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国内有关研究发现,在盐渍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硅灰以及水泥可固化盐渍土增强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设计粉煤灰、硅灰以及水泥掺量配和比,研究出不同粉煤灰、硅灰以及水泥掺量固化盐渍土对混凝土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盐渍土的一些工程性质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2.
港口混凝土表层的渗透性是决定混凝土耐久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港口工程的使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相比于陆地混凝土工程,港口混凝土表层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适当的现场检测方式,对混凝土的表层渗透性以及耐久性进行试验研究,保证港口混凝土工程的稳定性。本文结合实际港口混凝土工程,采用Autoclam自动渗透性测试仪对混凝土的表层渗透性以及耐久性进行检测,对于影响混凝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是氯盐环境中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篇文章作者以不同水胶比、不同掺合料掺量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探讨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配合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土建结构工程的发展大多数土建结构由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结构工程学科最为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加大耐久性研究工作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重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应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作了详细的研究,并针对粉煤灰的掺入量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影响以及粉煤灰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建筑工程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活性矿物掺和料取代部分水泥。本文结合作者的工程经验对影响掺矿混凝土耐久性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结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环境区划得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并且提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环境区划的总体思路,完善框架结构。明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空间属性,并且结合相关地区特点、环境差异、使用年限等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进行划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组成,阐述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特点,经过实际工程研究其优势,并简述其施工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结构设计、温度控制、原材料选择、施工安排和施工质量等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制定温控措施时,必须把控制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作为主要方面.这就要从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和降低水化热温升入手,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向,从而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在降低水化热温升方面:可以采用混凝土"双掺"(掺粉煤灰、掺外加剂),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尽量选用低流态和大级配混凝土.在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方面:主要从降低对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影响最大的石子温度和拌和水温度方面下功夫.经验表明:石子温度每下降1℃,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大约可降低0.55℃,水温下降1℃,混凝土温度可下降0.2℃.同时在制定温控措施时,必须结合工地实际情况,采用技术上可行、操作上简便实用、经济上节省的措施.运输上,采用混凝土罐车,尽量减少曝晒时间和停歇,从而降低温升.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山东饲料》2013,(2):109+171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是当前建筑领域的一个重点难题,解决好混凝土抗冻耐久性问题必须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了解混凝土本身的特性,从而做出有效的预防。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是系统性的工程,是一种有效的运用技术。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必须要从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早期养护、外加剂等方面入手,本文以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提高为主体,展开论述,提出了改善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桥梁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及其应用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利用混凝土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足够粘结强度的环氧树脂,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表面,达到对结构加固的目的。碳纤维布具有高强高效、自重轻、厚度薄、高耐久性、施工简便、抗腐蚀、抗疲劳、抗老化、施工周期短等性能。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粘贴碳纤维布在桥梁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日益突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目前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总结,并展望了未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其内部材料的组成包括水灰比与水泥用量,而外在因素则是养护时的环境温度与加载时的时间。本文首先讨论了混凝土耐久性包含的内容,接着分析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徐变、以及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最后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纳米混凝土作为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在工程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为了深入的了解纳米混凝土的特性及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科学工作者对纳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的研究,本文从纳米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两方面介绍了研究的现状,并分析了纳米混凝土下一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赤泥-电石渣-粉煤灰胶砂的抗压强度的研究,采用L16(45)5因素4水平的正交表,试验结果以28天抗压强度为主要性能测试指标,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确定出赤泥-电石渣-粉煤灰等材料的最佳掺量,砌块28天标准试验室养护后,达到较高抗压强度,分析其强度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赤泥和电石渣有利于粉煤灰活性的激发,提高粉煤灰砌块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道路施工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在组成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选定后,沥青混凝土的很多技术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配合比。由于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比例不同,形成的组成结构也不相同。如在其他材料的比例确定的情况下,当沥青混凝土中矿粉掺量过低时,矿粉与沥青相互作用的比表面积减少,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与稳定性降低;当沥青混凝土中矿粉掺量过多时,会严重影响沥青混凝土的和易性,更严重的是会降低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本文将主要探讨路面沥青混凝土试验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道路施工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在组成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选定后,沥青混凝土的很多技术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配合比。由于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比例不同,形成的组成结构也不相同。如在其他材料的比例确定的情况下,当沥青混凝土中矿粉掺量过低时,矿粉与沥青相互作用的比表面积减少,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与稳定性降低;当沥青混凝土中矿粉掺量过多时,会严重影响沥青混凝土的和易性,更严重的是会降低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本文将主要探讨路面沥青混凝土试验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对采用水泥、矿粉、粉煤灰三种胶凝材料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含胶凝材料贡献系数的混凝土强度公式,并分析和验证了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外加剂在混凝土中不仅能较低水灰比,而且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是现在高性能混凝土不可或缺的第五组分,但其对浆体的流动度损失影响制约了外加剂的使用。本文以往砂浆中掺加矿物掺合料来研究改善外加剂对将体流动度的影响。发现矿物掺合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浆体的流变性,其中碱性较强的矿物掺合料对改善砂浆浆体流动性的效果较好,另外,四中矿物掺合料对改善流动性的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矿渣磷渣粉煤灰硅灰。  相似文献   

20.
高壮 《山东饲料》2013,(18):150
高性能混凝土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