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上,常遇到果农埋怨银杏树不开花挂果,有的甚至丧失信心,将栽培了10多年的银杏树砍伐换种其他果树。笔调查发现,银杏树栽种近10年后仍难以开花结果的原因,除肥水管理条件外,主要是种苗问题。前些年,因全国各地掀起种植银杏热,有些银杏果苗生产为了获取暴利,在培育嫁接苗时,取用了大量低产劣质植株或雄株上的枝条作接穗,有的甚至直接采用“本砧本穗”(即将砧木苗的上段枝条芽嫁接于下段),有的则完全是实生砧木苗,仅在苗木基部用嫁接刀割划出一道伤口,冒充嫁接苗。生产中采用了这些种苗,自然难以实现早结果,对此果农曾采用切接和枝接方法高接换种,但成活率都很低。笔在桂东北一带指导果农生产时,发现采用秋季芽接对上述不结果银杏树效果显。  相似文献   

2.
三段法嫁接是利用银杏粗枝作中间砧,上嫁接品种接穗,下嫁接自根苗,愈合形成银杏树。此法所育苗木较常规嫁接苗结果早,一般栽后第3年见果,第5年形成产量,是一种早挂果的银杏育苗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银杏属于银杏科银杏属,又名白果、公孙树。尤溪县现有银杏约300hm2,投产32hm2,产量43 t。针对适龄银杏嫁接树不开花及落花落果问题,我们实施了环剥、人工授粉、科学修剪等技术,据对联合乡连云村1995年定植的5hm2银杏的调查,嫁接苗栽后3年有30%植株开花结果,产量1·4 t;栽后6年开花结果株率可达到80%以上;2004年产量8·3 t,2005年达9·8 t,收到了促进花芽形成和提高坐果率的效果。1适龄不结果的原因适龄银杏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重种轻管。在正常管理下,银杏不开花主要原因是幼龄树营养生长过旺,花芽难以形成。落花落果原因:一是花粉问题,表现…  相似文献   

4.
银杏大砧高干嫁接后数年至十几年树,由于营养生长极旺,不易成花,不能早实丰产.为此我们对银杏树进行了环剥极限时间试验,即利用银杏树休眠后期到萌芽期这一不为一般果树使用的环剥时期进行环剥,效果显著,环剥树与对照树相比,花量成倍增加,产量立竿见影,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成龄桔树高接换种的成功率是指由于采取技术措施得当 ,高接换种的芽片不仅成活率高 ,而且成活后能形成强大的树冠 ,结果年限长。这与嫁接部位、嫁接技术、嫁接时期、砧穗组合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嫁接部位、技术、嫁接时期属操作问题。笔者仅从操作的角度 ,谈谈一些体会和看法。在成龄桔树上利用 1~ 2年生枝条作为砧桩 ,接芽成活率高 ,嫁接时期灵活 ,但高接换种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为 :砧桩分枝级数高 ,接芽成活后 ,不能形成强大的树冠 ,且易衰老 ;每树需嫁接 50个以上乃至上百个芽片 ,嫁接、剪砧、除萌等工序花工多。如在成龄桔树骨…  相似文献   

6.
<正>银杏(Ginhgo biloba L.)嫁接成活率不高,我们于1991年9月17-18日及1992年9月中旬,用萘乙酸处理银杏接穗,采用贴皮芽接技术,提高了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徐翀 《落叶果树》2006,38(2):43-44
以银杏树为试材,进行嫁接与树形对银杏叶、果产量和材用价值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1年生海洋皇实生苗做砧木,顶枝嫁接华口大白果品种后不摘心,培养为塔形树冠,其树干通直粗壮,结果早,干径和叶、果产量均明显高于实生苗定植后不嫁接、不摘心或摘心培养塔形树冠,也优于定植实生苗侧枝嫁接或顶枝嫁接后摘心培养为开心形的银杏树,可较好地达到叶、果、材兼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银杏实生树苗一般需二三十年才能结果,而嫁接则可使其3~5a(年)结果;同时,嫁接也是银杏生产中更换良种的主要手段。传统的银杏嫁接方法除清明前后的芽皮片接和7~8月份的幼树顶端劈接(插接)成活率稍高外,在其他时间和用其他方法嫁接成活率都很低。现介绍一套“生理错位嫁接法”,此法可使银杏嫁接成活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独角仙(Dynastes gideon)属鞘翅目犀金龟科,别名独角犀金龟、独角犀等,该虫在我国南方常见,但对银杏的危害未见报道,1999年5月下旬在兴安县红壤开发区银杏示范场发现独角仙危害银杏,主要以成虫啃食2 a生枝梢皮层,常数只聚集为害,银杏树受害后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整枝枯死.据调查,近几年该虫对银杏树危害有加重之趋势;1999年受害株率为0.53%,而到2003年,受害株率达到25.8%,最多一株银杏树上有成虫108只,少的5~8只不等.为此,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银杏为落叶乔木,雌雄异株植物。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人称"活化石"。近年来,各地兴建银杏丰产密植园,目前已能做到一年育苗、二年嫁接、三年开花结实、五年形成一定产量的目标。现将银杏的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成龄板栗树嫁接一般在主枝上采用插皮嫁接法,这种嫁接方法不仅需要在生长季节设立防风支柱,而且当年不能结果,降低了经济效益。插皮腹接法有效弥补了插皮嫁接法的不足,不需要设立防风支柱,而且能够实现嫁接当年丰产,提高了板栗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栗农收入。文章从嫁接方法与时期、接穗的截取与贮藏、嫁接方法、嫁接后的技术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成龄板栗插皮腹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银杏实生苗生长缓慢,结果晚,生产中多培育嫁接苗,可缩短银杏生长周期,促进丰产。从砧木选择、接穗选取、嫁接时间及方法、嫁接后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银杏嫁接育苗技术,展望今后银杏嫁接育苗的研究方向,为银杏嫁接提供技术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银杏实生树与嫁接树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辉  王满莲  梁惠凌  韦霄  李锋  蒋运生 《园艺学报》2007,34(5):1279-1282
 对银杏实生树与嫁接树的光合特性及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嫁接树和二次嫁接树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日光合产物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实生树,这与嫁接提早银杏结果密切相关。嫁接后光合能力的提高与其比叶面积低,单位面积氮含量高有关;但其光合氮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实生树。实生树与嫁接树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光合速率的“午休”与强光、高温和低湿度有关,实生树“午休”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两种嫁接树主要是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4.
“补根法”在银杏大树移栽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生产中常需移栽一些大树,由于移栽时伤根较多,栽后需经3~5年才能慢慢恢复生长,有时因移栽而死树.我们从1994年开始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经多年试验,补根对提高银杏大树移栽成活率有明显的效果,即在移栽的银杏大树周围栽植多株银杏实生苗,并将梢部嫁接在银杏大树根颈以上20~40cm处,采用这一方法,银杏大树的移栽成活率在98%以上,大大高于常规移栽75%的成活率,银杏树移栽后第2年就能恢复生长.目前这一技术已在我市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银杏树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广受大众喜爱,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广安城区银杏在8月份就开始出现黄叶现象,严重影响了银杏的观赏性。本文根据广安地区实际情况,分析银杏树黄叶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彭树勋  侯立群 《落叶果树》1989,(1):14-15,13
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是实现核桃良种化,而嫁接繁殖则是实现核桃良种化的主要途径。在以往嫁接技术的研究方面多侧重于春季硬枝嫁接而对生长季节的绿枝嫁接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自1983年开始连续5年进行了核桃绿枝嫁接技术的研究并取得成功,解决了核桃良种快速繁殖问题。材料和方法 砧木为1-2年生苗、3-6年生幼树及成龄大树。在5-8月份用当年生长发育健壮的绿枝进行改接。接穗采自元丰、上六、阿七、阿九等优良品种(系)。 试验内容包括不同时期、不同砧木、 不同接穗、嫁接方法等对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并对绿枝越冬及翌年生长结果情况进…  相似文献   

17.
韩国开发银杏树叶系列药品银杏树叶的药用价值在韩国引起足够重视,早在1968年韩国农林厅就成立了专门的银杏树研究所,开始对银杏树栽培和银杏树叶的药用成分进行研究。从银杏树叶中提取出解毒剂、抗菌剂、抗癌剂等药物,还治成了治疗哮喘、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的...  相似文献   

18.
2004-2006年,我们对江苏省泰兴市的银杏害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为害银杏的害虫有16种,其中后黄卷叶蛾在以往的银杏病虫害防治、林木病虫害防治等书籍上是没有记载的,而且以往是为害果树类的害虫,现已成为为害银杏叶和果的主要害虫之一。此虫不仅为害银杏叶片,而且为害银杏果实。在我市的老、中、幼、苗圃地银杏树上均发现了该虫为害,有虫株率90%~100%,平均每株有虫几条至几十条。  相似文献   

19.
<正> 采用嫁接苗栽植,是银杏提早结果、早丰产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嫁接成活率,从1984年至1986年进行嫁接试验,试验用三年生银杏实生苗,嫁接部位距地面70厘米,嫁接品种为“大佛子”。试验结果表明:(1)8月中、下旬对双刀方块贴皮芽接与丁字形芽接两种方法成活率比较,两年结果均以方  相似文献   

20.
银杏大树移植成活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形成景观、发挥生态效益。但在移植实践中,由于移栽和护理不当,往往导致移植成功率不高。通过多年对银杏树移栽和栽后养护的实践经验,初步总结了银杏大树移植的注意事项及栽后养护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