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黑茶对FXR及LXR核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照材料,研究黑茶对FXR核受体及LXR核受体的活性。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FXR核受体活性,同时,普洱茶还具有很好的LXR核受体活性;而沱茶乙酸乙酯洗脱组分具有增加FXR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因此,黑茶具有调节胆固醇及糖代谢,有较好的抗代谢综合症活性。  相似文献   

2.
高通量筛选研究茯砖茶降脂功效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6  
寻找高效天然的降脂减肥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高通量药物筛选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药物筛选新方法。将茯砖茶水提液分别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制得三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及水层样品,茶渣用95%的乙醇提取,均采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PARα、PPARγ、PPARδ)、肝X受体(LXR)、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及前脂肪细胞(3T3-L1)模型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研究茯砖茶的降脂减肥功效,结果显示茯砖茶各部位对PPARγ、PPARδ有激活作用,对FXR有抑制作用,对PPRAα、3T3-L1作用不明显,证明茯砖茶有多条降脂途径,降脂减肥功能较强,有望开发成天然的降脂药物,其降脂有效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通量筛选法对普洱茶降血糖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高通量筛选法寻找普洱茶降血糖血脂作用的活性成分的研究。实验以SMMC-7721细胞为模型,确定普洱茶各样品的合适筛选浓度为50μg/ml,并以此浓度对激活PPARα、PPARδ、PPARγ受体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发现,普洱茶醇提物对PPARδ受体有激活作用,有潜在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功能成分单体降糖降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本文选取与糖脂代谢相关的PPARδ、PPARα、PPARγ、FXR、LXR、3T3-L1和α-淀粉酶模型,探讨了普洱茶中单体功能成分尿嘧啶、没食子酸的降糖降脂作用。结果表明:尿嘧啶、没食子酸在PPARγ、FXR、LXR模型表现出明显的活性作用,其中尤以没食子酸对PPARγ的激活效果最为显著,其值高达2.438,与阳性对照药物的激动效果相当,而对PPARδ、PPARα、3T3-L1模型的活性作用较弱。在PPARγ模型中,没食子酸对PPARγ受体的激活作用强于尿嘧啶,而在FXR、LXR模型中尿嘧啶的活性作用要强于没食子酸。此外,没食子酸对α-淀粉酶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普洱茶的降糖降脂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茯砖茶中几种单体成分功效的高通量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择与降脂减肥作用相关的FXR、LXR、PPARδ、PPARγ及3T3-L1模型对从茯砖茶中分离制备的6个单体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各单体对所选模型均有活性。对于FXR激活模型,没食子酸(GA)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在50μg/ml的初筛浓度时激活值分别达1.766和3.22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10μg/ml和50μg/ml的初筛浓度时激活作用均较强,特别是50μg/ml的初筛浓度时,其激活倍数达6.000;对于PPARδ模型,此三种单体添加量均需达50μg/ml,作用才显著。在初筛浓度为30μg/ml时,没食子儿茶素(GC)对PPARγ模型的激活倍数达1.619;3-甲氧基-4,5-二羟基苯甲酸(MDBA)对PPARγ模型的激活倍数达1.734;3,4-二羟基苯甲酸(DBA)对FXR抑制值为3.641,明显小于对照初级胆汁酸鹅脱氧胆酸(CDCA)的抑制值6.435,因此其抑制模型的作用非常明显。以上试验结果说明此6个化合物均为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黑茶加工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堡茶、普洱茶、茯砖茶等同属黑茶类,传统加工过程中的渥堆发酵是形成黑茶品质特征的关键,上述过程需要微生物参与才使其具有独特品质。本文就黑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其对黑茶品质形成所起的作用、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渥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主要从康砖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酶对砖茶品质形成的作用及砖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等方面阐述了黑茶的品质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测定黑茶脂溶性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以米砖茶、沱茶和绿茶为参照,分析普洱茶、六堡茶、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中的脂溶性色素。结果发现,不同黑茶中脂溶性色素的组成及含量上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茯砖茶是中国黑茶的特色茶种之一,近年来因其特有的保健功效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其诞生时间问题,近年有多种说法,使得业内对茯砖茶的起源产生了疑问。笔者以现有史料为基础,探析茯砖茶的起源时间,希望对业内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智芳 《福建茶叶》2009,32(1):10-11
茯砖茶由于发花工序而形成完全不同于黑毛茶的品质特征。“金花”的存在是茯砖茶与其他黑茶明显区别,“金花”的多少又是区分茯砖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发花工序形成的“金花菌”以及大量的其他微生物的参与及适度的湿热作用,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导致几种主要化学成分,如水浸出物、咖啡碱、芳香物质、茶多酚、苦味物质(花青素、茶皂素、黄酮类等)、可溶性糖等含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姜依何  胥伟  朱旗 《茶叶科学》2018,38(3):227-236
微生物胞外酶催化动力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黑茶产品的后期贮存也会带来黑茶微生物体系的改变。为探讨黑茶的真菌体系对黑茶产品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影响,本文检索了黑茶真菌污染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多种污染真菌毒素在黑茶样本中有可能被检出,如: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赭曲霉素(Ochratoxins)、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等。研究表明,黑茶样本的毒素暴露处于较低水平,并且黑茶多种活性成分可下调表达黄曲霉毒素的基因簇部分基因,从而抑制黄曲霉在黑茶基质样本上产毒。指出正规地生产和饮用黑茶是安全的,而定向发酵技术在黑茶加工中的应用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茯砖茶降脂功能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将现代分离技术与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相结合,从茯砖茶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3-甲氧基-4,5-二羟基苯甲酸(MDBA)、3,4-二羟基苯甲酸(DB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选择FXR、LXR、PPARδ、PPARγ及3T3-L1细胞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质量浓度为50µg/mL时,GA和ECG对FXR模型的激活值分别达1.77±0.14和3.22±0.06;EGCG的激活倍数高达6.00±0.45。添加质量浓度为30µg/mL时,GC对PPARγ模型的激活倍数为1.62±0.16;3-甲氧基-4,5-二羟基苯甲酸(MDBA)对PPARγ模型的激活倍数达1.73±0.16;各化合物对3T3-L1模型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黑茶香气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独特的渥堆工艺形成了其陈纯的香气特征。本文详尽综述了近年来黑茶香气化学研究的进展,从黑茶香气成分的化学特性方面归纳出甲氧基苯类和烯醛类化合物是黑茶独特香型的特征成分,分析了渥堆、干燥、贮藏等主要加工工艺对黑茶香气品质的影响,讨论了微生物对黑茶香气形成的影响,并指出了原料、香气提取方式等对黑茶香气分析的影响;最终提出黑茶特征性香气成分的鉴定与表征,香气骨架分子官能团的转化机理,以及微生物对香气形成的参与机制应是今后黑茶香气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黑毛茶氟含量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阳是黑茶的主要产地之一。通过对益阳黑茶原料主产区的黑毛茶样品分析,表明黑毛茶氟含量与原料嫩度呈负相关,适当提高原料嫩度和进行合理拼配是解决黑茶氟含量偏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黑茶不同样品氨基酸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HPLC对近100个黑茶样品中包括茶氨酸在内的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黑茶原料越嫩氨基酸含量越高,茶氨酸含量相应也较高;黑茶样品的类别不同与氨基酸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年代越老的样品其氨基酸含量越低;各系列黑茶样品氨基酸组成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础,目前黑茶缺乏专用品种.本研究对尖波黄13号等8个湖南主栽茶树品种进行了黑茶适制性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桃源大叶和槠叶齐感官审评结果显著优于其它6个茶树品种.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鲜叶水浸出物、儿茶素、茶氨酸、氨基酸总量、咖啡碱、粗纤维、还原性糖7个指标与相应黑茶感官审评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氨基酸总量和粗纤维分别与感官审评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夏、秋季咖啡碱、水浸出物、还原性糖、粗纤维与感官审评结果的相关性基本一致,都达到了显著相关(粗纤维为显著负相关,其余为显著正相关),儿茶素在夏季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其余各指标与感官审评结果相关性较低.考虑到氟对黑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本研究还对8个品种一芽五叶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氟含量都小于300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