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揭示施氮量对冬小麦旗叶叶片衰老及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为冬小麦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个施氮梯度(0,138,276和345 kg/hm2),测定分析各施氮处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小麦开花后各时期,4个施氮处理中,以276 kg/hm2处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衰老迟缓,代谢强度降低缓慢,过氧化程度低,其他处理较276 kg/hm2处理叶绿素含量及衰老指标等均有所下降。【结论】适量施氮(276kg/hm2)可提高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SOD和CAT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过量施氮(345kg/hm2)反而促进了冬小麦旗叶的衰老。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旗叶衰老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小麦旗叶衰老特性和产量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纯氮75-375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质(Pro)含量都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至旗叶全展后18d,除MDA含量迅速增加,人他生理指标都开始下降。在旗叶一生中的前期,高氮处理(375kg/hm^2)的SOD活性、Chl和Pro含量均较高,后期却下降很快,而中氮处理(225kg/hm^2),整个旗叶生长期内都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Chl和Pro含量和Pn,从而有关产量构成因素和子粒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白云石粉施用量对烟草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不同白云石粉施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观测各处理烟草不同生育期株高、茎围、叶数等农艺性状;测定各处理烟草中部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含量及糖碱比等指标并进行品吸评价。[结果]白云石粉施用量为1 500 kg/hm~2的处理烟草长势最好,施用量为1 125 kg/hm~2的处理烟草长势最差,但仍强于对照组。施用白云石粉能够降低烟叶烟碱含量,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可改善烟叶品质,提高评吸等级。[结论]综合来看,以白云石粉施用量为1 500 kg/hm~2的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姚安县优质烟叶生产最佳镁肥施用量。[方法]研究镁的不同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试验设置镁肥4个不同施用量:不施镁肥(T_1)和施用150 kg/hm~2(T2)、300 kg/hm~2(T3)、450 kg/hm~2(T_4),并对各处理烤烟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不施镁肥处理相比,随施镁量的增加,株高、叶长、叶宽和茎围随之增加;在0~450 kg/hm~2施镁范围内,施镁对烤烟具有显著的增产、增值的效应,其中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均以450 kg/hm~2处理最高,其与T_1、T_2、T_3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烟叶化学成分含量以450 kg/hm~2处理最接近优质烟叶的含量范围且其各成分协调性也最好。[结论]烤烟生产过程中,可施用适量的镁肥,以提高烤烟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不同氮磷增效肥施用量对小麦旗叶衰老以及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生产中科学施用氮磷增效肥提供依据。以烟农999为试验品种,分别在大田与盆栽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氮磷增效肥施用量,测定旗叶衰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以及最终的产量,来探究不同施用量的氮磷增效肥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整个花后时期,施用增效氮磷肥处理(大田为T1、T2、T4;盆栽为T1、T2、T3、T5)的小麦旗叶衰老指标均有所改善,小麦旗叶的SOD、P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对于缓解小麦旗叶衰老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合理施用增效氮磷肥可以延缓小麦旗叶衰老,并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壤上玉米适宜的磷肥施用量。[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0、60、120、180、240 kg/hm~2磷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养分积累及红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磷肥施用量为120 kg/hm~2时,红壤中玉米株高、茎粗均优于其他处理,磷肥施用量为120、180 kg/hm~2时促进玉米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植株磷养分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全磷含量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红壤中玉米的适宜磷用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生石灰施用量对烟草农艺性状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石灰施用量对烟草生育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生石灰施用量为1 500 kg/hm~2时,烟草长势最好,施用量1 125 kg/hm~2次之;施用量1 875 kg/hm~2时烟草长势较差,但优于对照。施用生石灰能够增加总糖、还原糖、烟叶钾、糖碱比、总氮、烟叶氯的含量,降低烟碱含量。生石灰的施用能够增加烤后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提高评吸质量。[结论]施用生石灰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施用量以1 500 kg/hm~2较优。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烤烟—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后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季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烤烟季施氮150 kg/hm~2产量最高,氮肥利用率最大;烤烟季施用的氮肥具有明显的后效,油菜产量显著增加314.73~488.83 kg/hm~2,氮素吸收量增加12.33~17.86 kg/hm~2,相当于油菜季施氮22.46~35.21 kg/hm~2的增产效果,氮肥的后效与施氮量成正比。在烤烟—油菜轮作体系中,推荐烤烟季施氮肥150 kg/hm~2,油菜季在充分考虑烤烟季氮肥后效的基础上少施氮22.54~35.17 kg/hm~2,烤烟、油菜增产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增施生石灰对海南茄衣生长发育及发酵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2):237-241
为探究增施不同用量的生石灰对海南茄衣生长发育及发酵后烟叶质量的影响,选用具有代表性的JH-2茄衣品种采用单一变量法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T0.0 kg/hm~2;T1.750 kg/hm~2;T2.1 500 kg/hm~2;T3.2 250 kg/hm~2),研究不同生石灰的施用量对茄衣的农艺性状、烟株根基pH、发酵后烟叶的矿质元素、烟叶常见化学成分、烟叶灰分含量、物理特性等6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石灰施用量的增加,烟株长势变好,若继续增加施用量,反而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以T2处理(1 500 kg/hm~2)的效果最佳;生石灰施用量越多土壤pH值越大,且均处于优质烟叶土壤pH值范围之间;钙、镁、硫的含量随生石灰的增加而增加,磷含量因各部位的不同表现不一致;发酵后烟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变化不一致,增施生石灰中部叶总糖增加,烟碱、总氮、钾、糖碱比、氮碱比均随生石灰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大,增施生石灰对上部叶影响尤为明显,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燃烧性;各处理灰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随着生石灰用量的增加,烟叶的各项物理特性显著变好。综合各类因素可知,以T2(1 5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对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湖南烟区主要栽培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生物炭用量(CK:0 kg/hm~2;T1:3 000 kg/hm~2;T2:3 750 kg/hm~2;T3:4 500kg/hm~2)下植烟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植烟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铵态氮及速效钾含量,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从改良土壤肥力效果来看,生物炭施用量在3 750 kg/hm~2的水平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钾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4年采取田间试验和池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钾素的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增施钾肥,能够增加植株基部一、二节间粗度、厚度,提高植株抗倒能力,能够提高叶面积系数,增加旗叶Chl含量,减少O2^-产生,降低MDA含量,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增粒增重,从而显著增加小麦产量。但施钾量超过150kg/hm^2以后其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钾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1995年采取田间试验和池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钾素的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增施钾肥,能够增加小麦植株基部1,2节间粗度和壁厚,提高植株抗倒能力;能够提高叶面积系数,增加旗叶Chl含量,减少O_2~-产生,降生MDA含量,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增粒增重,从而显著增加小麦产量。但施钾量超过 150kg.hm~2以后其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超高产麦田(9750 kg/hm2)适宜的灌水时期和数量,深入挖掘超高产麦田的产量潜力,通过在金海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超高产实验田设置不同的灌水处理,研究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对旗叶各衰老指标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灌水通过改善旗叶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持续性,能够明显延缓超高产小麦花后旗叶衰老。与CK处理相比,灌水提高了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在保证水分利用率的同时显著增加了籽粒产量。在本实验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的T5处理花后旗叶衰老明显延缓,产量达到超高产水平(9923.58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继续增加灌水量,处理T7和T8旗叶SPAD值和LAI降低,POD、SOD和CAT活性增幅不大,在灌浆后期甚至出现下降,穗粒数、千粒重和水分利用率下降显著,籽粒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盐逆境胁迫下施钾对降低小麦盐害的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盐逆境下施用钾肥可以增加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植株叶片的K+及K+/Na+,增强叶片的保水能力,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K2O 90kg/hm2处理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施钾量则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15.
高产条件下冬小表施肥前氮后移,可以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量。本文研究了前氮后移施肥对小表旗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施肥可以提高旗叶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减少(?)的产生,MDA含量降低,使叶片衰老延缓,旗叶功能提高,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 kg•ha-1施氮范围内,不同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仅比施用225 kg的处理增产1.6%。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在各试验点之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施氮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产量的差异。8901-1和豫麦34对氮肥较敏感,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济麦20和皖麦38稳产性较好。各试验点间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的变化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试验点间的品质差异。不同试验点间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04%~7.03%,变异系数较小的品种,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好,变异系数大的,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各品种的变异系数为5.43%~7.33%。有些供试品种在施氮150 kg•ha-1以下时,蛋白质含量不能达到强筋标准,如烟农19、济麦20和皖麦38。在施氮量超过225 kg•ha-1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强筋小麦施氮水平应控制在225~300 kg•ha-1。试验中各种影响蛋白质含量变异的因素的效应表现为:栽培措施>基因型>生态环境(试验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2,4-D丁酯与多效唑混用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4-D丁酯的小区杂草株防效极显著好于没有喷施2,4-D丁酯的小区;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的生长,但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明显降低.同一多效唑水平下,随着2,4-D丁酯用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减少;同一2,4-D丁酯用量下,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增加.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旗叶面积的扩大,而且处理间差异性有扩大趋势,多效唑的存在,抑制了2,4-D丁酯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最佳处理组合为多效唑2.25 kg/hm2+2,4-D丁酯15 g/hm2.  相似文献   

18.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济麦22和鲁麦21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特性,群体透光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施氮量范围内,小麦叶面积指数、旗叶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群体透光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追氮时期后移有利于减缓后期群体叶面积的下降速度,但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光合速率等的影响较小。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225kg/hm2的3个处理中,拔节期追氮处理的产量高于其它两个追氮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高产主要是通过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且追氮时期后移对籽粒产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穗肥施氮量对水稻剑叶生长及披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和180 kg/hm2)对剑叶生长和披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剑叶的长、宽和长宽比均相应增加,施氮对剑叶长度的影响大于叶宽。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剑叶长度与叶片披垂程度呈正相关。穗分化期增加施氮量,挺直叶片的比例下降,而披垂叶和极披叶的比例明显上升,剑叶的披垂系数也增加。国稻6号叶片披垂程度比两优培九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新疆伊犁河流域新垦土壤土层薄、坡度大、保水保肥差等特性,开展研究获得新垦区最佳水肥调控措施.[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水、氮两因素对冬小麦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纯氮量、灌溉总量是影响冬小麦生理性状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施肥比例和灌溉频数;极差分析说明,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旗叶SPAD值的影响大于灌溉量和灌溉频数;而对净光合速率影响的主次排序是灌溉频数>施氮量>灌溉量和施肥比例.[结论]综合小麦叶片SPAD、净光合速率Pn以及产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推荐伊犁河流域新垦区冬小麦种植最佳施纯氮量为375 kg/hm2,灌溉量为4 500 m3/hm2,优化施肥制度为,全生育期追施两次氮肥,分别在返青期与拔节期,施肥量分配比例为6∶4,优化灌溉频数为6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