴灌管网中各灌水器出流量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试验测试方法--称重测量法,可获得各灌水器的出流量.测试系统由称重传感器、压力变送器、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构成,可同时间接获得地下滴灌管网中各灌水器的出流量和直接测量出支管与毛管的沿程压力.而且还可实现自动监控、自动采集和存储测试数据的功能.实测结果表明:系统测试精度可满足试验要求.该测试系统操作简便,是室内试验研究地下滴灌田间管网水力要素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草莓花期灰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病是对草莓开花后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真菌病害,在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中均可发病,保护地内草莓发病尤为严重.因灰霉病造成烂果一般可减产10%~30%,重者50%以上.早期可感染叶柄、叶片、花蕾、果柄,但以果实发病为主,在浆果成熟期症状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酸雨对紫色土中镉、锌形态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锅、锌单一污染及镉、锌复合污染的紫色土中,酸雨对镉、锌的形态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复合镉、锌对作物的危害明显加重.酸雨胁迫不但改变了紫色土中可交换态镉、锌含量,而且使紫色土中镉、锌各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氧化锰结合态)发生相互转化.采用通径分析也表明,酸雨使各形态对植株镉、锌累积量的贡献系数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其植物有效性.镉、锌复合处理与镉单一处理相比较,低浓度锌可促进莴笋对镉的吸收,提高了镉的植物有效性,而高浓度锌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机载激光断面仪可测出与侵蚀、水文有关的景观地面特征.断面仪每秒4000测次,单次测量记录精度为5cm.激光器获取的数字数据用微机记录并分析.这些机载激光断面仪可提供景观地面特征方面的信息.在南得克萨斯的研究中测定了地形和自然植被的覆盖高度、覆盖率及分布.沿航线灌木覆盖的激光航测值同设线截距取样法获取的地面测量值密切相关(R~2=0.98).利用激光航测数据可迅速准确求出河流的河槽断面图,还可测出休闲平地和成熟大豆地中的小切沟.传统地面技术也能完成上述测量,但激光航测技术却能快速地高密度采集数据,特别是在地面勘测难以实施之处更为有用.激光航测断面数据可定量描述有关侵蚀、径流的景观特征,因此激光断面仪有可能成为一种为研究和管理自然资源提供更多数据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龟类、蟾蜍、蚯蚓混合养殖模式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施,可利用鱼池、鳖池改造,基本不增加投资即可达到效益倍增的目的.该混养技术既节省了饲喂劳力,又节约饲料,蟾蜍释放抗病菌的蟾酥还可防治龟类疾病,龟类、蟾蜍、蚯蚓完全在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下养殖,自由采食,生长很快,且蟾蜍可循环不断地生产蟾酥、蟾衣,经济效益远超过单养龟或单养蚯蚓数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我国10个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主要栽培品种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在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的能力上因基因型不同而差异显著.以组培苗茎段侧芽或顶芽为外植体,在添加Picloram和2,4-D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2周后,可诱导胚状体的形成.生长素浓度中,2,4-D在6mg/L及Picloram在12mg/L为最佳使用浓度,并且Picloram的效果明显优于2,4-D.NZ188、SC124和SC205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频率可达到80%以上.诱导的胚状体经循环继代培养可形成次生胚状体.次生胚状体在成熟培养基上经2~3周的光培养可形成绿色子叶的体细胞胚,进而萌发形成再生植株.NZ188及SC8体细胞胚萌发频率最好,可达80%以上.以培养2周的子叶胚切块置于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培养基上可诱导形成次生胚状体,诱导频率都在77%以上.子叶胚切块置于器官发生培养基上可诱导芽器官发生,2周后可形成芽原基及不定芽,诱导频率在34.4%到72.2%之间,其中NZ188、NZ199和SC124诱导效果较好.再生培养附加乙烯抑制剂AgNO_3可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提高芽器官发生的能力,包括再生频率及芽再生的数目,浓度以4 mg/L为宜.从含AgNO_3的培养基上再生的芽有利于进一步生长和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土壤化验证实 ,阿勒泰地区土壤极度缺钼 ,大部分土壤缺锌、硼 ,部分土壤缺锰、铁。田间试验表明 ,小麦施锰肥可提高单产 10 .2 1% ,玉米施锌可提高单产 9.95% ,大豆、花芸豆施钼肥可分别提高单产 16.7%、14.7% ,油葵施硼肥可提高单产 1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