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5/16、6/25、8/9、9/21)测定了根蘖苜蓿和非根蘖苜蓿植株根组织中的酯酶同工酶及根系不同组织部位中五种内源激素(Z、ZR、IAA、GA3和ABA)含量,并比较、分析根蘖植株与非根蘖植株酯酶和内源激素动态及根蘖植株根蘖芽的形成和生长与激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根蘖与非根蘖苜蓿植株根组织酯酶同工酶带数明显不同,根蘖苜蓿植株明显高于非根蘖苜蓿植株2~4条谱带,这说明苜蓿根组织酯酶同工酶可能与苜蓿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有关。根系中内源激素分析结果表明,根蘖与非根蘖苜蓿植株根颈和根组织中(Z+ZR)、IAA、GA3含量均在植物生长发育旺盛时期(6/25、8/9)最高。ABA含量随植株生长发育而呈上升趋势。根蘖植株的(Z+ZR)、IAA、GA3和AB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变化趋势与非极蘖植株不同,而来源于根蘖型品系中非根蘖植株与当地品种主根植株的变化规律相似。根蘖苜蓿植株根系中IAA/(Z+ZR)低于非根蘖植株。苜蓿植株根系中内源激素(Z+ZR)、IAA、GA3含量与苜蓿根蘖芽形成和生长有关。根蘖植株根系内不同组织部位内源激素分布不一致,根蘖苜蓿植株水平根膨大与内源激素GA3含量显著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空间环境对苜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影响,试验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卫星搭载苜蓿种子地面种植后筛选的47株形态变异株系的叶片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诱变苜蓿株系与对照苜蓿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和带级不同,酶活性明显增强或减弱。说明空间环境能引起苜蓿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聚类分析比较这47株变异株系的相似性系数差异,筛选出7株差异较大的卫星搭载株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17个苜蓿品种在人工接种和不接种病原尖孢镰刀菌的情况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并探讨了同工酶与品种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论接菌与否,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谱带数、最大迁移率以及同工酶活性在苜蓿品种幼苗根部均存在较大差异,且接菌处理后与对照间也存在明显不同;从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最大迁移率来看,与品种对根和根颈腐烂病抗性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之间也没有规律性变化;但从同工酶活性的变化上分析发现,幼苗根部接菌后同工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苜蓿的过氧化物(POD)同工酶的影响,试验采用聚丙酰胺凝胶方法,测定了聚乙二醇(PEG)干旱胁迫处理对12种不同品种的苜蓿幼苗POD同工酶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苜蓿的POD同工酶酶带数量和酶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苜蓿各品种间及干旱胁迫处理后的酶带数有所不同,POD同工酶谱带最多有10条,最少有4条。不同苜蓿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在A区的酶带变化较小,酶活性较强;B区出现新酶带,但酶活性较弱;C区酶带变化不同,酶活性最弱。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卫星搭载对苜蓿同工酶的影响,试验对卫星搭载和未搭载的苜蓿愈伤组织进行聚乙二醇(PEG)胁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和PEG胁迫均显著提高了苜蓿愈伤组织POD和SOD活性(P0.05)。卫星搭载的苜蓿愈伤组织POD和SOD同工酶比未搭载分别增加1,2条酶带;经PEG胁迫后,卫星搭载的苜蓿愈伤组织酶谱带均增加1条。说明卫星搭载和PEG胁迫可以提高苜蓿愈伤组织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苜蓿品种主根受伤后同工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其东  高振生 《草地学报》1999,7(4):257-262
研究根系发育能力不同的苜蓉品种在主根受到伤害时同工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根受伤前,根系发育能力强、中和弱的无棣、陇东和北疆苜蓿,处理与对照间脂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无明显差异,根组织脂酶同工酶的酶带数多于叶片。根组织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酶带数相同。主根受伤后,无棣和陇东苜蓿根组织脂酶同工酶的酶带数均比对照多12上,但二者的变化方式不同。无棣苜蓿叶片脂商工酶的酶带数我于对照,无棣和陇东  相似文献   

7.
从根系发育角度对根茎型清水苜蓿、直根型陇东苜蓿、根蘖型野生黄花苜蓿和甘农2号杂花苜蓿在甘肃省天水半湿润区、兰州半干旱区和武威干旱区生长前3年的适应性进行了连续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根型苜蓿的根系特性差异明显。根茎型清水苜蓿主根长度最短,主根直径和侧根直径均最细,侧根数较少;根蘖型野生黄花苜蓿和甘农2号的主根长度较长,主根直径和侧根直径均较粗,侧根数较多;直根型陇东苜蓿各项根系指标介于根茎型和根蘖型苜蓿之间,与根蘖型苜蓿更接近。主根直径和侧根直径在温度较高的夏秋季增长较快。不同根型苜蓿根系体积、生物量在3个生态区均表现为从表层到深层逐次递减,随着年限的增长逐年增大。对各根型苜蓿综合分析,相对来说,根茎型清水苜蓿在天水半湿润区、根蘖型甘农2号和黄花苜蓿在兰州半干旱区和武威干旱区、直根型陇东苜蓿在天水半湿润区和兰州半干旱区具有较强的根系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17个苜缩品种在人工接种和不接种病原尖孢镰刀力的情况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并探讨了同工酶与品种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论接菌与否,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谱带数、最大迁移率以及同工酶活性在苜蓿品种幼苗根部均存在较大差异,且接菌处理后与对照间也存在明显不同;从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最大迁移率来看,与品种对根和根颈腐烂病抗性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之间也没有规律性变化;但从同工酶活性的变化上分析发现,幼苗根部接菌后同工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的影响,试验以两种抗旱性不同的苜蓿幼苗为研究对象,在20%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对两种苜蓿幼苗施加不同浓度的CaCl2,采用聚丙烯凝胶电泳技术对POD、CAT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对两种同工酶酶谱和酶活均产生一定的影响;POD同工酶出现总带数为65条,酶带最多有8条,最少有4条;CAT同工酶出现总带数为84条,酶带最多有9条,最少有5条;供试12份材料的POD和CAT同工酶酶谱在A区的酶带无变化、活性较强,在B区和C区出现新酶带,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0.
4份苜蓿材料根系形态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直根型陇东苜蓿、根蘖型甘农2号杂花苜蓿,野生黄花苜蓿和根茎型清水苜蓿在甘肃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3个不同生态区的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根茎型清水苜蓿在天水半湿润区和兰州半干旱区主根长度较长,适应性较强;直根型陇东苜蓿在兰州半干旱区主根长度、主根直径、侧根数、根颈直径、根颈入土深度及分枝直径均最大,生长最为适宜;根...  相似文献   

11.
辛夏青  魏小红  韩厅  岳凯  赵颖 《草业学报》2018,27(10):105-112
以紫花苜蓿为材料,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及一氧化氮清除剂c-PTIO对苜蓿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同工酶电泳技术来研究外源NO及反向调控对PEG胁迫下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并探讨NO调控苜蓿种子耐旱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PEG胁迫下外施0.1 mmol·L-1 SNP,第6天时较PEG处理POD活性降低了32.72%;第4天时SOD、CAT活性较PEG处理升高了10.48%、23.60%,有效缓解了PEG对紫花苜蓿萌发中种子的氧化损伤,提高其抗氧化能力。PEG胁迫下添加 c-PTIO抑制了苜蓿萌发期的抗氧化系统活性。从同工酶的谱带数量和强弱来看,POD同工酶各区带活力均随PEG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第2天酶带只有1条,而第4天酶带呈现9条;SOD和CAT同工酶表达量变化不显著,但酶带强弱有一定变化,S3酶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减弱;CAT同工酶谱带则一直保持2条带,无明显强弱变化。因此,外源NO在PEG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中抗氧化酶快速响应并在维护氧自由基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花苜蓿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3个俄罗斯黄花苜蓿品种(达菲、秋柳和雅酷)与国内的锡盟野生黄花苜蓿形态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锡盟黄花苜蓿呈半直立生长,适合驯化栽培利用;而3个引进品种匍匐生长,适合与其他牧草混播或放牧利用。达菲、秋柳和雅酷具有极强的分枝能力,生长至第二年分枝平均可达每株73.7、88.6和88.1个,并且根系特别发达,其中表层土壤侧根数量是锡盟黄花苜蓿的1.5~2倍,侧根生物量是锡盟黄花苜蓿的3~4倍。  相似文献   

13.
空间搭载对2个紫花苜蓿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神州3号飞船搭载的2个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和三得利种子,种植后出现矮化植株,阿尔冈金和三得利分别选取9株和8株,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这些单株及其对照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阿尔冈金和三得利的酶谱带数为5~7条,在相对迁移率(Rf)17.93%处,所选单株都有谱带出现,此带为2个品种的公共带;...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云南省5个银合欢品种和1个金合欢品种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酶谱进行了分析,并依据不同种质材料间酶带特征的不同,利用酶带迁移率和酶谱相似系数分析研究了6个品种种质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6个品种种质资源酶谱带数目、迁移率、酶活性及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吉林省4个生态类型地区采集了74株不同建植年限苜蓿的根瘤,调查了"公农1号"紫花苜蓿根瘤菌株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苜蓿根瘤多数分布在根部10cm以下的须根;根瘤数量、重量受苜蓿建植年限、不同生态类型及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分离纯化所得的81株根瘤分离物经"公农1号"苜蓿水培回接结瘤试验,得到bc8,gzl59和da80等8个优良根瘤菌株;在温室条件下,对回接试验筛选出的8个菌株进行土壤盆栽复筛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公农1号"苜蓿生长的高效根瘤菌株。结果表明,根瘤分布在植株根部10~30cm处;在所有供试菌株中,菌株bc18、yj34、bc94和gzl59表现较为优良。菌株yj34和bc94对茎长和叶片数影响最大,茎长分别增加60.17%和59.86%,叶片数分别增加97.92%和95.92%;菌株gzl59对根长影响最大,根长增加64.32%;菌株gzl59和bc94对提高植株干重贡献最大,其中,菌株gzl59比对照增产288.24%;供试菌株对根瘤数的影响也很显著,接种菌株yj34的苜蓿根瘤数相比其他菌株较高,达104.24%。综合分析,发现根瘤菌株gzl59、bc94和yj34较其他菌株表现突出,是吉林省"公农1号"苜蓿的高效根瘤菌株。  相似文献   

1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离出豆状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4~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条酶带,蛋白质6~9条区带;豆状囊尾蚴囊壁和头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无,蛋白质17条区带;细颈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3条酶带,蛋白质7~10条区带;宿主——兔腹水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3~5条酶带,蛋白质13~16条区带。并作了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囊液同工酶、蛋白质和豆状囊尾蚴与宿主的同工酶、蛋白质相互关系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具有差异和两者可能存在交叉免疫;豆状囊尾蚴的酶蛋白和蛋白质来源独立于宿主,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宿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遗传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雪婷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09,17(3):343-348
为初步判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Native 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的遗传特异性,及与其他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借助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包括该材料在内的41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POD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22条酶带,最多9条,最少5条;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出现6条酶带,其特征谱带为Rf0.26;将0,1二态性矩阵转化为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聚为一类。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40个材料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为其在形态学上与其他苜蓿的差异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8.
低温弱光对苗期紫花苜蓿根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秋眠级不同的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巨人201和WL41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低温(0~5℃和5~10℃)与弱光[50和100μmol/(m2.s)]互作处理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颈在低温弱光胁迫下启动了自身应激机制,对逆境胁迫做出了适应性反应,相同弱光条件下,低温0~5℃比5~10℃对根颈的影响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幅度较小,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下降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幅度均较大;相同低温处理,弱光50μmol/(m2.s)处理对根颈生理指标影响更为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大于弱光100μmol/(m2.s)处理;巨人201各项指标的变化都优于WL414,表明巨人201抗寒耐弱光能力都可能优于WL4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