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对荷兰鸢尾的诱变效应,以花深蓝色的荷兰鸢尾品种展翅种球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0(CK)、3、5、7、10 Gy 5个剂量的辐射处理,并调查辐射后代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花色变异表现。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VM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经过2代的栽培后VM3生长指标恢复,变异特性稳定;受体的花色诱变效应和花色变化产生的方向与辐射剂量密切相关,7 Gy处理时,出现白色和紫色2种颜色;低剂量(3 Gy和5 Gy)处理下的花色更倾向于白色转变,而高剂量(10 Gy)处理下更偏向于紫色方向变化。经多代选育,在VM6中筛选到深蓝紫色、紫罗兰色和白色3个不同花色的变异新株系,表明60Co-γ辐射诱变可以作为荷兰鸢尾新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为荷兰鸢尾种球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和选育观赏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辐射剂量对矾根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不同剂量(0~30 Gy) 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矾根组培幼苗,观测辐射对矾根生长的影响,测定其生长量及幼苗叶片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矾根在30 Gy以内辐照剂量是耐受的,但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其生长量呈下降趋势,说明辐射对矾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减小,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在辐射剂量为20 Gy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矾根幼苗对较低剂量的60Co-γ射线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本研究结果为矾根辐射育种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电子束转靶X射线辐射处理对不同品种唐菖蒲VM1、VM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选用道兰、白色昌盛、湖岸、柏辽兹、贝多芬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CK)、25、50、75、100 Gy共5个辐射处理,通过调查种球繁殖率、种球直径、发芽率、株高、叶面积、形态变化、开花等指标,研究电子束转靶X射线辐射对唐菖蒲的生物学效应和辐射敏感性。结果表明,25 Gy处理有利于种球的繁殖、膨大和萌发,可促进不同品种唐菖蒲的生长发育。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辐射处理对唐菖蒲各品种VM1种球发芽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抑制VM2种球发芽;通过建立半致死剂量回归方程得出道兰、湖岸、柏辽兹、白色昌盛和贝多芬5个品种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78.00、48.24、87.07、47.69和86.81 Gy,5个品种的唐菖蒲辐射敏感性由弱到强依次为柏辽兹<贝多芬<道兰<湖岸<白色昌盛。从生长发育来看,X射线辐射产生的损伤效应具有滞后性,VM1植株受到的生长影响极小。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75~100 Gy辐射处理对VM2植株的抑制程度增大,且易诱发更多的植株形态变异,主要表现为叶片短小且互相套迭、叶连呈锥形、叶色变异等;电镜观察发现变异植株的叶片沟壑、凸起和气孔变化明显。此外,25 Gy处理后的柏辽兹和道兰VM2可再次开花,且性状优于对照,但花粉辐射损伤严重。综合各指标得出,电子束转靶X射线对唐菖蒲生长发育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利用X射线辐射诱变育种方法培育高品质唐菖蒲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60Co-γ射线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产生的辐射效应,以及胶膜菌属(Tulasnella)菌根真菌对辐射后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梯度剂量(20~12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铁皮石斛种子,对辐射种子分别进行非共生萌发[1/2MS、燕麦培养基(OMA)]、菌根真菌共生萌发(OMA接种菌株JL4、JL2)培养,比较分析非共生和共生培养方法对辐射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观察幼苗表型变化。结果表明,在非共生萌发(1/2MS)条件下,铁皮石斛种子半致死剂量为62 Gy,在与不同胶膜菌属菌株共生萌发后,半致死剂量为69 Gy(JL2)和63 Gy(JL4)。种子萌发率随辐射剂量的增高而降低,低剂量(20 Gy)处理加速了幼苗形成,高剂量处理(90、120 Gy)抑制了幼苗形成;培养115 d后,20 Gy处理成苗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分别达到18.26%(1/2MS)、15.00%(JL2)和17.86%(JL4);高剂量(90、120 Gy)处理种子在共生萌发条件下可获得表型变化更明显的幼苗,具体表现为幼苗高长、假鳞茎...  相似文献   

5.
刘亮  王丹  王诚  陈红  胡国宇  黎青 《核农学报》2021,35(5):1009-1019
为研究60Co-γ射线对栀子插条的辐射诱变作用及3种保护剂的保护效应,采用不同辐射剂量(5、10、20、40 Gy)辐射栀子插条,运用氯化钠(NaCl)、半胱氨酸(Cys)及维生素C(Vc)3种保护剂,分别设置4种不同浓度浸泡辐射后插条,分析不同辐射剂量及保护剂处理栀子插条的生根率、存活率、根长、根数、成株率、节间长度、分枝数、叶片数、叶长、叶宽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栀子插条的损伤逐渐增大。栀子插条60Co-γ射线半生根剂量为21.22 Gy,半致死剂量为81.65 Gy,半成株剂量为20.30 Gy。3种保护剂在较高剂量辐射下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在20 Gy辐射剂量下,3.00 g·L-1 NaCl处理对栀子插条生根、生长保护效果较好。40 Gy辐射剂量下,0.12 g·L-1 Cys和0.08 g·L-1 Vc处理对栀子插条生根、生长保护效果较好。综上所述,3种保护剂均对较高剂量60Co-γ射线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保护效果与辐射剂量、保护剂浓度相关。本研究为栀子的辐射诱变育种及保护剂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60)Co-γ射线辐照对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创蕨类植物新的育种方法,以鸟巢蕨、扇蕨和凤尾蕨等3种蕨类植物的绿色球状体为材料,在附加0.2mg·L~(-1)IBA的改良1/2MS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在60Gy时,辐照处理的鸟巢蕨绿色球状体成苗率从0Gy(CK)的98%降至33%;剂量在80Gy时,辐照处理的扇蕨和凤尾蕨绿色球状体成苗率分别从CK的100%降至38%和26%,因此60~80 Gy的~(60)Co-γ射线为辐照处理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的适宜剂量。SSR分子标记测定结果表明,鸟巢蕨绿色球状体经Gy 60和8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变获得的植株与对照植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SR-23和SSR-76可作为筛选鸟巢蕨突变体的适宜引物。本研究建立的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为在离体器官水平上开展蕨类植物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赤藓糖醇高产菌株,以解脂亚罗酵母WT5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γ射线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为进一步提高赤藓糖醇产量,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Plackett-Burman(PB)试验方法优化培养基组成,同时对培养模式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复合诱变能有效提升解脂亚罗酵母性能,其中60Co-γ射线最佳辐射剂量和ARTP最优处理时间为1 200 Gy、60 s。诱变处理后获得优良菌株CA20,其赤藓糖醇产量为60.80 g·L-1,是出发菌株WT5的2.41倍。此外,PB拟合结果确认发酵最优培养基组分为:43 g·L-1葡萄糖、1.92 g·L-1酵母浸出粉、2.98 g·L-1蛋白胨、4.70 mg·L-1硫酸铵、6.85 g·L-1氯化钠、3.30 mg·L-1磷酸二氢钾、0.65 mg·L-1维生素B1、49 mg·L-1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60Co-γ射线对不同庭院月季品种扦插苗的辐射诱变效应,以粉扇、金凤凰、梅朗口红、紫袍玉带、安吉拉、粉色达芬奇、你的眼睛、香槟和九重香9个庭院月季品种的扦插苗为研究对象,60Co-γ射线为辐照源,设置不同剂量(0、25、45、60、80 Gy)进行辐射处理,测定了死亡率、萌芽率、变异率和主要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月季扦插苗平均死亡率逐渐增加,从33.61%(0 Gy)上升至79.71%(80 Gy);植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植株变异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辐射剂量为45 Gy时,植株变异率达到最高,占总体变异率(4.20‰)的64.70%。此外,不同品种月季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半致死辐射剂量也存在差异,其有效值介于26~55 Gy之间。综合60Co-γ射线对月季扦插苗死亡率、生长势和变异率的影响,推荐庭院月季扦插苗的最适辐射剂量为45 Gy,这为月季辐射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物理辐射对3个月季品种扦插苗的影响,利用0、10、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对仙境、北京红、金凤凰月季扦插苗进行辐射处理,测定和分析处理后月季苗的形态指标、突变率、死亡率和半致死率等。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3个月季品种的扦插苗的株高、冠幅、侧枝数、侧枝长度、复叶长、复叶宽随之降低,其中仙境和北京红在10 Gy辐射剂量下生长势最好,而金凤凰在20 Gy生长势最好。供试植株的死亡率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仙境在10和20 Gy处理下死亡率较低且花色变异较多。仙境、北京红、金凤凰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53、132、19.87 Gy。仙境在10 Gy辐射剂量下突变率最高达31.67%,产生了白色、水粉色、嫩粉色、粉白相间等多种花色突变;金凤凰在10 Gy剂量下花瓣边缘有缺裂,在20 Gy辐射剂量下花瓣边缘深裂、反卷;北京红在10 Gy剂量下有花瓣数量明显增加,花型为千重瓣。综上所述,60Co-γ辐射剂量10和20 Gy有利于促进供试植株的生长,同时产生新的变异花色和新花型。本研究结果为月季的良种选育和新品系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对荷兰鸢尾的诱变效应,以花深蓝色的荷兰鸢尾品种展翅种球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0(CK)、3、5、7、10 Gy 5个剂量的辐射处理,并调查辐射后代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花色变异表现。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VM_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经过2代的栽培后VM_3生长指标恢复,变异特性稳定;受体的花色诱变效应和花色变化产生的方向与辐射剂量密切相关,7 Gy处理时,出现白色和紫色2种颜色;低剂量(3 Gy和5 Gy)处理下的花色更倾向于白色转变,而高剂量(10Gy)处理下更偏向于紫色方向变化。经多代选育,在VM_6中筛选到深蓝紫色、紫罗兰色和白色3个不同花色的变异新株系,表明~(60)Co-γ辐射诱变可以作为荷兰鸢尾新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为荷兰鸢尾种球~(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和选育观赏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辐射对睡莲的生物学效应,对2个睡莲品种弗吉尼亚(Nymphaea Virginia)和奥毛斯特(N.Almost black)的块茎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结果表明,2个睡莲品种的存活率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半致死剂量分别为24.342和27.671 Gy。5~10 Gy 剂量60Co-γ辐射处理使睡莲叶面积和浮叶数显著增加,20~40 Gy剂量60Co-γ辐射处理使叶面积和浮叶数显著减少。2个睡莲品种的开花时间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延迟,但整个花期长度无显著变化。10~40 Gy剂量60Co-γ辐射处理显著降低了睡莲花径,但对睡莲开花率无显著影响。辐射处理导致2个睡莲品种的叶片均出现红棕色斑块、锯齿、皱缩、小孔、卷曲、黄化等变异,且红棕色斑块的面积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辐射处理使黑红色花品种奥毛斯特出现普遍的褪色现象,而白色花品种弗吉尼亚的花色未发生变异。此外,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2个睡莲品种均出现了花型变异的现象。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选育睡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和60Co-γ辐照处理对枇杷贮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大五星枇杷为试验材料,对采后自发气调包装枇杷的腐烂指数、木质素、硬度、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研究6±0.5℃条件下1 μL·L-1 1-MCP、1.5 kGy60Co-γ、1 μL·L-1 1-MCP+1.5 kGy 60Co-γ不同处理对枇杷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和60Co-γ复合处理效果最好,可延缓腐烂指数和木质素含量上升,维持果实硬度,降低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和相对电导率,保持果实TA和TSS含量,抑制PAL、LOX、PPO和POD活性的上升。在贮藏40 d时,1-MCP和60Co-γ复合处理枇杷的腐烂指数仅为17.95%,而1-MCP组、60Co-γ组、CK组分别为22.86%、25.72%和36.24%。因此,1-MCP和60Co-γ复合处理对枇杷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枇杷的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路易斯安那鸢尾育种的新途径,利用0(CK)、100、200、300 Gy 4个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6个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的自交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究~(60)Co-γ射线对路易斯安那鸢尾种子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100 Gy辐射处理可以提高路易斯安那鸢尾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并有效促进F1M1花茎伸长和花朵直径增加;200 Gy的辐射处理具有明显的致死效应,种子成苗率显著下降;低于2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对其中5个品种F1M1的花色分离具有促进作用,剂量越高,花色分离率越高;300 Gy辐射处理下,6个品种种子成苗率均低于2%,表明300 Gy具有强烈的致死效应。由此可知,100 Gy辐射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用于种苗生产;200 Gy可以作为诱变剂量用于诱变育种;300 Gy则不适宜选作辐射育种剂量。本研究结果为路易斯安那鸢尾的辐射育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曾文丹  严华兵  曹升  谢向誉 《核农学报》2019,33(9):1667-1676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木薯品种组培苗的诱变效应,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SC205离体单芽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5、10、20、40 Gy)进行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辐射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及移栽后植株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加,2个品种组培苗的生根率和萌发率均显著降低;新选048和SC205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5.3 Gy和17.2 Gy。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对继代组培苗及其生根苗的生长伤害程度逐渐加强,株高、生根率、移栽成活率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新选048的辐射敏感性更强。经60Co-γ射线辐射后,2个木薯品种组培苗均出现叶柄颜色变异、叶形变异、黄化苗、矮化苗等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经大田移栽后统计,新选048变异率为3.3%,SC205变异率为6.6%。对突变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其中有3条引物可检测SC205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5条引物可检测新选048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木薯新种质以及木薯诱变育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石新杰  吴潇  陈杨杨  曹鹏  白冰  李明智  殷豪  张绍铃 《核农学报》2019,33(11):2095-2102
为探明60Co-γ射线辐射对梨枝条的生物损伤效应,以翠冠和玉露香梨的一年生休眠期枝条为试验材料,以不同剂量(0、20、30、40、50 Gy)的60Co-γ射线对枝条进行辐射处理,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梨枝条接穗嫁接成活率及生物损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梨枝条嫁接成活率逐渐降低,梨叶片出现畸形,枝条出现二叉枝和多叉枝。对不同辐射处理的枝条萌发叶片的相对叶绿素(SPAD)含量进行主成分(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S-DA),发现所有辐射处理均对翠冠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20、40 Gy 2个处理对玉露香梨影响最大。此外,经过60Co-γ诱变处理的玉露香梨叶片易受炭疽病病菌侵害。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提高梨遗传多样性、创造新的种质材料、加快选育优良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60Co-γ射线辐射对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种子的生物学影响,本研究以金花菜干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剂量(0、400、600、800、1 000、1 200 Gy)辐射处理,测定了发芽率、植株存活率、幼苗株高、分枝数、开花数量、荚果数量等指标,利用直线回归方程计算金花菜干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为400 Gy可显著提高金花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400~1 200 Gy)逐渐降低;辐射剂量与成活率、幼苗株高、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低剂量(≤600 Gy)可促进金花菜的种子萌发、生长和结实,高剂量(>600 Gy)则抑制金花菜的生长和结实;金花菜干种子辐射的LD50为580 Gy。本研究结果为金花菜诱变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60Co-γ射线辐照对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影响,用0(对照)、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其萌发率、成苗率的影响及其M1部分表型变异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20和40 Gy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率分别为68.33%和87.91%,显著高于对照(41.25%);60和80 Gy 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后的成苗率分别为70.72%和68.37%,显著低于对照(96.29%),且存在显著的致死效应;60和80 Gy辐照剂量可显著缩短M1的叶长和叶宽,其中60Gy还可显著降低M1旗瓣宽度,提高旗瓣长宽比.综上,20 ~40 Gy辐照剂量可以改善德国鸢尾种子萌发率,60~ 80 Gy可以作为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诱变剂量.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改善德国鸢尾杂交种子萌发率和开展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牡丹皮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吸收剂量(0、5、10、20、30 k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试验样品,比较辐照前后样品微生物负载变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水提物抑菌活性的变化,并建立牡丹皮近红外光谱一致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当吸收剂量为5 kGy时即可让微生物负载超标样品中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及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数量降至标准规定(《美国药典》USP-NF2023)以下;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牡丹皮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呈下降趋势;辐照后样品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与未辐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近红外光谱一致性评价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辐照与未辐照样品。鉴于不适宜的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可能会对牡丹皮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建议牡丹皮的辐照吸收剂量不超过5 kGy。本研究结果可为牡丹皮辐照灭菌吸收剂量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辐射剂量对胡杨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有助于提高胡杨种子耐盐性的辐射剂量,以新疆甘家湖采集的胡杨种子为材料,进行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辐射剂量分别为0(CK)、50、100、150、200 Gy,研究辐射处理对不同NaCl浓度胁迫(0、25、50、150、250、300 mmol·L-1)下胡杨种子各发芽指标值和累计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 Gy辐射处理下,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的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势及平均相对发芽率高于其他处理,且相对盐害率降低;不同60Co-γ辐射处理下的胡杨种子相对发芽率与NaCl浓度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60Co-γ射线辐射对NaCl胁迫下种子萌发的耐盐临界浓度为119~181 mmol·L-1;150 Gy为有助于提高胡杨种子耐盐性能的最适辐射剂量。本研究结果为胡杨种子的辐射育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60)Co-γ射线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辐照效应,并筛选耐旱突变体,本试验利用~(60)Co-γ射线对棉花品种鲁棉532、K638和K836的种子进行辐照(250 Gy)处理。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显著降低了鲁棉532、K638和K8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出苗率,与未经辐照处理(CK)相比,K836发芽率、发芽势和出苗率分别下降了38.9%、45.9%和48.5%,降幅最大,且~(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显著降低了K836棉苗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棉苗生长和籽棉产量,但对鲁棉532和K638影响不显著;在经辐射诱变K836的M1群体中发现了大量生长发育异常的棉株,但在鲁棉532和K638的辐射M1群体中极少有发育异常突变体,说明250 Gy是诱变K836的适宜剂量,而鲁棉532和K638的适宜剂量应提高。将经辐射诱变的中熟品种K836的M2和M3种子分别播种于临清旱棚内和敦煌大田,共筛选出了3个耐旱突变体(DT-1、DT-2和DT-3)。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诱变选育耐旱棉花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