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育种实践证明 ,以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为母本 ,性状优良的典型粳稻为父本 ,选育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是可行的。并从利用籼粳中间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加强广亲和系的选育和引进理想株型育种方面对选育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稻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分析及其亲本选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偏籼型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25个典型常规粳稻材料为父本,配制25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对F1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并对F1主要性状间的关系和F1主要性状与亲本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的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和生育期存在正向超亲优势,结实率、千粒重存在负向超亲优势,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组配亚种间组合应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穗长适中的早中熟中粳品种为父本,有望选育出强优势的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3.
以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6311S为母本和轮回亲本,与保持系新协黄B杂交,采用回交-测交的方法,排除恢复基因和温敏核不育基因,首次育成了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近等基因系培矮64A和6311A.并配组了一套4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的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温敏核不育系和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近等基因系培矮64S和培矮64A及6311S和6311A的育性、形态特征和一般配合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遗传背景相同的前提下,不育期的温敏核不育系与其相应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除花粉特征、柱头大小和异交结实率有一定差异外,其他农艺经济性状均表现一致.近等基因系培矮64S和培矮64A与6311S和6311A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培矮64S和培矮64A、6311S和6311A的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水稻杂种优势的高低与两系三系法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报道了华南农业大学庄楚雄研究员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hotoperiod-and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are caused by apoint mutation in a novel noncoding RNA that produces a smallRNA",研究者成功克隆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培矮64S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罗孝和研究员以粳稻光敏不育系农垦58S为供体、以培矮64为受体、以回交选育成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由于其广亲和性及良好的农艺性状,培矮64S已成为了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杂交稻不育系亲本。培矮64和多个籼型不育系虽然由农垦58S转育而来,但它们主要表现出温敏不育特性而非光敏不育特性。这种温敏  相似文献   

5.
两系亚种间新组合培矮64S/Hb—01选育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矮64S/Hb-01是我所用偏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与粳型恢复系Hb-01配组选育而成的亚种间杂交中(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核型合理、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制种易获高产、感光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以南双季稻区作中(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肖辉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33-6235
[目的]为了明确水稻eui基因对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若干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长穗颈温敏核不育系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对长选3S与培矮64S的包穗、育性、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及其若干其他重要农艺性状作了比较研究。[结果]长选3S既保留了培矮64S主要农艺性状和不育性,又从遗传上改善了异交特性,包括植株较高,穗颈伸长,完全或基本解除包穗,柱头外露率显著提高及对赤霉素更敏感等。[结论]建立了不用或少用赤霉素的两系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利用其组配的杂种具有增产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对培矮 64S、890 2S、H6S、H7S 4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培矮 64S、H6S、H7S在不育期内的育性稳定 ,可育期内不育系具有较高的结实率 ,而 890 2S有波动 ;柱头外露率以培矮 64S最高 ,其次分别为H6S、H7S、890 2S ;4个不育系花时也较为集中 ,多在 1 2∶0 0左右 ,且农艺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培两优2859是以两系不育系培矮64S与嘉兴粳型品系R2859杂交育成的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分蘖力较强,穗形大且着粒较密,增产潜力大,米质较优,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耐寒。从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该品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用粳籼糯多元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品种GC9具有下列特点:①早粳型,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大粒,经济性状较好;②对粳型测验种和个别籼型测验种杂交育性正常,亚种间亲和谱窄。故特称之为特殊广亲和品种(Special wide compatibility variety,SWCV);③对培矮64S等部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有专化性的亲和力和强恢复性,配制出的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表现高而稳定的结实率和充实度以及良好的产量结构和高产潜力,可作为亚种杂交稻的优良粳型恢复系开发利用。此类SWCV拓宽了亚种间杂交稻粳型恢复基因源和选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低温耐受度的影响因素,为选育不育性稳定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N28S、安农S、培矮64S、N9S、N2S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处于育性敏感期的各不育系分别进行持续3、7、10 d的21和23℃低温处理,通过调查花粉育性来研究各不育系对短期低温的耐受度差异.[结果]各不育系对低温耐受程度的强弱次序为:籼S、N28S>安农S>培矮64S> N9S、N2S.其中无花粉型不育系籼S、N28S、安农S低温处理3d时花粉均为不育;持续7d时,除安农S出现可育花粉外,籼S、N28S花粉育性均为0;持续10 d时,安农S的花粉可育率高于持续7d的处理,并且籼S和N28S转为可育;典败型不育系培矮64S、N9S、N2S经过持续3、7、10 d的低温处理,除培矮64S经23℃低温处理3d的花粉不育外,其他均出现可育花粉,且花粉的可育程度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和低温强度的加大而增强.[结论]光温敏核不育系对短期低温的耐受度除与不育临界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花粉败育方式有关,低不育临界温度的无花粉型不育系的不育性较稳定.在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选育过程中,可多关注低不育临界温度的无花粉型不育系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