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草还田直播水稻扬辐粳8号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和不同播种量对扬辐粳8号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辐粳8号耐迟播,是苏中地区理想的直播稻品种;明确用种量以67.5 kg/hm2为宜。秸秆还田优化了直播稻产量结构,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强了直播稻的生理功能,增加结实期物质生产。讨论了高产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扬辐粳8号高产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秸秆资源能否被合理消化和利用,已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围绕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及结合简化粮作农艺这个问题,我站从2005年稻季开始进行了麦套稻、稻套麦秸秆连茬还田技术研究,该技术集全免耕、套直播和秸秆全量还田于一体,通过两年3季稻麦试验,探索其高产栽培措施及在本地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秸秆资源能否被合理消化和利用,已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围绕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及结合简化粮作农艺这个问题,我站从2005年稻季开始进行了麦套稻、稻套麦秸秆连茬还田技术研究,该技术集全免耕、套直播和秸秆全量还田于一体,通过两年3季稻麦试验,探索其高产栽培措施及在本地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完善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小麦栽培水平,近年来,根据稻秸秆全量还田试验研究成果及嘉定区华亭镇小麦高产创建的实践,特介绍了稻秸秆全量还田下小麦产量350~400 kg/667 m2高产栽培技术,供生产者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晚播独秆栽培技术、撒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等4种麦作方式,分析不同麦作方式下小麦的生育特征、产量及抗倒能力,结果表明:同一小麦品种采用不同麦作方式,全生育期、总叶片数等除晚播独秆栽培技术较短(少)外,其他3种方式基本一致;产量及单茎抗倒力矩均表现为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撒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晚播独秆栽培技术。因此,采用当前农业生产上提出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获得高产稳产,是江苏中部地区稻茬麦栽培主推的种植技术。但综合考虑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等因素,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因也能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水平,是当前稻茬麦生产中同步推行的麦作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苏北沿海滩涂小麦茬粳稻水直播立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非劳力紧张,降低种稻成本,避开苗期稻飞虱高峰,近年来各地粳稻栽培方式有了很大的调整,其中小麦茬水直播方式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直播稻以主茎和低节位分蘖成穗获得高产为主要因子。因此,早立苗、争全苗是水直播稻能否高产的前提、关键。1大田处理(1)提倡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7.
为给秸秆机械还田利用和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研究了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高,达6480.0kg/hm2,其次是浅耕秸秆不还田处理,浅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混埋还田处理产量最低,为5524.5 kg/hm2。方差分析结果说明,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大,且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处理省工节本,效益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综合来看,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方式为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8.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直播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徐稻3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4.5、6、7.5t/hm24种秸秆还田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下直播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根系活性等指标,探讨不同麦秸还田量对直播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直播水稻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有效穗数随着麦秸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结实率、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秸秆还田量在6t/hm2时,直播水稻较对照增产17.9%,过量的秸秆还田量(7.5t/hm2)导致每穗粒数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减产;秸秆还田降低直播水稻生长前期干物质的积累、叶面积指数、根系活性、根系吸收面积,提高直播水稻生长后期的根系活性、根系吸收面积、干物质的积累和叶面积指数,过量的秸秆还田会使各项指标降低,盆栽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还田量为6t/hm2。表明秸秆还田量为6t/hm2有利于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9.
稻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及栽培技术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县水稻种植面积540 km~2,4430 km~2以上的水稻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为了应对本地区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高产的制约因素,对此开展调查和分析,摸索出秸秆全量还田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稻田系统秸秆还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是实施肥药减施及有机养分替代的主要技术。稻-麦轮作是浙江北部和中部稻区的主要栽培模式,稻-油和稻-稻模式则主要分布在浙江中部和南部稻区。调查表明,浙江稻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主要有:双季稻田秸秆翻耕还田,稻-麦(油)轮作水稻秸秆覆盖还田,以及稻-麦(油)轮作水稻季的4种秸秆还田耕作方式——麦(油)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浅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插秧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直播方式。不同耕作及还田方式各有利弊,但同时存在秸秆量大、还田困难,肥料配施没有定量计算方法,病虫害加剧,土壤水分需要科学管理,农机需要合理选择与操作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参考已有的研究技术资料,针对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下对策。1)采取方式轮换措施调和不同耕作类型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产生的不足。2)中等肥力农田以单季秸秆还田量5~6 t·hm-2、全年秸秆还田量10~12 t·hm-2比较适宜,超过的秸秆量建议通过综合利用方式加以解决。3)肥料配施采取以氮肥全季调施、前期适当增施,钾肥适当减施为主的秸秆还田施肥策略。4)病虫害防治采取提前翻耕、秸秆深埋、淹水闷田的措施。5)水分管理以易于机械耕作和秸秆还田后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腐解为原则,晚稻提倡干湿交替的灌溉管理方式。6)机械类型应选择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耕作机械要保证翻埋深度,以实现稳定与均匀的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稻作土壤环境的变化及直播稻生长发育特点,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直播稻生长效应,同时提出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直播稻的量化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主要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种栽培方式各有优势,目前在苏中地区机插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是主攻方式,同时可推广抛秧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农区直播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从直播稻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直播稻的生育特点、直播水稻栽培的技术难点和直播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等角度,系统分析了江苏沿海农区直播稻应用基本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潜在风险,并且总结了直播稻高产、优质的主要栽培技术,可指导江苏沿海地区农民扩大直播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小麦或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不施氮(N_0),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10∶0∶0∶0(N_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N_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2∶2∶3∶3(N_3),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直播稻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或油–稻轮作下,氮肥管理对直播稻主要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影响水稻拔节期、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及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油–稻轮作下其调控效应高于麦–稻轮作模式。秸秆不还田时,配合N_3施肥方式,可有效提高直播稻结实期剑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且在拔节期至成熟期间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秸秆还田下,配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管理模式,麦茬或油茬直播稻群体构建合理,结实期剑叶光合能力强,有效穗、每穗粒数较多,表现高产,产量最高可达10 090、10 693 kg/hm~2。综合分析,麦–稻或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配合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管理模式,能实现直播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根据麦秸秆全量还田抛秧稻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高产栽培规律,制定适合沿江稻区推广应用的麦秸秆全量还田塑盘抛秧的育秧、苗床管理、大田管理等相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规范,供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户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适合苏中地区直播的水稻品种,笔者对“连粳4号”进行试种,根据试种结果,分析了其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要点,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钱庆红 《农技服务》2011,28(8):1121+1124-1121,1124
介绍了麦套稻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并从精量播种至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集免耕、套播、旱育以及秸秆还田于一体的麦套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套直播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直播稻出苗率高且稳定.套直播稻比直播稻播种早,抽穗期早3d.由于套直播稻实粒数增加,产量与移栽稻、共生套稻持平,比直播稻明显提高.套直播稻秸秆可全量还田.套直播稻通过诱发杂草稻出土用灭生性除草剂防除.套直播稻适宜在稻麦(油)两熟直播稻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便于秸秆禁烧工作开展,防止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种植小麦后易出现的缺苗、断垄、小苗吊死等现象,针对江苏省沛县稻草秸秆还田后种植小麦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秸秆还田的深度、小麦品种、播种方式、播种量、施肥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对稻茬麦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示范,摸索出适合沛县地区的晚播独杆麦高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上取得显著成效,为类似生产区域的稻茬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江苏省加强优质稻米的选育,也通过栽培措施来促进优质稻米生产。江苏省泗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为平台,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优质粳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该县优质粳稻机械化种植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该县稻米品质的提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主要采用秸秆还田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秸秆还田直播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水稻塑盘抛秧技术四种不同的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不同栽培技术对南粳9108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希望本次研究对掌握南粳9108在该县生育期表现和更好的提高优质粳稻的产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