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评价不同秋眠强度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生产性能,选择秋眠级数(FD)3、5、7、9.5的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延平、福建建阳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测定越夏率、年度产草量、产草量季节动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秋眠级数为7的阿瑞博表现最优,越夏率为67%,在延平、建阳年度鲜草产量分别为4 7931kg/hm2、62 505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2 373.2kg/hm2、13 344.8kg/hm2,初花期粗蛋白含量28.0%。秋眠级数为3的苜蓿王初花期粗蛋白含量最高(33.4%),但越夏率和产草量最低。秋眠级数为9.5的萨兰多在秋季保持较高的产草量,但越夏率和春夏季产草量均低于阿瑞博。选择春季生长迅速,耐旱、耐热的非秋眠品种是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福建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的引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引进2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区进行适应性试验,对生态适应性、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正常生长,越夏率57.9%~74.4%,活体越冬率95%以上;年干草总产量8.73~12.37 t/hm2,花期粗蛋白含量26.1%~33.4%,中性洗涤溶解物61.9%~73.4%,年粗蛋白产量1.958~3.256 t/hm2.参试品种可适应当地夏季高温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筛选结果表明,"苜蓿王"、"猎人河"、"得龙"、"CW787"、"丰叶721"、"阿瑞博"为高产、优质潜力品种,其中"苜蓿王"粗蛋白产量最高,达3.256 t/hm2.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引进种植的5个燕麦品种春播后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研究,以评价不同燕麦品种在松嫩平原的生产适应性。结果显示,野马的株高、鲜重、干重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21 cm、5 534 kg/hm2、1 707 kg/hm2;白燕2号相对饲喂价值(RFV)高于其他品种,可达113。研究表明,燕麦品种野马产量高于其他品种,白燕2号RFV值较高,这两个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在凉山州中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燕麦(
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株高、分蘖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鲜干比5个性状为评价指标,对天祝高寒草甸区种植的36种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品种加权关联度的比较,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其品种的优劣和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青永久199(Avena Sativa L cv.Qingyongjiu NO.199)表现最好,生产性能最高,其次是白燕麦7(Avena Sativa L.CV.Baiyanmai NO.7)、青永久321(Aveact Sativa L.cv.QingyongJiu NO.321)、青永久958(Avena Sativa L.CV.QingyongJiu NO.958)和CNC燕麦(Avena Sativa L .CV.CNC)。这5个燕麦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都大于等于0.65,可作为海拔在3000m左右的高寒草甸区种植高产燕麦人工草地的理想品种。此外青永久255(Avena SativaL.CV.Qingyongjiu NO.255)、青永久97(Avena Sativa L.CV.Qingyong Jiu NO.97)等8个燕麦生产性能较高,表现较好,可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7.
8.
9.
为了解秋播饲用燕麦在豫北地区的抗倒伏特性和生产性能,本研究测定了18个品种的干草产量、分蘖数、越冬率和不同时期倒伏率,分析了燕麦倒伏与株高、穗位高及茎秆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80%的燕麦品种从抽穗期开始倒伏,乳熟中期收获时倒伏率为10.0%~95.0%,其中,贝利和大富豪两个品种倒伏率较低;第1节和第2节茎粗、第2节干重等反映茎秆强度的指标与倒伏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18个燕麦品种生育期为182~207 d,干草产量、株高、越冬率和返青期分蘖数分别为11.99~20.46 t·hm-2、1.11~1.52 m、83.7%~96.6% 和5.3~8.5个·株-1,贝利、爱沃和燕王3个品种干草产量较高,达20 t·hm-2.综合抗倒伏特性、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本研究认为贝利、燕王和大富豪3个品种适宜在豫北地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5个饲用玉米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5个饲用玉米品种(东陵白、中原单32、科多8号、科青1号、科多4号)不同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利用的饲用玉米品种,确定最适刈割期。结果表明:经物候期观测,东陵白和中原单32为早熟品种,而科多8号、科青1号、科多4号为晚熟品种;各品种的鲜体产量差异显著(p〈0.05),依次为科多4号、科多8号、科青1号、东陵白和中原单32;茎叶比的变化显著,以中原单32和东陵白变化幅度较大,较其他3个品种差异显著(p〈O.05)。因此,从总的生产性能来讲,科多4号与科多8号为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1.
12.
总结了组织培养在牧草上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愈伤组织培养、花药离体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茎尖培养以及胚胎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概述了影响牧草组培的几种因素,分析和归纳了该领域研究出现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本试验以样品加标回收率为指标,比较了液-液萃取、直接提取、亲和层析三种前处理方法对饲草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值准确性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测定,并通过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进行验证.结果,采用液-液萃取-ELISA法,平均回收率在70.0%~102.0%,且相对标准偏差(RSD)<6.6%,亲和层析净化后ELISA与HPLC结果基本一致,但较液-液萃取测定值低.提示液-液萃取法作为ELISA检测饲草中黄曲霉毒素B1的前处理方法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四川盆地丘陵区冬性豆科牧草与小麦不同间作系统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系统在当地现行农作制中利用带种植冬小麦地的预留行间作不同冬性豆科牧草,通过比较评价为当地牧业发展增产饲料探索高效的草麦间作系统,结果表明:小麦间紫云英(70%)+饲用碗豆(30%),小麦间白三叶草和小麦间长柔毛野碗豆三个间作系统,在其小麦产量高于对照(带状单作小麦)3.09~12.89%的情况下,增产了饲料,获得较高的饲料价值(DM1.05-1.22t/公顷,TDOM0.78~0.89t/ 相似文献
17.
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分枝期——结实期茎叶比分别为1:2.48~1:0.73、1:2.44~1:0.66和1:1.34~1:0.57;开花期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3%~12.84%、11.66%~12.75%和6.81%~10.47%;粗纤维分别为33.87%~37.09%、34.26%~35.04%和37.76%~45.47%;尖叶胡枝子的分枝、孕蕾、开花和结实4个时期粗蛋白质含量为11.12%~15.08%、粗脂肪为1.69%~2.48%、粗纤维22.83%~33.87%、无氮浸出物37.61%~49.13%、钙1.61%~1.98%、磷0.88%~1.22%、胡萝卜素20.75~94.47mg/kg。 相似文献
18.
牧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牧草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九种牧草在人工控制不同含盐量的盆栽土壤中生长至拔节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总趋势是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盐份增加而降低;在同一盐份条件下,较耐盐的种比不耐盐的种叶绿素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