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作物杂志》2021,(1):F0002-F0002
《作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农业学术类期刊,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农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物技术、作物模型、农田生态等方面的原创研究论文、专题综述及评述,以及作物育种、丰产等创新实用技术,农作物领域重大新技术和热点问题的科普报道。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人员等。  相似文献   

2.
承德山区特色杂粮产业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承德山区特色杂粮生产是针对承德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农业生产现状规划的特色农业产业。承德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山区市,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山。承德处于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地带,小气候类型极其丰富,农业区域性明显,特别适合杂粮作物小(小宗粮豆作物)、少(种植面积少)、杂(作物种类繁多)、特(特种用途)的种植要求。承德山区杂粮种植历史悠久,主要类型杂粮品种达50种以上。通过建立杂粮生产专业合作社,运行集约高效的劳动组织形式,对杂粮生产进行品种优选、优化种植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发展杂粮产品深加工;树立杂粮品牌、加强杂粮产品市场营销,引导杂粮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走上一条适合承德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3.
艾群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48-354
台湾自1973年开始推动农业机械化,迄今就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而言,在水旱田整地、水稻插秧及收获方面均已高达98%以上,杂粮机械乾燥90%,主要杂粮作物机械播种95%以上,机械收获90%,每公顷耕地平均马力数为3.0马力以上,另园艺作物之种植、栽培管理、收获及收获後处理及畜牧机械亦有多项作业逐步机械化。因此台湾农业机械专家即利用机电技术致力于除农业田间机械外的其它方面之研究。  相似文献   

4.
梁宗栋 《种子科技》2006,24(1):56-57
大葱是二年生草本植物,在其种子生产周期内,每年均有一段空闲期,这段时间如果不能合理利用,会造成农业光、热、土壤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根据整合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的原则,将这段时间安排种植一茬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在研究大葱种子高产技术的同时,总结出以瓜菜、杂粮(豆)作为前茬作物,而后接茬栽植大葱生产种子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德生 《科学种养》2012,(11):50-50
辽甜7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邹剑秋、副研究员王艳秋等科研人员精心育成的能源与青贮兼用型甜高粱杂交种,该品种以其高糖、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特点备受人们关注,已经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是荣获201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生物质能源甜高粱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广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6.
嗑食葵辽嗑杂1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胞质雄性不育系4A做母本,以恢复系S7601-6-2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嗑食型向日葵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等优点,业已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青海是全国唯一将青稞、蚕豆、豌豆等杂粮作为主栽作物的省区,加快发展杂粮及其种子产业,对促进青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藏区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青海省特色杂粮及其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以品种改良为切入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杂粮种子产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屈洋 《中国种业》2017,(9):26-27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小杂粮是农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作物和特色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宝鸡市小杂粮种类较多,优势明显,在宝鸡市地区特色农业中地位特殊。通过分析宝鸡市小杂粮生产现状、优势、分布特点及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着重提出宝鸡市小杂粮发展对策,为宝鸡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名优杂粮产品构建及地区农业增收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芽牌是一个久负盛名的种衣剂品牌,其生产厂家天津科润北方种衣剂有限公司是全国种衣剂行业规模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公司前身是天津市北方种衣剂厂,它始建于1988年5月,2003年12月28日,由天津市农业局和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成国有股份公司。公司资产6000万元。主要生产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水稻、小麦、杂粮、瓜类以及蔬菜等作物的“芽牌”系列种衣剂产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西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分析广西农业种植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蔬菜、水果、木薯等作物生产,推广高产优质作物品种为主内容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具有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杂粮、杂豆等小作物的集中产区.杂粮、杂豆营养丰富,有些还富有特殊的食疗、食补保健功能,在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间作套种高效农业和旱作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是小杂豆主要生产和出口省份之一,其中廊坊等地产的"天津红小豆"、张家口阳原等地产的"鹦歌绿豆"和"大粒蚕豆"等一直是出口创汇的名牌商品,出口量占全国的60%~80%.日本市场上的红小豆、绿豆、蚕豆80%来源于我省.加入世贸组织后,小杂粮作为我国土、特、优、稀作物,出口竞争力较强,在国际市场上独具竞争优势,可以获得垄断地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要保持和发展这种优势,核心是积极发展杂粮、杂豆种子产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2.
1.加强航天育种,追踪国际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作物育种水平。作物品种关系到农产品的数量、质量问题,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竞争力等问题,品种始终是农业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受到巨大冲击,大宗农产品因不具备价格与质量优势而面临严重挑战,而独具特色的杂粮资源则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的小米、红豆、绿豆等特色杂粮出口量以10%的速度递增。立足本地资源,利用先进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是技术攻关的重要课题,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作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农业学术类期刊,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农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物技术、作物模型、农田生态等方面的原创研究论文、专题综述及评述,以及作物育种、丰产等创新实用技术,农作物领域重大新技术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物杂志》2015,(1):150
<正>《作物杂志》是由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类期刊,1985年创刊。曾荣获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源期刊。  相似文献   

16.
《作物杂志》2015,(2):52
<正>《作物杂志》是由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类期刊,1985年创刊。曾荣获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源期刊。  相似文献   

17.
《作物杂志》2015,(3):4
<正>《作物杂志》是由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类期刊,1985年创刊。曾荣获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源期刊。  相似文献   

18.
<正>《作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农业学术类期刊,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农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物技术、作物模型、农田生态等方面的原创研究论文、专题综述及  相似文献   

19.
《作物学报》2012,(8):1386
《作物杂志》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农作物实用性技术类期刊,1985年创刊。刊登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强的有关农作物的文章;快速报导农业新技术、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作物学报》2004,30(6):518-518
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1水土保持学报1.0 782土壤学报0 .7823作物学报0 .73 54中国水稻科学0 .6775中国农业科学0 .64 86园艺学报0 .63 87麦类作物学报0 .5 628植物保护学报0 .5 2 69棉花学报0 .5 1810果树学报0 .5 162002年度影响因子前10名农业类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