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变形蹄会造成产奶量降低,繁殖性能下降,利用年限缩短,对社会供奶和经济收入都有很大影响。我们对兰州五泉奶牛场奶牛的变形蹄,采取了削蹄矫正措施,使严重变形蹄患牛临床症状减轻,中度及轻度变形蹄患牛经过矫正可达到或基本接近正常的蹄形。现将具体做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包头市九原区散养牛户和某公司奶牛场共计754头奶牛的变形蹄及蹄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变形蹄牛较正常蹄形牛更易发生蹄病(P〈0.01),尤其产奶量高的牛更易发生变形蹄和蹄病(P〈0.01),且变形蹄占37.7%,变形蹄以延蹄为主。发生过蹄病的奶牛达39.84%,而且以多蹄并发为主。因蹄病淘汰的牛占总淘汰牛的19.4%,仅次于中毒病、代谢病的淘汰率。同时成年奶牛的变形蹄和蹄病发病率随胎次增高呈上升趋势,而且蹄病发生率与父系关系差异显著(P〈0.01)。奶牛发生变形蹄和蹄病后的产奶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近年来兰州黑白花奶牛变形蹄及常见蹄病在不少奶牛场有所发生,据1983—1984年对兰州地区一些奶牛场的调查,发病率达38.74%,其中五泉奶牛场较为严重,发病率高达91.62%,因蹄病淘汰的母牛,占淘汰总数的86.52%,经济损失达15万元。为了查清原因,进行有效防治,由兰州城关区畜牧兽医站、兰州市畜牧兽医研究所、西北民院牧医系、兰州市畜牧兽医工作站、五泉奶牛场等单位联合攻关,以五泉奶牛场为基地,于1983年5月开始了《兰州黑白花奶牛变形蹄及常见蹄病防治》研究工作,1986年3月结束,现将研究结果初报于后。  相似文献   

4.
正蹄病是奶牛场三大疾病(代谢病、乳房炎和蹄病)之一,直接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按照奶牛步态评分统计,部分规模化奶牛蹄病发病率达30%以上,可见蹄病已经给奶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蹄疣在奶牛场中发病最为普遍,已被列入奶牛场最主要的五大蹄病之一,蹄疣早期很难发现,患牛没有痛感,急性溃疡阶段患牛痛感强烈,常出现跛行,奶牛不愿起立,严重影响其采食,使产奶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奶牛de护蹄     
1奶牛护蹄的重要性发展奶牛业,要靠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牛的护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术。现在,有些饲养户对护蹄工作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更重要地是忽视蹄的护理,造成蹄病和蹄的变形,导致繁殖性能下降,产奶量降低。调查研究指出,奶牛蹄病和变形蹄发病率都很高,北京市对1070头成年黑白花奶牛调查,其中,变形蹄有589头,占总数的55.05%,因变形蹄而被淘汰的牛占22.6%。据印度报道,在农场617头奶牛和363头延蹄牛中,取50头牛进行削蹄,削蹄后产奶量增加3.8%。据前苏联报道,对变形蹄牛削蹄后产奶量增加5.1%~7.1%。2如何护蹄2.1蹄的卫生牛蹄负担体重…  相似文献   

6.
《四川奶业》2006,(1):11-13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肢病和蹄病的总称。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牛体健康和产奶量影响严重。给养牛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是奶业发展的大障碍。据成都市奶牛场统计资料。有肢蹄病和肢蹄变形的牛,占成年母牛的50以上,因肢蹄病死亡、淘汰的牛。占成年母牛的7~10%。占当年成年母牛死亡淘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奶牛场中,蹄病的发生较为普遍。据有关资料报道,奶牛因患蹄病使奶产量下降约20%;种公牛患蹄病,会影响精液的数量,更严重者会丧失种用价值。 (一)病因造成蹄病的主要原因有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平衡,如精料中钙磷供应不足或失调,对高产奶牛就更为明显。牛栏及厩舍粪尿的排除不勤和卫生不良,圈舍潮湿,奶牛长久站立于污秽潮湿的垫草或粪尿中,会使蹄壳软化、变形,机能减退,这些都是造成蹄病的主要因素。 (二)症状运步有明显跛行,蹄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奶牛蹄病与其产奶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对宁夏某国营奶牛场15头不同程度蹄病患病奶牛15d内日平均产奶量进行统计,并以5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了蹄病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之后对以上15头蹄病患病奶牛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后,每隔5d测定其日平均产奶量,连续测6次,分析其产奶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蹄病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蹄病越严重,奶牛产奶量越少;经治疗后,不同程度的蹄病患病奶牛日平均产奶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蹄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奶牛的变形蹄和蹄病严重影响奶牛的产奶量,一头变形蹄奶牛日产奶量可减少0.5~0.8千克,种畜繁殖  相似文献   

10.
奶牛蹄部变形每年造成的淘汰、死亡给奶牛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修蹄可以矫正变形蹄,防止蹄变形程度加重,预防蹄病的发生,防止出现姿势异常,对发生的蹄病起到治疗作用,对增强奶牛运动和采食,提高奶产量有积极的作用。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比日粮,增加奶牛运动,春季、秋季定期修蹄,坚持蹄部药浴,可以大大减少蹄变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奶牛蹄变形及蹄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蹄变形和蹄病是影响奶业生产的重要疾病。为了阐明奶牛蹄变形与遗传的关系 ,对某奶牛场 2 0 0 0年出生乳牛中的 3 7头蹄变形患牛进行了系谱调查 ,结果表明蹄变形与父系遗传有着某种联系。为了阐明奶牛蹄叶炎及腐蹄病的发病规律 ,从泌乳量、胎次、月份等 3方面对1 3 7头发生相关蹄病的奶牛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相关蹄病在高产奶牛、炎热多雨季节和第 2~ 4胎母牛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的三大疾病之一,肢蹄病容易导致奶牛的损失较大,体重、产奶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增加奶牛场对奶牛疾病的治疗费用,增大奶牛的淘汰率。而提高奶牛福利待遇,实现精细化管理,经常给奶牛修蹄,保证奶牛营养丰富、均衡,卫生保健工作到位,减少应激发生,能够有效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降低治疗费用,增强奶牛生产力,保障奶牛场获得理想收益。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的蹄变形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选取12个规模奶牛场的5 659头牛进行了为期2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蹄变形奶牛617头,平均发病率为10.90%;后肢变形蹄数显著高于前肢变形蹄数;春季奶牛蹄变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奶产量高的牛更易发生蹄变形;前肢变形蹄以长蹄为主,后肢变形蹄以扁蹄为主。  相似文献   

14.
蹄病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据统计,在规模较大的奶牛场和养殖户中,奶牛蹄病的平均发生率占四肢病的50%~60%,占所有外科病的17%-18%,约50%左右是变形蹄,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严重。最常见的蹄病有:腐烂、蹄裂、蹄叶炎等,而腐蹄病占有很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奶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症等疾病。发病率一般在30%~40%以上。轻症者行走困难,运动跛行,重症者卧地不起,产奶量大幅下降,且病牛很快消瘦。  相似文献   

16.
蹄变形常发生于奶牛,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作用,致使蹄角质异常生长,蹄外形发生改变,又称变形蹄。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程度的不断加强和产奶量的持续性提高,蹄变形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定期正确修蹄,预防奶牛蹄变形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蹄变形病是指奶牛蹄的形状发生改变,临床上形成长蹄、宽蹄、翻卷蹄。定期正确修蹄作为治疗奶牛蹄变形病的主要手段,往往被奶牛场和奶农所忽视,进而使病情加重,甚至继发其他类型蹄病。蹄变形病常为慢性经过,不能直接引起患牛死亡,但它确可引起牛只疼痛、不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产奶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等,甚至使良种和高产奶牛过早地被淘汰。我区某奶牛场由于忽视定期正确修蹄工作,致使蹄变形病相当严重。据统计,该牛场从2000年8月至2003年末,共淘汰母牛81头,  相似文献   

18.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2002年,广州珠江奶牛场肢蹄病的发病率及引起的淘汰达到历史高峰,泌乳牛月发病率为7.8%,全年因肢蹄而淘汰占总淘汰牛的17%。2003年1月起,我们调查了282头跛行牛的肢蹄病发生情况,旨在摸索肢蹄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总结出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四季度的月发病率在3%以下(占成母牛),因肢蹄病淘汰4头。现将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规模牛场奶牛蹄部常见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规模奶牛场蹄部常见病发病率占牛群的5%~15%,严重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一头蹄变形奶牛日产量可减少0.5~1千克,一头蹄部疾病的奶牛日产奶量可减少1.5~2.5千克。如肥乡县乳旺奶牛养殖场对牛群蹄部修理时,发现蹄部疾病发生率达到10%~20%,故此病必须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程度的提高,奶牛蹄病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据调查,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新密市2800头奶牛中,发生过蹄病的奶牛有167头,8个奶牛小区发病率均在5%~10%之间,其中主要以奶牛蹄叶炎、腐蹄病居多。在奶牛群中各年龄的牛均易患蹄病,且多为散发,其中高产奶牛,尤其是分娩后的奶牛易发。蹄病是奶牛跛行的主要原因,使病牛运动不便,影响泌乳量,给奶牛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