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质地对潜水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质地土壤埋深为0m时潜水的蒸发与大气蒸发能力间的关系,研究了地表蒸发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不同埋深的潜水蒸发情况,提出了用土壤粘粒含量表示的潜水蒸发公式,并计算了不同土壤在不同潜水埋深时的潜水蒸发量。  相似文献   

2.
黄土地区不同埋深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黄土地区潜水蒸发的规律,建立适宜于本地区的数学模型。采用地中渗透仪对自然条件下的潜水蒸发进行了模拟试验,根据宝鸡峡灌区扶风县段家乡试验场地连续5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地区不同地下水埋深的蒸发蒸腾规律。结果表明,潜水蒸发量与埋深呈负相关关系,潜水蒸发量与埋深关系曲线以埋深1.0m为界,埋深小于1.0 m时曲线较陡,即埋深小于1.0 m时的潜水蒸发量大,且随埋深的变化较大;地下水埋深大于1.0 m时,潜水蒸发量小,且随埋深变化较小;裸地和玉米、小麦生育期潜水蒸发的极限埋深分别为4.5,5.3和6.3 m。最后还以5年实测资料为依据建立了潜水蒸发的指数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根据银北平原江南村盐碱地改良试验工作中取得的包气带-地下水系统的土壤水势、土壤含水量、土壤溶液浓度、土壤含盐量、潜水埋深等动态资料,分析研究了试验区土壤水分运移基本类型及水盐运移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种植区的土壤水盐运移主要受灌溉和蒸发的制约,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呈灌溉-蒸发型,荒地区的土壤水盐运移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制约,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呈降水-蒸发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种植区在一个年度内的2个大的脱盐阶段和2个大的积盐阶段的土壤水盐运移机理,即春灌前、灌期、秋季和冬灌等阶段水盐运移机理及荒地土壤水盐运移机理。  相似文献   

4.
根据银北平原江南村盐碱地改良试验工作中取得的包气带-地下水系统的土壤水势、土壤含水量、土壤溶液浓度、土壤含盐量、潜水埋深等动态资料,分析研究了试验区土壤水分运移基本类型及水盐运移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种植区的土壤水盐运移主要受灌溉和蒸发的制约,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呈灌溉-蒸发型,荒地区的土壤水盐运移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制约,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呈降水-蒸发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种植区在一个年度内的2个大的脱盐阶段和2个大的积盐阶段的土壤水盐运移机理,即春灌前、灌期、秋季和冬灌等阶段水盐运移机理及荒地土壤水盐运移机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辽宁省阜新市阿尔乡沙地潜水蒸发试验场2010年4月中旬至10月上旬(非冻结期)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有作物条件下辽西北沙地潜水蒸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规律。研究表明,有作物时潜水蒸发与裸地不同,它不仅与大气蒸发能力、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性状有关,还与作物的生育阶段有关;入渗补给量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潜水补耗差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确定0~2.0 m埋深区段为辽西北沙地种植柠条的不适宜潜水埋深区。  相似文献   

6.
于田绿洲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潜水蒸发强烈的干旱区,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确定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与土壤各土层含盐量的关系,有助于排水系统设计和地下水管理.根据于田绿洲实测土壤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资料,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区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并建立了表层、20、4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三者之间的经验公式.为盐渍化治理和地下水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干旱盐渍化灌区非饱和-饱和带水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内部关联度,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隆胜试验示范区作物播种前、生育期、收割后土壤水盐的时空变异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矿化度进行了交叉综合排序。【结果】内蒙古河套灌区隆胜试验示范区在播种前、生育期、收割后的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均呈中度偏弱变异性,而表层(0~40cm)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矿化度均呈中度偏强变异性。表层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均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地下水埋深呈北浅南深趋势,地下水矿化度分布为西北高东南低。对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水盐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发现,当地下水埋深年均值为1.5m时,对地下水埋深关联度最大的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关联度为0.726 1),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矿化度均以地下水埋深为最大关联因子(关联度依次为0.724 0,0.683 2,0.643 2);在地下水埋深年均值为2.0m条件下,各因素间灰色关联度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当地下水埋深年均值为2.5m时,土壤含盐量与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与地下水矿化度互为关联度最大的因子。【结论】建议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研究区北部地下水埋深,防止区域土壤盐渍化加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地下水浅埋区不同覆膜开孔率盐碱土的潜水蒸发和水盐运动情况,在室内进行了土柱蒸发模拟试验(地下水埋深50 cm)。结果表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可显著降低潜水蒸发强度、减少潜水累积蒸发量,同时也有效减少了盐分在土表的积累量。蒸发结束时,开孔率分别为3.24%、9.97%和20.27%的潜水累积蒸发量与裸土相比分别减少了79.87%、74.19%和77.93%,土层深度5 cm范围内土壤电导率分别降低了36.93%、34.41%和35.16%,即覆膜开孔率 的差异对盐分累积的影响小于对潜水蒸发的影响。三种处理中,9.97%开孔率的土表积盐量和潜水蒸发量均相对较大。随着蒸发历时的增加,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剖面的变化相对较小,但潜水蒸发强度却有所降低,这与蒸发过程中盐壳形成后反过来又抑制了潜水蒸发有关。其次,覆膜阻滞不同盐离子表聚的效果不同,其中Cl-表聚作用受开孔率影响较大,而Na+和SO42-表聚作用受开孔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淮北平原夏玉米生长与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在蚌埠市五道沟试验站设置2组试验:一组大田试验,用来观测夏玉米生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一组蒸渗仪试验,用于研究夏玉米最适宜的地下水埋深.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极端降雨引起土壤含水量增加,会严重影响夏玉米的生长,使得产量下降;其中,2018年出苗期及抽雄期和灌浆期发生的极端降雨使得20、40、70 cm 土层含水量分别比田间持水量高18.6%、42.8%、24.0%,与3年平均产量相比,2018年减产28.5%.在蒸渗仪试验中,地下水埋深对株高、穗长影响不大,对产量、单穗粒数、百粒质量、穗数影响较大.在地下水埋深为0~3 m时,适宜夏玉米生长的最佳地下水埋深为0.6~0.8 m.与自然水位下的大田产量相比,埋深为0.6 m时,2017年、2018年的产量分别增加7.5%、18.7%;埋深为0.8 m时,2017年、2018年的产量分别增加18.7%、5.0%.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浅埋区3种水分的定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多年实测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资料,分析了地下水浅埋区3种水分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有效时段内地下水埋深与时段降水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性;时段末的土壤质量含水量与时段初土壤质量含水量、时段内降水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在不同降水年型、不同土层之间存在着差异;当地下水埋深在一定范围内时,土壤水分明显受地下水埋深影响,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土壤水动力学理沦为基础,通过对乌拉泊水均衡场的实测资料的分析和计算,确定了潜水蒸发与埋深关系表达式,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并且与经验公式对比得到的结果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可应用于今后试验场在蒸发条件下潜水动态的预报.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辽河口湿地区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的变化规律,提高研究区地下水水分利用效率,用带有地下水补给的芦苇培养箱测量潜水蒸发量,并与同一实验条件下的水面蒸发和裸地蒸发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得出:①在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栽植芦苇的样地的潜水蒸发量比裸地的大,并且随天气变化潜水蒸发量日变化也非常大,栽植芦苇的样地日潜水蒸发量差值可达9.0 mm。②潜水累积蒸发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栽植芦苇的样地的潜水蒸发递减速度大于裸地。在试验设定的地下水埋深- 5 ~ -60 cm范围内,种植芦苇的样地的潜水累积蒸发量是裸地的3.0~3.5倍。③栽植芦苇的样地的潜水蒸发过程与水面蒸发过程一致性较好。大气蒸发能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栽植芦苇的样地和裸地的潜水蒸发强度增加的幅度均呈减小的趋势。最后通过参数拟合,得到潜水蒸发系数的幂函数型公式和指数型公式以及公式中的相关参数,拟和效果较好,适合应用于研究区潜水蒸发的研究。图6表3参14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掌握天津市沿海地区土壤盐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开展了为期2年每月一次的土壤剖面盐分监测及研究。[结果]天津市沿海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对气候非常敏感,表现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冬季缓慢积盐的特征;土壤积盐程度与浅层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关系密切,浅层地下水埋深越浅,矿化度越高,土壤积盐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当地下水埋深低于2 m时,土壤盐渍化现象就较弱。植被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壤盐渍化。[结论]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控制地下水埋深和增加植被覆盖是抑制区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下滴灌是干旱区最为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具有节水抑盐的优点.为探明浅埋式地下滴灌不同埋深对土壤湿润体内水盐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采用滴头埋深T1(0 cm)、T2(10 cm)与T3(15 cm)三个处理,单因素比较分析在不同滴头埋深条件下,土壤湿润体内部质量含水量及电导率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浅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耗水规律。【方法】本研究选择塔里木河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采集不同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并量测不同覆盖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分析了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浅层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关系。【结果】不同覆盖度土壤水分差异显著,覆盖度越高,土壤保墒能力越强,土壤含水量越高;覆盖度越低,土壤水分活跃程度越高;同一覆盖度不同月份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各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特征总体满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覆盖度高的各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范围小。【结论】各覆盖度由表层到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与覆盖度有关,植被和地下水埋深越深可以有效控制土壤水分变化,而河道侧渗对地下水的补给却具有一个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3种灌水处理条件下不同地下水埋深土壤中的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制度和地下水埋深对潜水蒸发影响较大。在同一水位下,总灌水量相同,灌水频率不同时,随灌水频率增加,潜水蒸发量显著减少;在同一水位下,低灌水频率土壤随次灌水量增加潜水蒸发减少,且水位越深,潜水蒸发量减少越大,水位越浅,潜水蒸发量减少越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作物需水规律出发,研究不同埋深浅层地下水对作物需水的补给模式及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方法]设计5个地下水埋深处理,于2008~2009年采用底部密封的试筒进行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春小麦全生育期潜水蒸发试验。[结果]不同埋深地下水对作物生长以及田间蒸发散具有显著影响,补给占ET总量的比重从0到52.0%不等;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影响地下水对作物补给的主要因素是大气蒸散能力和作物根层深度,埋深较大时则主要受到地下水位的控制。[结论]揭示了不同埋深条件下潜水补给包气带及作物需水的机理及模式,为合理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优化春小麦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冶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46-14248,14258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土壤水盐运移研究是认识并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后的土壤盐渍化问题的重要基础。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土壤水盐运移研究的历史,并系统阐述了在灌溉条件下不同潜水埋深、土壤质地、灌溉水质、灌溉制度及耕作措施等影响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由于受试验条件的局限,模拟土壤水盐运移的数学模型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影响了大田尺度下的土壤水盐动态的精确模拟与预报;同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采用系统论观点,以环境生物化学循环为背景,对流域尺度上多年土壤水盐平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辽宁地区潜水蒸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辽宁台安试验站历年潜水蒸发试验资料.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埋深、土质、大气蒸发能力、降雨等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并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逐月潜水蒸发模型,为辽宁地区计算有作物生长条件下的潜水蒸发量提供了潜水蒸发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年型和季节,分析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潜水埋深状况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干旱少雨,地下水位急剧下降,4月中、下旬降到全年最低值.夏季雨水偏多,地下水位迅速回升,接近地表,造成渍害.秋季水位波动变化,秋末水位稳定下降.冬季水位变化缓慢,冬初埋深继续增加,成为全年第二个低值期.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灌溉(春季)、除涝(夏季) 等工程措施和深耕、增施有机肥等农业生物措施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