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大豆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是我国播种面积超过6660hm2的五大作物之一。我国曾经是世界上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科研、推广和生产等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致使大豆生产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相当一部分地区只是作为一种轮作倒茬的作物对待,与世界大豆产业的迅速发展相比,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显得十分缓……  相似文献   

2.
1981年11月上旬在济南召开了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82个单位157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共收到大豆生产调查总结和科研方面的论文169篇。大会宣读了26篇论文,并进行分组讨论和论文图表展览。代表们对全国大豆的耕作制度、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生理生化,植物保护等进行了专题讨论,特别是对我国大豆生产现状与有关政策,以及科学研究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述,并提出“恢复和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挥大豆产业特有优势振兴我国大豆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成立于2007年3月25日.成立以来,协会采纳广大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国大豆产业的生产、加工、贸易、科研等各个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组织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4.
大豆栽培技术在生产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高产、优质是大豆科研工作者育种奋斗的目标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同时,选择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是保证大豆能够高产优质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播期与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并对我国今后大豆产业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大豆生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大豆生产和科研经验,但是我国大豆加工业也存在劣势,如适于加工的优良品种覆盖面有限,平均单产较低,约1500kg/hm^2,与世界平均为2250kg/hm^2的水平尚有很大差距,同时种植管理成本也高等。因此,我们要立足优势,大力实施大豆加工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大豆,并将其通过多种方法制成种类繁多、美味可口的豆制品。后来,大豆的栽培技术由中国传至日本,并经欧洲、美国等地传向世界,目前,大豆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主要农产品。在我国,大豆是播种面积超过667万hm^2的五大作物之一,我国曾经是世界上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把大豆作为小作物,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豆生产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相当一部分地区只是作为一种轮作倒茬的次要作物对待,与世界大豆产业的迅速发展相比,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显得十分缓慢,我国已经由世界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豆进口国。准确分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找出我国与世界大豆产业之间的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科研团队始建于1965年,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的示范推广等工作。50多年来,经过几代大豆科研人的刻苦钻研、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国内大豆育种研究的优势单位。从遗传育种方法的探索、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结合振兴大豆产业政策、科研生产需求和自身优势,找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并提出今后大豆育种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以期为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大豆新品种选育及大豆产业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04,2(4):464-464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定于2004年8月23日至8月2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第十七国大豆科研生产会。会议期间,将交流过去一年来我国在大豆科研和生产方面的新成果,探讨国内外动态,实地考察辽宁省大豆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先进经验。会议的日程为:8月23日报到;24~25日进行学术交流,26日参观辽宁省农科院大豆试验田;27丹东及鸭绿江对岸考察大豆高产示范田。28日在丹东结束。与会代表每人缴纳会务费和资料费共计600元,考察费500元(不参加考察的代表无须缴纳)。食理。会议备有多媒体投影仪和普通投影仪,在大会发言的代表可准备PowerPoint文档或…  相似文献   

9.
阿根廷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跨国大豆采购平台。然而,"大豆技术包"的运用,却给阿根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土壤、空气及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不仅影响阿根廷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与阿根廷大豆贸易"民心相通"的顺利实现。我国传统大豆生产以可持续性而著称,在几千年的大豆栽培历史中,我国发展出了稻豆复种、大豆间作套种、免耕翻耕结合等诸多可持续大豆生产技术体系,明显不同于西方的"大豆技术包"体系。因此,建议深化我国与阿根廷在大豆生产与贸易领域的合作,从大豆可持续生产与贸易标准的制定、大豆种业合作以及可持续大豆生产示范园区建设三方面,引导阿根廷大豆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中国与阿根廷大豆贸易"民心相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1984~1988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腹心地带宝清县,进行了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化探讨。5年中,种植面积由600亩,逐渐扩大到20万亩;最低亩产170多公斤,最高亩产302公斤;总增产大豆2575万公斤,增益1777万元。通过连续科研实践,大面积示范和生产验证,初步明确了宝清县一带春大豆生产,每亩稳产170公斤以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