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设计了5种不同配方栽培料栽培双孢菇,以期研究其对双孢菇产量的影响,筛选出使双孢菇达到相对最高产量的栽培料配方,并加以推广和应用,以促进山东省邹城市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孢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秋季,因此,双孢菇生产的秋季栽培管理很重要。文章介绍了双孢菇秋季水分、温度、空气等因素调控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协调通风换气、保湿、调温三者之间的关系,创造适宜蘑菇生长的环境,促进多出菇、出好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互助县双孢菇的发展情况,分析双孢菇在互助县发展的优势及生产市场,阐述了互助县双孢菇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加强了对双孢菇高产栽培的技术,提高产量,双孢菇成为互助县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通过在日光温室内栽培双孢菇,重点对栽培方式、播种时期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夏季凉爽地域栽培双孢菇的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季节,菜籽饼和追肥对双孢菇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原材料要新鲜,播种量要大,采用混播,光照要暗;发茵期的温度和出菇期的湿度调控是关键环节。双孢菇单产可达15kg/m^2以上,日光温室栽培双孢菇,生物学效率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原料的配置、双孢菇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介绍,来推广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双孢菇加工前变色反应及其色泽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孢菇作为一种浅色蔬菜,在加工前极易发生变色现象,从而降低产品品质,该文分析了双孢菇在加工前的变色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选用柠檬酸,亚硫酸盐,氯化钠等作为因素,分不同水平,通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护色配比为0.5%柠檬酸 0.3%氯化钠 0.05%焦亚硫酸钠,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双孢菇原料变色现象,确保了最终产品的色泽。  相似文献   

7.
双孢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味道鲜美等特点,长期使用有疾病、延年益寿之功效,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近几年我县发展双孢菇很快,但在双孢菇生产中,由于技术水平、生产管理等原因,我县的双孢菇生产并未取得希望的辉煌。现将双孢菇生产中的几个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预冷时间对双孢菇真空预冷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冷时间对双孢菇真空预冷保鲜效果的影响,完善对食用菌真空预冷机理的研究。[方法]选取双孢菇为研究对象,将鲜品在5、10、20和30 min 4个水平的预冷时间条件下进行真空预冷处理,探讨了不同预冷时间对双孢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并通过综合评价研究了预冷时间对双孢菇预冷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不同预冷时间会对双孢菇的品质造成很大影响,预冷时间10 min条件下的预冷处理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其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电导率分别为1.41%、5.2%、13.1 mg/kg和5.84μS/cm。[结论]研究可为真空预冷技术在双孢菇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双孢菇(通常所称的蘑菇)价好畅销。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进步,稻田大中棚栽培双孢菇的技术已经成熟,具有产量高而稳定等特点,开始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在双孢菇大中棚栽培中,堆制培养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新邵县栽培双孢菇的经验,双孢菇堆制培养料要掌握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10.
覆土是双孢菇生产所特有的一项技术措施,就是在双孢菇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土粒,用来防止培养料中的水分过度蒸发,稳定培养料的湿度;改善培养料的通气状况,促使菌丝体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土粒对菇体能起到支撑作用;覆土层中有一种球形菌丝微生物,它能利用双孢菇菌丝体产生的挥发代谢物而大量繁殖,这些微生物又产生许多能刺激双孢菇原基形成的激素类物质,从而促进双孢菇子实体的大量形成。本文介绍了双孢菇覆土的作用和覆土时的注意事项及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双孢菇是我国食用菌中传统的出口创汇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产地遍布全国,出口量日益增加。但目前国内常规方法栽培双孢菇,周期长,单产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双孢菇的发展。解决双孢菇生产上的基料、周期、单产和效益问题,是食用菌科研人员的首攻目标。永济市晋通菌业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借鉴国外双孢菇高产栽培方法,结合熟料栽培技术,从提高基料的营养成分入手,经过长期反复试验,摸索出一整套适宜国内广大农村生产的双孢菇熟料栽培高产技术,可使双孢菇每平方米产量由6~7千克提高到20-25千克,周期由8~9个月缩短到34个月,每平方米纯收益由8~10元提高到30~40元。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地区双孢菇周年栽培技术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双孢菇生产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不能实现全年均衡供应,容易造成旺季菇贱伤农、淡季无货可供的局面。实现双孢菇的周年化生产可解决这类矛盾,增加菇农收入。总结了连云港地区双孢菇的周年生产技术,通过双孢菇春季、夏季、秋冬季全年生产,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提高了菇房的利用率,增加了菇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13.
双孢菇为低温性菇类,具有较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邢台山区低凉的气候以及丰富的原料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双孢菇栽培。文章分析、总结了双孢菇栽培中的关键技术,以供相关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双孢菇生产产量较低,效益徘徊不前,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图在无公害和低成本双孢蘑菇增产技术应用方面有所突破。随着生态村数量的迅速增加,该中心在实践中成功摸索出了一套以沼液为主要营养成分的双孢菇清洁低成本增产方法,不仅应用成本低、无公害无残留,而且增产提质效果理想,可在双孢菇出菇生产阶段全程应用,属双孢菇无公害优质营养液增产新技术,推广应用后受到广大菇农的普遍欢迎。本文即对该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双孢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属于伞菌科、蘑菇属,由于含有2个异核双核体的孢子,故得名双孢菇。双孢菇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抗癌、降血压,助消化等功效,因此也成为了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在17世纪法国等地首次出现人工栽培的技术,而我国对双孢菇菌栽培技术的引进则是从1935年开始在东南沿海省份进行小面积试种,20世纪80年代后,在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的生产基地,栽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目前在我国多省份的栽培双孢菇现状,同时分析了双孢菇的技术问题及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可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莘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双孢菇栽培,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区域布局、生产加工等领域发展出了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但近年来,受出口减缩及国内工厂化双孢菇发展的影响,莘县本地以农法栽培双孢菇的生产方式受到较大挑战和发展限制,在生产效益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亟需找出应对措施和新的发展路径。笔者就莘县双孢菇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做了详细介绍,对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双孢菇产业发展,双孢菇生产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选择生产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测定比较了国内外12个双孢菇菌株子实体的蛋白质、脂肪、多糖、粗纤维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并利用雷达图对双孢菇菌株5个营养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国内外主栽双孢菇菌株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5113菌株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35.15%和4.54%;XXX菌株的多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3.51g/kg和8.14%;H901菌株粗纤维含量最高,为45.42%。5113菌株子实体的营养价值最高,综合评分为135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双孢菇培养、播种、管理方法的论述,总结出双孢菇在北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阜阳市颍泉区双孢菇协会在双孢菇丰产、增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中,对培养料地方、发酵方式及养料建堆、翻堆和覆土材料制备等方面作了相应的技术改进与创新,并且将几项技术加以集成应用,实现了丰产、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双孢菇栽培技术的研究 ,并从季节安排、培养料配制和发酵、栽培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古浪县沿祁连山冷凉区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