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应变管理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2003~2004年度小麦播种期间,偃师市由于连续降雨较多,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增加176.5mm,严重影响了秋作物的正常收获和小麦的适期播种,造成全市大面积小麦晚播,一般推迟播期10~15d,最晚的在春节前才播种,晚播面积占总麦播面积的60%以上。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我们进行了系统地田间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现总结分析如下。1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1冬前麦苗生长慢,根系弱,分蘖少,不健壮,抵御低温能力降低据气象资料记载,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由于播种晚气温低,冬前积温明显减少,特别是11月份正值小麦分蘖期,上旬突降大雪,日平均气温由10℃以… 相似文献
2.
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应变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2003~2004年小麦播种期间,我地区由于连续降雨较多,比常年同期增加176.5毫米,严重影响了秋作物的正常收获和小麦的适期播种,造成全市大面积小麦晚播。由于应变及时,晚播麦田一般667平方米产量在300千克左右,高的413.3千克,仍然取得了好收成。1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1冬前麦苗 相似文献
3.
4.
5.
6.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进行分析,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催芽处理、整地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对晚播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农学通报》2020,(9)
该文介绍了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增加播种量、抢时播种、精细整地、浸种催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9.
10.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群体前小后大,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不足,穗型变小,粒数减少,粒重提高,产量下降,品质变优。迟播小麦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教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要远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因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增强群体质量性状,弥补个体性状瘦弱之不足,有利于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360万/hm^2,产量最高,但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迟到12月份甚至翌年1月播种的小麦,为特晚麦。播后种子萌动,经过一定低温过程,通过春化阶段,即可开花结实。晚麦生育期短,主茎叶片数减少,亩穗数和穗粒数少。2012年晚播小麦扬花期避开了雨雾天气,减轻了赤霉病危害,灌浆期间气候条件适宜,千粒重超过40g,这是2012年晚播小麦获得较好收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免耕晚播小麦亩产450kg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免耕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出苗时间长,前期分蘖慢,分蘖率低;而春季分蘖力强,免耕晚播小麦的第一个分蘖高峰在春季;拔节——抽穗期活动积温相对稳定,后期灌浆速度快,单株绿叶数多,维持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光合生产率。但免耕晚播小麦春季分蘖成穗率低,重点以主茎成穗为主。栽培上首先应根据品种确定适宜亩穗数,根据所需亩穗数来确定适宜基本苗及播量;施肥上,增磷补氮;管理上控前促后,抓好化控及植保工作,促使免耕晚播小麦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8.
19.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因为晚播小麦一般前作养分消耗多,土壤速效养分少,再加上晚播小麦前期苗小、苗弱、吸肥能力差,因此必须对晚播小麦加大施肥量,以补充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不足,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创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一、晚播小麦的成因晚播小麦的成因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从而形成晚播小麦。在黄淮海麦区主要是棉茬麦,其次是花生茬麦等;二是由于墒情不足等雨播种或降雨过多不得不推迟播期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