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沈丘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种业导刊》2013,(5):25-25
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沈丘县大面积发生,据沈丘县农业局植保站调查:平均病田率91%,病穗率在19/6以下的麦田面积0.87万hm2,病穗率1%~5%的为4万hm2,病穗率5%~10%为0.67万hm2,病穗率在10%以上的有0.87万hm2,一般地块造成小麦减产8%~15%,严重地块造成小麦减产40%以上。全县防治面积1.33万hm2,占发生面积、的87%。现将2012年沈丘县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及采取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杂交晚稻每年均有一些地方发生提早抽穗现象,它是在非正常生长条件下提早抽穗、抽穗分散并大幅减产的一种现象,发生早穗的晚稻一般在移栽后10~15天抽穗。由于早穗苗分蘖晚,分蘖参差不齐,分蘖与主茎发育进度差异大,故田间表现出见穗早、齐穗迟、抽穗期拉得很长。产生早穗的稻株,也明显较正常稻株矮小、叶色淡、分蘖少、穗子小,空秕粒增多,甚至有些稻穗不能全  相似文献   

3.
李燕楼 《种子科技》2010,28(3):36-37
在玉米种子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经常会发生果穗秃尖、缺粒现象,一般减产10%~30%。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形成牛角穗;  相似文献   

4.
不同海拔、不同土壤、不同气候条件下,玉米不同密度处理剪叶和剪穗(减源和减库)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中海拔点(1200~1500m)不同密度减叶和剪穗,产量差异均达1%的极显著水平;高海拔点(1700m以上)不同密度处理产量达5%的显著水平,剪叶剪穗处理产量达1%极显著水平。不同生态条件下剪叶比对照单株减产3.4%~8%,每667m2减产9.3%~26.4%。不同密度剪叶,中海拔点减产8%~30.9%,高海拔点减产11.8%~25%;不同生态条件下剪穗,单株减产45%~46%,每667m2减产12%~51.2%。不同密度剪穗,中海拔点减产27.7%~59.5,高海拔点减产12.8%~51.2%。尽管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有一定差异,但中、高海拔不同试点的产量高低与花后干物质(源),总粒数(库)关系密切,减源减库均导致减产。但两者相比减库减产更大。  相似文献   

5.
水稻小穗细粒又称水稻翘穗头、鼠牙穗。近年来,在江苏省许多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的致使稻谷减产10%左右,重的减产40%~50%,严重影响水稻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6.
2000年秋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8月9—20日的秋风,严重影响了遵义县的水稻产量,结实率低,减产38.49%。通过定点对秋风危害调查和临田验收,得出8月8日前剂穗的水稻组合结实率为82%,与正常年份85%相比,减产3%;8月9-20日齐穗的水稻组合结实率最低,为49.7%,减产35.3%;8月20日后剂穗的水稻组合结实率低,为50.5%,减产34.5%。  相似文献   

7.
林斌  沈积华 《种子》1990,(3):27-32
近年来,九二○植物调节素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母株的穗发芽,一般年份穗发芽率为5~10%。遇到阴雨连绵天气则更易造成大量穗发芽。1989年浙江省早稻穗发芽达10~20%导致减产,不仅给收购工作、种子贮藏和浸种催芽增加了难度,而且严重影响种子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应用抗穗萌剂Ⅰ(水剂);Ⅱ(粉剂)进行抑制杂交水稻种子穗发芽的研究,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8.
普通野生稻南宁晚季平均始穗期在9月29日或30日,在不同年度间较稳定。在早季,普通野生稻的抽穗率和始穗期在不同年度间差异较大,抽穗率变化在24.4%至68.7%之间,始穗期差异4至15天,一般早季较迟抽穗的类型晚季平均始穗期略早;遗传纯合性较高的群体早季抽穗率较低或不抽穗,其晚季始穗期也较趋于一致。植株形态为匍匐的类型晚季始穗期比倾斜、半直立和直立类型迟,来源于纬度较高地区的群体,其平均始穗期较早。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玉米粗缩病症状:叶色浓绿,叶片宽、短、厚而僵直,叶背面的叶脉上有粗细不一的腊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叶片脆,用手握易折碎。植株节间粗肿矮缩,株高只有正常植株的1/2~2/3左右,又称“侏儒症”。染病株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一般感染此病可造成减产30%左右,重者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有植物癌症之称。  相似文献   

10.
小麦根腐病又称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危害小麦的各个部位,尤以根部受害较为严重。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且旱茬麦田发生偏重,造成缺苗率增加,成穗率、穗粒数和种子质量明显降低,发病田块一般减产5%~40%不等,对小麦安全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