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黄淮海夏大豆主产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比较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3种不同播种方式的节本增收效果,并分析了间苗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方式的产量、效益均较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处理高;间苗可改善植株的农艺性状,但在3种播种方式条件下均不增产,同时降低净利润;在不间苗条件下,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净利润较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处理分别增加1053.60、2109.45元/hm2,增效分别为31.7%、93.0%,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处理成本利用率分别是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处理的1.4、2.3倍,表明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为黄淮海夏大豆节本增效的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麦茬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区之一,该地区大豆的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收获后,田间麦秸量大,麦茬较高,大豆播种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为破解上述生产难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经过多年协同攻关研发了麦茬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该技术可一次性完成秸秆侧向抛秸、分层施肥(药)、精量播种、覆土镇压、封闭除草等核心作业环节,同步实现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大豆精量播种和田间病虫草害的防治。本文结合多年来试验示范数据对麦茬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的麦秸处理、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难题,增产增效显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在大豆生产过程中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大豆的种植效益,该技术在黄淮海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3种处理对种床土壤环境及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相比,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能够优化种床土壤环境,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改善产量构成因素,较常规机械播种、人工小耧播种分别增产96.1、180.3kg·hm-2.该技术在黄淮海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我国黄淮海地区农民对大豆免耕播种机的需求,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联合东北农业大学研制了2BMFJ-6型麦茬地免耕覆秸施肥播种机。对该机具关键部件清秸防堵装置和施肥播种组合单体等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分析和适应性研究。根据免耕播种机性能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对该机具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证明,2BMFJ-6型麦茬地免耕覆秸施肥播种机一次进地能顺利完成种床整备、侧深施肥、精密播种、覆土镇压和秸秆覆盖等作业,播种效果较好、作业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在黄淮海地区适应性较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麦茬地大豆免耕播种机。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黄淮海旱作区更好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又能满足该地区农民对大豆免耕播种机的使用需求,参照免耕播种机的国家标准和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制定的免耕播种机播种质量的检测指标和方法,对目前在黄淮海地区使用的2BMFD-6/12型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播种机和2BMFJ-6型麦茬地大豆免耕覆秸施肥播种机进行了田间试验,考察了这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应性,并对这两种机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的机具通过性、播种均匀性、种肥深度、晾籽情况等性能的研究,这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虽然工作原理不同,有各自的优缺点,但这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的性能参数均能达到国家标准,个别指标甚至优于国家标准,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应性都比较强,均能够实现精量播种。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参加2012年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参试15个品种中,驻豆03-16(Q12)、周04012-6(Q13)和濮豆1802(Q15)的灰色综合评判值最高,表明这3个品种在河南省不仅高产而且适应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宜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
播种期对黄淮南部夏大豆品种熟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南部夏大豆播期严重受茬口和降水制约,产量年度变幅较大。为给本地区麦茬夏大豆适期播种和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8个不同熟期的黄淮南部适栽品种在大田条件下进行播种期试验。结果显示,各参试品种(除皖豆24外)4个播期均可成熟并获得产量;品种的熟期随播期的推迟而推迟,生育日数随之减少;4个播期中,除冀豆12以外,其他品种均以6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表明此时段是本地区大豆的最适播期。本试验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各参试品种的熟期和相对高产的参试品种,可为当地大豆生产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皖棉10号的丰产,稳产及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皖棉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为全面综合评价皖棉10号新品种,采用灰色多层次评判。从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生育性状三方面评判和综合评判,表明皖棉10号超过对照泗棉3号及其它参试品种,关联度为08384,最接近于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9.
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区试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2015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南片B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15个主要性状指标,对10个参试品种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排出了各参试品种(系)的综合评判等级次序,结果总趋势与实际产量表现基本一致,与联合方差分析的结果也基本一致,个别品种位次有变动。灰色综合评判法是传统评价方法的一种直观补充,简便易行,在育种材料的评价中可以广泛应用。该研究可为夏大豆新品种(系)的选育和合理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10个分属MGⅡ~MGⅣ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分析对比,筛选出了适合豫东地区不同时期种植的夏大豆救灾补种品种。7月18日前播种可选商豆06-1、商豆1201和商豆1099是此时期理想的救灾品种。  相似文献   

11.
播后镇压覆盖对土壤保水保温和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8月进行2期池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及农艺措施对夏玉米出苗及幼苗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播种后镇压覆盖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平衡土壤温度,从而提高夏玉米出苗率,增强幼苗素质,提高苗期田间株高整齐度,有利于培育齐苗壮苗,在土壤水分不太充足时效果更为明显。为保证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出苗质量,播种时的土壤最低持水量应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  相似文献   

12.
定远地处江淮地区中部,土壤较肥沃,水利条件较好,适宜夏大豆的种植。从整地施肥、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与存储等方面总结了江淮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夏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免耕覆草旱作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免耕覆草旱作、免耕裸地旱作和免耕水作3种栽培方式对晚稻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草旱作水稻产量与免耕水作差异不大,但两者明显高于免耕裸地旱作。与免耕裸地旱作相比,免耕覆草旱作明显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穴总粒数。免耕覆草旱作水稻可获得与免耕水作相当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与免耕水作相比,免耕旱作显著降低抽穗期水稻功能叶叶面积。与免耕裸地旱作相比,免耕覆草旱作明显提高灌浆期水稻总根长和根数。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河套地区麦后复种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形成和品质特性,增加单位面积耕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种植模式调整,本试验用黑河35、黑河44、黑河49极早熟大豆品种进行麦后复种试验,设覆膜和未覆膜2种复种处理,大豆生长发育期内调查测定其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大豆品种的相同时期覆膜种植的大豆株高、小花数、成荚率、单株籽粒干重、百粒重和产量都高于或显著高于未覆膜的。覆膜种植黑河49的株高、小花数最高,分别达40.87 cm和35.86个;覆膜种植黑河44的豆荚数最多、成荚率最高,分别达15.98荚和44.60%;覆膜黑河44的单株籽粒干重、百粒重和产量最高,分别达6.53 g、13.71 g和1 469.3 kg·hm~(-2),显著高于未覆膜种植的3个品种。麦后复种大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春种大豆,且覆膜处理高于未覆膜。覆膜种植黑河44和黑河49较其它处理表现优良,是河套地区较好的麦后复种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5.
A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started at 2003)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ice cultivation methods 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grain yield of late-season rice under double-rice cropping system in seasonal drought region of southeast China(Yujiang County,Jiangxi Province).The rice cultivation methods included no-tillage and flooded rice cultivation(N-F),no-tillage and non-flooded rice cultivation with straw mulching(N-SM),and no-tillage and non-flooded rice cultivation without straw ...  相似文献   

16.
东北玉米带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在东北春玉米种植区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播种前后,免耕较常规垄作可增加30%~78%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耕层土壤温度,增加表层0~20 cm土壤容重;秸秆全覆盖免耕较常规垄作极显著增加单位面积土壤内蚯蚓的数量和重量;免耕5年后,土壤有机质变化主要集中在表层,在0~5 cm,秸秆全覆盖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5年间增加了29.1%。实施秸秆全覆盖免耕可以达到土壤可持续发展,积温较低区域采取此耕作方式可适当降低秸秆覆盖量。  相似文献   

17.
华南地区引进水稻品种(系)在江汉平原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来源的35份常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分高温栽培期和缓温栽培期两期播种,对其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考察,评价其在本地区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平均理论产量为520.1kg/667 m2,收获指数在0.5左右,全生育期110~120 d;整精米率达到国标1级的分别有26个(Ⅰ期播种)和35个(Ⅱ期播种);垩白度达到国标1级的分别有22个(Ⅰ期播种)和29个(Ⅱ期播种);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标优质的分别有31个(Ⅰ期播种)和34个(Ⅱ期播种)。桂育9号等15个品种(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表现灌浆品质稳定,粤禾丝苗等4个品种(系)表现产量和品质双优。华南来源水稻品种(系)在江汉平原普遍表现出品质好、产量稳定、生育期适中等特点,但由于其在高温栽培期时部分品种(系)品质大幅度降低,因此其总体上更适于在缓温栽培期栽培,即作一季晚稻或双季晚稻栽培;产量和品质双优的品种(系)可以优先直接生产利用或作为育种材料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比较了垄上覆膜、行间覆膜、大垄直播、小垄直播4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大垄行间覆膜比直播能显著提高玉米子粒重,提高产量,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生育期提前,减少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使产量提高13.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