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栽培前菌种准备 栽培黑木耳首先要选购优良菌种,标准是菌种纯正,菌丝洁白粗壮,均匀一致,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经过菌种管理部门审定的一级菌种.  相似文献   

2.
玛纳斯县利用制种玉米地套种大球盖菇示范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通过套种,大球盖菇产量达36 450千克/公顷,按鲜菇市场价格最低5元/千克计算,产值达18.255万元/公顷,除去成本,纯收入达10.5万元/公顷。一、菌种准备推广的大球盖菇菌种属中温型品种,为确保栽培所需数量,保证菌种质量,菌种最好从菌种场预订购买,所购菌种为已经长满菌丝的栽培种。一般按每米2栽培面积准备2~3袋菌种。  相似文献   

3.
<正> (一)箱框和材料准备 用木板做成60厘米×40厘米×40厘米的木箱即可。若没有木材可用废旧果箱代替,也可用砖垒成方形。一般每10~15平方米可种40箱,共需蜜环菌种20瓶,一代成熟菌种40公斤,新鲜阔叶树枝500公斤(直径3~10厘米为好,长能放进木箱为准),麻种12公斤,以及锯末40公  相似文献   

4.
<正> 我所用子实体作菌种直接栽培平菇试验,于1997年11月开始大面积栽培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一)准备工作 1.培养料的准备 选用新鲜的棉籽壳2500公斤,平菇子实体375公斤,石膏2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多菌灵5公斤。 2.建塑料大棚 选择背风向阳、地  相似文献   

5.
<正> 在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对于初期污染的菌种,可采用比较简易的方法进行灭菌处理,成功率一般在95%左右。其方法如下: 1、材料准备①挖种。初期污染的菌种,杂菌菌丝进入培养基很浅,可以将其挖掉,以备接  相似文献   

6.
<正>一、秸秆反应堆技术的正确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指在温室或大棚的低温季节采用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秸秆过程中释放出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促进作物早熟高产及土壤改良的生态农业生产新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定植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1、秸秆、菌种和其他物料的准备。每亩用秸秆2500—4000千克,腐熟的羊、马粪10—20方,菌种6—10千克,使用当天,按1千克菌种掺20千克麦  相似文献   

7.
在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遇到菌种受到污染不能利用问题。这里介绍一种通过灭菌处理即可使菌种继续利用的简单方法,成功率达95%左右。其具体技术如下:一、材料准备(1)挖种。初期污染的菌种,杂菌菌丝进入培养基很浅,可以将其挖掉;(2)配制药液。多菌灵粉剂0.1%、磷酸二氢钾0.2%、石灰2—3%,用洁净水配成混合溶液。根据石灰质量的好坏适当增减,以配成后PH值12—13为准。二、浸渍药液将挖掉杂菌的菌种瓶平放在溶液里旋转,待药液浸入培养基2—3厘米即可。这时培养基表面的PH值为8—9。三、菌种播种待浸渍…  相似文献   

8.
1、段木栽培 1)制种 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威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 2)耳木准备 栽培场地选好后就应准备耳木,常用的耳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科的树种,选胸高处直径10~12cm的耳树,砍伐后截成1—1.2m长段,截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相似文献   

9.
<正> 1.一闻三看。优质菌种应具有纯、正、壮、润、香五个特征。一闻:就是闻菌种的气味,打开菌瓶,如闻到独特的菇香味,则为优良菌种;如有酸味、霉味和臭味,说明菌种已被杂菌污染,是劣质菌种。三看:一看外形。优质菌种无斑块,无抑制线,无退菌  相似文献   

10.
<正>食用菌菌种的质量对食用菌生产至关重要,菌种的好坏、菌种的保存、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效益和成败,所以我们要制作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更要有优良的菌种保存方法,以保存菌种的生活力和优良性状,确保菌种纯种、无污染。一、菌种制作食用菌菌种分三种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1.首先制作母种(一级种)1.1菌种采集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  相似文献   

11.
保证食用菌菌种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正确鉴定菌种种类;二是保证菌种纯度、长势和菌龄;三是扩大培养优质菌种。 一、正确鉴定菌种种类 最可靠的方法是做出菇试验,即小型栽培,根据子实体特征鉴别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适宜杨树林下栽培的野生食用菌菌种。[方法]对采集自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银中杨林下的野生大型真菌进行菌种分离,同时研究不同分离部位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获得菌丝进行了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菌盖与菌柄连接处为菌种最佳分离部位。对分离株rDNA ITS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长度为692 bp,登录NCBI与GenBank中已知的菌种进行Blast比对,序列与Agaricus bitorquis(Quél.)Sacc的Query cover为97%~100%,ident均为99%。[结论]鉴定分离菌种为蘑菇科、蘑菇属、大肥菇。该研究可为下一步开展杨-食用菌复合经营提供菌种准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茯苓的生物学特性,并从菌种制作、栽培料准备、栽培场地准备、"肉引"准备、栽种、栽后管理和采收加工等方面总结了大别山区茯苓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别山区发展茯苓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整地、基质准备、菌种选择、水分管理、采收等方面阐述葡萄田套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一、污染原因1.菌种不纯。用于繁殖扩大的菌种本身是否纯种,直接决定扩大繁殖的纯度。本身已污染的菌种,繁殖扩大到新的培养环境中,必然会造成新的污染。因而,无论母种、原种、栽培种,都要求使用纯度高的菌种接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人工栽培茯苓的场地选择、栽培料准备、菌种培养、栽培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灵芝菌种制备栽培灵芝首先要具备优良的菌种。菌种生产要求技术性较强,在具有一定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的生产单位,可以自已生产菌种,自行栽培。这样可以节省经费开支,降低生产成本,但生产菌种一次性投资较大,而且技术要求严格。一般家庭栽培生产,不必自己生产菌种,可到附近科研、教学单位购买,也可购买母种,自已繁殖原种和栽培种。  相似文献   

18.
正一、栽培时间安排采用筛选出的SH2菌株,由东北食药真菌研究所提供桑黄菌株杨树段木栽培所得。当年11月20日左右制作一级种,菌种10天后满管。12月初将菌种直接转接到二级菌培养料中,生长30天左右即可长满菌瓶。次年1月初进行三级菌制作,菌种生长45天满袋。在三级菌生长过程中,进行杨树段木的准备,劈段,拼接,套袋,两端扎口(大小粗细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便于两端接种。2月中旬左右进行段木接种,4月初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菌种需要量随之增加,而现有菌种生产单位明显偏少,许多菇农不得不向外引种。长途购运菌种不仅花费大,成本高而且菌种因破瓶而易引起杂菌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菇农若能掌握菌种生产程序和制种技术,实行自行制种,逐步发展成制种专业户,也是一项很好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菌种需要量随之增加,而现有菌种生产单位明显偏少,许多菇农不得不向外引种。长途购运菌种不仅花费大、成本高,而且菌种因破瓶而易引起杂菌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菇农若能掌握菌种生产程序和制种技术,实行自行制种,逐步发展成制种专业户,也是一项很好的致富门路。 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3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二级、三级菌种。其中母种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