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卷柏管状分子的类型和特点。[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离析法处理的4种卷柏属植物的茎进行观察。[结果]中华卷柏和蔓出卷柏中具有管胞,其中蔓出卷柏中还可见梯状穿孔的管状分子,推测可能为导管;圆枝卷柏、垫状卷柏仅观察到导管,有梯状穿孔以及网状-梯状混合型穿孔2种类型。这4种卷柏中,圆枝卷柏和垫状卷柏的管状分子最为进化,蔓出卷柏次之,中华卷柏最原始。垫状卷柏、蔓出卷柏和中华卷柏的管状分子类型为首次报道。卷柏管状分子类型的不同可能与其生境有关。[结论]该研究为验证同形叶和异形叶类型卷柏管状分子的差别以及探讨卷柏管状分子的演化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雪  何林  王召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55-16756
对采自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蕨类植物标本70号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蕨类植物有34种(含亚、变种),隶属于27属,17科。经分析,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凤尾蕨属(Pteri.)、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为该区域的优势属。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贵州遵义地区的88号岩生蕨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共鉴定出该区域岩生蕨类植物17科31属65种.整理分析发现,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为该地区岩生蕨类植物的优势科,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铁角蕨属Adiantum、贯众属Cyrtomium、耳蕨属Polystichum为该区优势属.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节水耐旱型的优良林下地被植物,试验选取了赤车Pellionia radicans,点腺过路黄Lysimachia hemsleyana,伏地卷柏Selaginella nipponica,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轮叶景天Sedum chauveaudii,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和江南景天Sedum kiangnanense等8种阴生型地被植物,分析了干旱胁迫对其耗水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采用连续干旱的方法,测定不同干旱胁迫下各植物的日耗水规律;采用人为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干旱胁迫对各植物Fv/Fm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植物的日耗水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都出现在10:00-14:00,各植物高峰时期每小时的耗水量和白天的耗水总量差异显著;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耗水量不断下降,而且峰值越来越不明显,各种类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江南卷柏、翠云草和伏地卷柏的Fv/Fm在不同的干旱胁迫下出现显著的下降,形态特征变化明显。8种阴生型地被植物均为较理想的节水耐旱型林下地被植物,其中沿阶草最优,而伏地卷柏、翠云草和江南卷柏的耐旱能力稍差;此8种阴生型地被在栽培和养护过程中满足其高峰时段的耗水需求,即可以达到生长和景观的需求,在园林中进行合理地配置和应用。图3参21  相似文献   

5.
为给斗篷山地区及贵州省苔藓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野外采集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斗篷山地区苔藓植物资源、物种结构和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斗篷山共有藓类植物39科97属241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粗齿卷柏藓(Racopilum spectabile )和瘤根真藓(Bryum bornhol-mense )为贵州省新纪录种。与贵州其他地区相比,斗篷山地区藓类植物相对较多。该地区优势科属的优势明显,优势科有曲尾藓科(Dicra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等,优势属有凤尾藓属(Fissidens)、棉藓属(Plagiothecium)和青藓属(Brachythecium)等,但单种属和寡种属数量较大。土生群落占优势,石生、水生和树生群落的数量相当。区系地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东亚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占据重要比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全面搜索和鉴定植物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的成员,我们重建了植物萜类合成酶的进化历史.研究发现 植物萜类合成酶的进化历史和植物谱系的分歧历史一致.低等植物地钱和苔藓的基因组只编码一个萜类合成酶. 从卷柏开始,萜类合成酶出现了基因重复和功能多样化,通过连续2次基因重复产生了3个萜类合成酶重复基因. 其中2个重复基因的功能发生亚功能化,共同行使原来的功能;而第三个重复基因则发生了新功能化,转变为催化 合成次生代谢萜类化合物,并且进一步分歧产生出萜类合成酶的其它4个亚家族.根据本研究构建的萜类合成酶 进化树,我们推断上述2次基因重复事件发生在卷柏和其它陆地植物分歧之前的祖先植物谱系中.  相似文献   

7.
邵玉田  杨超  夏吾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7):1447-1449,1464
[目的]对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传统中草药卷柏全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及制备型薄层色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再通过核磁及质谱分析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用MTT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试验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巴西棕榈酸(1)、葡萄糖(2)、β-谷甾醇(3)、穗花杉双黄酮(4)、selaginellin(5)、selaginellin M(6)和selaginellin A(7);并且在所测试的3种化合物中,以化合物7抑制HeLa癌细胞生长的活性最好。[结论]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卷柏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我国特有植物中华卷柏中药用活性成分在不同产地、不同生育期及各器官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产自太行山系(小五台山、梁沟山区、摩天岭、狮子峰和万仙山)的5种野生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为材料,于2011年7月和10月,分别采集营养叶期和孢子叶期的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并分析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产地中华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的组织部位分布差异及分配比。【结果】5个产地的中华卷柏中均含有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但二者的含量及分布规律不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均高于扁柏双黄酮,且以梁沟山区中华卷柏全株中的穗花杉双黄酮含量最高,为5.498(7月)和6.624(10月)mg/g;而扁柏双黄酮含量在小五台山(7月)和梁沟山区(10月)的中华卷柏中最高,分别为1.261和1.797mg/g。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也有变化,随着中华卷柏孢子叶的形成(10月),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均有所提高。在中华卷柏的各组织部位中,2种双黄酮的分布规律比较一致,均以营养叶中最高,茎次之,根最低。在孢子叶中2种物质的含量均表现为空孢子穗小孢子大孢子;且空孢子穗和小孢子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显著高于扁柏双黄酮,分别是扁柏双黄酮的4.10倍和2.40倍;而大孢子中的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却明显低于扁柏双黄酮,不到扁柏双黄酮的1/3。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在中华卷柏的分配比均为根最低。【结论】产地和发育期不同的中华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的分布存在部位差异。此外,中华卷柏的孢子叶中也有双黄酮存在,且在空孢子穗中的含量较高,可以用作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老龄杉木材下植物成分结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老龄杉木材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种类较为丰富,共有85种植物,其中蕨类植物门8种,种子植物门77种;以山茶科、清风藤科、交让木科、壳斗科、紫金牛科、防已科、樟科、乌毛蕨科、卷柏科和葡萄科为主要优势种,从群落成份的分布频度级系数来看,A级占总种数的44.715,说明该群落内的绝大多数种类是分布不均匀的;老龄杉木材下植物属的地理分布以泛热带占绝大多数,其次为旧世界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中药卷柏特征成分总黄酮及穗花杉双黄酮的快速含量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卷柏药材中的含量及活性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卷柏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卷柏活性部位进行活性测试.不同卷柏中总黄酮含量在1.48%~2.67%之间,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在0.49%~0.93...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系由43科93属327种(古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藏科和铁角蕨科;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和卷柏属;区系起源古老,不乏古老的科、属及残遗种,且区系成分复杂.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2.
老龄杉木林下植物成分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龄杉木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种类较为丰富,共有85种植物,其中蕨类植物门8种,种子植物门77种;以山茶科、清风藤科、交让木科、壳斗科、紫金牛科、防己科、樟科、乌毛蕨科、卷柏科和葡萄科为主要优势种.从群落成份的分布频度级系数来看,A级占总种数的44.71%,说明该群落内的绝大多数种类是分布不均匀的;老龄杉木林下植物属的地理分布以泛热带占绝大多数,其次为旧世界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  相似文献   

13.
采集贵州贵阳花溪湿地公园山林土壤,分离得到Paraboeremia属真菌一新记录种,对该种结合形态特征及分子系统学分析基于ITS,LSU,rpb2和tub四个基因片段,在系统进化树上,该标本HGUP1801与采自荷兰卷柏叶片上的Paraboeremia selaginellae聚集在一起,并且形成很高的支持率,将该种定名为Paraboeremia selaginellae。研究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HGUP)。  相似文献   

14.
浙江松阳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松阳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并与邻近地区山地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松阳蕨类植物共有38科72属161种7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卷柏科、铁角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短肠蕨属、瘤足蕨属;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分布以泛热带分布为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特别是中国—日本分布类型最多,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本区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南、华南、华中、日本、华北、西北、东北;与邻近的6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密切,可以划为同一自然区;与国内11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相比,松阳的蕨类植物丰富程度不高;松阳拥有37种中国特有蕨类植物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5.
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有蕨类植物24科50属97种。其中,凤尾蕨科、碗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为优势科,优势属为卷柏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毛蕨属、双盖蕨属,构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蕨类植物的主体。药用蕨类植物有11科13属13种,观赏蕨类植物有14科15属17种。  相似文献   

16.
王建斌 《农技服务》2010,27(1):43-44,151
植物寄生线虫是制约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的主要有害生物,对危害植物的4类植物寄生线虫(根结属、胞囊属、茎属和伞滑刃属线虫)进行了综述,对植物寄生线虫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ICD-10(《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第十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的分类内容对贵州4 258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其中涉及疾病最多的科、属、种进行了分析;对重要的科、属、种涉及的疾病也进行了分析。含药用植物种数大于50种的有21科,涉及疾病最多、疾病种类比例最高的科是蓼科Polygonaceae。含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的属包括蓼属(Polygonum)、悬钩子属(Rubus)、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等,涉及疾病种类属的比例最高的是铁角蕨属Asplenium和卷柏属Selaginella。能对15种以上的疾病有疗效的药用植物有21种,包括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巴豆Croton tiglium、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等。  相似文献   

18.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由 4 1科 86属 185种组成。区系地理成份复杂 ,科属的地理成份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 2 8种、水龙骨科 2 2种、蹄盖蕨科 19种、金星蕨科 15种 ,4科占总种数 4 5 .4 1%。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 15种、铁角蕨属 11种、凤尾蕨属 10种、卷柏属 9种、复叶耳蕨属 8种 ,占总种数 2 8.6 5 %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份可分为 14个 ,主要是泛热带 (2 6属 )和热带亚洲(13属 )成份。而种的地理成份则以亚热带山地成份为主。本区东亚成份突出 ,加上中国特有成份共占总种数的 70 .81% ,显然应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下延叉蕨、紫柄蹄盖蕨、光蹄盖蕨、剑叶卷柏和三相蕨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福建省武平县蕨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对该县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区系特征,可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蕨类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意义。采用生态学调查技术手段,依照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程中的线路法,以蕨类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科属分布区类型为指标,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开展福建武平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武平县共有蕨类植物38科、71属、160种,其中新纪录种有71种,有3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优势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凤尾蕨科;鳞毛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毛蕨属为优势属。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其中热带分布科比例55.26%;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1个,超过50%属均为热带分布,说明该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特征。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发现在中亚热带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蕨类植物的热带成分减少,温带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江南星蕨与深绿卷柏多糖和脂溶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对江南星蕨和深绿卷柏多糖和脂溶性物质进行提取,并用圆形纸片法和MIC测定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江南星蕨与深绿卷柏多糖含量有差别,其多糖提取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对酵母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抑菌圈分别达18和22 mm;而两者所提取的脂溶性物质对5种受试菌均无抗菌效果.[结论]江南星蕨和深绿卷柏多糖可作为功能性多糖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