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沼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燃烧时又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沼气在蔬菜大棚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利用沼气燃烧的热量,提高棚内温度或增加光照;二是利用沼气燃烧后产出的二氧化碳,为蔬菜生长提供"气肥",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一、增温、保温增温保温主要靠点燃沼气灯、炉来解决。一般情况下,每立方米空气温度升高1℃,大约需要100焦耳的热量。在生产实践中,还要考虑到大棚热量散失快、保温性不高的因素。一般大棚内每100平方米设置一个沼  相似文献   

2.
<正>沼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燃烧时又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大量热能。沼气在蔬菜大棚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利用沼气燃烧的热量,提高棚内温度或增加光照;二是利用沼气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为蔬菜生长提供气肥,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一、增温、保温增温保温主要靠点燃沼气灯和沼气灶来解决。一般情况下,每立方米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3.
秸秆生物反应堆在大棚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秸秆生物反应堆在大棚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棚应用秸秆不少于60 t/hm2的情况下,可使大棚CO2浓度提高3~6倍,冬季棚内气温提高1~3℃,0~20 cm地温提高4~6℃,还可减少病害、提高蔬菜产量、降低生产费用、增加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桂南地区春季六连栋塑料大棚内外的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棚内透光率很低,多云天气和阴天为40%、晴天仅为37%;棚内透光率对地温影响较明显,在晴天及多云天气气温较高的10:00~18:00时地温出现"温度逆转"现象,最大降幅达7~13 ℃,但透光率对棚内气温影响不明显;棚内日平均气温增加0.9~2.1 ℃,晴天增温最大,阴天增温最小;棚内各土层平均增温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20 cm土层增温1.8~2.2 ℃,但晴天与多云天气地表出现负增温,晴天高达3.7℃、多云天气也为1.8℃.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大棚内外离地150 cm处的光照与气温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沼气处理对长江下游地区大棚内3种蔬菜植物学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点燃沼气灯可使大棚内气温、地温提高0.4~3.2℃,使大棚内CO2浓度提升1677 mg/L;能显著增加萝卜的根粗及根鲜重、大白菜的单株重、青菜的单株重及叶片数;使萝卜、大白菜及青菜的产量分别提高24.62%、35.16%和64.45%;可明显降低3种蔬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Vc含量,但这些营养物质的总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英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50-151
早春大棚番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及植物疫苗技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及疫苗技术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效益,增产幅度达45%,增效幅度达65%;显著改善土壤地力结构,土壤结构明显疏松,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增加棚内CO2浓度,生长速度快,每天比对照多长0.21 cm;能使棚内地温提高2.1℃、气温提高3.8℃,提前定植10 d。  相似文献   

7.
塑料大棚太阳能地下热交换系统的增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半被动式太阳能地下热交换贮能增温系统为塑料大棚加温。试验结果表明,地下热交换系统能有效地贮存太阳能,使塑料大棚不用塑料在夜间维持8-9℃的棚内外温差,同时也使棚内地温相应提高10℃左右,地下热交换系统的塑料大棚,喜温蔬菜的春季定植期可比普通大棚提早20-30d,秋季定植期可比普通大棚延后25d左右。  相似文献   

8.
正大棚蔬菜生产是在相对密闭的栽培场所,早晨半小时后CO2浓度约为100*10-6,比室外少200*10-6,比蔬菜作物所需CO2饱和浓度少900*10-6。由此可见,大棚蔬菜作物处于缺少CO2的饥饿状态,限制了光合作用,制约了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实行CO2施肥后可大幅度提高大棚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增加大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此,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摸索出大棚蔬菜CO2配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桂南地区春季不同结构的塑料大棚内外的小气候差异规律,更好地指导大棚的设计、调控大棚小气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三种常见结构大棚内外的光温条件进行观测并分析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棚内相对照度为40%~60%,大小与大棚体积成反比;不同结构大棚日平均气温增温效果以三连栋最大,增幅达2.1~3.2℃,单栋其次,增幅为1.3~2.6℃,六连栋最小,增幅只有0.9~2.1℃;地温增温效果由大至小依次为三连栋、六连栋、单栋,平均增温为2.6℃、2.2℃、0.9℃。晴天夜间单栋气温出现轻微“温度逆转”现象,而0㎝地温“温度逆转”现象则显著地在晴天各大棚及阴天的三连栋、六连栋10∶00~18∶00出现,晴天时最大降幅高达14℃。还通过数理分析,建立了棚内外光照、气温、地温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OTCs系统模拟了气温升高2℃和CO2浓度升高60 mg/kg等气候变化条件,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早稻两优287产量和生育进程的变化特点,统计了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结果表明,增加CO2浓度处理经济产量最高,增温处理次之,大田对照(无增温,无CO2浓度增加)产量最低;秸秆产量变化也有类似特点。模拟气候变暖条件下的农业气象灾害特点为,增温条件下,高温热害频发,基本避开了低温冷害;不增温条件下,高温热害与低温冷害均有发生。气候变暖对早稻发育期的影响特点为,生育前期差异不大,间隔均在1 d以内。进入拔节期开始,增温处理与增加CO2浓度处理生育进程逐渐加快,其中,增CO2增温+增CO2增温OTCs对照大田对照。增温2℃与CO2浓度升高60 mg/kg的气候变暖条件下,荆州市早稻露地育秧播期可提前至3月14日;如果是温室育秧,育秧的日期可安排在3月10日左右,比当前气候条件下早稻播种期提前了13 d左右。  相似文献   

11.
冬春低温季节沼气池产气率低,严重制约了兰溪市沼气池效益发挥。在兰溪市选择10个点建设了钢架大棚进行沼气保温增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搭建保温大棚的沼气池,棚内温度达到18~25℃,产气率达0.15~0.25 m3·m-3·d-1,可以保证沼气用户每天的燃气需要;未搭设保温大棚沼气池,由于池外温度低于10℃,产气量显著降低,影响了沼气用户的正常供气。  相似文献   

12.
陈丹  范万新  梁萍  梁运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29-3630,3674
对桂南地区春季塑料大棚内外的光温湿特征的观测分析表明:棚内透光率很低,仅为52%~5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3~2.6 ℃,多云天气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棚内20:00~6:00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1~1.2 ℃;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高于棚外7~9 ℃,阴天高3 ℃;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 ℃;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效果阴天与多云天气接近,增温2~3 ℃,晴天地表0 cm负增温1.2 ℃;晴天及多云天气棚内12:00~16:00前后地表温度达到40 ℃以上;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高于棚外2%~4%,但中午前后高温时段棚内空气湿度低于棚外4%~8%,以晴天影响大,阴天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影响黄瓜瓜果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对2015年5月26日—6月22日大棚内外小气候和黄瓜生长量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建立了棚内、外太阳总辐射强度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白天棚内气温高于棚外,温差在1.2-4.9℃,最大值出现在12:00;夜间(19:00—5:00)棚外温度比棚内高1℃左右,温差最大值1.2℃(出现在21:00—23:00)。(2)9:00—13:00,棚内相对湿度低于棚外相对湿度,11:00—13:00差值最小,13:00相对湿度最低;14:00开始上升,19:00差值达到最大,整个夜间棚内湿度均高于棚外相对湿度,并持续到次日8:00;夜间棚内80%以上时间的相对湿度≥95%,较棚外明显偏高。要注意夜间大棚的通风降湿,以防治病害等发生蔓延。(3)黄瓜相对生长量与棚内小时积温、前一天太阳总辐射累积量有较好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辛丰 《农村百事通》2006,(23):37-38
冬春季调节和管理好棚室内的温度、光照和湿度,在棚室内形成有利于蔬菜生长的小环境,可以使蔬菜早熟、优质、丰产,获得高效益。一、温度管理1.温度变化规律:棚室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昼夜温差比露地大,晴天温差大于阴天,棚室内温度回升快,阴天棚室内增温效果不明显。2.增温措施:(1)多层覆盖。多层覆盖的覆盖形式主要有大棚内套小棚、小棚内平铺覆盖地膜等。(2)草帘防寒。夜间在大棚内侧的四周围上1米左右高的稻草帘,一般可提高棚室温度2 ̄3℃,或在小棚上覆盖草帘,增温效果也很好。(3)火炉增温。在遇到特别寒冷的天气,可在棚室内增设火炉,这样可…  相似文献   

15.
1防冻保暖 早晚关闭大棚,加盖覆盖物,检查破漏,防止冷气进入棚内.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多层覆盖,在棚内搭建塑料中棚或小棚,并可覆盖草帘或无纺布等增温.同时注意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通风时要尽量在太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进行,晴天可在上午9:00左右进行.首先揭掉大棚内覆盖物,然后打开朝南门和卷起大棚边膜通风,但在刮风天气时,要卷背风面的膜,不要卷迎风面的膜,防止冷风直接吹入大棚.下午在4:00左右及早关棚,首先要覆盖好大棚膜,然后盖好棚内各种覆盖物.下雪天气要及时清除大棚上积雪,防止积雪过厚压塌大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夏季单栋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对单栋塑料大棚夏季小气候条件进行观测,并且对比分析棚内外小气候特征。[结果]棚内透光率为76%~7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1~2.9℃,晴天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22:00~06:00棚内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2~1.1℃;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明显高于棚外10℃,阴天则为5℃;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3种典型天气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2.2~4.2℃;晴天与多云天气地表最高温度棚内较棚外增温达15~16℃,最低气温增温则仅为1~2℃,日较差达13~14℃;3种典型天气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低于棚外3%,但8:00~18:00棚内湿度平均低于棚外8%,其他时次棚内湿度则平均高于棚外3%。[结论]该研究为农业工作者指导夏季大棚生产提供切实的小气候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塑料大棚中,上午9时左右,棚内CO2浓度仅为110~130ppm,仅是蔬菜光合最适浓度的1/15,大棚蔬菜CO2施肥的方法步骤如下:1.浓硫酸稀释。在棚外安置一瓷缸,向缸中加入3~4份水,再取浓硫酸1份沿缸壁慢慢加入缸中(注意动作要慢,防止受伤),边加边用木棒搅拌,待缸中溶液冷却后即可应用。2.棚内每10平方米准备一个大口塑料桶。桶应高出地面25厘米以上,每个桶中加入配好的稀硫酸,液面高为桶高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18.
应用漫反射聚氯乙烯薄膜在春夏覆盖大棚,一般比普通聚氯乙烯薄膜大棚内的一天中的最低温度高2.43℃,最高温度低2.34℃,从而使棚内蔬菜受冷、热害的程度减轻,尤其是能使一天中适宜于蔬菜生长发育的温度持续的时间相对显著延长,在漫反射薄膜棚内栽培的蔬菜表现长势好,光合作用强,氮代谢旺,结球甘蓝和生菜可增产15%左右,黄瓜和番茄的早期产量增产幅度较大,在20%以上,总产量可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大棚葡萄应用CO2气肥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当CO2浓度不足或较低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减弱,生长、发育迟缓,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如果增加其浓度, 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并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一般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最佳浓度为0.1%~0.15%,而大气中CO2浓度通常只在0.03%左右, 不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尤其是大棚设施栽培的植物,棚内CO2得不到及时补充, 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使大棚植物未能发挥最佳效能.因此,开展大棚植物增施CO 2气肥技术研究,对设施栽培植物应用该技术并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收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于1999年冬引进了CO2气肥发生器,并在葡萄、草莓、以及蔬菜等经济作物上开展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CO2气肥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投加FeC13对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方法]以青岛市某污水处理厂浓缩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污泥连续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考察了不同FeC13投加量下,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沼气产量、组分、热值以及沼气中H2S含量等参数.[结果]当FeC13投加浓度为150 mg/L时,产气量比未投加FeC13时提高34.8%,所产沼气中CH4含量提高10.7%,CO2含量降低6.0%.但是对H2S产生而言,投加FeCl3能显著降低其在沼气中的含量,当FeC13投加浓度达120 mg/L以上时,H2S含量可降至零.[结论]投加FeCl3对污泥厌氧消化有促进作用,随着FeC13投加量的增加,沼气产量亦逐渐增大,沼气中CH4组分含量缓慢上升,CO2略有下降,热值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