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建设已进入“万村景区化”的时代,月亮桥村是首批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了解游客对月亮桥村的旅游形象感知,能够为月亮桥村在今后景区村庄的建设、发展方面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文章采用游客受雇拍摄法(visitor-employed photography,VEP),对月亮桥村景区村庄的游客形象感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志愿者对乡村民宿和民宅建筑的关注度最高,对直观感受、乡村环境、月亮主题和植物关注度较高;志愿者对景区村庄的评价以正向感知为主,但仍存在小部分负向感知;志愿者关注的内容和景区村庄想要呈现的内容存在些许偏差;景区村庄的接待与讲解服务不够完善。据此,提出了系统展示旅游吸引物、强调“天目月乡”主题、完善团队接待和讲解服务等建议,为景区村庄未来的可持续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托百度指数平台,通过搜索中国世界遗产景区的关键词,精选50项、 76处中国世界遗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将百度指数和网络游记关键词两类数据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层级分析法、网络文本分析法了解网络用户和现实游客对中国世界遗产景区的关注度差异与体验特征,明确并解决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1)网络用户的景区关注度在2011-2017年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态势,2018年略有回落,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有明显的下降;(2)网络用户关注度与游客关注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但用户关注度与游客关注度之间差异较大,呈现出“名过其实”“名小于实”“名副其实”的3大类关注态势;(3)游客满意度主要以积极情绪为主,丰富的旅游资源、浓厚的景区氛围、较高的服务质量是旅游者产生积极情绪的显著性表现,而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游憩时间、旅游活动、身心体验、旅游环境等体验感知方面.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世界遗产景区网络关注度与满意度的提升和中国世界遗产资源的进一步保护与开发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梵净山游客感知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3篇梵净山网络游记和209条旅游点评为数据源,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及内容挖掘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对梵净山游客游览感知形象和游客感知情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梵净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感知深刻,金顶、蘑菇石等热门旅游景点凸显;对该景区吃、行、购、娱方面的感知较为平淡;对其作为"佛教名山"的历史人文定位以及作为"武陵正源"的自然定位感知度强;对其正面情感远高于中间情感和负面情感,表明游客对梵净山旅游景区的整体满意度很高,且游客的重游意向较高。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者前后感知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让会对乡村旅游者前后环境感知产生影响。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乡村旅游地、旅游者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显示,差异很大,且不同聚类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年龄、职业差别。乡村旅游地应根据乡村旅游地的特点和不同层次游客的兴趣与需求,强化他的形象宣传及景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新的研究手段更加便捷、深入地研究游客对湿地公园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感知,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通过百度、大众点评、携程网等搜索引擎和旅游网站,将相关的评论和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从景区环境、活动项目、旅游景点、设施服务、背景文化等5个方面分析游客对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情感态度整体上趋于良好;对景区的整体印象及景区环境评价较高;对于在景区内开展的休闲娱乐等活动情况较为满意;对于湿地公园的背景文化认识不够深入;在景区基础设施及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城市湿地公园的深度旅游开发应在保持特色优势,改善设施服务,加强文化宣传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房琳  王甜甜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140-142
对大连仙浴湾周边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以SO+WO为主的组合策略,提出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优化乡村旅游体系,与景区联动,打造"浴场+海岛村"一体化发展的乡村旅游品牌;丰富乡村旅游活动,营造目的地情感形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员培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保护主景区生态资源,促进仙浴湾周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体验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环境和过程的感官和思维活动而经历的感受,贯穿在整个旅行的过程。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可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以大唐不夜城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挖掘分析景区游客体验,据此提供旅游体验提升建议。研究发现,游客对景区体验总体满意,对人文景观和娱乐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好,对购物、住宿、餐饮感知较弱,在景区环境方面,游客体验较为“拥挤”。景区应深耕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持久吸引力,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鄯善县乡村旅游游客的相关数据分析,构建了乡村旅游的感知价值与游客满意度以及游客忠诚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鄯善县乡村旅游中环境感知、基础设施感知、公共服务感知均对游客满意度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也对游客忠诚度产生极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感知价值又通过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忠诚度。各变量影响路径并不相同,基于此,从乡村旅游感知价值方面着手,为鄯善县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5A级景区的宁波奉化滕头村,是新农村建设成果转化为旅游景区的典型案例,对乡村振兴中的村落化景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宁波滕头村为例,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6软件,使用网络文本分析和ASEB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游客旅游体验,并提出旅游体验提升策略。结果表明:游客对设施服务与旅游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差,其次村落风貌方面体验性较差,游客在景区环境方面体验性最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即今后滕头村要在凝练特色与发展优势、改善管理与设施服务、创新体验活动项目与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三江丹洲景区为研究地,采用IPA方法,结合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乡村旅游解说系统的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要性强而表现性弱的解说要素有"景点解说内容"、"景区交通及景点导引"、"解说牌的布局"等。由此构建乡村旅游解说设计模式,并以丹洲为例对乡村旅游解说系统提出优化方案,为农村旅游产业的形象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意象及游客感知对旅游目的地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网络文本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和"认知—情感"模型,分析安徽红色旅游地意象,结果表明:红色基因宝库、革命教育圣地是游客整体感知意象;游客情感表达以积极情绪为主,景区资源品位、教育功能等积极情绪值较高;高频词呈现以"教育""革命""历史"为核心层,以"烈士陵园""新四军""烈士"为组合外缘的辐射圈层结构,且构成新四军文化、红军文化、战争文化和农村改革文化四个主题意象区。红色旅游意象分析旨在为安徽红色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城游憩带知名乡村旅游景区的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景区旅游活动干扰和旅游环境容纳量的压力,改善了景区旅游环境。该研究针对环城游憩带知名乡村旅游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原则、开发策略。认为在处理景区与周边乡村旅游的关系上,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旅游营销上要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推广旅游跨界融合营销;要大力发展短途游市场,精心打造高端旅游产品,保障乡村旅游有序进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的形象直接关系着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并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游玩的过程体验以及游客对于景区的基本印象。本文就从旅游景区的形象出发,研究旅游景区对于游客满意与忠诚的影响,并从增强对景区代表物的宣传、做好旅游景区的安全工作、加强旅游景区的服务、加强旅游景区的交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满意与忠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屏蔽意指遮蔽、阻挡,旅游景区也存在形象屏蔽现象。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屏蔽实质上是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发端于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形成于旅游者对景区的比较和选择。所以,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是在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感知中,通过旅游决策行为里的景区感知形象排队所表现出的景区选择次序上的先后和选择结果的去留。“先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后者”;“留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去者”。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演进表现为三个阶段,即原生性景区形象屏蔽、现实选择性景区形象屏蔽和实地感知性景区形象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对于旅游者来说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某种稳定性,但当条件变化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屏蔽也必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西桂林市为例,从游客感知的基础上对桂林市旅游形象进行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信度效度、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桂林市游客的形象感知以及感知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秀美山水"和"休闲天堂"是游客对桂林市旅游形象的基本感知。不同感知类型游客的人口社会属性不同,对桂林市的感知形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桂林旅游形象的感知质量也存在差异,对旅游目的地的体验满意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朱浩宇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3):114-116+131
为了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基于游客的心理认知角度,在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环境质量等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体系,分析湖州市南浔古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南浔古镇乡村旅游发展尚不完善,特别是乡村旅游景区的民俗风貌、文化体验等方面均显不足,需要结合自身特色,融合乡村特色文化,提高游客服务感知水平,从而提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旅游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及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衡量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调查研究游客对景区导游解说、解说牌、印刷品和游客服务中心四个方面感知程度,提出通过提高景区导游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景区标识系统管理、突出解说媒介的景区特色、重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开设智能解说系统,强化景区网站建设等举措以提高游客对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满意度,对九华山风景区建立良好旅游解说系统及对我国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贺祥  熊康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83-5486,5489
基于对贵州省镇远县古城景区游客的随机问卷调查,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修正并构建以游客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为结构变量,以景区形象、游客预期、景区基础设施、景观特点、景区门票价格等13项指标为观测变量的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游客对镇远古城的满意度不高,对观景设施、交通、住宿条件、景观特点满意度较低,景区对游客吸引程度较弱。镇远古城游客综合满意度77.653。据此,政府应加强对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景区特色的构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实现镇远古城景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培  熊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95-16596
通过对九江庐山周边风景区乡村游客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游客在庐山周边风景区开展乡村旅游的旅游动机,对不同特征的游客的乡村旅游动机差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运用网络文本挖掘的方法分析了新浪博客和携程旅行网的600篇博客文章和684条游客短评,根据分词词频统计的结果将游客对苏州平江路的旅游感知形象按照游客关注度从高到低分为地理位置形象、旅游地类型形象和地方性形象3种。结果显示:游客对旅游地类型形象的关注度在博客中高于短评中。同时,旅游地类型形象和地方性形象都属于游客认知的"长尾"区间,存在可待挖掘的空间。总体来说,平江路应重点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文娱产品和特色旅游景点,向游客传递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雅致的水乡气息,同时与苏州相关景区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