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振动挖掘式马铃薯收获机设计与试验(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解决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问题,依据振动减阻收获机理,设计了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振动挖掘式马铃薯收获机。对该收获机振动挖掘装置作业机理和振动铲运动学、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确定了振动铲相关结构和工作参数。以机组前进速度、振动铲振频、振动铲振幅为试验因素,伤薯率和明薯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并建立了各试验因素与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优化得出最佳因素组合为:机组前进速度0.85 m/s、振动铲振频12 Hz、振动铲振幅14.5 mm、伤薯率1.21%、明薯率98.51%。最佳参数组合下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伤薯率1.28%、平均明薯率98.48%,作业性能符合马铃薯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玉米周公之生产的过程中,传统的培育手段与技术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产生制约作用,因此促进玉米种植模式的改变,建立完善的种植体系是刻不容缓的.文章通过对我国玉米种植现状进行分析,从播种对收获的影响、植物特性对收获的影响两个方面对玉米生产中的农机农艺技术相互影响发展进行概述,接着从玉米种植与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调整、收获方式的选择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描述,最后从政府引导、农机农艺统筹、机械化标准生产的研究与指导三个方面对促进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提出使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际电磁振动定向装置进行多因数多水平试验研究时存在周期长、受加工精度影响大等问题,利用ADAMS等软件建立参数化的玉米种子电磁振动定向装置和种子仿真模型,通过试验测定玉米种子与定向滑槽之间的接触参数,系统定义玉米种子与定向滑槽之间的接触。从振动分析、接触力和模型振动效果3方面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电磁振动定向装置和玉米种子的仿真模型振动效果符合实际,接触的定义准确,激振力与振幅线性相关,符合实际弹簧片变形规律和电磁振动理论,可以用来代替实际电磁振动装置进行电磁振动下玉米种子姿态翻转与定向传输的模拟仿真试验和优化试验。  相似文献   

4.
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精量播种、适时收获与加工等方面介绍了盐池县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机具的合理配备与选型。以技术经济学中成本理论为基础,建立玉米机械化生产中整地、播种、收获作业机具的作业费用数学模型,进而分析其主要机具的工作效率、作业成本、最小和最大临界规模;并提出100hm2玉米机械化生产机具配备方案,实现免耕播种,联合收获同时秸秆还田,取代了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可以节省机具费用345元·hm-2,既减少机组的数量,又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6.
从播种前准备、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育秧播种、秧苗管理、机械插秧、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沿淮地区粳稻育插秧机械化生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平凉市旱作区农业生产实际,总结了地膜免放苗技术适宜应用的作物种类及优点,并对地块选择与处理、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清理秸秆和残膜、建立生产档案等各个技术环节及技术关键进行了介绍,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生产体系内,玉米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山东省遵循国家要求,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从播种到收获建立全过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能在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优化玉米质量。本文从整地、良种选择、合理性密植、施肥、中耕除草等方面对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物料在收获、加工和运输等过程中易出现碰撞损伤,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深入研究其碰撞损伤机理对于降低农业物料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物料损伤来源主要为碰撞接触损伤,为了解典型农业物料碰撞损伤机理,在研究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撞击式损伤原理,针对农业物料碰撞损伤机理综述了经典接触力学中小变形碰撞接触的研究现状和典型物料碰撞接触的损伤规律,从碰撞理论、碰撞模型、碰撞检测及数值仿真等方面,分别阐述了脱粒型、脱壳型和柔性果型农业物料碰撞特性的研究进展和技术难点,并探讨了典型农业物料在逆向建模、碰撞损伤模型改进、碰撞算法改进以及开发高精度损伤传感器等方面研究的可能性,为农业工程装备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杂交谷子系列品种的生产特性,从整地播种、施肥管理、收获等几方面总结了杂交谷子的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希望为杂交谷子机械化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特征,分析了农业院校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和农学专业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下农业生产机械化实践课的教学改革方法和思路,为农业生产机械化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烟草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机械化变 革。本文立足于烟草农业,分析了机械化建设意义,研究了机械技术体系构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四川省射洪县1981—2010年30a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统计资料定量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区域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总产值、降低农业劳动力的使用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优化农业的种植结构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孟学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49+3910-3849,3910
以旬阳山地烟区为例,从试点选择、机械配置、作业效率3个方面简要阐述了旬阳烟草农业机械化试点基本情况,通过对育苗、机耕、起垄、移栽、中耕、编烟、回潮等主要环节试点,烟草农业机械化与传统农业生产比较,减工降本效果十分明显.分析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山区土地条件差、山地适用型烟草农机研发滞后、烟草农业机械化政策保障滞后、烟田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结合旬阳烟草农业机械化试点情况,提出了促进旬阳现代烟草农业机械化的一些建议,认为应科学优化基本烟田、加快山区烟草农业机械研发、加快烟草农业机械政策配套、加快烟田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烟草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这可为为旬阳山区现代烟草农业机械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能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技术。[方法]系统阐述对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致死剂量筛选、父母本种子重量的比例及已育成的组合应用等几个方面。[结果]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方法在可操作性、节约成本、制种产量、组合优势等方面均有优势。[结论]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可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机械化制种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能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技术。[方法]系统阐述对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致死剂量筛选、父母本种子重量的比例及已育成的组合应用等几个方面。[结果]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方法在可操作性、节约成本、制种产量、组合优势等方面均有优势。[结论]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可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机械化制种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论述农机化发展的动力和速度.指出推动农机化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生产需要.决定农机化发展速度—综合经济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口增长过快、资金和能源不足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对发展农机化应采取螺旋式迂回渐进的策略,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建立和完善能实现“低耗持续农业”目标的农机系统和经营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系统形成综合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农业物料物理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物料物理特性的研究为农业生产、农业物料加工机械装备及系统的设计、生产工艺过程的检测与控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对提高农业机械及装备现代化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主要农业物料的基本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海峡西岸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发展现状,比较海峡两岸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思路:(1)坚持农机科技创新,实施山地现代农业装备重大技术专项研究;(2)加强海峡两岸农机合作,引进实用山地生产机械;(3)增加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科研投入;(4)重视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人才的培养等。同时,对海峡西岸山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2~2015年采用单旋翼农用无人机分别在湖南、海南、广东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10个杂交组合父母本大行比制种,在不同自然风速条件下辅助授粉,通过田间花粉密度观测、母本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考查研究授粉效果.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6∶(40~60),单旋翼农用无人机辅助授粉的结实率和产量可达到甚至高于人工辅助授粉,说明单旋翼农用无人机可用于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促进制种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