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评价不同秋眠强度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生产性能,选择秋眠级数(FD)3、5、7、9.5的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延平、福建建阳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测定越夏率、年度产草量、产草量季节动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秋眠级数为7的阿瑞博表现最优,越夏率为67%,在延平、建阳年度鲜草产量分别为4 7931kg/hm2、62 505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2 373.2kg/hm2、13 344.8kg/hm2,初花期粗蛋白含量28.0%。秋眠级数为3的苜蓿王初花期粗蛋白含量最高(33.4%),但越夏率和产草量最低。秋眠级数为9.5的萨兰多在秋季保持较高的产草量,但越夏率和春夏季产草量均低于阿瑞博。选择春季生长迅速,耐旱、耐热的非秋眠品种是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福建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的引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引进2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区进行适应性试验,对生态适应性、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正常生长,越夏率57.9%~74.4%,活体越冬率95%以上;年干草总产量8.73~12.37 t/hm2,花期粗蛋白含量26.1%~33.4%,中性洗涤溶解物61.9%~73.4%,年粗蛋白产量1.958~3.256 t/hm2.参试品种可适应当地夏季高温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筛选结果表明,"苜蓿王"、"猎人河"、"得龙"、"CW787"、"丰叶721"、"阿瑞博"为高产、优质潜力品种,其中"苜蓿王"粗蛋白产量最高,达3.256 t/hm2.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引进种植的5个燕麦品种春播后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研究,以评价不同燕麦品种在松嫩平原的生产适应性。结果显示,野马的株高、鲜重、干重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21 cm、5 534 kg/hm2、1 707 kg/hm2;白燕2号相对饲喂价值(RFV)高于其他品种,可达113。研究表明,燕麦品种野马产量高于其他品种,白燕2号RFV值较高,这两个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在凉山州中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选用15份饲用燕麦为供试材料,对其饲草产量、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牧乐思’的鲜草产量最高,为48 310.81 kg·hm−2;‘太阳神’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6 058.62 kg·hm−2。‘优牧一号’和‘牧乐思’的干鲜比最小,‘爱沃256’的茎叶比最小。鲜草产量和茎叶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5),干鲜比和干草产量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优牧一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08%;木质素含量最低为3.25%,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最高为56.33%,较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 < 0.05)。‘楷模’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供试材料(P < 0.05),且其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优牧一号’的相对牧草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材料(P < 0.05)。通过隶属函数和TOPSIS综合分析,表现最优的分别为‘牧乐思’‘麦迪逊’和‘太阳神’,可作为优良饲用燕麦品种在凉山州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株高、分蘖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鲜干比5个性状为评价指标,对天祝高寒草甸区种植的36种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品种加权关联度的比较,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其品种的优劣和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青永久199(Avena Sativa L cv.Qingyongjiu NO.199)表现最好,生产性能最高,其次是白燕麦7(Avena Sativa L.CV.Baiyanmai NO.7)、青永久321(Aveact Sativa L.cv.QingyongJiu NO.321)、青永久958(Avena Sativa L.CV.QingyongJiu NO.958)和CNC燕麦(Avena Sativa L .CV.CNC)。这5个燕麦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都大于等于0.65,可作为海拔在3000m左右的高寒草甸区种植高产燕麦人工草地的理想品种。此外青永久255(Avena SativaL.CV.Qingyongjiu NO.255)、青永久97(Avena Sativa L.CV.Qingyong Jiu NO.97)等8个燕麦生产性能较高,表现较好,可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对20个燕麦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燕麦株高、生育期、产量、茎叶比、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等指标差异显著.在统一收获日期,青海444和枪手达到蜡熟期,属早熟品种;青引1号、莫妮卡、福特、贝勒...  相似文献   

7.
中亚热带冬季牧草引种和混播组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种植试验表明,在供试的17个牧草栽培种中,适宜云南中亚热带秋播的冬季豆科牧草为云光早光叶紫花苕、环峡南苜蓿、银子蜗牛苜蓿和盛世紫花苜蓿;禾本科牧草为杰威和特高多花黑麦草.在3个混播组合中,豆禾草比例均衡,干物质产量较高的组合是云光早光叶紫花苕 特高多花黑麦草.  相似文献   

8.
黔南州饲用燕麦种植试点项目是2020年贵州省优质饲草生产试点建设项目的子项目,是为了监测饲用燕麦莫妮卡黔南州种植的生产性能和饲喂效果。项目通过在黔南州荔波县和独山县2个县开展试点种植,在9个养殖场采用单播种植方式共种植26.67 hm~2,对其中2个养殖场进行了产量、高度和饲喂家畜效果等监测记录分析。结果表明,饲用燕麦莫妮卡是肉牛养殖在冬春补饲中的一种很好的粗饲料,提升了冬闲田的产值,同时饲用燕麦具有很好的采食量和转化率,从而降低了草食畜养殖成本,提高了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秋播饲用燕麦在豫北地区的抗倒伏特性和生产性能,本研究测定了18个品种的干草产量、分蘖数、越冬率和不同时期倒伏率,分析了燕麦倒伏与株高、穗位高及茎秆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80%的燕麦品种从抽穗期开始倒伏,乳熟中期收获时倒伏率为10.0%~95.0%,其中,贝利和大富豪两个品种倒伏率较低;第1节和第2节茎粗、第2节干重等反映茎秆强度的指标与倒伏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18个燕麦品种生育期为182~207 d,干草产量、株高、越冬率和返青期分蘖数分别为11.99~20.46 t·hm-2、1.11~1.52 m、83.7%~96.6% 和5.3~8.5个·株-1,贝利、爱沃和燕王3个品种干草产量较高,达20 t·hm-2.综合抗倒伏特性、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本研究认为贝利、燕王和大富豪3个品种适宜在豫北地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5个饲用玉米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5个饲用玉米品种(东陵白、中原单32、科多8号、科青1号、科多4号)不同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利用的饲用玉米品种,确定最适刈割期。结果表明:经物候期观测,东陵白和中原单32为早熟品种,而科多8号、科青1号、科多4号为晚熟品种;各品种的鲜体产量差异显著(p〈0.05),依次为科多4号、科多8号、科青1号、东陵白和中原单32;茎叶比的变化显著,以中原单32和东陵白变化幅度较大,较其他3个品种差异显著(p〈O.05)。因此,从总的生产性能来讲,科多4号与科多8号为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1.
2003~2004年对引种的9种灌木饲用植物的适应性、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9种灌木饲用植物在林西县栽培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越冬率达95%以上;生长第二年生育期表现不同,只有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于、华北驼绒藜能开花结实完成生育期;产草量决定其经济效益,因牧草种类不同经济效益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组织培养在牧草上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愈伤组织培养、花药离体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茎尖培养以及胚胎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概述了影响牧草组培的几种因素,分析和归纳了该领域研究出现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沙生牧草和盐生牧草抗氧化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在科尔沁沙地和盐碱地生长的羊草、芦苇、苔草、扁蓿豆四种多年生牧草为材料,检测其膜质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盐碱地生境对四种牧草的伤害较沙地严重,四种牧草对两种逆境的适应表现是芦苇>羊草>苔草>扁蓿豆。由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可知,沙生牧草主要通过增强POD酶活性,盐生牧草主要通过增强SOD和CAT酶活性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四种牧草的抗氧化酶活性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样品加标回收率为指标,比较了液-液萃取、直接提取、亲和层析三种前处理方法对饲草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值准确性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测定,并通过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进行验证.结果,采用液-液萃取-ELISA法,平均回收率在70.0%~102.0%,且相对标准偏差(RSD)<6.6%,亲和层析净化后ELISA与HPLC结果基本一致,但较液-液萃取测定值低.提示液-液萃取法作为ELISA检测饲草中黄曲霉毒素B1的前处理方法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中,草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针对宁夏半干旱地区牧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丘陵区冬性豆科牧草与小麦不同间作系统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mon.  U 周寿荣 《草地学报》1996,4(3):201-206
本项研究系统在当地现行农作制中利用带种植冬小麦地的预留行间作不同冬性豆科牧草,通过比较评价为当地牧业发展增产饲料探索高效的草麦间作系统,结果表明:小麦间紫云英(70%)+饲用碗豆(30%),小麦间白三叶草和小麦间长柔毛野碗豆三个间作系统,在其小麦产量高于对照(带状单作小麦)3.09~12.89%的情况下,增产了饲料,获得较高的饲料价值(DM1.05-1.22t/公顷,TDOM0.78~0.89t/  相似文献   

17.
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分枝期——结实期茎叶比分别为1:2.48~1:0.73、1:2.44~1:0.66和1:1.34~1:0.57;开花期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3%~12.84%、11.66%~12.75%和6.81%~10.47%;粗纤维分别为33.87%~37.09%、34.26%~35.04%和37.76%~45.47%;尖叶胡枝子的分枝、孕蕾、开花和结实4个时期粗蛋白质含量为11.12%~15.08%、粗脂肪为1.69%~2.48%、粗纤维22.83%~33.87%、无氮浸出物37.61%~49.13%、钙1.61%~1.98%、磷0.88%~1.22%、胡萝卜素20.75~94.47mg/kg。  相似文献   

18.
牧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牧草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森红  徐柱 《四川草原》1999,(1):11-13,17
测定了九种牧草在人工控制不同含盐量的盆栽土壤中生长至拔节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总趋势是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盐份增加而降低;在同一盐份条件下,较耐盐的种比不耐盐的种叶绿素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日本燕麦、哈尔曼燕麦、野燕麦、大麦、青稞、小麦等品种的引进对比试验,选出了适应巴音布鲁克高寒地区的优质、高产草种。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饲草资源饲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林西县饲草资源进行了营养成份分析及饲用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灌木类及青贮玉米,其营养动态变化规律是随生育期的变化粗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粗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各种成份在茎叶中的含量也随生育期变化而变化;灌木类饲用植物粗蛋白质含量15.69%~18.48%,青贮玉米粗蛋白质含量7.64%~1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