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机收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甬优2640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抗倒性强,抗寒力强,产量稳定,米质好,再生季能安全齐穗,可在浦城县机收再生稻区作留低桩主推品种;隆两优华占再生力强,产量稳定,但生育期偏长,适合在浦城县南片低海拔地区作再生稻留高桩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2.
于2016年选择11个在南平市建阳区种植表现优良的再生稻品种进行中留桩机收栽培简比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当地作机收再生稻栽培的品种为甬优2640、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其次为隆两优1212、两优688、和两优332.这6个品种两季合计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075.0 kg、955.0 kg、935.0 kg、921.7 kg、891.7 kg、882.3 kg;均表现为群体生长整齐,再生成穗率较高,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米质优;可作为当地中留桩机收再生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合福建省种植的机收低留桩的再生稻品种(组合),对生产上推广的12个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608、泸优1256的再生力较强、丰产性较好,可作为机收低留桩的再生稻品种(组合)推广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4.
2015年浦城县农技站选用6个再生稻品种进行机收栽培对比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两季产量、经济性状、再生力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甬优2640、欣荣优华占两个品种头季生育期适中、再生季能安全齐穗、两季年产量高、米质佳,可作为浦城县机收再生稻主推品种;嘉优99头季稻生育期偏长、产量偏低,但再生力强、再生季产量高,可作为浦城县中南部机收再生稻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5.
2017年在浦城县仙阳镇两个"百亩再生稻机械化种植示范片"示范种植甬优2640,表现熟期适中、头季与再生季产量高、耐机械碾压、再生季低位腋芽萌发好、再生力强、米质较优等优良特性。总结甬优2640再生栽培全程机械化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低留桩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9个杂交稻新品种作低留桩再生稻筛选进行了小区简比试验,通过测定头季和再生季两季的产量、再生季各节位产量和再生季有效节位与田面的距离,调查两季产量构成因素,观察记载生育期、丰产性、抗逆性,筛选出了泸优明占、福龙两优29等2个组合可在尤溪县作低留桩再生稻种植,为当地推广机收再生稻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对9个杂交稻新品种作低留桩再生稻筛选进行了小区简比试验,通过测定头季和再生季两季的产量、再生季各节位产量和再生季有效节位与田面的距离,调查两季产量构成因素,观察记载生育期、丰产性、抗逆性,筛选出了泸优明占、福龙两优29等2个组合可在尤溪县作低留桩再生稻种植,为当地推广机收再生稻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对不育系闽红249S的再生力以及水稻品种闽红两优727作再生稻头季适宜留桩高度以及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潜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闽红249S是一个再生力强的水稻不育系,其再生率(力)为1.89,比强再生力对照佳辐占(1.67)高13.17%,差异达显著水平;闽红两优727作再生稻栽培时较适宜留低桩,留桩高度15 cm,再生季产量构成性状协调、产量高;闽红两优727头季、再生季和全年两季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597.87、320.05和917.92 kg,与机收低桩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主推品种泸优明占产量相当,适合作机收低桩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示范推广早稻机收留桩再生稻栽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时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收留桩高度以及再生季田间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农艺性状,以及不同留桩高度对分蘖成苗数、有效穗、结实率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短生育期的籼粳杂交稻头季稻产量人工移栽显著高于机插秧;留桩高度30 cm的产量显著高于留桩高度40 cm和50 cm的产量;生育期较短、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再生季产量显著高于生育期长的品种。对籼粳杂交稻不同品种两季产量分析表明,甬优6760头季稻可在8月20日左右正常收割,作为再生稻产量高、米质优,适合在浙北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宜湖南省慈利县种植的再生稻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近年来国审或省审的2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一种两收试验,对品种产量、生育期、农艺与经济性状、再生性和抗逆性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3个水稻参试品种头季平均产量为505.25 kg/667m~2,再生季平均产量240.49 kg/667m~2。根据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抗性等综合因素考虑,C两优266、徽两优898、C两优34156、甬优4149和甬优2640做再生稻生产的风险相对较小且产量较高,可作为再生稻品种在慈利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机收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机收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试验,研究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季生育期、出苗情况、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浦城县用嘉优99作机收再生稻栽培,留桩高度25~35 cm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稻桩(茎秆)上的腋芽萌发成穗收获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与头季稻相比可以省去播种、育秧、插秧和犁耙田这些工序。甬优2640是再生稻栽培面积最广的品种之一,它是系甬粳26AXF7540培育而成的籼粳交替早熟晚稻品种、大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寿县安丰塘镇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合蓄留再生稻的品种、科学播种与适当密植、建立理想的群体结构、科学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与养留稻桩等,以期为当地再生稻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再生稻的科研和生产水平方面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和农业研究所集中一批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品种、生态条件、播种期、氮肥、激素、收割期及留桩高度等因素对再生稻产生的影响。如何能够使再生稻的生产形成一种稳定的耕作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单产与应用机收。由于高桩再生稻的产量不够稳定,穗小、粒少,且头季无法使用机收等缺点,导致大面积推广生产和应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对再生稻栽培技术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再生稻生产受到不同桩高、机收碾压带等不同机收因素的影响分析,从而研究出再生稻的最佳机收高度,进而从生产实践技术和理论方面,为再生稻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再生稻的科研和生产水平方面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和农业研究所集中一批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品种、生态条件、播种期、氮肥、激素、收割期及留桩高度等因素对再生稻产生的影响。如何能够使再生稻的生产形成一种稳定的耕作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单产与应用机收。由于高桩再生稻的产量不够稳定,穗小、粒少,且头季无法使用机收等缺点,导致大面积推广生产和应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对再生稻栽培技术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再生稻生产受到不同桩高、机收碾压带等不同机收因素的影响分析,从而研究出再生稻的最佳机收高度,进而从生产实践技术和理论方面,为再生稻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机收低留桩再生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总结其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近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再生稻已经成为浙江常山种粮大户增产增收的好模式。为筛选不同生育期类型适合在常山及周边地区栽培的再生稻优良品种,2019—2021年常山农技人员引进了20多个再生稻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其中甬优4901表现出生育期短、米质优、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不仅适宜在常山及周边作再生稻栽培,而且在浙江省宁波、绍兴以及湖南、江西等地也表现良好。为探索甬优4901作再生稻栽培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2021年农技人员对甬优4901头季稻插秧密度、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再生季施肥等关键技术点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展百亩高产示范。本文将甬优4901再生稻在浙江常山试验示范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甬优4901作再生稻栽培的技术体系,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佳辐占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优质旱籼稻品种。该品种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开始引入福清市试种,至今已种植8年,累计推广面积8万亩以上。近年来,由于该品种再生能力较强,作为老品种的新应用,目前在闽南、闽北及福州地区作再生稻种植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深受当地农民喜爱。自2009年起,作再生稻栽培,一股头季稻亩产400--4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475公斤;再生季一般亩产220—2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340公斤以上。由于该品种低节位分蘖力强,非常适合机收低留桩再生栽培.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具有省工、省肥、省药等特点,是目前我市推广面积最大的再生稻优质品种。现将试种结果和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佳辐占作再生稻栽培表现米质优、生育期适中、抗性强、低节位腋芽萌发好、芽粗壮、再生季产量较高,低节位芽再生力强且耐机械碾压,适合作机械收割低留桩再生栽培.该文总结佳辐占作再生稻栽培头季机收低留桩生产模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