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义县历年三化螟发生特点与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的发生数量近年来在我县呈上升趋势 ,尤其水稻混栽区、双季稻地区发生数量大 ,为害严重。一些地方虽然花了大量劳力、农药 ,却收效不大 ,产量损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对三化螟发生为害特点认识不足 ,有效防治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本文仅就我县三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谈一点初浅看法。1 三经螟历年发生特点及影响因 素分析1 .1 三化螟历年发生特点三化螟在我县常年发生四代 ,通常年份一、三代为害造成枯心 ,四代造成白穗 ,根据历年资料分析 ,我县三化螟发生为害较严重的年份有1 959年、1 963年、1 964年。到 1 965年 ,第四代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
三化螟是铜仁市低海拔地区为害最重的螟虫种类,主害代第3代发生为害时,常因防治不力,造成白穗、枯心,直接威胁水稻生产,损失惨重。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控制三化螟的为害,本文对3代三化螟发生期进行预测,并验证它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是我国华南双季稻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华南地区1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成 为第2年的虫源.第1、3代为害水稻造成枯心,第2、4代为害水稻造成白穗.常年发生程度第2、4代重于第1、3代,它的发生与为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的常发性害虫 ,2 0世纪 (下文同 ) 5 0年代至 80年代初期发生较重 ,80年代中期以后 ,虽有个别年份某个世代发生有所上升 ,达中等或中等偏重程度 ,但绝大多数年份各代为轻发生、局部中等偏轻 ,常年发生面积、残虫密度、为害率均较低。总体来说 ,我县近十多年来三化螟为轻发生。现将其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如下 :1 基本发生情况1 .1 发生程度轻、面积小 我县属三化螟 4~ 5代发生区 ,历年灯下均有 5代成虫 ,第 2、 4代为主害代 ,常以第 4代幼虫和第 5代幼虫混合越冬。分析1 987~ 2 0 0 1年 1 5 a有记录的 72代次的发生情况 …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化螟种群消长因子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是襄樊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水稻常年种植一季中稻。一般年份三化螟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1代为害苗期,2、3代则主要造成枯心、白穗,直接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近几年,由于耕作制度、气候因素以及防治技术的变更,三化螟继70年代之后再次回升成为水稻主要害...  相似文献   

6.
2001年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阳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 2 .8万 hm2 ,二化螟、三化螟分别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 ,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物品种、气候因素 ,以及防治规范化技术的差异 ,三化螟继 70年代之后 ,再次回升到猖獗为害 ,而二化螟的发生又居高不下 ,形成两螟同时大发生的局面。1 发生概况据历史资料分析 ,70年代 ,我市水稻生产以早稻、晚稻、中稻为主 ,二化螟仅为 1代大发生 ,2、3代为轻 ;三化螟猖獗为害 ,年度发生面积 6.7万hm2 ,三代平均 666.7m2 落卵量 2 37块 ,最高为 741块 ,平均被害率超过 1 .0 % ,高达 5 .3% ;1 995年前的 1 5年间是三化螟…  相似文献   

7.
郦子华 《广西植保》2000,13(1):35-37
三化螟是柳州地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1a发生 4代 ,以 1、 3代为害早、晚稻秧苗造成枯心苗 ;2、 4代为害早、晚稻孕穗至灌浆造成白穗和枯孕穗。 90年代平均每年实际损失粮食 2 379t,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1999年三化螟的发生是 90年代以来较重的一年。1  1999年三化螟发生实况  柳州地区 1999年水稻种植面积 :早稻10 .70万 hm2 ,中稻 1.87万 hm2 ,晚稻 9.0 6万 hm2 。由于气候的影响 ,早稻的播、插期比常年推迟、延长半个月左右。三化螟全年属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尤以第 1、 2、 3代的发生明显较往年重。各世代累计发生面积为…  相似文献   

8.
三化螟是余干县水稻为害的一种重要害虫,20世纪60、70年代为害较重,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0%-60%,1964年、1974年为害最重,发生面积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9.52%、76.27%,白穗率分别为14.13%、16.20%;1983-1998年,受耕作制度、水稻品种等因素影响,三化螟下降为次要害虫,发生面积仅占1.20%-9.00%;90年代后期,三化螟呈明显回升趋势,1999年中等发生,2000年大发生,现就大发生原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三化螟是融水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融水县各稻区就已普遍发生为害,并曾出现几起几落的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由于种田科学技术水平与病虫害防治所采取的方法、措施不断提高,即使螟害大发生年份也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作物的安全生长与粮食丰收。但有些年份三化螟在适宜的气候、虫源基数、食料等因素聚集合成下大发生,造成粮食严重损失。1历年三化螟发生时间及各代诱蛾量1·1根据融水县病虫测报站1970~2005年历史资料,三化螟1a发生4代。第1代螟蛾于4月中下旬盛发,幼虫在5月中旬盛孵为害;第2代螟蛾于6月上旬盛发,幼…  相似文献   

10.
1 发生概况三化螟是安徽省水稻的主要害虫 ,50~ 70年代发生为害尤为突出。 70年代 ,沿江稻区为防治三化螟 ,曾出现“万家灯火”诱虫景象 ,当时全省年发生面积高达 1 47万hm2 次以上。 80年代初至 90年代初 ,发生逐渐衰落 ,发生面积逐年减小 ,为害程度逐年减轻 ,到 80年代末期 ,有些地方甚至见不到三化螟。 1 995年以来 ,三化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年发生面积已由最低年份 1 991年的 1 1 .5万hm2 次 ,上升到1 999年的 66.7万hm2 次。特别是三代三化螟近年已成为本省沿江稻区迟中稻、单季晚稻、早栽双晚穗期的主要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