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山西省农田防护林建设取得的成效、当前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农田防护林建设构想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郭宗江 《防护林科技》2012,(3):89-89,91
通过论述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建设农田防护林的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阐明建设农田防护林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要途径。提出:只有提高民众对农田防护林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民众建设农田防护林的知识技能的培训,才能促进我国农田防护林建设又好又快开展。  相似文献   

3.
蒙城县农田防护林效益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城县农田防护林建设已初具规模,“三大效益”显著,为了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该县农田防护林建设水平,为此,笔者简要介绍了蒙城县农田防护林建设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农田防护林的效益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对提高农田防护林建设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地区生态农田防护林已初具规模 ,并且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在这种新形势下 ,如何进一步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 ,充分发挥农田防护林经济效能 ,将农田防护林建设当成群众自觉行动 ,变被动为主动 ,使农田防护林建设继续得到巩固与发展 ,已成为当前林业建设上应该解决的主要课题。建设生态经济型农田防护林 ,提高农田防护林经济效能 ,是解决这一课题的重要途径。1 生态型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1 认识不高 对农田防护林建设缺乏全面系统的正确认识 ,国家强调生态效益 ,乡村农民则着眼于经济效益 ,两者难以形成强大发展合力 ,政府…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农田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 ,并对农田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持续性调控原则与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了农田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巴林左旗农田防护林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农田防护林效益持续发挥为目标,确立了巴林左旗农田防护林最适林带结构,筛选出适于该地区更新的针、阔叶树种,更新年龄、更新方式方法,为巴林左旗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晋中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其效益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田防护林是林业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晋中地区农田防护林的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科学建设农田防护林的对策,并对农田防护林的效益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对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其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护林生态、经济功能的明确是防护林建设的基础;合理布局,提高物种丰富度,才能有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林权改制是促进防护林建设的动力;构建荒漠绿洲生态新体系,完善防护林管理体制,才可促进农田防护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南疆经济林核桃为农田防护林研究对象,通过对所选农田防护林背风面距林带不同距离处棉花出苗防风效果、表层土壤温度及幼苗素质的测定,研究了农田防护林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核桃农田防护林能够有效降低风速,减少风沙致死棉苗比例,增加土壤表层温度,提高棉花出苗率,棉花减产量幅度明显低于其他处理。通过核桃农田防护林对棉花出苗防风效果及产量的研究,为南疆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归纳总结了我国农田防护林发展历史、构建理论技术和防护效应,同时展望了农田防护林未来相关研究,以期为农田防护林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认识不足、机制不活、管护不力,资金落实不到位,树种较为单一,林龄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较低,林权改革相对滞后,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从加强宣传、创新机制、强化管护,调整树种及林龄结构,拓宽筹资渠道,强化科技支撑,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补偿机制等方面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对保障粮食增产、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木材供给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建设任务还很大、林龄老化、更新改造滞后等,在完善生态防护功能,提高资源培育功能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统筹农田防护林建设、更新、改造的任务还非常繁重。本文提出了促进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一系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平原农区是我国粮、棉、油的主要生产基地。农田防护林为平原农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文中概述我国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发展成就以及科研进展等情况,分析我国平原农田防护林发展机遇及所面临的挑战,对未来10~15年内我国平原农田防护林发展的科技需求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民勤农田防护林对作物增产的贡献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保护下的小麦产量均有胁地区和增产区的产量分布规律:胁地区为平产区产量的67.3%,增产区比平产区产量高3.3%;大片防护林庇护下的民勤绿洲,有防护林的小麦田产量比无防护林小麦田的产量高出4.7%。相对于防护林对小麦增产的贡献率,长期耕作对小麦有3.2%的增产作用。凉州区的防护林以疏通结构为主,有防护林的小麦产量高于无防护林的18.6%。比较民勤与凉州区防护林影响下的作物产量,民勤地区的防护林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对小麦增产的贡献率达到20.8%。民勤位于石羊河下游,受风沙危害严重,而小麦产量高于石羊河上游的凉州区,说明农田防护林及其它因素共同影响对民勤绿洲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晋江沿海防护林的5种主要类型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运用RS和G IS技术,对1989年,1993年,2001年,2008年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得到晋江市4个时相防护林的景观格局图。应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计算其景观格局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9—1993年,5类防护林面积均明显减小,斑块密度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大;1993—2001年,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而以农田防护林网最为明显;2001—2008年,防护林景观格局整体好转,但海岸基于林带仍呈下降趋势。说明基干林带一旦遭受破坏则很难恢复,应加强基干林带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焦作市环城林带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城林带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探讨了焦作市环城林带的规划原则与建设措施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以确保这些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Shelterbelts are important in defending against natural disaster and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s in farml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helterbelt vegetation fraction is fundamental to regional research of shelterbelts using remote sensing. We used SPOT5 imagery with 10×10m spatial resolu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knowled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lterbelts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retrieval of the vegetation fraction of shelterbelts by the pixel un-mixing model. We then used the method to retrieve values for shelterbelts in study area. By combining the parameters of photographic imag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helterbelts, we developed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vegetation fraction of shelterbelts based on an advanced photographic method. We then measured the actual values to validate the retrieval result. The multi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retrieved and measured values were 0.715. Our retrieval and measuring method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ccurately reflect field conditions. We suggest that this method is useful to describe shelterbelt structure using remote sensing.  相似文献   

18.
在对河西绿洲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出了12种防护林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适宜条件、技术措施、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防林树种较为单一的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按照气候相似论及品种同源性理论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常绿针叶树品种17个,历经40余a定点试验,从生长发育、抗逆性及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表明:国外引进的10个品种先后3次在6个地点试验,因不能适应该区严寒、干旱的气候条件而在苗期即被淘汰。国内的7个品种中东宁赤松、长白松、兴凯湖松、红松在该区从播种育苗到试验造林获得成功。从生长特性看,其生长速度为兴凯湖松>樟子松≥红松>长白松>东宁赤松;抗逆性上,东宁赤松最弱,其余3个品种与樟子松稍有差异;从生长特性及树种特性上看,兴凯湖松、长白松较适宜作为农防林树种,红松作为农防林则还需进一步驯化。  相似文献   

20.
山西北部农田防护林的防风功能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斌 《林业研究》2002,13(3):217-220
山西北部地区处于毛乌素沙漠前沿,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干旱草原的过渡带。20世纪50-60年代当地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对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旧林带更新改造中,对林带结构、树种配置缺乏技术,表现出在营造林带中有较大盲目性。为了对防护林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1996-2001年作者在山西北部的朔州、大同等地设置了定位调查观测点,使用轻便式风速风向仪、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地温计、玻璃皿对小叶杨不同结构林带的防风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的设计应以树木展叶期的防风能力为指标,以疏透结构为最佳配置,初植株行距为2 m3 m,4-6行配置,5年后可形成疏透结构林带。表4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