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邯郸市金针菇品种资源调查及优良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种市场上5个金针菇品种("黄金一号"、"黄金V1"、"金8801"、"白金一号"、"白金687")为试材,以当家品种金针菇"白金588"为对照,采用棉籽皮固体栽培、阳台大盆内出菇的方法,对比了各品种的长速、产量、口感、品质等方面特性。结果表明:品种"白金687"长速为5.19mm/d,比对照快1.20mm/d;生物转化率为110%,比对照高1个百分点,该品种无污染,而且品质好、口味佳,因此,综合考虑各品种的长速、品质、口感、生物转化率等试验指标,建议在邯郸地区推广品种"白金687"。  相似文献   

2.
对采集分离的4株野生平菇菌株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明湖2号菇形美观、生物转化率较丰5提高3.01%~3.46%,出菇期提前5~7 d,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以作为早熟品种示范推广;鲁山平1-2与国槐1号子实体偏褐色,可作为搭配品种;黄台3号出菇晚、出菇不整齐、子实体形态有变异,不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中原气候条件下夏香菇覆沙栽培模式为基础,以武香1号、931、L808、L18、南山1号、S605、939等7个香菇品种为供试菌株,通过观察比较各品种的菌丝满袋时间、菌丝长速、长势、各潮次产量及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等指标,精准筛选出适宜在河南省夏季覆沙栽培模式栽培的香菇品种。结果表明:南山1号、L18出菇期较短,菇形好,且产量主要集中于6-8月,最适宜夏季覆沙出菇;武香1号出菇期较长,菇形圆正,出菇期集中于7月以后,也比较适宜夏季覆沙栽培。S605、939采用菌棒覆沙栽培,有利于安全越夏,菇形好,菇体适中,后期产量高,但出菇晚,总产量较低,其栽培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L808采用覆沙模式产量低,菇质差,不适宜该模式栽培。  相似文献   

4.
选取 10 个耐高温平菇品种并以北京地区现种植品种灰平 260 作对照,于北京地区高温季节 6-8 月做出菇试验,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品种。通过对菇型的调查,海南 2 号、高平 09、夏抗 50 叶片薄、易碎且畸形,因此商品性差,不适宜种植;通过对产量的统计与分析,早秋 615、2008A 产量表现突出且菇型好,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特性,而夏秀 990、夏丰 1 号、基因 2005、江都 71 在北京 35~40 ℃极高温期仍能出菇且菇型好,表现出极耐高温特性,以上 6 个品种在产量上均优于对照灰平 260,是北京地区适宜高温季节栽培的平菇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香菇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出菇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5号品种为中低温品种,抗杂能力稍差,产量高,可适度规模作春栽试种;而18 cm×60 cm的栽培袋常压灭菌、手割出菇的出菇方式,增产最为显著,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它种植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豆秸和木屑为主要原料,选用9个滑菇品种进行适栽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丹滑9号、丹滑15号和特产3号可以作为滑菇栽培品种,在黑龙江省区域进行生产使用,而日滑和早丰则不适合以供试配方。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特点,利用聚丙烯塑料袋为栽培容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效益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袋栽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择原基形成快、子实体丛生、根部不粘连、出菇密、菇蕾多、生长整齐,菇柄光滑硬挺、粗细均匀,菇体洁白晶亮,菇盖圆整、盖小不易碎,口感脆嫩、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野1号”至“野6号”的6个平菇品种的幼龄菇,成熟菇和老龄菇三个生育期的营养成份和抑菌的动态变化。供试材料均为作者自行培育。采菇标准:幼龄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下,盖缘内卷;成熟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上,菌盖展平;老龄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上,盖缘反卷。分析结果如下: (一)脂肪、灰份、含水量:脂肪按索氏法抽提,上气相层析测定,不同品种平菇的脂肪含量有差异。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脂肪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中幼龄菇脂肪含量最低(平均1.32%),成熟  相似文献   

9.
以香菇为试验材料,结合分析坝上高原气候特点,对适宜该地区生产的香菇品种、生产周期(茬口)、栽培设施、出菇环境调控、出菇模式等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坝上高原适宜栽培香菇品种为"L808"和"灵仙1号",于每年4月底前完成养菌转色,每年5—10月栽培出菇;栽培设施选择半地下日光温室或连体菇棚与大中拱棚相搭配;出菇环境综合运用定时风筒鼓风通风、高压微雾控湿装置或微喷方式进行调控;出菇模式采用层架式或侧立式出菇等配套技术,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定向出菇新技术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为对照,开展了定向出菇新技术的出菇试验。试验选用2个香菇品种L808和兴农1号,统计香菇产量,测量子实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在产量上的表现因品种而异,对于品种L808,采用2种栽培方式,其产量持平;而对于品种兴农1号,采用定向出菇技术栽培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新技术在单菇重、菌盖直径等子实体形态特征指标方面优于传统的免割保水膜袋法。研究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可用于香菇栽培。  相似文献   

11.
白姬菇科杂一号是科佳一号和台湾小白平杂交选育出的姬菇品种。主要介绍科杂一号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栽培技术中生产季节、生产周期、出菇管理、培养料配方、发菌管理及菇棚设计等工艺的选择,以期为科杂一号的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芯、醋糟为栽培料,对新引进的12个平菇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以玉米芯、醋糟为栽培料的平菇春栽优良品种。结果表明:"黑平8号""早秋508""科佳1号""早秋615"等4个品种发菌快,菌丝强壮,菇形菇色美,韧性好,产量高,适宜在晋南地区春季出菇,可作为当地春季主栽品种。"小白平"菇色纯白,产量高,宜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3.
徐晖  刘振国 《食用菌》1999,(3):16-17
杨树菇进以其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已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种植,为在我省及北方地区推广种植杨树菇,我所于1996年进行了杨树菇品种研究,经种植筛选,选育出适宜我省及北方地区种植的品种新优1号、新优2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克 《北方园艺》1999,(2):69-69
1菌种选择不同平菇品种的生长特性不一致,尤其是产菇期所需适温范围存在差异,分解稻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一定的季节内必须选用一定的栽培品种,并且要具有分解能力强的特点。我区华丽侧耳(佛罗里达平菇)、漏斗状侧耳(凤尾菇)等品种除了具有发菌力强、出菇早、...  相似文献   

15.
白姬菇科杂一号是科佳一号和台湾小白平杂交选育出的姬菇品种。主要介绍科杂一号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栽培技术中生产季节、生产周期、出菇管理、培养料配方、发菌管理及菇棚设计等工艺的选择,以期为科杂一号的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富硒能力较好、产量稳定且综合性状好的工厂化适栽秀珍菇菌株,并掌握其富硒规律,对10个低温刺激型秀珍菇菌株开展了耐硒水平、富硒能力、栽培出菇特性测试,并对不同菌龄菌棒出菇的子实体、子实体不同部位及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100 mg·L-1 Na2SeO3固体培养基上秀珍188、秀珍195和永州6号的耐硒能力较强;在0~10.0 mg·L-1 Na2SeO3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永州6号、秀珍P-6和台秀57富硒能力较高;综合出菇栽培表现,筛选确定永州6号为优良富硒菌株。永州6号秀珍菇菌棒菌龄为120~160 d出菇的子实体硒含量较高且稳定,菌盖的富硒能力高于菌柄,菇蕾期子实体硒含量最高。该试验结果为富硒秀珍菇栽培菌株选择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灵菇中农1号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农1号是笔者近年经多孢杂交选育的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 C.J. Mou)鲜销型品种,具有出菇早、色泽白、产量高、抗性强、无畸形的优点,栽培过程中对基质含水量、出菇温度、通风等要求也不同于其它品种,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农1号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对5个不同秀珍菇菌株,设置了1个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杭秀1号菌株的产量相对较高,品质也好。中农秀珍菇出菇密集,菇蕾较多,菇形小,商品性差;转潮快,菇形也很小,成品菇率很低,不适应栽培;中农秀珍菇较抗病虫害,杭秀1号抗病虫害差,其余菌株抗性一般。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1997,(2)
殷育三号: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分解原料和抗杂能力特强。菇体庆黑光亮,丛生少片,盖大柄短,肉厚质嫩,耐CO_2,韧性好。出菇温度2~30℃,头潮菇转化率100%,可收7~8潮菇,出菇期9月~次年5月。结合覆土栽培总转化率可达400%以上。适于棉壳、废棉、稻草、麦秸、玉米芯、木屑等料和多种方式栽培。为鲜销和加工盐溃菇秋冬季栽培的当家品种。 殷育七号:菌丝粗壮,爬壁力强,分解原料和抗杂能力特强。发菌快,出菇早,后劫足,转潮快。菇体灰白色,盖大肉厚,柄短,簇生紧凑,老熟不卷边,质嫩,运输不破碎。耐CO_2,适大棚、室内、地沟、防空洞的多种原料栽培。出菇温度2~36℃,适  相似文献   

20.
“棕秀一号”是我所最新选育出的适合秋冬季栽培的褐色蘑菇菌株。该菌株产量高、菇质优、口感鲜嫩 ,且由于其菇盖为自然棕褐色 ,既克服了白色蘑菇易褐变而导致的商品质量迅速下降的问题 ,又增加了蘑菇市场的花色品种 ,改变我国蘑菇长期以来单一白色品种的局面 ,现将该菌株的特点、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主要特点1 .1 棕秀一号菌株菇盖表面为自然棕褐色 ,菇柄、菌肉白色。菇质优 ,子实体圆正 ,盖厚、结实、不凹顶 ;味鲜美 ,口感嫩。无需使用化学护色、漂白剂 ,保鲜期长。1 .2 菌丝生长速度快 ,产量高。在相同条件下 ,比白色蘑菇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